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理论刊物编辑素养的思考

2023-04-06 04:39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社会主义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差错率政治性编校

文 沈 艳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编辑工作对于理论刊物来说至关重要,早在1983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如何在尊重作者写作意图的同时,更加准确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阐释清楚,更加深入地将学理问题研究透彻,更好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是做好理论刊物编辑应当不断研究的课题。从降低差错率入手,提升理论刊物的编校质量,笔者立足工作实际谈一点浅显认识。

理论刊物中常见的几种差错

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对报刊质量管理作出明确要求,其中规定“期刊编校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二的,其编校质量为合格;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二的,其编校质量为不合格。”分析总结编辑过程中发现和改正过的错误,反思编辑过程中出现并最终刊出的差错,不难发现,有些差错其实是可以避免的,这时刻警醒我们要切实把“三审三校”制度落到每一道程序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确保少出差错不出差错。

政治性差错。政治问题是编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编辑要时刻紧绷政治导向这根弦,不断提高政治敏感性,炼就“火眼金睛”,及时发现那些具有不良导向性的,或与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一致,甚至相违背的错误观点和提法。一般而言,对于相对成熟的期刊来说,作者队伍和编辑队伍比较成熟,不会出现明显的政治性差错问题,但我们也要时刻警惕隐性政治性差错。如,包装在数字背后的政治性差错,对于特殊历史节点的历史事件要引起高度注意;隐含在观点背后的政治性差错,观点的“坑”一出现就是“大坑”,如把共同富裕阐释成平均主义等;存在政治术语使用不当导致的政治性差错,价值取向不当导致的政治性差错,如过分强调社会悲观现状,鼓吹年轻人“躺平”等不正确奋斗心态。从标点到词序语序概念观点,都有可能造成政治性差错,如在改稿过程中错把云南省“三个定位”打成“三个空位”,一字之差,含义天差地别。

事实性差错。事实性差错也是编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一大差错,较多表现为人物名称和地名的准确性,事件及历史事实的准确性,引用文件的准确性、表述的科学性等方面。事实性差错的形成,一方面是不够严谨,如对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把握不到位、判断有误,或对一般文化常识理解有偏差,对个别问题把握不准。如在关于历史类的文章,史实是重要的基础,由于引用文献的不同,或者不加考证,就会带来事实的差错。另一方面多由惯性思维作祟,作者或者编辑未能及时学习,未能及时更新知识结构,编辑稿件想当然地删改。如,2020年澄江就已经撤县设市,但在之后的有些表述中仍然写为“澄江县”。

规范性差错。稿件中经常遇到的规范性差错常见于字词、标点符号和数字等, 如误把“磨炼意志”写为“磨练意志”,“作贡献”写为“做贡献”;又如“——”与“—”不加区分,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混用,标点符号多用、漏用、错用等。此类差错要求编辑主动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库,多向校对老师学习,在逐字逐句上下功夫,以规范求精益。

技术性差错。此类差错看似是小问题,但占比最大,包括图文有误、掉字、掉段、多字、错别字,等等,这些小问题有时也会酿成大过错,演变为事实性差错甚至政治性差错。如图片没有调图校色,会导致最后印刷出来清晰度、色彩不好,效果不佳,影响刊物整体质量;封面内容修改过未更新到内文小封面上,会导致封面与内文小封面不一致;封面图片上包含的文字内容没有仔细校对,以至于出现错漏等问题,需要编辑认真负责地做好编校工作,确保刊物质量。

提升编辑素养的建议

须知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编辑做再多的幕后工作,最终都要通过作品来呈现,要在作品中体现编辑思维和编辑意图。因此,过硬的政治素养和专精的业务能力是做好编辑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减少编校差错率的内在要求。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理论水平。政治性是对理论编辑的首要要求,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学习,重视提升理论水平,才能在编辑工作中做到方向明确、思想统一、立场坚定。《社会主义论坛》杂志作为全国性的理论刊物,以“讲好社会主义故事 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为办刊宗旨,以“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在国际上办出影响力”为任务,所以在栏目设置、选题策划、稿件编发上,无论是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刊发的研究性文章,或者是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刊发的阐释性文章,抑或是围绕基层一线特色亮点刊发的举措经验性文章,都始终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穿其中,从稿件入库到刊物出版各个流程,在选取稿件、编辑稿件、审读稿件各个环节,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巩固壮大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的主流思想舆论。

明确刊物定位,做好编辑规范。刊物的定位直接决定着刊物的受众定位、内容定位和风格定位。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理论刊物也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理论刊物介乎于学术刊物和大众刊物之间,在专业和研究领域相对于学术刊物稍浅,重点在于理论的阐释和经验的分享,更加注重在示范、引导、启发上下功夫,其受众定位也相对更宽泛。《社会主义论坛》以“创新理论前沿阵地、领导学者交流平台、干部群众学习之友”为办刊定位,刊物内容上,既有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站在学术研究前沿针对重大课题所作的深入研究,也有基层一线立足实际工作所梳理提炼的做法经验;既有极富启发性的学术理论研究,也不乏通俗易懂的小切口文章,读者群体覆盖党政领导干部、高校党校教师学生和广大群众。因此,只有在刊物定位上更明确,才能办出风格、办出水平。一方面,要与学术期刊相区分,将道理阐释得清楚透彻,让读者能读懂、可思考,尽量避免通篇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避免“绕来绕去、玄之又玄”;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栏目和文章做不同的编辑。如“决策参考”可选编前沿领域的创新思考,作启迪参考之用,而“实践探索”则要体现地方特色亮点,作示范推广之用。唯有如此,方能真正发挥刊物前沿、交流、学习之作用。

重视经验积累,持续提升编辑素养。理论刊物质量的提升是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经手的每一篇稿件都经得起检验是一名理论编辑最朴素的追求。如文章开头所述,这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在编发文章过程中,一方面,学术观点可以保留争议,这是学术创新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探索创新,这本就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也是有效避免学术研究急功近利、学术失真、行为失范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文章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和看法,所以观点一定要准确客观,读之能给人指导和启发,经得起检验,达到以理服人的效果。这两重内涵要求编辑心中有读者,将刊物视作面向大众的“发言书”,不断积累编辑经验,优化编辑技能,既做“实功”又做“细功”,力争使刊物从内容上契合读者需求,在形式上满足读者审美,在效果上推动读者进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5月9日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中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这同时也是对所有从事刊物编辑人员的要求和指引。“坚守初心”要求我们扎扎实实做好内容,以质量赢得生存、获得尊重;“引领创新”要求我们不断求新求变、提质增效,以一流期刊建设推动刊物增强影响力和话语权。方寸之间大有乾坤,一字一句都是学问,编辑要从减少差错率着手,把这项重要的工作做精做实,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努力成为精通专业知识、擅长编辑策划的行家里手。

猜你喜欢
差错率政治性编校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翻译的政治性与有效性
Finite-time Synchronization of Memristor-based Neural Networks with Discontinuous Activations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
出版物中与港澳台相关的政治性问题
编校手册
我刊在2013年度编校质量检查中被评定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