《统一商法典》对“格式之战”的规范

2023-04-06 02:29汤文华
英语世界 2023年1期
关键词:普通法买卖合同卖方

文/汤文华

“格式之战”(Battle of the Forms)是商事合同订立领域一项特殊的议题,很多人在学习美国合同法的过程中,对“格式之战”有很多疑惑。那什么是“格式之战”?

在商品买卖中,许多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习惯使用形式固定的订货单或确认书来销售或购买货物。这些形式固定的表单的背面印有小字条款,即格式条款。格式条款是当事人预先制定的、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其罗列的内容一般更有利于己方。通常情况下,当买卖双方交换表单时,交易不需要就表单的格式条款或条件达成协议就可以进行。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双方的交易效率,而不必浪费时间咨询律师,或要求双方重新商议格式条款的内容。但是,当买卖双方发生纠纷时,双方对格式条款的不同产生争议,由此引发“格式之战”。

简单来说,“格式之战”是指在商事领域,双方订立合同过程中就格式条款问题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要约人通过订货单(包含要约内容的格式条款)向受要约人发出订立合同的要约(offer);受要约人对此发出表示承诺(acceptance)的确认书或通知单(包含承诺内容的格式条款),但是确认书中的格式条款包含了新增条款或不同于要约的条款;要约人收到该确认书后,对新增或不同条款并未表示反对,而是直接向对方履行了合同。由于双方的格式条款不同,交易条件随之发生变化,双方就“合同是否成立”以及“新增或不同条款是否有效”发生冲突。对于此类争议,《统一商法典》(UCC,全称“Uniform Commercial Code”)有具体的规定。

一、UCC 简介

《统一商法典》(以下简称UCC)是美国法律演进历史中最为璀璨的成就之一,主要用于解决商事交易中的纠纷,1952 年1《统一商法典》自1952 年问世以来,先后经历了几十次大大小小的修改,最后一次的修订时间是2012 年。(https://www.law.cornell.edu/ucc)由美国法学会(American Law Institute)和统一州法全国委员会(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ommissioners on Uniform State Laws)共同起草和制定。虽然UCC 不是由国家立法产生,但是它为美国商品经济的运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消除了美国境内各州商法对州际交易规定不同而造成的法律障碍。目前,UCC 已被美国50 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采纳并实施。

在美国,UCC 和普通法2在美国,普通法的基本形式是判例法,即法官在审判案件过程中所确立的法律规则。普通法的基本原则是“遵从先例”(stare decisis),法官的先前判决对以后发生的同类案件具有法律效力,而且上级法院的判例对下级法院的同类案件具有绝对约束力。(Common Law)都是规范合同纠纷的法律来源,二者的区别在于:UCC 主要管辖货物买卖和有形资产交易等商事合同(如购买汽车合同),而普通法则主要规范服务合同、劳动合同、保险合同、雇佣合同以及不动产交易合同等(如雇佣保姆合同、土地销售合同)。需要注意的是,普通法有时也适用于货物买卖合同,但是当普通法与UCC 冲突时,应优先适用UCC 规则。

UCC 共分为11 篇(Article)3第2 篇、第4 篇后增补的2A 和4A 两篇修正案也包含在内。,内容涉及货物买卖、商业票据、银行存款和收款、信用证、资产的大宗转让、物权凭证、投资证券、担保交易等方面的规定。其中第2 篇对货物买卖合同作详细规定。

二、解决“格式之战”的UCC 规则

1.承诺中的补充条款生效的条件

在货物买卖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发生的“格式之战”,主要源于要约和承诺中的格式条款并不相同,通常是受要约人在承诺中新增或修改了要约中的条款。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双方的格式条款并不相同,UCC 通常也会假设双方的合同成立,但是对于承诺中的新增或不同条款,UCC 第2—207 条规定其有效的前提是:(1)受要约人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向要约人作出表示承诺的回复;(2)订立合同发生在商人之间;(3)新增条款或条件并未对要约中的条款产生根本或实质性的改变。以下是UCC第2—207 条对 “承诺中的补充条款”生效的详细规定:

UCC§ 2—207.Additional Terms in Acceptance or Confirmation.4https://www.law.cornell.edu/ucc/2/2-207

《统一商法典》第2—207 条 承诺或确认书中的补充条款

(1) A definite and seasonable expression of acceptance or a written confirmation which is sent within a reasonable time operates as an acceptance even though it states terms additional to or different from those offered or agreed upon, unless acceptance is expressly made conditional on assent to the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terms.

(1)在合理时间内寄送的承诺表示或确认书,只要表示承诺并且及时,即使与原要约或原协议的条款有所不同或对其有所补充,仍具有承诺的效力,除非承诺中明确规定,以要约人同意这些不同的或补充的条款为承诺的生效条件。

(2) The additional terms are to be construed as proposals for addition to the contract.Between merchants such terms become part of the contract unless:

(2)补充条款应被解释为是对合同的补充建议。在商人之间,除下列情况外,这些条款构成合同的组成部分:

(a) the offer expressly limits acceptance to the terms of the offer;

(a)要约明确规定,承诺必须符合原要约条款;

(b) they materially alter it; or

(b)补充条款对合同作了实质性改变;或

(c) notification of objection to them has already been given or is given within a reasonable time after notice of them is received.

(c)在收到此种补充条款后的合理时间内,要约人通知受要约人,拒绝此种补充条款。

(3) Conduct by both parties which recognizes the existence of a contract is sufficient to establish a contract for sale although the writings of the parties do not otherwise establish a contract.In such case the terms of the particular contract consist of those terms on which the writings of the parties agree, together with any supplementary terms incorporated under any other provisions of this Act.

(3)如果当事方的行为构成对合同存在的承认,那么即使当事方的书面材料尚不足以订立合同,买卖合同亦告成立。在这种情况下,该特定合同的条款由当事方在书面材料中同意的条款加上依本法其他有关规定而成立的补充条款构成。

2.商人之间承诺的补充条款有效

UCC 给出解决“格式之战”的规则,关键在于合同的订立是否发生在商人之间。商人通常对他们所经营的特定产品非常了解,并能始终如一地重复经营同一类型的商品。根据UCC 规定,如果双方都是商人,那么可以假定双方当事人都很老练,因此,受要约人新增或修改的条款或条件都成为合同的一部分。UCC 第2—104 条对“商人”“商人之间”给出定义如下:

UCC§ 2—104.Definitions: “Merchant”; “Between Merchants”…5https://www.law.cornell.edu/ucc/2/2-104

《统一商法典》第2—104 条 定义:“商人”;“商人之间”……

(1) “Merchant” means a person who deals in goods of the kind or otherwise by his occupation holds himself out as having knowledge or skill peculiar to the practices or goods involved in the transaction or to whom such knowledge or skill may be attributed by his employment of an agent or broker or other intermediary who by his occupation holds himself out as having such knowledge or skill.

(1)“商人”指从事某类货物交易业务或因职业关系以其他方式表明其对交易所涉及的货物或做法具有专门知识或技能的人,也指雇用因职业关系表明其具有此种专门知识或技能的代理人、经纪人或其他中介人的人。

……

(3) “Between Merchants” means in any transaction with respect to which both parties are chargeable with the knowledge or skill of merchants.

(3)“商人之间”指交易的当事双方均可被视为具有商人之专门知识或技能。

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商人之间就货物买卖合同发生“格式之战”,合同的最终条款包含符合双方意愿的条款,不符合的条款将被删除,在承诺中补充的任何未实质改变要约内容的条款均被视为合同的一部分。在实践中,实质性改变要约的条款主要包括:价格、付款金额和方式、商品质量与数量、交付的地点与时间、当事人一方对另一方的责任范围、争议解决及其他事项的新增或不同条款。

3.非商人之间承诺的补充条款无效

对于货物买卖合同,如果“格式之战”中一方或双方都不是商人,情况则有所不同——承诺中的新增条款或不同条款仅被视为补充合同的建议(proposals for addition),除非要约人明确同意,否则此类条款不能成为合同的一部分,即合同成立,但合同中并不包括新增条款或不同条款。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订立合同的当事人是否为商人,以上合同均是涉及货物买卖的商事合同,所以在UCC 的管辖之下——假定合同成立,但承诺中补充条款的有效性取决于双方当事人是否为商人以及UCC 第2—207 条的其他规定。如果合同并不属于货物买卖和有形资产交易等商事合同,则不适用UCC 的规定,而适用普通法的相关规定。根据普通法中的“镜像原则6也被称为“完全一致规则”(Ribbon Matching Rule)。”(Mirror Image Rule),受要约人做出承诺的内容与要约内容必须完全一致,如同镜子一样照出要约的内容,否则合同不成立。所以,在订立服务合同、劳动合同等非商事合同的过程中,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中补充或更改要约中的条款,则该承诺被视为拒绝要约(rejection)并构成反要约(counter-offer),合同无效。

三、LEC 真题练习

本题来源于2020 年上半年LEC 考试真题第18 题。

A buyer sent a seller an offer to buy 50 tons of cotton of a specified quality.The offer contained no terms except those specifying the amount and quality of the cotton.The seller then sent an acknowledgment by fax.The acknowledgment repeated the terms of the buyer’s offer and stated that shipment would occur within five days.Among 12 printed terms on the acknowledgment was a statement that any dispute about the cotton’s quality would be submitted to arbitration.Neither the buyer nor the seller said anything further about arbitration.The seller shipped the cotton, and it was accepted by the buyer.A dispute arose between the buyer and the seller as to the quality of the cotton, and the seller asserted that the dispute had to be submitted to arbitration.The buyer instead sued the seller in court.

In that sui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arguments best supports the seller’s position that the buyer must submit the dispute to arbitration?

A.Arbitration is a more efficient method of resolving disputes than resolving them in court.

B.The provision for arbitration did not contradict any term in the buyer’s offer.

C.The provision for arbitration did not materially alter the parties’ contract.

D.The seller’s acknowledgment containing a provision for arbitration constituted a counteroffer that was accepted by the buyer when it accepted delivery of the cotton.

【答案及解析】

参考答案:C

案件事实:买方向卖方发出要约——要购买50 吨特定质量的棉花。要约除了规定棉花的数量和质量外,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卖方随后通过传真发送了一份确认书,确认书中重复了买方要约的条件,并说明棉花将在5天内发货。此外,卖方的确认书中印有的12 个条款,其中一条声明了涉及棉花质量的任何争议将提交仲裁解决。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买卖双方对该仲裁条款并未进一步提及和推进。后来,买卖双方就棉花的质量发生纠纷,卖方坚持要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处理。买方不同意,于是将卖方告上了法庭。

问题:在该诉讼中,下列哪个论点最能支持卖方的立场,即卖方承诺中的补充条款有效——对棉花的质量纠纷问题提交仲裁处理?

解析:本题涉及的法律问题是:“格式之战”中,承诺中的新增条款是否有效。

由于买卖双方是商人关系,且双方之间订立的是货物买卖合同,所以应适用UCC 相关规定。本案中,由于买方在要约中没有提及仲裁,所以卖方的确认书中的仲裁条款是一个补充条款(additional term)。根据UCC 第2—207 条规定,补充条款是合同中的“补充建议”(proposals for addition);此外,如果双方都是商人,则补充条款将成为双方合同的条款,除非存在特定的情况。此特定情形是指补充的条款对要约中的条款产生实质性的改变。

本案中,最能支持卖方立场的主张是,如果卖方能够证明该仲裁条款没有实质性地改变双方的合同,那么该条款将被视为合同的一部分。所以选项C 正确。

本题中有争议的是选项D,主要原因是适用法律错误。在普通法中,如果受要约人在承诺中附加了条件,则构成反要约,合同无效。但是,本案中,双方当事人订立的是货物买卖合同,应适用于UCC 的规定。根据UCC,一个补充或新增条款(即卖方确认书中的仲裁条款)并不是反要约,而是对要约的一个补充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即使买方已经履行了合同,也并不意味着接受了卖方的附加条款。不过,根据UCC 第2—207 条规定,如果卖方能够成功地证明该仲裁条款没有“实质性地改变”要约中的条款,那么该仲裁条款就有效。 □

猜你喜欢
普通法买卖合同卖方
英国普通法法律方法的变迁——以19世纪判例制度的“严格化”为中心
英国普通法传统形成研究
第十四届(2020)卖方分析师水晶球奖合并榜单
论诚信原则的法律修正功能——以《商品房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第二条为例
担保型买卖合同的性质、效力与理解——以“打架”的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为视角
我国电力企业买卖合同风险管理见解
加拿大最高法院的法律解释:普通法方法的胜利
考虑服务成本的两寡头B2B电子中介差异化定价决策行为
论担保型买卖合同的性质与效力
二手房买卖之卖方违约纠纷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