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与碰撞

2023-04-06 09:43郭辉张欣怡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云端学习者思政

郭辉 张欣怡

关键词:5G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智能教育空间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1.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优越性和地位减弱

新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热点事件层出不穷,目不暇接。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以思政教育为主体的教师来说,其掌握的知识信息并不占绝对优势。但是网络化的生活是如今青年一代从小就最擅长的生活方式。在一些领域,他们可以利用各类互联网平台,以极高的效率精准地获取各种信息,比教师知道的可能还要多。这给思政教育的开展带来了前所未见的考验。

1.2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颖度不够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局限于书本、教材以及旧经验、旧方法,还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和学生同频同轨,掌握教育的主导权。新时代中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愈加鲜活有力,而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并没有体现出新时代青年学子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变化和发展,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不再与新时代青年学子的接受理念相适应。理论和实践的割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有碍于学生对政治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科学观念的深入理解以及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践。

1.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建设不健全

践行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不能仅仅依靠枯燥的课堂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亦是如此。因此,必须尽快打造智能多元的人性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以进一步引导青年学子全面发展和思想意识的全面提高。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平台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相对滞后。此外,相关教育实践基地平台也不能完全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目标及要求,在一定层面上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1.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尚未完全打开

自2000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后,全国高校刮起“网络思政建设热潮”。至今,几乎所有高校都形成了以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博、抖音、B站等多位一体的网络思政教育宣传媒体矩阵。各大高校在加大力度建设运营并完善相关宣传平台的同时,在宣传内容的选题和制作以及育人效果等方面却未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网络思政教育格局。究其根本,一方面在泛娱乐化媒体状态影响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维空间被持续挤压,影响力、号召力明显弱化[1];另一方面,未能随时代变化认识总结学生特点,未能做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传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尚未有效结合起来。

2 5G 技术特性

2.1 传播速度快,音视频语言表达逐渐成为主要形式

5G技术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当今市场上最新一代的蜂窝移动通信技术,也是对前代通信技术4G的延伸。其主要优势在于,数据传输速率远远高于以前的蜂窝网络,最高可达10Gbit/s,比当前的有线互联网要快,更比先前的4G快100倍,这也造成人们对于这项新技术的最深认知是速度快的现象[2]。5G 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传播主体不断增加,个人和机构甚至技术本身都成为信息生产传播主体。信息传播在网络时代初期以文字和图像为主,而文字传播天生具有杰出的逻辑性,浏览这些信息的人不是为了内容的制作和个人的看法而发声,而是对其关注或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消费、阅读、点赞和转发。

2.2 信息容量高,场景化内容日益丰满

有关专家表示:“5G的链接有望承载10亿个场所的连接、50 亿人的连接、500 亿物的连接,通过‘数字联通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3]。这一巨大的数据网构筑起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用“计算机语言”把数字世界和现实中的个人、组织紧密连接起来。应用方面,5G技术更加注重实现“人—物”交叉连接,相比传统的“人—人”单一线性连接,更加复杂、多元、立体。其中VR成像领域,发展相对成熟,其通过对实地采集素材或设计制作素材进行三维建模,完美地将图、文、音、光、电技术相融合,使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实地参观、游览的效果。AR技术则在VR成像领域的基础上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例如在现实环境中加入虚拟元素,从而实现现实与虚拟的互补,体验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升级。虚拟/增强现实技术所构筑的定制化“情景”可以为使用者提供具有较高自由度的场景或角度选择内容,颇受小众或特定群体的喜爱。

2.3 形式智能化,内容的产出和发布精准高效

在信息收集方面,物联网应用将在5G技术推动下实现突破,万物可被数据化、被监测,物与物之间可以实现智能互联,物与人也可以实现多种方式的互联[4]。在一些如无人机、传感器等5G应用设备中,智能终端可以实时加工处理所采集的信息,并将处理好的有价值的信息即刻投送给目标客户,打破了时空界限和感官限制。甚至一些如智能手表等佩戴型的智能设备以目标客户即人体本身作为识别信息源,实时监测目标客户健康状况,识别并采集相关数据,并及时反馈至目标客户。不仅如此,在数据库的不断扩充和算法的不断优化下,AI应用领域的相关产品已经可以自行制作并发布内容。在公共信息的传播过程中,以机器作为生产主体的现象在今天已经非常普遍,如新华社的快笔小新、第一财经的DT稿王、《南方都市报》的小南、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腾讯财经的Dream Writer等[5]。

3 5G+思想政治教育≠5G 思想政治教育

“5G+思想政治教育”绝不是“5G思想政治教育”这种简单的文字组合。相比以往的4G、3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等压倒性优势使得5G技术在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移动医疗等领域应用广泛,其在教育行业,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有一定应用和发展。5G技术作为划时代的互联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不是“1+1=2”的简单结合,而是“内叠+外延”的多元融合。

以VR、AR 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例,现如今,市场上大部分智能手机品牌都在不断强化现实体验技术,但对于强化现实和虚拟现实的使用终究有限,都需要通过衍生产品的叠加来实现。而在能够独立使用的头部显示设备中,大部分产品已不再需要复杂的线路连接,通过蓝牙或共享网络即可实现互联,但存储容量小且价格居高不下。此外,如果用户长时间地使用设备,会伴有眩晕感,体验感欠佳。但5G技术可以摆脱这些阻碍,能够实现同步设备“云端”复杂的实时动态计算,不仅使得学习场景新颖生动,更是简化了设备的使用方法。不久的将来,5G技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将不存在“在线和离线”“在线和在线”的“一屏之隔”。2019 年11 月22 日至26 日,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5G+智慧教育高峰论坛中也明确表示了5G+VR/AR/MR、AI、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未来教育领域的应用优势与特性[6]。5G技术开启的是一个新的互联时代,它不仅是“钥匙”更是“基石”。它以自身独特优势赋能其他智能技术,形成技术合力。因此,“5G思想政治教育”不等于“5G+思想政治教育”,而是相当于“5G+VR/AR/MR、AI、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强强联合的创新技术集合体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碰撞。

4“5G+思想政治教育”,打造5G 智能云端思政网络学习空间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中,教育主体的优越性和地位减弱、教育模式欠缺新颖以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重失衡等问题可以借助VR/AR/MR、AI、大数据等智能技术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育“体验”形式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兴趣特点以突破工作困境。同时在5G 技术赋能下,VR/AR/MR、AI、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将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

但随着5G技术应用愈加多元,相应产品喷涌而出,造成用户在产品购买和使用搭配上的“选择困难症”。而对于综合性、持续性极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仅靠某一种产品或者随意搭配使用,不仅会造成学校管理上的不便,在后期产品维护上也存在问题,不适合长期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建设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的迫切需求下,综合以上分析,需打造一个在5G技术应用下的,既面向学习主体又连接教育主体,同时便于学校管理的一个人性化、智能化的5G智能云端网络思政学习空间。如图1所示,5G智能云端思政网络学习空间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中5G 技术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即“5G+”主要应用于此空间的核心环节。

在智能空间构建的整个框架中,“理论基础”“核心环节”“实践应用”环环相扣、协同促进,理论基础指导核心环节,核心环节影响实践应用,实践应用反馈调节优化核心环节并充实理论基础。实践应用作为整个智能空间的终端部分,可以从5G+VR/AR/MR、5G+AI、5G+大数据三个方面具体展开。

1) 5G+VR/AR/MR创新思政新体验

网络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学习者的孤独感和隔离感,而VR/AR/MR 技术可提供沉浸式学习服务,让网络学习者体验到真实学伴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学习者的学习孤独感,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真实体验感[7]。这一优势在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强力加持下更加凸显。强强联合下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所打造的“学习环境”突破了传统教育形式枯燥乏味的困局,成为5G智能云端思政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要载体。

2) 5G+AI驱动学习高效率

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重点发展高效学习环境创造方面。比如“AI驱动学习分析智能化,为学习者动态推荐合适的学习路径和内容,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AI 驱动网络学习真实化,通过对学习者的面部表情识别和语音情绪识别,再通过情感计算,生成课堂情感报告,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持续性反馈”[8]。而在5G+ AI的协作发力下,5G智能云端思政网络学习空间与用户形成高效良好互通,为学生高效学习创造条件,同时为学校和教育主体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或教育效果打通渠道。

3) 5G+大數据实现教育精准化

利用大数据对智能空间受众进行用户画像,并根据用户的浏览数据或学习偏好检索思政领域里用户感兴趣,或者能起到引导规范的内容产品。加之5G 技术在信息传输领域的独特优势,这一融合技术使得5G智能云端思政网络学习空间成为对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提前干预、及时干预的重要手段,实现并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准高效,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进一步强化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5 结束语

打造5G智能云端思政网络学习空间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不断革新的过程。在5G+VR/AR/ MR、AI、大数据等创新技术的赋能下,5G智能云端思政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一改教育方式生搬硬套、教育内容枯燥乏味、教育主体力不从心、教育工作脱离学生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乏力”状态。同时,5G智能云端思政网络学习空间的优化发展和推广普及,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时代焕发了生机,思政教育“活”了起来。未来,智能技术将不断更新发展,要想适应时代潮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摒弃守旧、照搬照抄等固化思维,要与科学技术深度融合,让教育搭上科技快轨,真正实现思政育人“不断线”“不掉线”。

猜你喜欢
云端学习者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云端之城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美人如画隔云端
行走在云端
云端创意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