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低渗透气田?139.7mm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2023-04-08 13:12侯博李录科张珩林刘振孙志强
石油钻采工艺 2023年5期
关键词:钻屑抑制性岩屑

侯博 李录科 张珩林 刘振 孙志强

关键词:苏里格气田;低压低渗透气田;侧钻;水平井;钻井液;?139.7 mm 套管

0 引言

苏里格气田属于低压低渗透气田,单井采气年衰减率较高,随着近几年规模化开采,部分常规井已失去开采价值,实施?139.7 mm 小井眼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可以钻遇新油气储层,使老井恢复采气能力[1]。苏里格气田水平井钻遇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白垩系洛河组,侏罗系安定组、直罗组、延安组,三叠系延长组、纸坊组、和尚沟组、刘家沟组和二叠系石千峰组、石盒子组,侧钻井选择在套管环空水泥胶结质量好的石千峰组(井深2 600~2 900m) 开窗[2],钻至石盒子组盒8 亚2 段含气砂岩入窗,施工800~1 000 m 后完钻,完钻井深4 200~4 500m。钻井面临窄环空间隙压耗控制、井眼净化、井壁稳定、井漏、润滑性等一系列问题,给钻井提出了严格要求[ 3]。2017?2018 年在苏36-20-XCH 井、苏36-13-XCH 井进行了小井眼侧钻水平井先导试验,采用钾聚磺钻井液体系施工,当钻遇石千峰组和石盒子组上部易造浆泥岩地层时,钻井液抑制性不足,固相含量升高导致钻井液黏切不易控制,黏卡现象时有发生,且封堵能力不足,2 口水平井在入窗时出现泥岩垮塌。苏36-20-XCH 井石千峰组滑动钻进时黏托现象严重,起钻扶正器和钻头泥包5 井次,且伴随着3~4 m3/h 井漏,停泵后又出现返吐现象,施工至井斜70°时石盒子组灰黑色泥岩出现坍塌,反复划眼处理无效,最终被迫填井侧钻,钻井周期长达100 d 以上。苏36-13-XCH 井施工至井深3 589 m 井斜87°时井壁坍塌,划眼8.5 d,划通后水平段施工至781 m 又出现黏吸卡钻,采用震击、浸泡解卡液等措施处理无效后被迫从井斜60°爆炸松扣,重新填井侧钻,钻井周期71 d。

从试验井施工情况可推断,原钾聚磺钻井液体系无法满足开窗侧钻水平井井下安全施工要求,出现钻头泥包、滑动效率低、井壁垮塌反复划眼等问题,随着气田开窗侧钻水平井规模开发力度逐年增大,急需研究出一套满足井下安全及快速钻进的钻井液配方与工艺技术。笔者在前期室内实验基础上,系统筛选钻井液处理剂,研发了适用于苏里格气田?139.7 mm 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钻井液体系CQSP-4,在18 口井进行了成功应用,为同类井安全高效优质钻进提供了借鉴。

1 技术难点

(1) 石千峰组、石盒子组上部为棕红色及棕褐色泥岩,可塑性好,钻进过程中易水化分散混入钻井液中,导致有害固相含量升高,发生钻头泥包现象,要求钻井液具有较强的抑制性,能有效抑制岩屑分散[4]。

(2) 开窗后裸眼段为?118 mm 井眼,采用?88.9mm 非标钻杆,其接箍处尺寸105 mm,平均环空间隙仅为6.5 mm,环空间隙窄,循环压耗大,导致钻井液循环当量密度(ECD) 高[5],易引发漏失。

(3) 斜井段和水平段处于同一裸眼段, 段长1 600~1 800 m,要求钻井液必须具有良好的润滑性,以便减小钻具与井壁之间的摩擦,一旦黏卡,无有效处理方法,将面临井眼报废的风险。

(4) 侧钻水平井水平段长800~1 000 m,水平段岩屑受重力与钻井液携砂性能影响,水平段越长越容易堆积形成岩屑床,岩屑床厚度还与钻井液流变性、钻井泵功率、水平段长度等密切相关,其他条件受限情况下,钻井液必须具有良好的携岩能力[6],才能有效防止岩屑床的生成。

(5) 由于水平段储层不连续,易钻遇石盒子组底部盒8 亚2 段灰黑色泥岩[7],它主要以伊利石及伊蒙混层为主,吸水后可塑性差,易差异水化产生剥落,且液相侵入泥岩微孔隙中,易引发井壁坍塌[8],要求鉆井液应具有良好的封堵性以尽可能减少滤液的侵入。

2 钻井液体系及性能评价

2.1 主要处理剂的选择

2.1.1 封堵剂

钻井液封堵剂有利于形成致密光滑滤饼,通过刚性粒子架桥和可变形粒子的复配,填充泥页岩孔喉和裂缝[9],减少钻井液滤液对地层侵入,避免井壁坍塌。实验室通过柔性粒子(无荧光白沥青) 与刚性粒子超细钙ZDS(2 500 目) 复配了钻井液封堵剂,并对其加量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结果见图1、表1。表1 中,中压失水测试条件0.69 MPa、20 ℃,高温高压失水测试条件4.2 MPa、100 ℃,回压0.7 MPa,基浆配方:清水+0.1%烧碱+0.1%PAC-HV+5% 白土。由图1、表1 可以看出,基浆中超细钙ZDS、白沥青封堵剂加量增至3% 后降滤失效果均趋于稳定,基浆+3% ZDS+3%白沥青滤失量最小,说明该配方封堵效果最好。

2.1.2 降滤失剂

钻井过程中滤液侵入地层会引发泥页岩水化膨胀,需要加入降滤失剂降低钻井液滤失量[10]。选取PAC-LV、CMC-LV、NAT20、GD-K 等钻井液降滤失剂,以“清水+0.1%PAC-HV+1%ZDS”为基浆,然后加入上述处理剂,100 ℃ 下热滚24 h,对比不同加量下钻井液中压失水。由表2 可以看出,降滤失剂NAT20 加量为0.8%~1.0% 时效果最好,鉴于此,优选NAT20 作为降滤失剂。

2.1.3 抑制剂

通过滚动分散实验评价钻井液抑制性[11],选取一定质量6~10 目石千峰组岩屑,在100℃ 钻井液中滚动12 h 后,测定通过40 目标准筛后的剩余钻屑质量,计算钻屑滚动回收率,将第1 次滚动后的钻屑按照以上步骤进行第2 次滚动回收实验,计算2 次滚动回收率。由表3 可以看出, 8%KCl+2%XCS-3 复配岩屑滚动回收率强于单一KCl 和聚合物复配,主要原因在于抑制剂XCS-3 属于醇类,和KCl 复配后能够协同增效,增强钻井液抑制性,因此优选KCl+XCS-3 作为钻井液抑制剂。

2.1.4 润滑剂

润滑剂主要用来降低钻井液流动阻力和滤饼摩擦因数,防止钻具黏卡并提高滑动效率[12]。小井眼开窗侧钻水平井环空间隙仅有6.5 mm,钻井液中固相含量应尽可能低,因此选取脂肪酸酯RY-838、改性植物油LUBE、金属减阻剂GXJM-1、清洁润滑剂YKZJ-1、改性脂肪酸酯RH220等液体润滑剂,使用滑块式滤饼黏附系数测量仪测定钻井液黏附系数,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钻井液中加入 3%RH220 能显著降低滤饼黏附系数,可解决小井眼长裸眼段滑动摩擦阻力大造成的托压问题。

2.2 钻井液性能评价

综上,得到了强抑制强封堵CQSP-4 钻井液体系配方:清水+0.1% 烧碱+5% 膨润土+2%~3% 白沥青+0.8%~0.1% NAT20+3% ZDS+7%~8%KCl+2%XCS-3+3%RH220+适量重晶石粉。对CQSP-4 体系进行了室内评价,实验温度100 ℃,结果见表5。

2.2.1 抑制性能

选取一定质量6~10 目石千峰组岩屑,放入100 ℃钻井液中滚动12 h,通过40 目标准筛后,测定剩余钻屑质量,计算钻屑滚动回收率,评价CQSP-4 钻井液抑制性能,实验表明,清水滚动回收率为28.3%,10% 盐水钻井液滚动回收率为72.5%,钾聚磺钻井液滚动回收率为68.75%,CQSP-4 钻井液体系抑制性极强,滚动回收率达到了95.63%,能抑制造浆地层黏土颗粒分散与膨胀。

2.2.2 热稳定性

苏东35-XCH 井现场用CQSP-4 钻井液热滚实验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热滚前后钻井液流变性无明显变化,滤失量微增,性能稳定。

2.2.3 抗岩屑污染实验

钻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地层钻屑对钻井液的污染,特别是在造浆严重地层,地层钻屑过多混入会导致钻井液黏切升高,滤失量增大[13]。测试了钻井液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钻屑后在100 ℃热滚16 h 后钻井液性能,中压失水测试条件为0.69MPa、20 ℃,高温高压失水测试条件为4.2 MPa、100℃,回压为0.7 MPa。从表7 可以看出,岩屑质量分数大于14%以后,YP、FLAPI、FLHTHP 有明显升高,说明优化后钻井液体系具有较强的抗污染性,抗岩屑污染能力高达14%。

3 钻井液工艺优化

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北侧,?139.7 mm 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目的层为石盒子组,井底温度90~100 ℃,裸眼段长1 600~1 800m,开窗侧钻水平井安全施工不仅需要优异的钻井液性能,还需要配套的钻井液精细化处理技术。

3.1 开窗侧钻技术

使用钻杆和刮管器通井期间,用清水替出井筒内废液并收集,侧钻时用钻井液替出井筒内清水。利用开窗前的准备时间,用清水配制钻井液,钻井液配方为: 100 m3 清水+0.8%NAT-20+2% 白沥青+8%KCl+3%ZDS+0.25%XCD ,在配制好的钻井液中补充20 m3 水化膨润土浆,充分循环钻井液后进行开窗作业。

3.2 裸眼段钻进技术

采用抑制性较强的KCl 和XCS-3 复配,钻井液抑制性明显增强,钻进过程中返出岩屑棱角分明,钻头切削痕迹明显[14],有效解决了石千峰、石盒子组上部泥岩易水化分散的难点,同时配合使用NAT20,将滤失量降至3 mL 以内,调整适当的黏度和切力,稳定井壁。

井斜45°后泥岩坍塌严重,易造成卡钻,提前将钻井液密度调至1.25 g/cm3,在原配方基础上向钻井液中再次加入2%~3% 乳化沥青粉强化固壁,形成有效的封堵层,防止地层坍塌,保证了井壁稳定和井下安全。

3.3 钻井液固相控制技术

(1) 保持钻井液中低固相含量,能提高滤饼质量和改善黏滞性[15]。钻井过程中聚合物含量保持在0.5% 以上,使钻井液具有较好的抑制性和润滑性,保证钻屑在返至地面过程中不分散而被及时清除。

(2) 坚持使用四级净化设备。振动筛采用180~220 目细筛布,并定期使用大排量除砂除泥一体机、离心机,及时清除钻井液中有害固相。

3.4 防漏技术

(1) 在井下正常情况下保持较低的钻井液密度,不随意提高钻井液密度。

(2) 泥浆泵排量设定为6.5~7.2 L/s,环空返速为1.2~1.3 m/s。

(3) 发生漏失,优先通过降低排量的方式降低环空压耗,循环观察漏失量[16],若效果不明显,再采用随钻堵漏的方法,使用细目颗粒状与纤维类堵漏剂复配,加入2%~3% 聚合物承压堵漏剂DLJ-1、非渗透处理剂DF-NIN 等以提高地层承压能力[17]。

(4) 控制单根钻时40~60 min,防止环空钻屑浓度过高,导致钻井液循环当量密度升高,诱发漏失。

(5) 进入裸眼段下钻每300 m 分段循环一次,钻井液性能均匀后再下钻。

3.5 降摩减阻技术

由于?88.9 mm 钻杆、钻具与井壁接触面积大、裸眼井段长导致黏附卡钻风险增大[18],现场施工必须加强轨迹控制,确保轨迹平滑,同时密切监控摩阻、扭矩变化, 始终保持润滑剂RH-220 含量在3% 以上,裸眼段上提下放摩阻控制在180 kN 以内。

3.6 井眼清洁技术

(1) 坚持短程起下钻清砂。每钻进200 m 短程起下钻一次,每钻进一个单根划眼1 ~ 2 次,破坏钻屑在井内形成的岩屑床,并采用变排量循环,确保井眼清洁。

(2) 注重钻井液动切力和?6 读数[19]。钻进过程中通过加入黄原胶XCD 将钻井液动切力由4~5Pa 提高至8~10 Pa,保持?6 读数不小于5,提高鉆井液携砂能力。

(3) 雷特纤维洗井技术[20]。起钻及完井通井时现场配制雷特纤维清扫浆20 m3,原浆按照体积比例加入1.4‰雷特纤维28 kg,充分搅拌2 h,以7.2L/s 排量清洁井眼,携带出井内大量细砂,清洁效果良好。

4 应用实例与效果分析

苏东16-XCH 井设计井深4 010 m,水平段长800 m。在双石层钻进过程中钻井液基浆中加入8%KCl+2%XCS-3,岩屑成形,未出现糊筛布现象;加入RH220 并配合使用四级固控设备,钻井液滤饼光滑致密,滑动未出现黏托现象,机械钻速明显提高;在水平段钻进过程中,每班补充1~2 袋黄原胶,优化钻井液动切力和?6 读数,并通过定期短程起下钻,以及雷特纤维清扫技术,有效解决了水平段岩屑床堆积、起下钻遇阻难题;斜井段及水平段钻进过程中,因承压能力较低一直存在渗漏现象,随着排量优化与随钻封堵剂的添加,地层承压能力逐渐提高,漏失量从开窗时1~1.5 m3/h 降至完井时的0.5 m3/h;水平段3 725~3 783 m 泥岩钻进过程中未出现井壁垮塌现象, 钻进、起下钻、通井和下套管过程正常,开窗侧钻水平井周期14.83 d。

2017?2018 年在苏36-20-XCH 井等2 口井使用了钾聚磺钻井液体系,在施工中出现斜井段泥岩垮塌、水平段黏吸卡钻、井漏等井下复杂,后续使用CQSP-4 钻井液体系,侧钻水平井井壁稳定,由表8可以看出,在应用CQSP-4 钻井液体系后未出现黏吸卡钻、井壁垮塌划眼、大型井漏现象,井下复杂得到了控制,施工效率大幅度提高。2021?2022 年在苏里格共施工18 口开窗侧钻水平井,钻井液性能稳定,流变性好,摩阻小,钻井周期较2017?2018 年降低了69.58%,机械钻速提升了102.82%。

5 结论

(1) 强抑制强封堵CQSP-4 钻井液体系具有抑制性高、润滑性优良、防塌能力强等特点,解决了施工过程中摩阻大、泥岩垮塌等问题,满足了苏里格地区?139.7 mm 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钻井液工艺要求。

(2) ?139.7 mm 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施工过程中,部分井存在漏塌矛盾的问题,密度高易井漏、密度过低则钻井液柱压力不能有效稳定泥岩,建议后期施工过程中继续摸索钻井液密度与地层漏失压力的平衡點。

猜你喜欢
钻屑抑制性岩屑
抑制性建言影响因素研究评述与展望
基于抑制性自突触的快慢对神经元簇放电节律模式的研究
页岩气开发水基钻屑中含油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岩屑床破坏器在水平井斜井段的清洁效果研究
论细碎岩屑地质录井
论我国民间借贷法律规制的发展和完善——从抑制性规制到激励性规制
微波处理含油钻屑实验研究
K 近邻分类法在岩屑数字图像岩性分析中的应用
岩屑实物录井成果网上应用研究
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脊髓背角III层甘氨酸能神经元投射至II层放射状神经元的抑制性环路发生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