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油茶高产栽培与低产林改造技术的探讨

2023-04-07 17:53李金光
新农民 2023年9期
关键词:技术探讨高产栽培

李金光

摘要:油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对粮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对油茶产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油茶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技术、不同经营措施,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差异较大,探讨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及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对提高油茶产量与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可为山区群众发展油茶产业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油茶种植;高产栽培;低产改造;技术探讨

0 引言

油茶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茶油则是绿色健康的食用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长期食用可降低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率,同时茶油可用于药用、化妆品,是重要的原材料,油茶籽可提取茶皂素,茶皂素在有机饲料中是重要的构成部分,属于高性能活化剂,由此可见油茶的综合应用价值高。为发展好油茶这个优势产业、潜力产业,促进乡村振兴,助农增收,笔者结合所在地区多年油茶种植和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实践,探索分析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及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1 油茶生物学特性与分布

油茶为常绿小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要求年平均温度14~22℃,相对湿度在70%~85%之间,年降雨量大于1000mm,喜酸性、微酸性(pH值4.5~6.5)土壤,油茶国内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的省、区。在广西除石灰岩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垂直分布海拔高度可达700m,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红壤、赤红壤、黄壤土上生长良好,在地形平整开阔、阳光充足的缓坡、丘陵、低山地带,结果较多。

2 油茶种植基本概况

在藤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油茶是传统特色经济林,是林业重要资源和优势产业,目前全县有油茶纯林面积0.52万hm,其中油茶良种造林面积0.30万hm,实施低产林改造353hm,普通油茶面积2873.33hm,主要分布在平福乡、东荣镇、大黎镇、藤州镇、塘步镇、金鸡镇。普通油茶普遍存在粗放经营、产量低的现实问题,油茶工程造林及实施油茶“双千”计划,采用油茶良种造林,部分油茶林从初产期情况看,茶油年平均产量只有5~10kg/667m,与高产仍有一定的差距,藤县采取积极措施,实施油茶“良种良法”高产栽培技术、切实改造提升油茶低产林、创建油茶“双高”示范园,以示范带动促进油茶产业发展。

3 油茶栽培和低产林改造常见问题

平均人口占有林地面积约0.27hm,农户林地分散,相当部分山区群众维持传统的油茶种植模式,粗放经营,常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林地选择缺乏科学性

因林地资源少,在使用林地上没有选择,部分林地比较贫瘠,土层浅,缺乏有机质,但群众仍然选择此类林地栽培油茶,没有考虑油茶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导致所栽培的油茶生长质量差。

3.2 良种造林意识不强

思想认识不到位,选用普通油茶种苗(实生苗)造林,实生苗造林变异大,对产量造成的影响是必然的;油茶良种嫁接苗、嫁接大苗价格高,有的种植户考虑造林成本,不愿意使用良种嫁接苗和嫁接大苗造林,自然难以培育出高产油茶。

3.3 经营管护不到位

种植户因种植面积少、不成规模,存在“重种轻管”的现象,种后只开展除草抚育和施肥工作,如树体的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垦复改良土壤等工作完全缺乏,似乎是让油茶自然生长。

3.4 密度设计不合理

存在种植密度大现象,没有根据林地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密度,有的普通油茶林因生长时間、受人畜损害、病虫危害等诸多因素,部分植株死亡,林内空地大,没有补种补植,造成油茶树密度小且分布不均匀。

3.5 低产林改造措施单一

在低产林改造提升工作过程中,往往只会加强除草抚育、垦复林地、增加施肥次数和施肥量,没有依据低产林的现状,开展密度调节、嫁接换冠、修剪整形、伐除萌芽更新等多种措施,导致低改成效不显著。

4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4.1 合理选择林地

油茶属喜温、喜阳、喜酸性土壤树种,栽培油茶选择造林地时,应选择立地条件好的林地,土壤pH值一般在4.5~6.0,以红壤土、赤红壤土以及黄壤土为最佳,要选取土地肥沃且疏松,排水性能良好、土层深厚且光照充足、地形开阔的林地,如条件允许可选择坡面向阳方向的,种植区垂直分布海拔高度控制在700m以下,坡度25度以下。通过合理选择林地,为栽培高产油茶奠定基础。

4.2 科学整地

根据所选择的造林地地形地貌特征、坡度情况,整地可选择带状垦、块状垦以及全垦等整地方式,确保达到最佳的造林成效,在整地工作中,对林地中的灌木以及杂草进行必要的清除,轻挖表土堆放一边,深挖土层,让挖出的土壤充分暴晒一段时间;整地回土将表土回填底部,深挖出的土壤覆盖上面,可结合整地回土施放基肥,在每个种植穴施放1.5~2.5kg农家肥或0.25~1kg有机复合肥。

4.3 良种选择

在油茶种植中,种苗选择是关键,必须选择油茶良种种苗,良种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的过程中,受环境影响,演化而成的新品种类型,特定条件下形成适应能力、生态特征,具有性状稳定、品质优良、稳产的特性。另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气候情况、环境情况,选取高产稳产,生长能力强,与当地气候相符的油茶优良品种,可选取岑软系列、桂无系列或香花油茶等优良品种。

4.4 壮苗培育

以培育壮苗为基础,苗木规格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苗木品质标准,为确保造林成效,采取无性繁殖的嫁接育苗技术,培育容器苗,实行油茶“双千”计划政策种植的油茶,要求采用2~3年生的营养杯嫁接良种苗木进行造林,2年生营养杯嫁接良种苗木的标准:容器规格为直径≥12cm,高≥25cm,苗高≥50cm、接穗径(嫁接口以上)≥0.5cm,苗木生长健壮、无检疫对象。

4.5 密度设计

根据《油茶栽培技术规程》,结合造林地情况,一般情况下,种植74~100株/667m,即株行距为2.2~3m×3m。

4.6 茶苗种植

植苗时间选择当地最适合的造林季节,以1~4月份最适宜,雨水充足,空气湿度大,气温不高。植苗时尽可能选取阴天或下透雨后的晴朗天气植苗,不宜在雨天植苗,植苗时需将苗木放在种植穴中间位置,使油茶根系获得最适宜的生长土壤环境,而后将土回填压实,回填土的深度,视苗木高度而定,以盖过苗木营养土3~5cm为宜。为确保苗木根系能正常生长,植苗前须去掉营养杯(容器)。为确保造林成活率,植苗后20~30d内检查成活率,对发现有苗木死亡的,及时进行补种补植。

4.7 新造林管护

油茶幼林期需要进一步加强抚育管理,造林当年如果出现死亡苗木的,及时使用基本一致良种壮苗补植,使补植的苗木能够与原种植树苗处于基本相同生长水平,方便后续进行集中化管理。除草抚育:造林当年第一次除草抚育以种植后2~3个月为宜,开展人工除草,除草时注意防止造成幼苗根部受到损伤,辅以浅耕方法对周围土壤进行适当疏松,增强土壤透气性;9~10月份开展第二次抚育,主要对林间杂草、灌木进行清理,防止其生长对油茶幼苗养分进行抢夺。第二、第三年除草抚育,在夏、秋各进行一次,清除林内杂灌木、杂草,将杂草培育油茶根兜。施肥管理,造林当年施肥1~2次,以氮肥为主或以含氮量高的复合肥为主,视树体大小每株施肥量50~100g。第二、第三年在油茶幼林的春梢萌发期,施放以氮肥为主的复合肥,施肥量为每株250g,秋季结合除草抚育施肥一次,施肥量为每株250g。油茶幼树修剪整枝,主要修剪砧木的萌芽枝、弱小枝侧枝,促进油茶的高生长,在幼树长到第三年时,保留侧枝以及副枝,形成合理树冠,提高初产量。由于油茶树自身萌发能力相对较强,在进行实际修剪整形时,要确保操作科学合理,以有利于油茶幼树的生长。第一至第三年的油茶幼树,要做好摘花摘果,确保油茶生长良好。新造油茶林,林内可利用林地空间较大,可以在林地内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实施复合经营,提升林地的综合效益,通过其他经济作物的抚育管理,起到间接抚育油茶的作用。

4.8 初产期油茶林管护

每年夏秋季开展中耕、除草、施肥各一次,除草后将杂草培于树根,增强储水能力,施肥每株施复合肥250~500g。修剪整形剪除徒长枝、过密枝、病枝、干枯枝条、弱小枝,促进树冠成形和结果枝条生长。

4.9 成林管护

进行更加高效的油茶树体施肥管理,以期提高油茶产量,处于成林阶段的油茶树需要大量的养分,需施放平衡而充足的氮磷钾肥量。条件许可下,可对油茶林地的土壤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依照土壤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测定具体情况,合理配比氮磷钾复合肥进行施肥,确保油茶树生长所需养分与肥力更为充足。除草工作,及时对林内杂草及灌木予以清除,必要时可集中焚烧处理。对于生长过密的树木,需及时进行疏伐,对于弱枝、病枝、寄生枝、徒长枝予以剪除,改善环境条件,增强林分光照,通风透气,促进成林树生长,同时有效防止病虫害发生。定期对林地全面垦复,垦复时间选择冬、春为好,通过垦复可大幅度增加油茶产量。

4.10 病虫害防治

在油茶栽培至成林期的全过程,对油茶病虫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的规律与特点,可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进行治疗。油茶主要病害有煤污病、炭疽病、根腐病,虫害主要有茶尺蠖、茶毛虫、金龟子、象鼻虫等。结合实际,采取的防治措施有:炭疽病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茶毛虫用90%敌百虫或80%敌敌畏或50%马拉硫磷的1000~1500倍液喷洒;茶尺蠖可使用Bt制剂或植物源农药0.6%清源保水剂,使用剂量为800~1000倍液喷洒。

5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5.1 密度控制与调节

对于已经进入盛产与衰减期油茶,依据林分现状和相关的技术规程,密度过大的,需对结果少、品质差的植株进行疏伐,对于稀疏部分视情况及时补栽大苗,同时注意补种苗木不受原有茶树覆盖,维持合理的株行距,通过密度控制与调节,确保林内光照充足,提升光合作用,以保持丰产的林分结构,密度要求70~100株/667m2。

5.2 树体修剪

可参照果园修剪技术,对病虫害枝、枯死枝予以剪除,同时剪掉内堂枝、徒长枝,此外需对老龄枝、重叠枝以及细弱枝予以剪除,减少树体养分消耗,促进结果枝生长和保持充足养分,在修剪过程中需要把握轻重,掌握分寸,区分结果枝以及非结果枝。通过有效的修剪整形,能够使树体结构更为整齐,疏密度更为合理,拥有更为优质的透光性、透气性,增强油茶结实率。

5.3 嫁接换冠

嫁接换冠是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之一,对结果少、油茶果品质差的植株进行伐除,培育一定数量的萌芽枝作砧木,选用高产良种油茶的枝条作穗条,进行嫁接,无性繁殖,嫁接后做好嫁接成活率检查、及时解绑、嫁接植株管护、除萌等工作,保證换冠油茶生长。本地嫁接换冠选择的油茶穗条(接穗)主要是岑软系列油茶良种的岑软2号和岑软3号的枝条。

5.4 林地垦复

油茶林地全面垦复,对杂草、灌木予以清除,整体土壤需要进行深挖,其深度需大于10cm以上,此措施能够对土壤环境进行改善,在复垦过程当中,需要依照等高线形成反斜坡土壤带,防止大雨冲刷土壤,避免土壤肥力大幅度下降,通过垦复改良土壤,为油茶树体提供充足的土壤养分条件,利用油茶植株生长良好,促进增产、丰产。

5.5 合理施肥

低产林改造施肥,可结合林地垦复进行施肥,同时要依据树体大小定施肥量。每年施肥2次,即3~4个月施肥一次,8月施肥一次,施肥以复合肥或有机肥为主,施肥量视树大小而定,复合肥每株500~1000g,有机肥每株3000~5000g,施肥方式需要依照实际情况而定,选择肥力持久的肥料,在丰产年份需进一步添加磷钾肥。

5.6 病虫害防治

油茶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预防为先,做到及早发现、早防治,对油茶产量产生影响的病虫害种类有多种,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其会引起油茶落果和枝叶枯死,常见的虫害有油茶毛虫、油茶尺蠖,如大发生可吃光树叶。炭疽病防治: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茶毛虫防治:用90%敌百虫、80%敌敌畏、50%马拉硫磷的1000~1500倍液喷洒;茶尺蠖防治:可使用Bt制剂或植物源农药0.6%清源保水剂,使用剂量为800~1000倍液喷洒。

5.7 复合经营 提升土壤肥力

在油茶低产林内视林分郁闭度情况,可在林间适当种植花生、需要一定遮阴度的中药材,以及茶叶等作物,通过林下作物的抚育、施肥,改善林分环境条件,使林间小气候得到改善和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促进油茶的生长,从而提高产量。

6 结语

油茶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地有不同种植经验,但各地区因油茶种植的土壤、品种、气候、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的不同,油茶产量也不同。为此,需要结合更为科学的高产栽培技术和低产林改造技术,对当前常见的种植问题进行分析,采取更为合理技术措施和管理模式,对油茶新造林进行科学的栽培、经营,改造提升低产林,促进油茶高产、稳产,提高油茶种植的综合效益,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庞正轰.广西主要树种造林技术[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 莫东福.浅谈良种油茶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J].新农民,2022(15):72-74.

[3] 蓝桂艳,梁翔.广西油茶大杯苗高产林栽培核心技术与管理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22,16(16):4-6.

[4] 温延彬.高产油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分析[J].农村青年,2022(8):150-152.

[5] 何晨斯,何梅,胡玉安,等.上思县五马山森林公园高产油茶基地规划设计[J].南方农业,2022,16(13):197-200.

[6] 郭晓春,徐德兵,刘倬志,等.山地油茶高产栽培管理实用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2):18-20,35.

猜你喜欢
技术探讨高产栽培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议校园绿化树木的移植技术
山区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改扩建为一级高速公路桥梁加固利用的技术探讨
电力工程数字化变电站实用技术探讨
浅谈水电站厂房施工技术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