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23-04-10 17:33张莉
科技风 2023年9期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式教学

摘 要:目的:探索“内科护理学”采用雨课堂进行混合教学的效果。方法:以全群取样的方式,选择我院护理专业同一年级的两个班(A班、B班),A班34人,B班51人。第一阶段,A班采用雨课堂进行混合教学,B班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两个星期后,B班采取了雨课堂的混合授课方式,而A组则采取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两节课后,分别进行了测验和教学评估。结果:第一阶段考试的理论得分A班显著高于B班(P<0.01);两班交汇后,第二次测验的结果表明:B班的理论得分比A班高(P<0.01);超过90.00%的学生认为雨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临床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知识的能力。雨课堂教学得到了96.47%的学生的赞同,95.00%的学生认为雨课堂能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后的知识得到了擴展。超过85.00%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估结果表示满意。结论:雨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雨课堂;混合式教学;高职内科护理

近几年,随着高职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加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等外在环境的影响,造成了部分学生在护理教学中的学习自主性、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如何改革高职护生的教学模式,提升其学习自主性,增强教学质量,使其达到满意的教学目的。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混合式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在基础护理学、护理研究中,混合式教学已初见成效。雨课堂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的内部资源和多种形式的综合教学模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雨课堂包含了大量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如视频、练习、语音等概要资源,不但能在教室里即时解答问题,还能与标签屏进行交互,为课堂决策中的师生交互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方法[1]。与传统的临床训练相比较,以雨课堂为基础的混合训练更具多样性。

一、雨课堂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挑战

在雨课堂引入后,教师要把雨课堂和课程特点结合起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设计,针对学生的测试、互动和反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所以,选择课前学习内容、组织教学方法、课后复习内容的公布都会对教师的信息获取、课堂教学和学习规划提出新的要求。网络时代,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提升,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知识,积极探索思维教学的新变化,把教学内容和现代资讯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学生需求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认真设计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以及课后强化等内容和方式。在评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数据统计和分析处理的能力,如分析和处理学生的自主作业时间、反映结果和讨论。

传统的护理教学模式多为“注入式”教学,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使其机械地去感受,并形成机械的记忆。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忙着听、背、记,没有时间去思考,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较弱,教师不能得到学生的反馈,也不能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此,在教学上的调整也会出现滞后现象。雨课堂采用现代网络技术把信息技术和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2]。教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整群取样法,以某院系本科一年级的两个班(A班、B班)为样本,共34人,20~22岁,平均年龄(2032±0.67),均为女性;B班的学生51人,20~22岁,平均年龄(20.48±0.60)。两个班级的一般数据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着可比性。

(二)方法

实验采取交叉实验,A班为实验组,B班为控制组,在干预两周后进行第一期测验及问卷调查。第二次干预在两周后进行,以B班为观察组,A班为控制组,两周后进行第二次测验和问卷调查。

第一,教学内容。结合“内科护理学”课程的特点,选取两个章节进行实践,即:第一次介入选择“呼吸患者的护理”,6节课,12个学时;第2组为“内分泌和代谢病患者的护理”,6节课,12个学时,每堂课的时间为45分钟,两个班的教师都是同一个教师。

第二,干预方案。控制组则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授课教师按照“内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验班使用了雨课堂的教学软件,以“呼吸病患者的护理”一章中的第5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的护理”为例。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创建班级,关注“雨课堂”微信,选择“我要开课”,开设“内科护理学”的课程和上课班级;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教师把“雨课堂”的邀请函码在PPT上播放,学生可以“扫一扫”添加到自己的班级,填好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等信息。课前预习,教师将雨课堂的插件装在手提电脑上,在PPT上选择上课的班级,将《爱的供“氧”》作为预习教材,以一位COPD患者的视频为案例,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COPD患者需要氧气治疗?”“氧气治疗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怎样观察氧气治疗效果?”上课时,教师在电脑端点开PPT,登录雨课堂,学生可以通过扫描、输入验证码等方式进入课堂,教师也可以用手机端远程播放PPT,学生可以用手机和教师进行互动。从“关于COPD,你会有哪些想法?”引入,启动“弹幕”,让学生自由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在此基础上,教师对COPD的原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和护理进行了分析,并在教学中发放随机测验,定时回答,即时显示测验结果,对错题率高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若还不明白,则可按“不懂”键,教师也会即时回复。在讲解COPD病人呼吸功能训练的过程中,采用了录像和现场示范,通过雨课堂、课堂点名的方式,随机选择一个学员进行现场示范,由教师进行指导。课后温习,教师将一组有关这节课的考题贴到计算机上,以加强学生的学习。

(三)观察指标

第一,理论成绩。考试形式为分阶段的笔试,试题由题库中随机抽取,阅卷按照统一的考试标准进行。第二,教学评价。本研究使用自制的学习效果评估、教师评价、雨课堂评价三个维度,共15项,每项设非常满意、满意、中等、不满意、极不满意5个选项。第三,自主学习能力量表。本研究采用汉语版本的护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表,并分为学习动机、计划与实施、自我管理、人际关系交流四个维度对其进行评估,分值各占1~5分。

(四)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2.0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平均偏差(x±s)表示,并对各测量数据进行检验;用百分比的方法计算计数数据,并主要采用t值和X2值进行检验,结果A=0.05,P<0.05是显著性差异。

三、结果

(一)学生阶段测试理论成绩

第一次测验的结果表明:A班(观察组)的理论得分比B班(控制组)高,有显著性(P<0.01);两组交叉后,在第二次测验中,B班(观察组)的理论得分明显高于A班(控制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二)学生教学评价结果

两个班级85人对雨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和雨课堂的满意度都比较高,90.00%以上的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临床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都有明显提高。雨课堂教学得到了96.47%的学生的赞同;95.00%的学生表示雨课堂能有效地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后还能延伸相关的知识和素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深度学习;超过85.00%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估结果表示满意。

四、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应用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的作用

(一)雨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研究发现,与传统的教学相比,采用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这是因为雨课堂所提供的课前、课后学习资料都保存在雨课堂的后台,让学生可以随时利用课余的学习时间,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成绩。雨课堂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平台,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实现先理解后记忆。

(二)雨课堂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PPT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往往是被动的,而不断重复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雨课堂教学将手机变成了一个辅助教学的工具,调动他们的思考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3]。雨课堂把学生最喜欢的“弹幕”功能植入教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想共鸣和参与积极性,让学生的思想和思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另外,雨课堂还提供了一个抢答功能,即当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输入正确的答案,就可以获得奖励。

(三)雨课堂有助于教师动态把握学生学习情况

雨课堂的“限时练习”“弹幕式”的讨论、“不懂”按键、“手机课件”的推送,都可以在后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的分析,以便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在雨课堂的帮助下,将传统的课堂授课和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结合起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是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扩展。同时,微信平台还可以有效地提升护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雨课堂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从而真正让学生获益。

五、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在辅助护理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一)建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随着教育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我国不少教育界专业人士都在探讨并建构了微信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型,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建立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目前,在护理教育中,还只是单纯地通过微信进行交互,并未将微信与传统的课堂相融合,从而形成一种以微信公众号为基础的混合式学习模式[4]。

(二)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监督

虽然微信平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由、公开、自主的学习环境,但仍有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我规划和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例如在课堂上设置班级群,让同学们可以随时查阅所推送的信息,并能够自主学习。

(三)加强对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

移动学习资源应满足“少、精、全”的特征,即在有限的空间内,将最重要的信息以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传送学生。移动学习资源具有以下特点:内容较少,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掌握知识;内容精良,有利于学生把握题目和要点;内容全面,每一条信息都要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学习的时间可以是断断续续的,但所学到的知识一定要全面、系统[5]。同时,它还支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媒介,在传送学习资源时,要根据所学内容选取最适合的格式,并在发送信息时增加关键词,以便更好地了解所学知识。还应加强对微信教学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发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资源,并将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结语

总之,结合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要使雨课堂得到普及,就必须改善教室内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内科护理”在临床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如何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显得十分必要。在课前,学生学习疾病的病因、健康教育知识;在课上,教师着重介绍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师可以把所学的内容做成微课,预先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自行预习,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要把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推广到更大范围,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

参考文献:

[1]姜兆权,周诗雪,张会君.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國实用护理杂志,2019,35(31):4.

[2]贾巧珍,李思瑶,李琼.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益寿宝典,2020(27):1.

[3]徐慧文,胡艺,邱爽,等.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8,4(9):5.

[4]赵云珠.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0):2.

[5]孙瑞.基于“雨课堂+导学案”的内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12):2.

[6]周丽荣,米拉·赛尔江,金娜,等.“防治管”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4):109-112.

[7]全慧君,周艳辉,陈双琴,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3):163-165.

[8]汪金丽,臧谋红,林波.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中的应用研究[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7(02):1-4.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项目(项目编号:2021qngg05,项目主持人,张莉)

作者简介:张莉(1988— ),女,汉族,河南新密人,学士,中级职称,研究方向:护理教育、老年护理学。

猜你喜欢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
“雨课堂”在大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雨课堂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赛课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设计的应用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