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App的设计开发

2023-04-06 05:20曹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

曹敏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科普App;非物质文化遗产;Unity3D

0 引言

吴川飘色始于清代,以其高、险、秀、精、巧、灵、新、奇被外国友人誉为“隐蔽的东方艺术”,是一门集音乐、戏剧、美术、服饰、木工、铁工、杂技、幻术等技艺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南国曲艺的一朵奇葩[1]。作为吴川曲艺“三绝”之首,吴川飘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飘色”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很大,也拿过不少奖项,但至今仍不为人们所熟知。“吴川飘色”的影响力还是不够大,流传的范围不够广,被更多人认识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宣传力度不够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念转变的原因是许多年轻人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设计制作飘色,后继乏人,传承发展面临重重困难,迫切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扶持和保护。

开发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App,以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吴川飘色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移动科普平台,通过智能设备第三方应用,即App的开发,宣传和推广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让吴川飘色融入现代大众生活,扩大传承受众和影响力,提升民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唤起自主保护的积极性,最终实现吴川飘色的可持续保护和活态传承。

1 研究背景

新世纪以来的人类文化,非遗事业可谓风生水起,蓬勃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大众媒体关注的焦点,成为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非遗保护与传承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目前,我国非遗保护和传播工作主要有两个工作机制:一是由文化行政部门牵头,由各级政府(包括民委、宗教、旅游、教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另一类是社工组织,主要由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学术组织参与组成。他们对中国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有关非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还不够健全,所以在非遗保护和传承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媒体,在自主选择浏览、发布信息的过程中,其实时互动能力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因此,开发基于智能手机的非遗App,更能宣传推广中国非遗。

为了方便越来越庞大的移动互联网群体,国外很多网站都推出了移动版App。基于手机屏幕大小和数据处理能力,手机版网站量体裁衣,对于手机用户来说浏览起来十分方便。

国外开发很多科普App,如:美国宇航局开发的Meteor Counter App,美国纽约大学的Project NoahApp,还有英国伦敦的Ibats App等。

一些国内知名的科普网站也相继推出了相关的科普App,如:科学松鼠会、果壳网等,都是基于自身网站设计推出的科普App。但手机科普版除了少数几家网站(如中国数字科技馆、科学网等),并没有受到热捧。国内科普类网站还不够重视手机平台,仍有待于继续改进。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App 来推广宣传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的方法。

2 App 的设计开发

2.1 开发内容

1) 收集、分类、梳理和归纳吴川飘色文化史迹,形成基础素材库收集吴川飘色起源与历史发展、民俗文化、制作技术、历史故事等资料,进行归类整理。

2) 设计用户浏览界面,构建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档案馆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设计用户浏览界面,使用JDK、Eclipse等程序开發工具,后台存储MySQL数据库,打造吴川飘色民俗文化艺术科普档案。

3) 研究虚拟现实漫游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构建虚拟吴川飘色生态博物馆利用Unity3D引擎技术对3D模型进行处理并进行具体化渲染复制,利用建模技术和3DsMax软件平台建立数字可视化模型,从而实现虚拟吴川飘色生态博物馆场景的建立。

4) 搭建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App展示平台,进行广泛传播与推广在以上工作基础上,整合科普档案馆、虚拟飘色生态博物馆,构建用户体验和科学互动的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App平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通过App平台得以实现和普及。

2.2 总体方案

总体方案分为:前期调研、关键技术集成攻关、整体设计、平台开发、展示推广5个环节,采用“专题研究+技术攻关”的实施策略。总体方案如图1所示。

吴川飘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艺术产品,更是精神产品,在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支持下,以文化产业化为发展思路,整合多方面资源,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广泛吸引企业、社会团体组织和个人加入,将吴川飘色这类传统民间艺术等经营性非遗产品进行商业化开发和利用。成为民众可以消费可以拥有文化产品,让民众拥有它,才能更好地保护它,能够消费有受众的传统文化产品才能更好地传承。基于以上思路,手机App应用主要有六大模块:生态博物馆、新闻动态、图片视频、非遗传人、微博、团购,结合了非遗传播的特性,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App开发的框架图如图2所示。

生态博物馆:在吴川对飘色文化场所进行现场数据采集,以三维软件3DsMax 实现建模和贴图,以Unity3D为虚拟开发平台,采用虚拟现实漫游技术、计算机图形等技术,建设虚拟吴川飘色生态博物馆。

新闻动态:吴川飘色非遗走进民生活动,具体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介绍。对新闻进行深入挖掘,以文字、图片等形式及时报道一些非遗建设和传承的先进、典型、代表性事迹。

图片视频:将飘色非遗传承中出现的图片和新闻动态集合起来,用户可以直接在App应用中搜索到与吴川飘色特色相关的图片,直接点击就可以进入,再进一步查看具体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就可以了解详情。

吴川飘色特色非遗宣传片汇总在这一直观、多元、审美创新的模块里。还可以让App使用者上传身边的飘色非遗文化视频,让非遗保护和传承得以实现并普及。

非遗传人: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将吴川飘色传承人的介绍和故事进行汇总,让更多的人了解吴川飘色非遗传承人,更积极地投入非遗保护和传播工作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吴川飘色。

微博:非遗传播者可上传至微博,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分享自己喜爱的非遗特色作品,并进行讨论。App用户可以匿名沟通,可以发表自己对非遗文化深入探讨的直观想法。

团购:根据吴川民间美术、民间工艺品对部分团购商品进行分类,不定期推荐,让App用户了解吴川飘色非遗产品,并参与消费,让非遗的传承融入人们的生活。

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App的应用,除了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力,让非遗保护与传承在文化传播方式上得到变现和提升外,还为非遗建设提供了一个移动营销推广的平台。

2.3 技术路线

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App应用系统由App客户端和App Server 两个端构成,基础架构如图3所示。

用户在手机上安装App应用程序后,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手机上所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App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采用开源数据库MySQL作为后台数据库,利用JDK和Eclipse进行应用开发和人机界面设计[2-3]。

吴川飘色科普App拥有六大模块:生态博物馆、新闻动态、图片视频、非遗传人、微博、团购。在设计系统功能时,应充分考虑基于共同数据和业务平台支持的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关联;展示的流畅性、视觉效果的美观度等都应充分考虑到系统的性能和表现。在选择3D时,要综合考虑应用的实际效果和手机终端的性能,以及手机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和特点,选择以Unity3D为虚拟开发平台,在3D软件3DsMax中实现建模贴图,完成吴川飘色虚拟生态博物馆的各种漫游设计和交互设计。再通过JDK 和Eclipse等开发工具设计其他五个模块,最终完成整个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App开发。

3 技术关键

App的移动设备显示屏幕较小,操作相对简单,线上/线下均可,具有LBS/GPS等特点,因此吴川飘色App在开发中就如何利用Unity3D技术对吴川飘色技术和场所模型进行处理和具体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建设虚拟化仿真吴川飘色生态博物馆[4-5]。

通过3DsMax 完成吴川飘色场所与技术的建模与贴图工作,将模型输出FBX 格式中,并将其与贴图导入Unity3D 开发平台中,进行各种漫游设计与交互设计,完成后编译为支持安卓的应用程序,实现吴川飘色虚拟生态博物馆。

4 科普App 效益

4.1 社会效益

吴川飘色App应用平台能够激发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知识性、可用性、趣味性、便捷性等应用功能。App平台实现和推广飘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同时扩大吴川民俗文化的影响力。

4.2 經济效益

App平台开展吴川飘色科普宣传推广,使飘色优秀文化底蕴得以传承,为吴川飘色建设,带动吴川文化市场和旅游市场发展,有效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吴川飘色文化响亮品牌提供了移动营销推广平台。

5 App 面对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5.1 政策风险

在《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倡导的“实施岭南文化资源普查和保护利用工程,完善岭南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体系”。

“吴川飘色”作为“吴川曲艺”三绝之一,现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目前,吴川飘色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政府保护范围,所以吴川飘色App政策风险极小。

5.2 技术风险

吴川飘色App采用3D模型的建立、虚拟现实漫游技术、计算机图形等技术设计系统。系统运行的流畅性和可实现性对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兼容性存在一定的风险。于是利用Android操作系统打造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App,采用JDK、Eclipse设计的用户浏览界面,MySQL数据库进行后台数据存储,调试整合App各功能模块的互容性,很好地体现了系统运行的流畅性和可实现性。

6 结束语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递,其中,手机媒体所具有的移动化、个性化、时效性、互动性等优势在人们自主选择和发布信息的过程中显得更加突出。利用智能手机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非遗的了解和学习,开发出集知识性、可用性、趣味性、便捷性于一体的非遗App应用平台[6]。

开发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App,利用现代网络传播技术手段,通过智能手机App平台,将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推广到公众参与科学的现实中,加强了公众对吴川飘色的探索兴趣,让人民群众了解和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自觉地参与到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以生动、现代、科技、有趣的形式,推动吴川飘色民间文化艺术科普工作。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