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富言生平考述

2023-04-16 16:54刘四昊
镇江高专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富弼墓志

刘四昊

(河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富言(969—1031年),字应之,北宋前期官员,名臣富弼的父亲。富言是富氏家族由普通官户转为名门望族的重要一环。不同于前代门阀士族,河南富氏家族借科举兴盛。富言首登科甲,受其影响,富氏子弟均将科考作为进身之阶。随着富弼在政坛大放异彩,富氏家族在北宋大显。

考述富言生平事迹对探索富氏家族发展历程具有积极意义。关于富言,学界尚无专文论述。笔者不揣谫陋,尝试结合相关史料及考古发现,初步阐述富言生平。个人浅见,难免有所舛讹,不当之处,祈请方家不吝指正。

1 富言仕宦经历

现存史料记载较少,《明臣碑传琬琰之集》卷39《富秦公言墓志铭》记载的富言的人生经历是研究富言的主要材料。《富秦公言墓志铭》作于富言去世次年即明道元年(1032年),由其长子富弼撰写。子为父隐,铭文难免有所褒饰。见微知著,考释墓志铭,可大致了解富言生平经历。

墓志记载了富言的家世。“其先齐人,后唐京兆少尹璘,生内黄令处谦。令生商州马步使令荀,即显考也。以先君立朝廷,赠职方员外郎。”[1]498曾祖富璘,后唐时任京兆少尹;祖父富处谦,内黄县令;父亲富令荀,商州马步使,后因富言被追赠职方员外郎。此外,富氏名人还有周朝士大夫富辰,以文闻名于唐的富嘉谟,但目前未有史料证实他们和富言一脉有所关联[2]。故富言祖先只追述到曾祖富璘一代。

铭文未言明富言的籍贯,只提到“其先齐人”[1]498。《范忠宣公文集》卷16《富郑公行状》载:“至高祖讳璘,因五代之乱,自齐徙居于汴,仕唐至京兆少尹。至邓公(即富处谦)始迁于洛,今为河南人。”[3]492富璘将家族由山东迁到开封,富处谦又从开封迁至洛阳,由此确定富言是河南洛阳人(1)富氏家族何时迁至洛阳,出土墓志记载不同。马玉臣考证,五代时富弼曾祖富处谦将家族由开封迁至洛阳(马玉臣.宋代富弼家族墓志史料价值刍议[J].史学史研究,2012(1):78-92.)。。

富言“举进士连不中”,咸平三年(1000年),“上亲临问,始登丙科”。另外,墓志提及富言“奋寒苦”[1]498入仕,可见少时家境并不优越。宋真宗亲自主持咸平三年(1000年)的科考,“所擢凡千八百余人,其中有自晋天福中随计者,校艺之详,推恩之广,近代所未有也”。朝廷根据考试等级授予官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6“真宗咸平三年三月甲午”条载:“第一等并九经为大理评事,知大县,第二等为节、察、防、团推官,余为判、司、簿、尉,试衔者守选。”[4]998富言为丙科第三等,理应任“判、司、簿、尉”等,实则“连调兴、陇军事推官”[1]498,其中缘故因史料有缺不得而知。笔者推测,或许是兴州(今陕西略阳县)隶属利州路,地理位置偏远。

富言入仕后首任兴州军事推官。推官属于幕职官,为州、府属官,主要协助长吏处理地方事务。富弼评价父亲“性峭直,无所委阿”。富言“励精治具,以善善恶恶为首,绳下峻整,罪无赦恕”,因按察使“以惨礉毁于朝”[1]499,被调离兴州,派往陇州(今陕西陇县),仍为军事推官。

陇州位于陕西路,地处西北边陲,面临“獯羌内侮”威胁。党项族首领李继迁自宋太宗时期便多次率军进攻宋西部边境,宋真宗咸平年间军事活动也很多,故墓志铭中“獯羌”应为李继迁。富言在陇州“厚贮宿兵,躬率刍粒,深践戎土。复命版筑际边城栅,以翰以屏,因尽得山川形势,径道夷阻,谋揣攻取之状,为图以进”[1]499。富言仅为军事推官,富弼的描述不免有些夸大。

此后,富言被调至阶州(今甘肃陇南武都区)任军事判官。军事判官与军事推官职权相似,但官阶较高。富言在阶州政绩颇高,被考课院评为上等,“改武胜军掌书记”[1]498。邓州(今河南邓州市)“并岁歉馑”,饥民暴动,“一境大扰”。惩治时,“郡将而下悉欲按法诛之”,富言认为是“寒馁所窘”,坚持从宽处理。“郡将不得已从之。(富言)于是悉召于庭下诰诫之,一无掠治,狱具三数纸而已。惟壮者以箠令论,老幼病皆不问,自是全活者甚众,贼亦顿弭。”不久,皇帝下诏“姑用宽典,无执经宪”,“人皆伏其几断焉。”[1]499。

解决邓州饥民问题展示了富言的能力。富言因“慰荐交上”被派往西京洛阳监理盐、钱等事务。“凡监西京盐钱、分巡院。”后富言“徙知三泉,就转太常丞,入奉朝请”。任三泉县(今陕西宁强县)知县期内升太常丞,官阶从五品上,后赴朝立班。富言“誊校南台举人试卷,又入后殿复考”。“俄以论事,劾典建安漕廪。”[1]498根据文意,富言前往建安军(此时已更名为真州,今江苏仪征市)监理水运、仓库事务应是左迁,此次贬官原因,富弼秉承“为尊者讳”以“论事”一带而过。

任职建安军之后,铭文载:“郊恩,移贰石州。路出南京,清河张公辟佐留守。明年,天子御观阙覃庆,就加本寺博士。踰月,今上即阼,迁屯田员外郎。”[1]498-499据铭文,富言因南郊恩典出任石州(今山西吕梁市)通判,途径南京(今河南商丘市)时被“清河张公”留用,第2年,宋真宗“御观阙覃庆”升太常寺博士,“踰月”,宋仁宗即位,“迁屯田员外郎”,官阶从六品上。时间记录不是很准确。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8“真宗乾兴元年二月庚子、二月戊午”条:“二月庚子朔,上御正阳门,大赦天下,恩赏悉依南郊例。”[4]2269“戊午,上崩于延庆殿。仁宗即皇帝位。”[4]2271宋真宗“御观阙覃庆”为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仁宗即位亦在二月,并未“踰月”。

富言被“清河张公辟佐留守”第2年为乾兴元年(1022年),则“清河张公”最迟于天禧五年(1021年)已任南京应天府长官。李焘考证:“按知白徙应天,实与王曾两易,乃三年九月辛未。”[4]2258《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7“真宗天禧五年十二月壬戌记事、十二月壬戌”条载:“(天禧五年十二月)壬戌,徙知应天府、翰林侍读学士、兵部侍郎张知白知亳州。”[4]2257张知白在天禧三年(1019年)与王曾易职,出知应天府,天禧五年(1021年)罢任,可知“清河张公”为张知白。南京留守司的属官有判官、推官两种,富言任何职,墓志并未明言。

铭文提及富言赴任石州途中被张知白留用。天禧五年(1021年),富言到达南京,最近一次南郊在天禧三年(1019年)十一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94“真宗天禧三年七月戊辰”条载:“戊辰,诏以十一月十九日有事于南郊。”[4]2160可知富言于天禧三年(1019年)被任命石州通判。朝廷于天禧三年(1019年)年底南郊大赦,而富言于天禧五年(1021年)赴任石州,或许是建安军的工作交接有所耽搁。

富言以屯田员外郎官职回到开封,为修治“浚仪先域”而“求监都下军粮局”。浚仪县(此时已改名祥符县,今河南开封)属开封直辖地区,根据前文考证,他请求经治的应为曾祖富璘一代的墓地。监理军粮局期间,属下官吏“盗取帑物”,富言因“文印舛漏”被贬黜,“例出筦海陵酤”[1]499,即赴海陵(即泰州,今江苏泰州)监管酒务。

此后,富言因南郊恩赏到隰川县(今山西隰县),赴任中“有泥阳之命”[1]499,被改派泥阳(即耀州,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由屯田员外郎转为都官员外郎,官阶仍为从六品上。墓铭中提到“先君尝贰泥阳”[1]498,则富言官职为耀州通判。

天圣八年(1030年),富言任南浦(即万州,今重庆市万州区)知州。朝廷规定“川陕官不得以族行”,富言将家人安顿在洛阳,令次子富奭陪同。万州“踰三峡,与黔、戎为邻,水湍陆鞻,舟车仅及。土风人物,不与华类,有疾勿药,惟巫是仰,率以病死,免者百一”。富言“至之明年九月三日”因“感厉气,无良医以资”,“终于郡署之正寝”[1]498,享年63岁。由此确定富言生于开宝二年(969年)。富言从南郊赏赐移官隰川到赴任万州,职务变动间隔较短,天圣八年(1030年)前的南郊庆典举行于天圣五年(1027年)。《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5“仁宗天圣五年七月甲辰”条载:“(宋仁宗)诏以冬至有事于南郊。”[4]2443富言应在此之后于泰州接到调职恩命。

富言为官31载,最高官阶为从五品上太常丞。富言晋升较慢原因如下:家世不显赫,科举并非一等;“旷易无陨获,乐于外补”,“不愿为中朝官”,大多在地方任职;性格刚正,“无所委阿,贵势非亲旧,未尝私谒”[1]499。

2 富言个人信息增补

古人乡土观念浓厚,富言病逝后,其子富奭准备回洛阳安葬,因路途遥远,“不能全以归”,只得“用浮屠法火化”,将骨灰带回。天圣九年(1031年)九月二十四,富弼于河阳(今河南孟州市)前去迎接,在归州(今湖北宜昌市)与弟富奭相遇。十一月十四,“藁窆于上阳佛舍”,天圣十年(1032年)十一月十六,葬于“洛阳县北张村之夹马原”[1]498。

墓志中富言为朝请大夫,官阶从五品上,富言生前未曾任此职,应是追授。富弼显贵后,祖上三代皆被追赠官职、爵位。“赠中书令、尚书令,封邓、韩、秦三国公。曾祖母刘氏,祖母赵氏,母韩氏,赠鲁、韩、秦三国太夫人。”[5]227富言官爵为中书令、尚书令、秦国公。

富言妻韩氏墓志尚未发现,生年不详。《宋史》卷124《礼二十七》载,嘉祐六年(1061年)“宰臣富弼母秦国太夫人薨”[6]2907。韩氏去世(2)范纯仁的《富郑公行状》、韩维的《富文忠公墓志铭》记载韩氏于嘉祐五年(1060年)去世,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改。时富言已离世30年。

《宋故儒林郎守国子博士致仕骑都尉赐绯鱼袋韩君墓志铭》载:“曾祖妣江氏、祖妣路氏、妣杜氏,相继勤妇道,而杜氏尤贤,生子男二人,女三人,长女即今宰相富郑公母,秦国太夫人也。”可知墓主韩枢是富言妻韩氏的弟弟,二人均为杜氏所生。通过韩枢墓志可了解韩氏家庭背景。韩枢“其先常山人”,后因“五代兵革,避地南徙,因家京师”。富弼在父墓志铭中称母出自昌黎韩氏。宋代以前的昌黎(今辽宁朝阳市西南)与常山(今河北石家庄市)并不接近,或是韩枢先祖为昌黎韩氏分支,或是富弼对母亲家世曲意饰辞。韩氏家族“世厚赀产”,却非高门显贵,韩氏曾祖韩赟、祖父韩彬“皆不仕”,父韩崇谨“明经及第,终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尉”[7]219。

据富言墓志,他与韩氏育有6子3女,6子按长幼顺序为富弼、富奭、富翱、富收、富请、富奕,其中“请不幸早逝”,3女“长适殿中丞柏孝隆,中适登封尉潘允迪,幼许昭武军节度推官田况”[1]499。富言的3个女儿都嫁给了士族子弟。

天圣八年(1030年),富弼“中茂才异等科,授将作监丞,知河南府长水县。逾月应李文定公辟,签书河阳节度判官厅公事”[5]227。茂才异等科难度高于一般的进士考试,宋代不常设。富弼登科后即“授将作监丞”,任长水县(今河南洛宁县)知县。元丰六年(1083年),富弼去世,享年80岁,可知他生于景德元年(1004年)。

富弼妻晏氏是晏殊的长女。其墓志载:“夫人享年七十有三,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以疾终于福善第之。”可知晏氏生年为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年十八归于富氏。” 天圣九年(1031年),她嫁给富弼时,“舅秦公官省郎,守南浦,末代而逝”。可知富言不在场,后晏氏“每以不得事皇舅巾屦为恨”可印证。晏氏刚过门时“家尚贫”[2]。

富弼“葬于河南府河南县金谷乡南张里,从秦国公之兆也”[5]237。晏氏“祔于河南府河南县金谷乡南张里文忠之墓,从秦国之兆也”[2]。富言、富弼夫妇葬地一致,则“洛阳县北张村之夹马原”与“河南县金谷乡南张里”为同一地点。2008年,洛阳市西工区史家屯村发现富弼夫妇墓,故富言也应葬于此处,但未发现墓穴。

洛阳富氏家族墓地发掘中发现富弼弟富鼎的墓志铭。墓志载,富鼎为“秦国公第五子”,“元丰四年(1081年)六月二十四日终于月陂之居,年七十三”[8]56,可知生于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另据富言墓志,第五子富请于明道元年(1032年)前去世,富鼎应是第六子富奕。富言去世后,富奕改名富鼎。后人撰写富鼎墓志时,富请未列入富弼兄弟齿绪。

富言小女儿墓志为范祖禹所作,收录于其文集。《范太史集》卷39《永嘉郡夫人富氏墓志铭》载,富氏“元祐二年(1087年)正月庚辰,薨于(四)[西]都之第,年七十二”[9]431,则其生年为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她也是富言最小的子女。

除上述信息外,富弼称父亲富言有文集10卷,可惜年代久远,只有《游灵岩》存世。“闻说灵岩境最幽,乘闲舣棹共追游。飞泉翠滴半空雨,古树阴连万壑秋。缥缈香烟笼梵榻,嵯峨山势枕江流。登临眺望关河远,惹起乡思恋国愁。”[10]1077诗中记录了富言乘船游玩灵岩的所见所感。

3 富言后人考

富氏家族繁衍壮大始于富言一代,故以富言的9位子女为线索,结合出土文物与现有史料简要梳理富氏家族的世系脉络。

3.1 富弼

据富弼夫妇墓志,富弼与妻子晏氏育有3子4女。3子为富绍庭、富绍京、富绍隆,4女均“择词科之贤者为壻”[2]。

3.1.1 富绍庭

富绍庭为富弼长子,据《宋史》卷313《富绍庭传》,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后去世,享年68岁,有子富直柔[6]10258。富绍庭妻姓氏失于记载,据富绍京妻张氏墓志可知去世大体时间。“绍庭,朝议大夫……其后朝议公夫妇亦亡。”[8]59张氏卒于政和五年(1115年),则富绍庭妻于此前亡故。

富直柔生活于两宋之交。绍兴元年(1131年),富直柔“除同知枢密院事”,成为枢密院第二长官,这是富弼之后富氏后人的最高官职。据《宋史》卷375《富直柔传》,绍兴六年(1136年),富直柔“丁所生母忧”[6]11618,非富绍庭嫡子。

富直柔曾孙富继曾(1191—1234年)《宋故常州判官通直富公墓志》载,富直柔妻王氏,子名富榯;富榯娶韩氏,生富琯;富琯先娶韩氏,后以王氏、杨氏续弦,生子富继曾;富继曾以汪氏为配,生子富怡孙(3)参见《宋故常州判官通直富公墓志》,张笑荣会稽金石博物馆藏碑。。

值得一提的是,富榯非富直柔亲生。《中兴礼书》卷300《凶礼五十六》提到:“故父系叔祖发干之子,生母陈氏所出,后发干将子榯过房与兄枢密为子,生琯。”(4)徐松《中兴礼书》卷300《凶礼五十六》,清蒋氏宝彜堂钞本,第2页。由此可知,富绍庭至少生有2子。此外,有学者指出,“发干”实为富榯生父职务,即发运司干办公事的简称,非具体名字[11]。

除富榯外,另有富橚,“文忠公四世孙也。幼孤,长子,伯父枢密公季申,以其恩入官”。富橚也是富直柔的侄子,有二子,不知名[12]108。

3.1.2 富绍京

富绍京(1047—1083年),富弼次子,妻张氏(1049—1115年),育有2子(富直方、富直清)1女(适朝奉郎刘绚)。

富直方(1068—1117年),妻范氏(1071—1122年)实为富弼外孙女,为富弼四女与范大珪所生。他们的独子富构15岁去世。富直方去世后,范氏于族人中择富柟为嗣。

富直清,富绍京次子,早亡于其母张氏,妻子不详,有1子2女,子富楫,长女嫁表兄刘彦忠(刘绚之子)[8]53-55,59-60,66-68。

3.1.3 富绍隆

富绍隆,生年不详,既为幼子,生年当晚于庆历七年(1047年)。另,宋人林希记录,熙宁元年(1068年)二月,富弼在富绍隆的陪同下由洛阳至开封拜见宋神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31“神宗熙宁元年三月丁酉”条载:“以仆射判汝州。既至洛,绍隆死。”[4]5615可知富绍隆于熙宁元年(1068年)去世。

3.1.4 富弼4女

至和元年(1054年),富弼长女(1033—1055年)成为状元冯京第2任妻子,次年去世,生子冯谌。嘉祐四年(1059年),富弼次女(1039—1088年)嫁与冯京,除冯谌外,冯京有4子3女(是否均为富弼次女亲生,因史料有缺,暂且存疑)[13]348-353。

富弼三女适承议郎范大琮,四女适宣德郎范大珪(5)参见苏轼.苏轼文集·卷十八·富郑公神道碑[M].茅维,编.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535.。二人姓氏、辈分、名字部首均一致,当是兄弟。据北宋名臣范雍之孙范之才为富直方所作墓志:“初,文忠公欲富、范世为婚姻,予三叔父叔母,乃以长女妻义伯,封安人,庄静宜家。”[8]67范大珪为范之才叔父,可见富弼三女、四女嫁入范雍家族。

3.1.5 补充

庆历二年(1042年),富弼两度出使辽国。韩维在富弼墓志铭中提到:“公初奉使闻一女卒;再奉使闻一男生,皆不顾亟行。”[2]如此,富弼当有5女,除了墓志中提到的4个女儿,另有1女卒于庆历二年(1042年)。富弼3子中,庆历二年(1042年)富绍京、富绍隆尚未出生,故生于此年的只能是长子富绍庭。富绍庭享年68岁,则卒于大观三年(1109年)。

元祐二年(1087年),晏氏下葬时,有孙辈6人。“孙男三人,定方,承事郎;直清,承奉郎;直亮,假承务郎。孙女三人,长适陕州平陆县□□张俌;次适颍昌府郾城县主簿刘绚;一幼亡。”[2]富直亮、长孙女、幼孙女的父亲尚不能确定。富直亮有官职,应已成年,不可能是富绍隆之子,富绍京墓志中只有富直(定)方、富直清二子,则富直亮只能为富绍庭之子且较富直柔年长。同理,出嫁张俌的长孙女,其父也是富绍庭。考虑富绍隆的年龄,幼亡之女生父为富绍庭的概率较大。

3.2 富奭、富翱、富收、富请

前文已提及,明道元年(1032年)前,富请已去世。富鼎墓志云,宋神宗时,“文忠公已还政,公之次弟虞部君亦相次挂冠,而君恭顺于伯仲之前,素发垂领,于于怡怡然,人皆荣之。故文忠公有诗云:‘古有二疏南北异,今唯三富弟兄亲’也”[8]55-56。提及的富氏兄弟只有富弼、富奭、富鼎,富翱、富收应已去世。晏氏墓志载,“公弟之女幼孤,夫人鞠育均□□□,适监察御史韩川”,此女当是富翱或富收所生。

3.3 富鼎(奕)

富鼎(1009—1081年),妻子侯氏(1017—1101年),有4子5女,第3子未名而卒,其余3子齿绪为富绍宁、富绍休、富绍荣[8]55-58。

1) 富绍宁(1049—1110年),妻侯氏(?—1105年),有3子5女。3子为富直躬、富直臣(早逝)、富直渊。5女:“长适通仕郎栾川令王承,今亡;四人尚幼。”[8]61

2) 富绍荣(1065—1124年),妻韩氏(1069—1113年)是富弼侄婿韩川之女,有1子1女。“女适将仕郎、前均州武当县尉文亨世,相继皆卒。”女儿、女婿亡故早于韩氏。独子富直英(1098—1124年),娶妻吕氏,“后公一月,还至郑,感疾不起”,在富绍荣去世后不久离世,留幼女2人。妻子吕氏“以再从兄直举(6)富弼、富鼎的孙辈既已确定,富翱、富收去世已久,富槱生父、富直英再从兄富直举极可能出自富奭一脉。之子槱为后”[8]65-68。

3) 长女适供奉官王景佺,亡故后,又以幼女为继室;次女适进士刘彦伯,丈夫去世后回到富家,再嫁进士杨发;三女嫁进士王章;四女早亡[8]55-58。

4) 补充。富鼎次子富绍休的墓志尚未发现,其母侯氏去世时,有孙男4人:富直躬、富直渊、富直礼、富直雍[8]57-58。富绍宁、富绍荣之子既已确定,则富直礼、富直雍当是富绍休之子。

3.4 富言3女

现仅存富言幼女墓志。《范太史集》卷39《永嘉郡夫人富氏墓志铭》云:富氏(1016—1087年)有女一人适邓州顺阳令寇仲宣,继富氏一月卒;无子,以田况之侄田至安为嗣,后至安死,又以侄田旦继祧;孙男三人:田绶、田缜、田经,其中田缜早夭[9]431。

富弼妻晏氏墓志载:“(晏氏)又能推己之恩以及诸姑,两当封国,一以授夫之姊为郡太君,一以授夫之妹为邑君,皆如其请。”可见,3女中至少1人长于富弼。田况妻富氏“初封德安县君,累进永嘉郡夫人”[9]431,则晏氏墓铭中“夫之妹”当为田富氏。晏氏“推己之恩以及诸姑”, 3女中1人独无,当是早逝,未能获享尊号。

3.5 拾遗

2008年富弼家族墓地发掘中,富弼侄子富绍修(?—约1110年)及其妻李氏(1060—1122年)的墓志被发现。据铭文,富绍修“祖秦国,父官虞,伯丞相”[8]62,前文提及富鼎次兄为“虞部君”富奭,可知富绍修为富奭之子。富绍修与李氏育有4子4女,其中1子为富直夫,长女、次女分别嫁与官员贾登、赵善一。李氏墓志由“姪修职郎、新授蔡州上蔡县主簿富直道书并题盖”,富直道为富绍修之侄,表明富奭至少另有1子[8]62-63。

除上文之外,南宋之后的富氏家族成员仍可添补,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4 结束语

富言以科举入仕,为官30余载,官至一州之长。正如富弼的评价,富言“不为不遇矣”,“亦不为凶且夭矣”[1]498。从富言的人生经历可窥见,随着门阀制度的消亡与科举制度的繁荣,科举取士逐渐成为新的家族成长模式,显现了宋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富弼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豁达大度的富弼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富弼的“不争”
富弼的不争
富弼的“不争”
富弼的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