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023-04-09 09:43丹,
关键词:要素因子院校

罗 丹, 刘 伟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对高职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的全面评价,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构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可以科学客观地对高职学生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评价结果可以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评价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备更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再次,评价综合素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素养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能力,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1]。另外,高职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双高建设的成果和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更好的发展。

1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方法相对单一,主要的评价方式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考试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即考试科目的考试分数,而分数只是单一反映学生的做题能力以及记忆能力,很难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是考查课的水平评定,考查课虽然不以试卷的方式进行考试,但是也是以分数的方式呈现,例如体育课、技能实训课等。在考试和考查之外,缺乏其他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例如对学生思想素质的评价、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评价、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等。从影响方面来说,评价结果过于依赖学业成绩而忽略其他指标,会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能力发展,而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同时,部分评价标准也不够明确,评价方式不够科学,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公正、合理。

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缺乏形成性评价。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衡量学生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的最终水平,缺少对学生进步过程的评价。以体育能力来说,有的学生入学时体育能力很好,高职学习期间进步较小,甚至无明显进步,而也有学生入学时体育能力较差,通过个人努力,提高了体育能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的评价方法在对这两类学生进行评价时缺乏过程性评价,只注重评价结果。由此可见当前高职院校急需建立科学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以全面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也促进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方式的变革。

2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构建程序

2.1 确定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

顾基发教授是我国系统科学方面的著名专家,由顾教授团队提出的WSR系统方法论是把很多问题化繁为简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该理论认为任何关于影响因素方面的评价和判定都可以从3个角度来进行,即物理(W)、事理(S)和人理(R),从这3个方面来考察一个目标的评定可以让指标变得简单清晰。

本研究以顾教授WSR理论为基础,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2],高职学生评价平台搭建方面的研究[3],高职学生多元评价机制方面的研究[4],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方面的研究[5],高职学生全面发展评价研究[6],高职学生思政道德修养方面的研究[7],职业导向视角下高职学生评价方面的研究[8]等多方面的前期各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征求高职学生管理领域内多个专家意见,最终挑选出5个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一级指标因子: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学业水平,专业技能水平,身心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根据WSR理论,可以把该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类,结果如表1所列。

表1 WSR理论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构成要素分类

2.2 确定评价体系具体评价指标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理论,高职学生综合素养评价可设定为目标层指标(S),而表1中的5个一级指标可以设定为要素层(A级指标),即准则层,对要素层的指标因子进行分析,分解出15个一般要素层(B级指标)的指标因子,一般要素层是要素层的进一步延展和细化,是可量化层。邀请10位学生管理领域的专家对一般要素层的15个指标进行重要性赋分,每一个一般要素层因子的重要性判定可以分为“特别重要、很重要、重要、不太重要、很不重要”5个等级,分别给予“5、4、3、2、1”分的分值。专家对15个一般要素层指标分别进行重要性赋分后,删除5个平均分小于3分的指标因子,只保留10个平均分大于等于3分的指标因子,新增加一个多位专家建议的一般要素层指标因子,共获得了11个一般要素层指标因子,如表2所列。

表2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及说明

2.3 计算综合素养评价指标的权重

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以后,则需要确定各个指标因子的权重值。首先,确定2个同级别因子之间重要性比较的标记方法。本研究采用美国学者托马斯·塞蒂(T.L. Saaty)等人提出的判断矩阵,对同一个层级的指标因子进行两两之间的重要性进行比较,采用1~9的数值来定义两个因子之间重要性的比较结果,1为同样重要,3为稍微重要,5为比较重要,7为很重要,9为特别重要,2、4、6、8表示相连两个判断的中间值。其次,制作要素层和一般要素层评价因子重要性比较调查表,继续使用德尔菲法(Delphi)邀请前期9位学生管理领域的专家对同一层级的因子进行两两比较的权重值赋分,统计整理数据作为权重值计算的依据。再次,使用郭均鹏教授团队开发的AHP计算软件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和一致性检验,该软件在输入两两比较的重要性判断数值以后,可以自行计算权重值,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经过权重值计算和一致性检验,得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权重值,如表3所列。

表3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权重

2.4 形成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按照五分制原则建立评判集V={ 5 4 3 2 1 }表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很差”进行等级划分,数据获取主要采用客观数据和主观评定2种方式进行收集,定性评价采取教师评定、班级互评、班级评委会评定等方式进行,定量评价采用搜集个人客观数据。评价指标参考相关认可度高、公信力强的已有研究标准,符合行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并咨询专家意见后归纳整理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标准,如表4所列。

2.5 确定评价等级

根据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以及表4中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标准,我们可以初步建立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等级。在对某个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通过该学生要素层和一般要素层指标因子的具体得分,把要素层和一般要素层的各项指标因子的综合得分确定为各个等级,以更加清晰和直观地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不同等级结果(如表5所列),实现对其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3 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当前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重知识类学业水平的评价,而应该牢牢把握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宗旨,适度弱化学生知识类学业水平评价,增强技能水平评价,引导学生积极提高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既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别,也要突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指标的导向作用,激励学生自觉、自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本研究所提出的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体系可以更加科学精准地评价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解决之前高职学生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果不够准确等方面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时代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评价需求。

猜你喜欢
要素因子院校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影响因子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