䢺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2023-04-16 08:25王士勇生悦诚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敏感区江河水生

王士勇,生悦诚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武汉 430010)

流域综合规划是统筹流域范围内与水相关的各项开发、保护、治理与管理任务的水利规划,对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规划实施可能对流域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带来一定影响,而对规划实施潜在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并提出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对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本文以䢺江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生态环境现状,预测规划实施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减轻不良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为维护流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1 流域规划概况

䢺江河是岷江的二级支流,位于四川省大邑县和邛崃市境内。䢺江河干流河长为84 km,流域面积为496 km2,河口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15 亿m3。䢺江河上游山区河段比降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全流域已建39 座引水式电站;中游河段植被良好,水质优良,它是大邑县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下游河段水源丰沛,已建成5 座引水渠堰,灌溉大邑县和邛崃市5 207 hm2耕地。

䢺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涵盖多个方面的专项规划。一是防洪规划,以确保河流水位的合理调控和沿岸居民的安全。中游河段新建三坝水库,下游河段新建和整治加固堤防,实施山洪灾害防治、排涝规划以及防洪非工程措施。二是水资源利用规划,涵盖供水规划、灌溉规划和水力发电规划,旨在高效利用水资源。严格控制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不超过2.01 亿m3,新建三坝水库向大邑县和天府新区供水,开展现有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三是水资源保护规划,旨在减少污染和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完善流域内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措施,开展水污染防治及监控。四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以维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保障河流生态需水,划定鱼类栖息地并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鱼类增殖放流,加强渔政管理,开展鱼类资源保护科学研究。五是水土保持规划,以防止水土流失并维护河流地貌的稳定性。重点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为110.12 km2,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基本得到治理。六是重要枢纽规划,旨在合理规划和管理河流沿岸的重要节点。新建三坝水库,开发任务以城乡供水和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七是流域综合管理规划,以协调和管理整个流域的资源和活动。完善流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综合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监测体系,加强综合管理能力建设。

2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2.1 陆生生态现状

䢺江河流域上游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等为主;干流中上部植被以落叶阔叶林、竹林、灌丛为主;干流中下游植被以农作物为主,有水稻、玉米、油菜等[3]。䢺江河流域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4 种。䢺江河流域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237 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2种。四川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7种,其中,鸟类有5种,兽类有2 种。

2.2 水生生态现状

䢺江河流域浮游植物有58 种(包括变种),其中硅藻门最多,有37 种,占种类总数的63.79%。浮游动物有21 种。底栖动物有17 种(属),以水生昆虫最多。䢺江河流域分布有45 种鱼类。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1 种,为青石爬鮡;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有8 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濒危鱼类有1 种,为黑尾䱀;重要经济鱼类有中华倒刺鲃、黄颡鱼、泥鳅、白甲鱼、草鱼、鲤鱼、鲫鱼、鲇鱼、斑鳜等。䢺江河中游和下游均为重要的水生生物栖息地。中游河段为山区河段,水流湍急,是齐口裂腹鱼、青石爬鮡等高原鱼类的重要栖息地,零星分布有产黏沉性卵鱼类的产卵场。下游河段所在区域河床较宽,汊流浅滩发育,水流较平缓,水草较为丰富,分布有产黏沉性卵鱼类的产卵场。

2.3 生态敏感区

䢺江河流域主要涉及5 个生态敏感区,保护对象包括重要水生生境、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等,生态敏感区涉及多项已建及规划工程。一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敏感区内已建18 座小水电站。二是四川黑水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三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敏感区内已建22 座小水电站。四是西岭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区内已建13 座小水电站。五是西岭国家森林公园。总体来说,要根据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做好小水电站拆除和下泄生态流量整改,按照水土保持规划,开展植被修复、封山育林等生态保护与修复类工程。

2.4 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一是水生生境受损,鱼类资源被破坏。䢺江河流域目前已建有39 座引水式电站和众多拦河建筑,阻断上下游以及干支流之间的鱼类洄游通道,鱼类种类减少,资源量锐减,鱼类小型化现象严重。二是生态流量下泄保障措施不健全。虽然各已建电站取水口均已增设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并建成在线监控系统,但部分小水电站坝下河段减水现象仍较为明显,且在线监测系统只有视频监控设施,缺乏流量监测设施,尚不能对落实生态流量泄放要求形成有效的监管。

3 规划实施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预测

3.1 对陆生生态的影响

规划实施涉及水库淹没、施工占地和移民安置,会破坏原有的土地利用模式,将导致水土流失。但是,受影响植被占流域总面积的比例较小,且植物种类均为区域常见种,因此规划实施不会造成植被类型和群落的消亡,也不会对区域生态景观体系组成和结构造成不稳定的影响。对于陆生动物,规划实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噪声惊扰和生境占用。具体来说,施工噪声可能会对当地的野生动物产生干扰,影响它们的正常生活和繁殖。此外,水库蓄水、施工占地、土石方开挖、弃渣堆放等过程也会占用原有的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一定影响。

3.2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䢺江河流域内已建梯级开发和拦河堰坝工程已对流域生态产生一定影响,主要包括鱼类种群结构的变化、鱼类洄游及交流受到阻隔、鱼类多样性降低等。䢺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对水生生态产生影响的内容主要有3 项。一是三坝水库工程。它会阻隔河道,影响水生生物的迁徙与洄游,同时坝下水文节律发生变化,水库下泄水温、水量也发生变化,影响坝下水生生境和水生生物栖息、繁衍。库区零星分布的产卵场被淹没,但库区鱼类越冬索饵的条件将得到改善。二是堤防工程。施工期扰动局部水域,导致底栖生物、水生植物损失;规划实施后,河道基质发生变化,影响底栖生物、水生植物繁衍,对鱼类栖息和摄食产生不利影响;传统护岸工程多用块石、混凝土等硬质材料,会降低河流生态廊道作用和自净能力。堤防工程会改变沿岸带底质,对沿岸带产黏性卵鱼类产卵场造成一定影响,鱼类索饵区域将有所减少。三是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规划。它有助于改善水质,维持生态环境需水量,促进生物物种保护与资源养护,缓解物种受威胁状况;恢复河道连通性,保护流水生境,维护流域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减轻规划工程的不利影响,促进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稳定。

3.3 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䢺江河流域防洪、灌溉、供水等规划内容均避开以上5 个生态敏感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中的电站拆除和下泄生态流量整改,水土保持规划中的植被修复、封山育林等生态保护与修复类工程实施,将对各生态敏感区产生有利影响。

4 减轻环境影响的对策

4.1 规划调整

本次规划环评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注重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议将小水电站退出、已建小水电站等拦河建筑下泄生态流量整改、河流连通性恢复、增殖放流等作为近期优先实施的工程。同时,为保障水资源安全,应加强水资源保护;为防止水土流失,应积极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为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应不断完善综合管理规划。

4.2 陆生生态保护

为确保施工活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与监督管理。施工单位与相关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控制施工活动,并落实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应合理安排规划实施时序,尽量避开鸟类繁殖期,以减少对鸟类的影响。此外,规划实施初期蓄水时,应尽量避开动物的冬眠期,并尽量延长蓄水时间,以便淹没线以下的动物能够顺利迁移。同时,应优化规划工程的设计,减少工程占地,避免对现有植被的破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要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4.3 水生生态保护

首先,将三坝水库库尾至花水湾电站厂房尾水区约11.1 km、三坝水库坝址至河口约25 km 的䢺江河干流河段划为鱼类栖息地进行保护。这些河段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必须予以重点保护。其次,规划三坝水库工程建设过鱼设施,拆除䢺江等11 座小水电站,对位于栖息地保护河段的12 座拦河建筑补建过鱼设施,恢复栖息地保护河段的连通性。这些措施旨在保护水生生物的迁徙和繁衍通道,促进水生生物资源的恢复和保护。此外,依托规划三坝水库,开展鱼类增殖站建设,促进鱼类资源恢复。最后,开展鱼类资源保护相关科学研究,为实际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加强渔政管理,严格控制捕捞行为,防止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确保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4.4 生态敏感区保护

对于涉及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与西岭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已建小水电站,要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整改,禁止新建任何水电站。对于整改类水电站,对生态流量泄放设施进行改造,确保生态流量的充足和稳定,并在已安装的视频监控系统上补建生态流量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水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将数据接入地方水利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的在线平台,确保公开透明,及时响应任何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

5 结论

䢺江河流域综合规划涵盖多个方面的专项规划。本文结合䢺江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对规划实施潜在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并提出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总体来说,要做好规划调整,强化陆生生态保护和水生生态保护,突出生态敏感区保护,从而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敏感区江河水生
江河里的水鸟
基于GIS的赣南地区城镇生态安全格局研究
——以赣州市龙南县为例
江河 万古流
在某个敏感区如何协调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探究
江河治理的新思路
——刘国纬的《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简介
牡丹江流域自然地理敏感区划分研究
三氯生对4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研究
ILS临界区与敏感区浅析
山水谣
依托科技创新 打造现代水生蔬菜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