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讨
——基于XYZ理论的视角

2023-04-06 03:46李文毅樊继福
智库时代 2023年5期
关键词:理论政治思想

李文毅 樊继福

(西安邮电大学)

中国梦自提出至今,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学术界和社会各界都对其展开了热烈讨论。近几年对中国梦的讨论颇为热烈,主要集中在对中国梦的内涵解读、中国梦的发展以及中国梦的实现途径的探讨层面。管理学作为一门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学科,对于提高中国梦教育的效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借助管理学中的XYZ理论,结合实际从显性和隐性两个角度探讨了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措施,旨在为中国梦教育提供路径参考。

一、对大学生实行中国梦教育的原因

中国梦不仅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融性的目标,对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一)中国梦教育的目标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具有高度可融性

中国梦的目标是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筑牢信仰之基、凝神聚气的基础工程对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的灿烂历史的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发挥得十分显著,例如著名的君子“九思”对于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就提供了重要的道德修养标准。十八大以后,中华民族一步一步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提高认知水平、优化意识结构的主要形式,是传递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重要窗口。就这一方面来看,中国梦教育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立足于纵向的历史发展角度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也站在横向的角度看待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对于处理个人与世界的关系具有重要启示,也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中国梦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中国梦有利于丰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飞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社会对劳动力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必然要求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劳动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原则,不断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具备高尚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梦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前进的根本方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动力。所以只有将中国梦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实践中,才能做好中国梦教育量的积累,为实现中国梦教育质的飞跃夯实基础。

二、中国梦教育面临的相关挑战

(一)社会转型期环境的变化

从大学生群体来看,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个人的社会意识,是在与社会存在的双向互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首先,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当前我国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由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大学生群体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例如就业问题、看病问题等都是大学生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悄然兴起,部分大学生忽视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只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了社会的发展需要,重视“个人梦”的实现而认为“中国梦”不切实际。

其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也具有反作用。近年来实用主义风靡一时,大学生们都认为实用的才是好的,理工科研究受到重视,对社会科学的研究被忽视,受专业背景的影响,大部分理工科学生对中国梦关注度降低,甚至出现了完全不了解中国梦的现象,可见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有目标才会有动力,中国梦不仅对广大青年的努力奋斗提供了前进方向,也是实现青年个人梦想的重要动力。

(二)中国梦教育形式的传统性和教育渠道的狭窄性

教育形式的传统性是指中国梦教育主要采取理论灌输和政治说教等形式,这种方式不仅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降低学习兴趣,而且没有将学生本人专业实际与中国梦教育结合起来,只是在片面地向学生灌输中国梦的相关知识,尤其是理科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直接灌输不利于学生理解中国梦,而且对理论的偏重难以将中国梦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无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中国梦的相关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将理论教育和实践践行分裂开来,不利于学生内心真正认同中国梦,这对于中国梦教育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充分在中国梦的实现与本人专业现实之间建立起联系,使中国梦不再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

教育渠道的狭窄性是指中国梦教育途径的单一性,中国梦教育主要依托课堂学习和班级活动教育等方式进行,这不仅使中国梦教育停留在理论的层面,难以真正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而且会使中国梦教育的理论认知和行为认同出现偏差,难以做到中国梦教育的知行统一。要真正将中国梦与个人梦结合起来,必须创新中国梦的教育形式,多渠道增加中国梦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渠道主要分为显性渠道和隐性渠道。

三、基于XYZ理论探讨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XYZ理论是由心理学教授麦格雷戈提出的。XYZ理论不仅在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于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也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新思路。

(一)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路径探讨

1.以教师为主导,提高教师队伍中国梦的理论素养

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作为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不仅是教育主体,也是教育客体,要通过中国梦的学习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向上向善且积极的班级风气,必须首先加强教师队伍中国梦的理论学习,做到“育人先育己”。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起根本性作用,教师需要首先认识到中国梦和个人梦的客观联系,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发展统一起来,在实现中国梦中实现人生价值。

2.加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和实践对于宣传“中国梦”的作用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堂理论深度较浅,教育内容缺乏系统化、全面化、层次化设计,教育方式以理论灌输为主,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也没有得到重视。这就造成了中国梦仅仅停留在课堂中,难以成为规范大学生实践的行动指南。大学生难以将中国梦与自身实际联系起来,自然不能感受到中国梦对于个人价值实现的意义。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需要深度挖掘和实践才能体会,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进一步感受理论的意义。例如,在《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纲》要中,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通过对中华民族由衰退走向强盛的脉络梳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要学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和运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以学生为主体,推动中国梦教育与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结合

在Y理论中,要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统一,就必须为员工安排富有意义的工作,满足其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必须在将中国梦融入课堂的同时,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在中国梦教育中实现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这就需要重视开展中国梦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举办中国梦演讲比赛、朗诵活动、歌唱比赛等活动,让大学生在感受中国梦的教育意义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根据X理论要对校园内违背中国梦中蕴含的道德规范的行为实行惩罚,逐渐减少违背中国梦的行为。

(二)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路径探讨

Z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必须重视人与人的关系,要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就要创造亲密的人际关系。按照这一点,在大学生中进行中国梦教育需要让中国梦成为大学生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要使中国梦成为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追求,除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外,高校的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共同形成的特殊隐性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推动中国梦与校园物质环境的融合

高校物质层面的校园环境主要是指高校的校园景观设施,这属于社会存在的范畴,而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高校的物质环境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在对校园物质景观的体悟中拓展自己的视野、修养自己的心性、培育自身的品格,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念。因此,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校园物质环境的作用不能被忽视,比如可以通过校园文化墙、宣传标语等方式使大学生无形中接受中国梦的教育。

2.推动中国梦与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的融合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方式,高校精神文化层面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随着近几年大众传播媒体的兴起,大众传播媒体对于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进行中国梦教育要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体的作用,与时俱进,增强中国梦教育的影响。中国梦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首先应加强对校园中的现有文化资源的利用,重视将校风的内涵结合中国梦进行解释和宣传。其次,还可以借助校内媒体加强中国梦宣传,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作用。

3.推动中国梦与校园组织制度环境建设的融合

X理论虽然以“经济人”为前提,但其借助激励、惩罚等方法以实现有效管理的方法对于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合理的制度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有效的制度可以从不同层面规范学生的言行,在实现激励的同时惩罚违反制度的行为。高校组织制度也蕴含着设计者的信仰和价值观等,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必须重视充分发挥组织制度的育人功能,将中国梦与高校组织制度的设计相结合,真正做到“制度育人”。

4.利用新兴媒体宣传形式,传播“中国梦”的正能量

生产力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新途径,促进了新兴媒体的现代化,同时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所谓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将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新兴媒体如互联网等形式,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向大学生传递中国梦的核心内涵。例如可以利用大学生常用的微博等APP及时传递中国梦教育信息,在大学生空闲时也能加深对“中国梦”的理解,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结合实际,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

四、总结

中国梦从2012年提出以来,距今已有十年之久,进入新发展阶段更加需要弘扬中国梦,这不仅是实现大学生个人的人生价值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选择。大学生作为社会主要群体之一,容易受到各种思想影响,加强中国梦教育是增强青年政治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青少年对于中国梦一无所知,加强中国梦教育任务艰巨,管理学中的XYZ理论为中国梦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将中国梦成功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发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双向的积极互动作用,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接受中国梦教育的有利环境,在促进大学生内化中国梦的同时将其外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培养大学生积极践行中国梦的内在动力和提供实现中国梦的外在支持,实现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相关链接】

西安邮电大学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简称西邮、西安邮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陕西省政府共建高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省属高水平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高校、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长安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基地、全国首批试办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高校、西北地区唯一承担亚太电信组织和东盟培训任务的高校,已发展成一所以工学为主,以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猜你喜欢
理论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