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技术的困难与对策研究

2023-04-06 08:41李立言
公关世界 2023年6期
关键词:老年群体智能技术对策研究

李立言

摘要: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鲜血液,人工智能掀起的技术狂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机遇。但在技术发展机遇之下隐藏着一个愈发明显的问题,便是老年人对智能技术的使用。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老年人在数字时代的窘迫也愈发凸显。本文通过对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具体的路径探究,试图给出帮助老年群体融入信息时代的合理答案,以期展现社会对少数群体的关心与关怀。

关键词:老年群体,智能技术,对策研究

一、智能技术与老年群体

美国《人工智能未来法案》将人工智能定义为:“任何无需人类特别监督,即能在多变和不可预知的环境下执行任务的智能系统,并能够通过学习不断优化其表现。该智能系统可以像人类一样思考、认知、规划、学习、交流或采取行动。”

按照国际规定,60周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老年人的年龄起点标准是60周岁。即凡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老年群体则是由老年人构成的社会群体。

二、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原因分析

1.老年人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和意愿减弱

(1)身体机能的退化

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和新产品时的整体能力较弱。[1]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身体各方面机能相对年轻人都有一定衰退。智能技术本身相较于其他日常生产、生活技术较为复杂,加上老年群体本身对技术使用基础更为薄弱,因而导致学习智能技术的周期更长。

(2)认知能力的衰退

老年人的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导致老年人很难集中注意力,对外界反应迟钝,动作协调能力与执行能力相应下降,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受到影响。目前在中国约有1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一数字预计在2050年攀升至4000万。在65岁之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呈指数增加,即便未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能力也会有明显的衰退。

(3)学习意愿的下降

国家与社会一直在努力营造“活到老,学到老”的社会风气,但老年群体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老年群体已经完成过数十年的劳动,从其主观意愿出发,大部分老年群体更倾向轻松舒适而非苦学。即便享受不到智能技术的便捷,对其日常生活来说并无过多影响,迫切程度也较低。

2.家庭对老年群体的关心不够到位

(1)家庭对老年人心理上的冷淡

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家庭的结构从以老年人为核心的家庭模式转变为以年轻力壮的子辈为核心的家庭模式,老年人在家庭中的重要程度日益衰减。或是由于生活的压力,或是由于年龄、观念的差别,当前许多青年人并不愿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与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上。虽然他们总想为父母、为子女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是他们疏于与家庭长辈的沟通交流。

(2)家庭对老年人经济上的限制

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退休工资或是社会养老金以及子女的经济援助。相比退休之前,老年群体的整体经济收入水平是有明显下降的。部分家庭在老年人的经济支出上失之偏颇,对老年人秉持“能省则省”的观念,同时许多老年人也不愿意给子女带来“经济负担”。因此在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的设备推广与观念更新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3.智能技术更新速度快

(1)智能软件升级更新快

智能软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类型:智能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系统、智能软件工程支撑环境、智能人机接口软件、智能专家系统、智能应用软件。其中智能应用软件是人工智能的主要成就,也是与我们普通人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部分。智能软件的过度更新明显增加了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的负担。市场上主流软件的更新叠加,量化到智能技术使用者个体上,为其带来了极大的软件升级与新功能学习的压力。

(2)智能设备的日新月异

智能设备是智能技术功能发挥的物质载体,载体的更新换代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技术发展的迅速。除了智能手机,还有智能汽车、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平板电脑等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是令人眼花缭乱。智能家居领域的迅速发展也是智能设备日新月异的重要体现。

4.社会对老年群体的选择性忽视

(1)政府的职能发挥不充分

老年群体如果想追赶上时代的脚步、紧跟智能技术发展的潮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缺乏智能技术学习的良好社会环境。部分老人认为,现阶段政府对于老年人的信息化教育投入不够,不过同时这部分老人也表示,如果公立机构有提供学习机会,也愿意自费接受信息化教育,以避免与社会脱节。许多公共空间或是公共资源往往是为服务绝大多数社会公众来进行设计。老年群体在社会中缺少声音与话语权,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一个群体。政府既要协调广大群众内部的利益,避免社会不和谐,同時也要适度照顾老年人,让少数群体也能感受到政策关怀。

(2)企业的服务意识不到位

公共安全卫生事件期间,大连一位老人由于无法出示“健康码”而被地铁工作人员拦下并发生争执。一位抚顺老人乘坐公交车时希望驾驶员能够采用登记的方式来代替出示健康码遭拒,并在全车人的催促下被大家赶下了车。智能化没有错,按程序办事也没有错,但也需多一些人性化关怀。

三、解决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技术困境的具体路径

1.鼓励老年群体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老年人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首先要摆正心态,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由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地域的老年群体对数字智能化的适应程度不同,其“数字鸿沟”也不尽相同。60岁至70岁的老年群体中许多人仍能较快适应现代数字设备,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大多数适应能力较差;互联网技术普及较为滞后的地区由于接入时间晚,受教育培训机会少,更容易产生数字鸿沟。[2]处于相对劣势的老年人要更积极主动去寻求多种途径去学习智能技术,特别是要发挥朋辈影响的特殊作用。即便在学习智能技术的过程中会遭受打击,但是一定要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积极主动去学习智能技术,努力融入智能时代。

2.家庭成员尽到帮扶老年人的责任

人到老年是一个过程,无论是谁都将面临衰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去协助与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时代,尤其老年人的家庭成员更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作用,主要包括心理、经济和技术三个方面的内容。

(1)心理方面给予老年人宽慰

子辈和孙辈要多多关心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多抽出时间来倾听他们的心声。当老年人在学习智能技术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及时给予其安慰与鼓励。另外如果有一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学习智能技术,则也不能强求,需要尊重老年人的个人意愿,尊重其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

(2)经济方面给予老年人援助

智能技术的使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支出,其一是智能设备的购置费用,其二是智能技术的学习费用。对于老年群体来说,在经济上的实力是相对薄弱的,对于部分老年人来说,在迈上智能技术的路上可能会因为智能技术本身的成本而使其心有顾虑。在这个时候,家庭其他成员要适度给予支持,应积极帮助老年群体挑选与购置智能设备,在有需要的前提条件下还应包括协助老年群体选择与购买合适的智能技术学習服务。

3.智能技术开发者应关注老年群体的需求

(1)智能技术设计理念的更新

一项技术的伟大之处一定是造福全人类,而不是说仅仅只为某一人群或某一群体服务。智能技术智能在何处,一定在于其能为人类的生活方式的便捷化提供帮助。智能技术研发者需要多倾注一些精力在老年群体身上。多数老年人会将微博、小红书、Keep等应用束之高阁。针对老年群体需求推出符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个性化智能设备与应用软件,是解决老年群体学习智能技术、融入智能社会问题的真正痛处。

(2)智能技术实际应用的优化

人工智能运行的重要依托之一是数据,研发人员最大的担忧就是缺少数据,尤其是高质量的数据。如果数据偏差大,没有足够的正确信息支撑,人工智能就会加剧这种错误。智能技术开发者应该开辟一定的渠道让老年群体为自己的智能技术使用体验发声,既可以是线下的讨论交流会,也可以是线上的讨论论坛等等。

(3)智能技术相关设备的推广

智能设备是我们使用智能技术的重要载体,脱离了智能设备,便无法使用智能技术。很多老年人对智能设备存在畏难心理,“学不会”“没有意思”是常见的反应。[3]智能设备的使用成本对于智能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影响,智能技术的高昂费用的使用门槛使得许多老年人被堵在智能时代的门外。智能技术研发厂商应该努力从技术研发端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一方面可以降低智能设备的购置成本与使用成本。智能技术虽好用,但是智能技术的使用成本与智能设备的购置成本是许多老年人考虑的重要因素。由于智能设备本身的更新迭代特点,智能设备的消费使得用户粘性也较强,对于智能技术公司的长期发展来说是有利的。另一方面,智能技术设备研发厂商可以推出多样化的推广活动来吸引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技术。目前,我国使用手机的老年人约为2.74亿,其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老年人约1.34亿。这意味着,全国有近1.4亿的老年人没有使用智能手机。让1.4亿不上网的老年人上网,让已经使用智能手机的1.34亿老年人更深入的触网,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4]比如:为老年群体提供智能设备免费租赁服务,或是为已购置智能设备的老年人提供智能技术专人讲解服务等等。这些举措都能促进智能设备的广泛社会认同,对于老年群体智能技术的使用习惯的培养与智能设备市场的开拓具有重要意义。

4.社会帮扶渠道的多元化

(1)政府

关注老年工作,发展老年事业,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应该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5]政府应继续坚持发展智能技术,并给予智能技术相关企业一定支持。这也为智能技术的使用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与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普及提供基础。除此之外,对于老年群体本身,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效应,激活原本就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公立机构主体,例如医疗机构、交通部门、电信部门,全方位多渠道地为老年人群提供信息技术教育服务。除此之外,政府还应积极与社会力量合作,完善对老年群体学习与使用智能技术的服务体系。

(2)企业

老年人作为曾经为社会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群体,需要得到应有的关怀与照顾。他们也曾经年轻过,在我们年幼的时候是他们扛起了社会发展以及民族复兴的大旗,如今在他们年迈之时,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帮助他们融入科技社会,即便不能融入,也至少让他们在面对智能技术的时候多一点从容、少一点局促。帮助老年群体解决智能技术使用问题并不是一个人或者某一部分人的主观意愿,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期许,符合所有社会成员最根本的利益诉求。

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相关企业需要把“科技向善”的理念融入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之中。部分企业应当摆正姿态,正视过去对老年群体的关心的缺失,重视对老年群体的照顾,使得自身的产品与服务更为人性化。例如:银行在提供金融服务时,针对老年群体的使用需要,保留线下实体窗口,以免部分老年人不会使用。同时应配备专职服务人员,为部分老年人提供细致、耐心地讲解服务与为老年人提供专人代办理服务。另外企业针对退休职工或是社区老年人也可以组织智能技术援助活动或是智能技术学习宣讲等等。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员蒋未文曾经说过:“忽视老年人的社会进步,是不真实的进步;远离老年人的科技发展,是不完整的发展;没有老年人参与的网络世界,也是一个有缺陷的世界。”

在未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愈发严重,而智能技术的发展风头正盛,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融入智能时代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时代任务,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老年人自身一方面要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另一方面要坚持学习,保持对智能技术学习的积极态度。家庭要持续为老年人提供帮助,将老年人融入智能时代、使用智能技术视为家庭的重要职责。智能技术研发者要更多关注老年群体的使用需求,积极推动智能技术的适老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更为适宜的智能技术服务与智能技术产品。社会应当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智能技术学习氛围,努力完善老年人智能技术学习体系,打破对智能技术的畏惧与排斥,增进智能技术使用的社会认同。

我们始终要记住,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也为社会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为国家、民族地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科技的发展是时代的产物,是不可阻挡的,但是人们对科技的掌控与使用应“人性化”一些,更多体现科技的便利性,让那些老年朋友也能享受到科技的便携和社会对他们的关怀。如此一来,相信社会将会更加的和谐,科技的发展也将得到更广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徐毅.当老年群体遇上“数字鸿沟”:智能时代的新挑战[J].中关村,2021(04):44-45.

[2]陈徐毅.当老年群体遇上“数字鸿沟”:智能时代的新挑战[J].中关村,2021(04):44-45.

[3]蒋俏蕾,刘入豪,邱乾. 技术赋权下老年人媒介生活的新特征——以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为例[J]. 新闻与写作,2021(03):5-13.

[4]褚连杰. 科技向善 助力老年人融入“智能时代”[J]. 通信世界,2021(02):22-24

[5]曹爱群. 情注夕阳红[J]. 社会工作,2004(05):56-57.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湘潭411100)

(责任编辑:刘占行)

猜你喜欢
老年群体智能技术对策研究
海南社区老年群体需求调查研究
吉林省城镇老年群体心理障碍分析
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运用研究
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探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关于烟草设备自动化系统浅析
关于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