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2023-04-06 22:34
理论与改革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刘 勇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1]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推进和拓展;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使中国式现代化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自我革命,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接续发展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党的百年现代化探索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前提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实现了中国的现代化由被动式向主动式的转变,使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发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唤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主动与自觉,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延安时期,经过艰苦努力,农业、工业、运输业等各项生产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实现了生产自给,为党探索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毛泽东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是多少年来多少人追求的梦想,但是一概幻灭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且也是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2]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使中国稳步地转变为工业国,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全党共识。为了完成这一重要任务,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为实现国家现代化提供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巩固新生政权,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推进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实施“五年计划”,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1954年,党明确指出,如果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我们就不能达到革命的目的。1964年,党进一步提出“两步走”战略来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成为党在经济建设领域的主要任务,凝聚和团结起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新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使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979年3月,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当前最大的政治,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要依据中国底子薄、人口多、耕地少的国情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3]从“四个现代化”到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以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党逐渐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道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后来,邓小平又依据国情指出中国的现代化和西方的现代化概念不一样,而是“小康之家”。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党制定并实施了“三步走”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在基本实现前两步的目标之后,又与时俱进地优化了“三步走”战略和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实现了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接续奋斗。为了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党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策略,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之上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最终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以来,党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接过中国现代化的“接力棒”,采取正确的战略举措,推进系统的变革实践,实现重大的突破进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标志成果,经受住了内外部的风险挑战考验,迈进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第一,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步。从“小康之家”“小康社会”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后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摆脱贫困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取得了全面胜利,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使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大规模、有计划、有组织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第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新的“两步走”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振奋人心、更为清晰的发展目标。党提出新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提前了15年,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和要求,也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新时代10年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安全、外交、党建等领域的伟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了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性。习近平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等内容的分析,既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中国特色,又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与发展。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和命运所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确保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汇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和发展自信心。第一,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担负着以中国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历史地看,现代化运动与政党政治是一种共生与互动关系,与西方选举型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表现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鲜明特质,具有崇高的价值理念、坚持人民为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具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具备健全完善的制度。[4]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不断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确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刻体现了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深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力量保证。第二,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性政党,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和治理能力,能有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取得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历史性成就,彰显了非凡的领导力。面对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不断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三,中国共产党作为奉献性政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自我牺牲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迈向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于民族危难之际开启中国现代化进程,彻底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探索和创造中国式现代化,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正是由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个先进、担当、甘于奉献的政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不可摧的保证。

(二)坚持党的理论创新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抓住事物的根本,就能说服人。[5]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指导。一方面,党的现代化理论解决了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首先,是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指明了推翻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党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党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更好指导现代化实践。其次,为了实现中国现代化,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人民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朝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进。再次,实现中国现代化需要具体的理论指导。怎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从“工业化”到“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再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治理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践路径指导。另一方面,党的现代化理论回答了代表谁、为了谁的问题。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更要实现人民幸福。习近平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它一以贯之地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在中国式现代化前进征途上,只要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就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

(三)勇于党的自我革命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科学、更加先进的政党保证。特别是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解决了党内许多突出问题,但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将长期存在,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始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核心。一方面,党能够在复杂的局势环境中始终保持自身的定力和韧性。党成立一百多年来,历经多重困难坎坷,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吸取每一次经验教训而使自身不断成熟,对外能及时适应瞬息万变的风险挑战,对内能克服自身懈怠自满等危险状态,始终保持韧性并永葆生机活力,不断取得中国式现代化新胜利。具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强烈的忧患意识、明确的发展目标、自觉的学习本领、超强的凝聚力,使得党能够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及时解决好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中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咬定青山不放松,引领和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另一方面,党具有自我革命的内在特质,通过自我的辩证否定来实现自我超越,找到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确保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6]党要具备自我革命的能力才能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提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水平,通过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新事物的成长壮大来进一步反推党的自我革命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确保中国式现代化不偏离正确的方向。[7]

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接续发展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在前进道路上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为进一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汇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一)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民族复兴

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社会站在新的历史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随时可能面临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第一,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过去几十年,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果,是因为构筑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构建起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但是,现阶段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必须解决好这些问题。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深层次问题、重大问题,通过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等方面取得新的进步。第二,牢牢把握历史主动。习近平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两个大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8]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党驾驶着中国这艘引领时代发展方向的巨轮,要准确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变”与“不变”,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寻大势、占先机、避风险、应挑战、有所为,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世界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第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进程中,党义无反顾地进行过许多伟大斗争。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不怕鬼、不信邪,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主动权,为中国式现代化打开发展新天地。

(二)党的主要任务是丰富中国式现代化体系

尽管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展成就,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个阶段性的历史目标,其本身也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予以完善和丰富。第一,不断探索并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体系。由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艰巨性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全国层面推进现代化具有时空的先后性,因此党采取渐进式策略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体现为将宏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单项推进分步实施;将重点难点政策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9]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科学规划并对新征程总的战略安排进行了设计,通过“五年规划”的实施逐步实现宏伟蓝图。例如,党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支持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支持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以此促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实现战略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第二,丰富完善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能够为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指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在伟大实践中淬炼伟大理论,用伟大理论推进伟大实践,最终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回答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本质要求、发展目标、价值理念等问题,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理论指南,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焕发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活力。第三,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体系。建设系统完备、运行有序、科学有效的中国式现代化制度体系必须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展开,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10]现代化的制度体系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动力,以制度建设引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三)党的重要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对人类文明的继承和超越,这一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的新文明形态。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习近平指出:“一个和平发展的世界应该承载不同形态的文明,必须兼容走向现代化的多样道路。”[11]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中华文明与现代化的完美结合,创造了东西方文明互鉴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也在和各国现代化的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在为其他国家现代化提供新选择的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在党的领导下在物质、制度、人的发展三方面持续推进,为世界人民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实现更好发展贡献更大的中国力量和更优的中国智慧,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现代化发展经验。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开启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引领并实现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党的现代化理论的时代创新与表达,也是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独特环节,体现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彰显着唯物史观的智慧与光芒。[12]党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继续推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人才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强有力的动力源泉。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永无止境,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文明新形态占据着人类“文明”的制高点,深刻影响和重塑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格局和趋势,具有伟大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13]而人类文明新形态反过来又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内涵,实现两者的内在统一发展。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中国式失败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