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放养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2023-04-07 17:53陈震
新农民 2023年9期
关键词:农村

陈震

摘要:随着鸡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加,现阶段鸡养殖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集中饲养,另一种是放养,从鸡养殖的品质来看,集中养殖的方式主要通过喂养饲料,鸡肉的口感以及营养价值相对较差。而放养鸡的养殖空间开阔,养殖的过程中主要通过食用昆虫杂草,将饲料作为补充饮食,鸡肉的口感鲜美,鸡蛋的营养价值较高。基于此,加强对放养鸡养殖的重视程度,从而雏鸡的培育、养殖以及疾病的预防等多个方面落实科学的技术要点,在促进放养鸡健康生长的同时,实现大规模的养殖。本文就从目前养殖存在的问题以及放养鸡养殖的优势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落实放养鸡的饲养管理技术,改善成活率低,疫病影响严重等问题。

关键词:农村;放养鸡;饲养管理技术

0 引言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的发展,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目前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了人们食用的主要选择,农村放养鸡作为生态化养殖的重要方式,市场的需求量在不断的增加。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农村很多养殖户利用山林以及果园进行放养鸡的养殖,放养鸡在养殖过程中活动量较大,其肉质较为鲜美,在喂养的过程中喂食的种类较多,因此营养价值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在果园中养殖放养鸡具有构建生态环境的优势,不仅可以丰富鸡群的饮食,还能达到除草灭虫的目的,产生的鸡粪还可以作为肥料增加土壤的肥力,促进果实生长。但是由于放养鸡的管理属于较为松散,其养殖模式导致放养鸡的成活率低,在饲养管理、疫病的防疫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放养鸡的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1 放养鸡的特点

放养鸡属于家禽的一种,与家中圈养的区别主要是养殖的方式属于放养式,一般喂养在荒山,或者果园中,喂养的场地空间较大,鸡可以达到充足的运动。散养的方式不仅鸡的生长速度较快,由于饮食较为丰富,放养鸡的肉质鲜美、口感细腻、营养价值丰富,是真正的绿色食物,属于原生态食物。在果园或荒山中喂养,养殖的鸡具有皮下脂肪分布均匀的特点。放养鸡的日常饮用水为山间泉水,食用的食物主要是青草和昆虫等,放养鸡具有较强的自主觅食能力,相比规模化的养殖场,其管理轻松,饲养成本低,但是饲养周期与集中养殖相比较长。放养鸡由于绿色、无污染,售卖的价格也相对较高,在保证放养鸡成活率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保证放养鸡的养殖收入。

2 农村饲养放养鸡意义

从放养鸡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放养鸡的场地选择性较多,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利用,职能充分发挥场地的优势,实现生态化的养殖。首先,在场地的利用方面与其他行业的发展不冲突。在养殖的过程中,放养鸡的养殖具有除草、灭虫、节约饲料的优势。放养自主觅食的方式,放养鸡摄入的营养成分丰富,有效地降低养殖成本。此外,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还能作为肥料,促进树木的生长,增强土壤的肥力。放养鸡的体重较轻,不会对林业以及果树造成破坏。其次,放养鸡的日常活动量较大,空气清新,不会造成呼吸系统的不利影响,有助于放养鸡的生长,自然的采光对提升放养鸡的身体机能非常有利。最后,在农村养殖放养鸡,具有天然的优势,场地方面农村的果园以及荒山较多,可以科学地选择合适的养殖场所。相比于饲养其他鸡,收入较为可观。放养鸡可投入较少成本,饲养管理周期短,风险较小,并且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并能产生良好利润。在农村发展放养鸡,具有发展前景广阔的优势。与此同时,鸡群在喂养的过程中,长期生长在野外,通过觅食的方式实现了驱虫除草,降低了害虫对树木及果木造成危害。放养鸡随着不断运动可增强体格健康,确保了放养场地生态平衡稳定程度。

3 农村放养鸡饲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目前农村放养鸡养殖的实际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放养鸡的成活率。首先,疫病的发生,增加了放养鸡的死亡率,由于放养的场地较大,在进行消毒时难以保证消毒工作的全面性,导致免疫工作的落实较为困难。其次,从养殖环境方面来看,由于主要的活动范围在室外,很容易受到自然天气的影响,其中连阴雨、大风天气都不利于放养鸡的生存。由于面积较大,人工控制能力有限,从而影响了放养鸡的生长发育速度。此外,养殖的自然环境以及自行觅食的方式,不仅增加了球虫病和鸡痘的发病率,还影响了鸡的产蛋量。与此同时,养殖场所未能设置围栏到时野生动物的入侵,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1]。第三,养殖户对放养鸡养殖的管理意识薄弱,发展方式按部就班,缺乏改革创新意识;放养鸡养殖户以农村农户居多,沿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对放养鸡放任不管,没有科学的养殖模式和完善的疫病预防措施,导致近几年放养鸡的发展不太理想。最后,在雏鸡的品种选择以及饲养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放养鸡以及鸡蛋的价格上,导致养殖的科学性不足。对于先进的养殖技术接受能力差,养殖的科学性不足,对水槽、食槽的清理不及时,从而造成了细菌滋生,从而影响了鸡群出栏的质量。在饲养管理、喂养方式等多个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当地的放养鸡养殖业发展缓慢。

4 农村放养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4.1 选育雏鸡技术要点

4.1.1 选择放养鸡品种

为了有效地提升放养鸡的品质,在进行放养鸡的品种时,就要结合其适应能力、抗病能力以及生产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应从正规的种鸡场引进健康雏鸡,在养殖前进行疫病的检测,确保雏鸡的健康性,避免携带病菌造成鸡群的感染。其次,对种鸡场的气温进行了解,确保科学的引种,提升雏鸡成活率。雏鸡选择时,要选择精神状态好,动作灵活、羽毛光泽度好的雏鸡,保证雏鸡的健康性,才能保证雏鸡的成活率。

4.1.2 进雏前准备工作

雏鸡进行正式养殖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从而保证雏鸡更好地适应养殖的环境。首先,引进雛鸡的时间一般在3~4月较为合适,该段时间的气温相对比较温和,不存在忽冷忽热的天气。初春阶段,果园、荒山的昆虫以及植物都生长阶段,引进雏鸡放养后,可觅食的食物较多,有助于植物的生长。气温回升,雏鸡的新陈代谢能力也会不断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雏鸡的生长,确保雏鸡的健康生长。在引进雏鸡前,可以先搭建育雏室,进行培育一段时间,搭建育雏室要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确保日常的光照,通过覆盖塑料薄膜的方式,增加室温,确保雏鸡能得到充足的光照。将地面铺设干草保证育雏室的湿度适宜,引进前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并将温度控制在30℃,空气湿度为60.0%,确保雏鸡更好的适应环境。

4.1.3 雏鸡饲养管理技术

在落实雏鸡饲养管理时,对于5日龄的雏鸡,为了有效地调理肠胃,使用入高锰酸钾加水稀释后,作为雏鸡的饮用水。对于5~20日龄雏鸡来说,肠胃适应能力逐渐提升,就可以直接喂养山泉水以及自来水,但是要确保水质的安全,避免受到污染的水源。当雏鸡生长到30日龄时,要每天定时对用具进行清潔消毒,保证饲料的新鲜程度,饲喂前仔细检查,避免发霉变质。放养鸡的喂养主要靠捕食昆虫,饲料作为补充喂养[2]。

4.2 放养阶段技术管理要点

4.2.1 合理选择场地

在放养鸡饲养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养殖场所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适合放养鸡的生长,选择的养殖地点要有充足的阳光和一定的阴凉处,阳光的照射虽然有利于放养鸡的健康生长,但是长时间的暴晒会影响鸡的活跃程度;此外,养殖场所要选择背风的位置,地势的坡度最好不要超过30°,放养鸡养殖区内不宜同时饲养其他动物,最后根据放养鸡的数量规划养殖场的范围,范围要适当,不宜过大,不利于管理。

4.2.2 修建鸡舍

选择好养殖场地后,进行鸡舍的搭建,白天放养鸡在养殖区内自由活动,夜间就需要进入鸡舍休息,搭建时应注意:搭建时使用环保、无有害物质的材料进行搭建,将鸡舍搭建在有一定坡度的斜坡上,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在雨水天气保持干燥的环境,并对鸡舍进行加固。对于需要自行孵化雏鸡的养殖场要建立保温设备,刚出生的雏鸡御寒能力较差,需要进行保温处理,提高散养雏鸡的存活率[3]。

4.2.3 修建围栏

放养鸡的场地具有场地大的特点,但是为了便于管理,要将养鸡场设置围栏,避免放养鸡的丢失,高度的设置要解决放养鸡的起飞高度,一般为1.5m左右,使用铁丝网或者塑料网的进行围栏。修筑围栏还可以有效地避免野生动物的袭击,保护放养鸡的安全。

4.2.4 饲料

根据放养鸡的数量规划养殖场地,为了保证生长的空间合理,要科学地控制散养的密度,密度过大容易引起疫病交叉感染,密度过小对经济收益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合理控制散养密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根据环境的不同在春天和冬季这种相对不宜发病的季节可以适当增加散养数量,结合当地疫病发生的流行性进行及时的调整。在喂养的过程中,一天内投食的次数要适当,避免造成过量喂养,以及饲料的浪费。放养鸡白天以自行觅食为主,但是对于雏鸡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饲喂,确保雏鸡的体重均衡。除此之外,在阴雨天无法觅食时要进行一定食物的补充喂养,确保放养鸡一天的食用量达标。

4.3 农村放养鸡疫病的防治技术要点

4.3.1 合理用药

放养式样式是一种养殖方式,并不是任其放任不管。因此为了保证放养鸡的成活率,合理用药是提升放养鸡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但是为了保证放养鸡的品质,在用药时要非常严谨,不可随意用药或者不用药。对用药的认识不足,会造成不利于放养鸡的生长。目前由于养殖户会放养养殖地认识不足,导致在养殖的过程中,发现鸡患病后才会结合病症临时喂药。此种情况下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到时放养鸡受疫病影响严重。此外,由于对放养鸡疫病预防的意识不足,导致在养殖的过程中并未落实科学的用药办法。为了有效地预防疫病,应加强对当地流行病进行了解,通过要与预防的方式,起到提升放养鸡抵抗力的方式。例如,将中草药进行研磨,放在补充饲料中进行喂食,从而起到预防的作用[4]。

4.3.2 定期消毒

消毒工作的落实是保证放养鸡生活环境中清洁的重要措施。通过消毒的方式可以切断传播途径。由于放养鸡的养殖场地较大,消毒工作落实起来较为困难。基于此,在放养鸡养殖的过程中,消毒意识缺乏,认为自然环境更有利于放养鸡的生产。为了科学有效地落实消毒工作,保证消毒的有效性。首先,要先对鸡舍、食槽、水槽进行清理,确保在其环境干净的情况下进行消毒,进而达到更好的消毒效果。其次,在消毒时,要将远离放养鸡,避免对鸡的呼吸道造成损伤。最后,进行消毒时,要对消毒液进行一定比例的稀释,确保消毒效果的同时,避免影响放养鸡的正常生长。重视鸡舍的消毒,提高放养鸡的成活率。

4.3.3 常见疫病的预防措施

为了降低疫病对放养鸡的影响,科学落实疫苗防疫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各个阶段的免疫疫苗注射,能有效地避免放养鸡疫病的发生。对于一日龄的雏鸡,应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为了有效地预防新城疫,并在雏鸡生长到7日龄以及20日龄时,注射II系疫苗,在雏鸡达到30d后将II系疫苗与饮用水混合进行加强免疫,对120d以上的鸡接种I系疫苗;对于传染性支气管炎,其免疫方式为在雏鸡7d后可进行首次疫苗免疫,通过给点眼或者滴鼻的方式使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在雏鸡达到30d后在进行第二次免疫;此外,14日龄和25日龄免疫传染性法氏囊苗,35日龄鸡痘与禽流感油苗同时免疫。由于放养鸡将昆虫、蚯蚓等作为重要的食物,因此,很容易感染鸡赖利绦虫病、仔鸡蛔虫病等,为了避免早此类寄生虫疾病,可以通过定期驱虫的方式,避免疫病的发生。一般放养在20~30d时,可以通过喂食半片驱蛔灵进行第一次驱虫,相隔20~30d再想喂食1片进行第二次驱虫。药片喂食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口服或研成粉末与饲料拌匀饲喂[5]。

5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放养鸡成活率低的问题,想要提升饲养管理的有效性,就要从落实科学的技术出发,从养殖管理的科学性、全面性等方面进行落实,提升养殖的收益。从搭建适合放养鸡的鸡舍以及场地的选择出发,保证环境适合放养鸡的生长。加强对培育优质鸡种的重视称帝,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满足放养鸡喂养的需求。重视放养鸡疫病的发生,加强疫病预防措施,从定期消毒、合理用药以及疫苗预防等多个方面进行改善,确保放养鸡的成活率,进而增加经济收益。定期对放养鸡的健康情况进行检测,确保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造成大规模的病症感染。

参考文献:

[1] 乔琳.生态放养鸡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J].当代畜牧,2022(7):1-2.

[2] 军那斯·科布加沙尔.农村放养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家禽科学,2022(4):26-27.

[3] 贺军.浅谈林下放养鸡饲养管理技术措施[J].广东蚕业,2022(4):63-65.

[4] 张中亚.生态放养鸡饲养管理技术[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4):36-37.

[5] 张伟.农村放养鸡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8):70-71.

猜你喜欢
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我们的新农村
我们的新农村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今日新农村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愿多出现这样的农村好报道
新天新地新农村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