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幸福的多维设计*

2023-04-08 17:50陈正达黄倩
新美术 2023年5期
关键词:幸福感情感设计

陈正达 黄倩

一 幸福及其来源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幸福是生命的终极目标。我们之所以也追求其他目标——财富、荣誉、权力、健康、美貌等,只不过因为我们认为拥有了这些就能拥有幸福。只有幸福才是绝对最后的,因为我们永远只是因它自身而不因它物而选择它。幸福是人类生存的全部目的的目的。1参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7—17、331—332页。

既然幸福是人生之所向,那么,什么是幸福呢?对此问题的回答因人而异,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回答也往往不尽相同。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迄今为止,关于幸福话题的文献浩如烟海,但仍无法勾勒出一个普遍认同的幸福定义。

可见,幸福的来源远不止一种,而是各式各样、互不相同的。依据英国著名动物学家、哲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的研究,幸福的来源可以总结归纳为如下十七种:目标的幸福、竞争的幸福、合作的幸福、情感的幸福、感官的幸福、理智的幸福、节奏的幸福、痛苦的幸福、冒险的幸福、选择的幸福、平静的幸福、虔诚的幸福、消极的幸福、化学的幸福、幻想的幸福、滑稽的幸福和意外的幸福。2参见[英]德斯蒙德·莫里斯,《幸福之源》,傅悦译,文汇出版社,2009年,第15—85页。根据需要,译文略有改动。姑且不论莫里斯的研究是否囊括且穷尽了所有幸福的来源,仅就目前列出的这十七种来看,尽管千差万别,但有一点却是相通的,即幸福源于对现状的改变,且必以现状存在不足和欠缺为前提。“人不会在一切顺利之时感到幸福,而是在坏的情况有所好转时才会感到幸福。”3同注2,第18页。

此外,选择的幸福建立在忽视生活中所有悲惨事物的基础上。平静的幸福则是将自己与外界完全隔绝以获得超脱的安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未免过于消极。虔诚的幸福则是那些笃信宗教的人,在最为虔诚地时刻体验到的一种特别的灵魂幸福。4同注2,第58—64页。这三种幸福也不属于值得提倡的幸福。

真正的和值得提倡的幸福,是善好的,是当现状有所好转时,主体感受到的一种复杂的、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它并非生活的常态化存在,而是我们的生活切实得到改善之际所体验到的激动心情,是一种称心满意的美好心境与生活状态。为了提升幸福感,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能够获得幸福的各种来源,并通过增加幸福来源的数量,进而增加幸福的总量。5同注2,第98—101页。

二 被忽视、被误解的设计

尽管目前国内已经有大量关于幸福的学术研究,但幸福设计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因为幸福通常被视为主观心理,而设计的多样性和维度经常被忽视。长久以来,相当多的人所理解的设计只是造型或装饰,并认为设计是不稳定的、骗人的、蓄意的、不可信赖的,甚至1704年的《牛津英语词典》对设计的解释也不太友好,说设计是“诡计多端的发明”或“为了达成某种目的的计谋和手段”。6同注6,第22—24页。

设计一度被误解为一种造型诡计,一种美化样式的工具和拉动消费的引擎——为了追逐高额商业利润违背设计的伦理,不断创造轻佻浮夸的消费品,以唆使人们去消费。实际上,设计并不囿于商业上的应用,而是多面性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在其专著《人工科学》[SciencesoftheArtificial]中提出了一个后来被广泛引用的设计定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种人类行动,只要是意在改变现状,使之变得完美,这种行动就是设计性的。”7参见[英]蒂姆·布朗,《IDEO,设计改变一切》,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IV页;顾建华主编,《艺术设计审美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页。从而极大地拓展了设计的边界。而大卫·凯利[David Kelley]提出的“设计思维”概念,更被广泛接受并运用于各个领域。设计逐渐被赋予了更灵活、更多样的意义,并释放出巨大的潜力,展现出更多新的可能性。

2000年之后,有学者开始研究设计与幸福之间的内在联系,2004年,唐纳德·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的《情感设计》一书出版,提出了情感设计的概念,指出情感设计重视产品设计、服务设计中的情感体验及意义,通过设计唤起用户的愉悦感及其他积极的情感,进而获得幸福感。类似的,彼得·德斯梅特[Pieter M.A.Desmet]从情感设计的角度切入,认为用户行为规律中存在一系列的“幸福点”,设计师应该以探寻这些潜在的“幸福点”为基础开展设计实践,并基于此提出幸福感设计的方法。

著名的“赫尔辛基世界设计之都2012”[World Design Capital Helsinki 2012]项目则旨在推动设计在社会、文化以及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其中由阿尔托大学[Aalto University]设立并实施的“365幸福计划”包含了由该校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设计系师生在四座城市开展的设计实验。该计划涉及城市设计、共同设计[co-design]、叙事、田野、参与式设计、社区,以及社会距离等多个议题。2013年,阿尔托大学师生基于该计划的实践出版了《为幸福而设计》[DesigningforWellbeing]一书,此书被视为芬兰在高校层面促进设计与“幸福”对接的理论成果。8参见赵泉泉,《设计“幸福”:从政策到行动的芬兰设计》,载《装饰》2022年第4期,第116—117页。同年,芬兰发布的国家级设计政策报告《设计芬兰计划:战略与行动提案》[DesignFinland Programme:ProposalsforStrategyandActions]设立了四个战略目标,分别是:1.对于设计的理解,与建立参与型社会是一体的。(设计)能力、研究与教育……有助于(提升)幸福感与竞争力。2.用跨学科的设计能力提升竞争力。3.设计被有效地运用于重要的增长领域。4.设计在公共领域被用于社会发展,是一种提升幸福感的工具。9同注15,第115页。

如今,为幸福而设计已逐渐成为国际设计界的共识,美国、德国均已组建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团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而“幸福”也已成为国际各大设计学术会议的热点议题之一,伴随着设计学科的发展以及设计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互渗,设计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设计产品、系统或服务,而是通过广义层面的设计来引发更深层次的幸福体验。

三 多维设计增加幸福来源

“多维设计”是基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而创造性地提出的新概念,以呼应幸福概念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以及设计提升幸福感的多视野、多角度、交叉学科的创新需求。多维设计不仅包含可见的物的设计,还包含非物的工作流程的设计、情感体验设计、服务设计、社会设计、品牌故事设计等等。接下来,将就多维设计增加幸福来源(仅限于合理范围内的、真正的和值得提倡的幸福)做出论述:

1.目标的幸福

指达到目标后体验到的幸福感。多维设计通过“三钻设计模型”的五个步骤即遭遇与质疑、分析与阐释、聚焦与定义、突破与构思、传达与实现,通过发散——聚焦——发散——聚焦的反复思考,进而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不断获得目标的幸福。

2.竞争的幸福

竞争的幸福与目标的幸福相联系,但二者之间有一个重要区别,即目标的幸福是通过达到个人的目标实现的,不一定存在对手,而竞争的幸福则总是伴随着对手。同样,多维设计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式,提升创造力、自驱力、行动力和综合能力等,进而战胜对手,获得竞争的幸福。

3.合作的幸福

助人是人的基本欲望和天性,合作的幸福是指通过行善、助人而获得的幸福。通过多维设计可以切实帮助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群,以及极端贫困地区的人们提高其生活质量,从而获得合作的幸福。如2015年多维设计工作室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系列关注社会、民生,感受设计原力量的实践探索——“视觉治愈”,即运用视觉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优秀案例。10陈正达,《视觉治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20年,第13—18页。

4.情感的幸福

指家庭成员之间、爱人之间、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所激起的原始的幸福。运用多维设计方法,通过重新定义问题,换位思考,头脑风暴,角色扮演(作为原型)和测试等步骤,可以有效改善人际关系,进而获得情感的幸福。如2017年,爱有戏社区研发的基于联合倡导及行动的“义仓·勺米公益挑战行动”,即是以多维设计打破冷漠的邻里关系,使居民之间产生新的连接,从而获得幸福感的优秀公益创意项目。

5.感官的幸福

我们实际上生活在设计的无尽海洋之中,被各式各样的设计所包围。设计通过造图、造物、造境,建构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的视、听、嗅、味、触五感,都在潜移默化中被设计所左右。正如美国美学的开创者、著名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George Santayana]指出的那样:“‘美’是幸福的重要来源和要素……审美愉悦造就了我们的幸福感。”11[美]乔治·桑塔耶纳,《美感》,杨向荣译,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7—48页。优秀的设计不仅以美滋养我们的五种感官,而且以功能良好带给我们切切实实的幸福体验。正是通过多维设计,抽象的幸福感被具象化了。

6.理智的幸福

指在提出新问题、寻求新答案时获得的理智的愉悦。这种幸福通常在意外发现新事物时降临。帕帕奈克曾指出:“人人都是设计师。每时每刻,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设计,因为设计对于所有的人类活动来说都是基本的。任何一种朝着渴望的、可以预见的目标行进的计划和设想都是设计过程……设计是构思一首史诗,是装饰一面墙壁,是绘制一幅杰作,是谱写一支协奏曲。然而,整理一个抽屉,拔掉一颗阻生齿,烤一块苹果馅饼,为户外棒球赛选场地,教育一个孩子,这些也是设计。”12[美]维克多·J.帕帕奈克,《为真实的世界设计》,周博译,北京日报出版社,2020年,第57页。可见,设计并不神秘,其本质是改变。

7.节奏的幸福

是指人远离理智的控制,而在音乐、舞蹈、歌唱、有氧健身、体操和竞技体育等活动中,“放纵”自己而感受到的一种独特而难以定义的幸福。这种幸福的形成原因是一种身体的生理反应,其中包括内啡肽释放的增加,能创造愉快康乐的情绪。13同注2,第44—46页。

如我们所知,我们的生命被心跳、呼吸、脉搏等内在的节奏所控制。当内在的节奏和韵律遇到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欣然契合,人即感受到美和愉悦。因此,才有“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一说。毋庸置疑,多维设计擅长塑造节奏与韵律,进而带给主体节奏的幸福。

8.冒险的幸福

是指成功地战胜了各种困难和挑战而重获安全时,体验到的一种原始的幸福感。前文已经指出,冒险的幸福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和值得提倡的幸福。而在保证绝对安全的情况下,通过多维设计为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冒险的幸福,也是大多数人乐见其成的。

9.消极的幸福

是指消除不幸和痛苦而获得的幸福感。如对慢性病患者来说,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时刻,即达到幸福巅峰的时刻。通过多维设计能切实地解决许多病人、孕妇、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痛苦,这也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如,今年荣获第七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esign Intelligence Award,简称DIA]金奖的作品“便携式智能光伏清扫机器人”便是旨在消除太阳炙烤状态下在户外清洁光伏板的工人们的痛苦而设计的一款清洁机器人。

10.幻想的幸福

指在空想中体验到的一种虚构的幸福。虽然幻想的幸福与化学的幸福一样,都是逃避现实。但好在它是安全无害的,并且已经成为现代文明最重要的幸福来源之一。看电影、电视,读小说等都能给人带来切实的幻想的幸福。

元宇宙通过媒介空间革命,将“现实”与“虚拟”的通道彻底打通,并通过数字分身以及置身其中的全景式场景体验设计,引入新的时空秩序与文化幻象,为主体提供虚拟空间中的第二人生体验。而在虚实共生之后,时空切换、缺憾复原,多维设计将为人类带来更诗意的栖居和更美好的生活,实现幻想的幸福。

11.滑稽的幸福

指引起我们发笑的事物从理智和生化的层面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在价值多元化的现当代,多维设计可以通过对经典的颠覆、再造甚至恶搞,创造滑稽的造型和引人发笑的事件等来增加这种幸福。

12.意外的幸福

指因出乎意料而感到的幸福。贡布里希在他的名作《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一书中以作曲为例生动地阐述了主体的期待和作曲家有意制造的微妙的意外之间的反差所带来的乐趣:“每当作曲家在听众认为能够猜测出的某种程式的基础上,在乐曲中运用了多于或少于听众期待的内容时,音乐情感便会因此而产生……如果作曲家用了少于我们所期待的内容,我们就会有一种微妙的跌落感。我们会觉得是被人从音乐梯子的某个稳定的位置上给拽了下来,扔入空中,这种感觉的产生仅仅是因为等待着我们伸手去抓的支柱不在我们所期待的地方。当作曲家用了多于我们所期待的内容时,相反的情形就出现了:他是在强迫我们进行我们力所不能及的、技巧难度很大的体操练习。有时他好像是在鼓励我们,有时他又好像是在强迫我们自己做动作,但是要做的动作总是比我们自己认为单独能够完成的要难得多。审美乐趣就是由这些高度的兴奋、短暂的缓解、期望的破灭和不期而获等情绪所构成。”14[英]贡布里希,《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335—336页。这种乐趣正是意外的幸福。多维设计与作曲类似,通过在主体的体验中不断制造惊喜来给主体带来意外的幸福。

综上所述,通过多维设计可以给生活带来以上十二种真正的、值得提倡的幸福。而在具体的项目中,多维设计有意识地增加幸福来源的数量,进而增加幸福的总量,最终可以达到提升幸福度的效果。

猜你喜欢
幸福感情感设计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失落的情感
情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