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污染防治发展状况分析

2023-04-16 08:25罗坤莉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12期
关键词:污水处理广东省生态

罗坤莉

(广东环协科技咨询开发中心,广州 510045)

水污染防治行业是广东省的社会基本服务行业之一,是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基础性产业,具有公用事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属性[1]。2020年以来,为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水处理高质量发展,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为我国水环境改善奠定政策基础,为水污染防治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水污染防治行业是环保领域最成熟的板块,在支撑生态环境治理、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业发展现状

广东省市政污水处理产业链特点是以城镇污水治理投资、建设、运营为主营业务的龙头企业带动咨询、装备及材料生产、环境检测等上中下游专精特新环保企业的发展,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作[2]。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参加行业调查的企业有668 家,营业收入合计1 233 亿元,占广东省的28.76%,从业人员有7.7 万人。其中,环保业务营业收入为802.7 亿元,占广东省环保业务营业收入的41.52%,单位企业平均环保业务收入为1.2 亿元。营业利润总额为118.2 亿元,利润率为9.59%。从领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水污染防治企业占比达35.5%,在各细分领域中占比最大;从收入及利润来看,水污染防治领域贡献41.52%的环保收入,营业利润占比达30.76%。从盈利情况来看,水污染防治领域营业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59%,高于广东省环保产业整体平均水平(8.97%)。

1.1 企业区域分布

广东省水污染防治企业集中分布在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惠州市、中山市等地市,占全省从业单位总数的73.01%,营业收入、环保收入及年末从业人数占比分别为92.15%、91.24%和87.30%,营业利润累计占比达89.99%。

1.2 企业规模

在从事水污染防治的667 家企业中,以其环保业务收入为依据判定,大型企业有24 家,中型企业有239 家,小型企业有251 家,微型企业有153 家,大部分企业为中小微企业,占比为96.4%。其中,环保业务收入超10 亿元的企业有9 家,超5 亿元的企业有18 家,超1 亿元的企业有70 家。

1.2.1 上市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据统计,2021年广东省有上市环保企业66 家,水污染防治领域有33 家(上市企业有16 家,新三板企业有17 家),从数量上看,水污染防治领域上市企业及新三板企业数量占全省环保产业上市企业的比例达50%。在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的《2022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环保企业有261 家,其中水污染防治企业有93 家,占比约为36%。

1.2.2 超亿元企业

经统计,水污染防治领域,广东省环保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70 家,总营业收入达932 亿元,环保收入总额为606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65%。从区域分布来看,超亿元企业主要分布在广州市、深圳市和东莞市,分别有21 家、19 家和13 家。除此之外,佛山市有6 家,惠州市有3 家,汕头市有2 家,江门市、韶关市、云浮市、肇庆市、中山市和珠海市各有1 家。

2 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广东省水污染防治已进入全面推进和综合整治的新阶段,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和物化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但是,广东省的水处理设备生产规模乃至生产能力都难以同江苏省、浙江省等省份竞争。广东省大型机械工业发展起步较晚,综合实力较弱,因此其主要参与机械格栅、刮吸泥机、污泥脱水机、过滤机等中小型处理设备的研发生产,在全国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在膜处理领域,广东省拥有全球领先的专业研发制造企业,可以生产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膜产品,可提供系列浸没式膜产品和压力式膜产品及其集成膜系统。

2.1 城镇污水处理

目前,广东省城镇污水处理厂采用的工艺涵盖厌氧-缺氧-好氧法(A2O)、氧化沟、膜生物反应器(MBR)等。以广东省广业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占据大多数市场份额,投入大量科研人员从事水污染防治技术创新,形成一定的环保技术优势。市政污泥处理领域,广东省拥有机械脱水+低温干化、热水解、污泥源减量+电厂耦合以及污泥过程减量化等国内先进技术。

2.2 农村污水处理

在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背景下,污水处理已经成为农村环境建设的重点,根据适用的处理规模,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分为三类: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技术、小型集中污水处理技术以及大型集中污水处理技术。其中,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推出A2/O+MBR 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设备;鹏凯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出模块装配式污水处理集成系统。

2.3 工业废水处理

工业废水可以分为电镀废水、线路板废水、纺织染整废水和化工废水等,其三级处理领域涌现出广东新大禹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瑞星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广东溢丰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专业企业,在技术应用及创新、运营管理等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分质处理+混合处理是电镀废水和线路板废水的代表性处理工艺,纺织染整废水的主流处理工艺为预处理+生化处理+物化处理+深度处理。

2.4 水生态修复

近年来,广东省涌现出一批水生态修复的代表性企业,如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玉凰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这些企业主要采用生物治理技术和生态水利工程技术对水生态进行修复。生物治理技术主要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降解水中污染物,从而修复水生态。生态水利工程技术主要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来修复水生态。

3 存在的问题

3.1 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弱

目前,广东省已形成相对完整的水环境治理产业体系,但产业链整体竞争力较弱,关键环节存在卡脖子现象,供应链效率和安全性不高,这离形成世界级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先进产业链集群尚有较大差距。部分国产污水处理设备质量与进口品牌还有一定差距,部分核心装备基本依赖进口,部分通用装备仍然以省外品牌为主,污水处理企业的建设、运营与采购成本增加。

3.2 营商环境有待改善,市场建设需要加强

目前,水污染防治行业进入门槛低,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存在较多雷同之处,恶性低价竞争激烈,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现金流的积累,也制约环保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管理部门对环保市场的监管乏力,造成劣质、低效的环保设备充斥市场,使水污染治理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3.3 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水污染治理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产学研结合的创新需要加强。环保企业的研发投入较低,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民营企业在资产规模、技术基础及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低于国有企业,单独进行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都较高,所以环保技术研发水平较低,核心设备和材料主要依赖进口。

3.4 标准化与规模化仍需要推进

近年来,广东省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但标准体系不健全,产品标准化与规模化进程慢,相关标准并未实现互通。水污染治理标准体系更偏向管理类,服务类和技术规范类标准缺口较大,产品标准体系尚未建立,没有实现产品的规范化管理,很难对产品进行评估,阻碍环保技术的进步和环保装备的发展。

4 应对措施

4.1 培育壮大产业链企业

扶持链主企业的发展,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数字化转型,培育一批环保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支持环保企业重点项目的申报及建设,发挥专项资金引领示范作用,加大链主企业进档奖励,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环保企业进行结构优化,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创建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掌握核心技术型的“六型企业”。

4.2 不断改善营商环境

落实环境污染治理的行业标准与技术政策,规范水污染治理市场,严格监管招投标、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引导行业自律,规范信息发布流程,改变最低价中标的行为,全面推行合理底价。改革投融资体制,推进广东省环保产业企业与绿色金融资本市场对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推广资源组合开发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拓宽水污染治理项目投资收益渠道。

4.3 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

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先进的环保技术,提升高端环保装备制造能力,拓展市场渠道,增加管理经验。完善企业的技术体系,重视水污染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示范推广,提高创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保持水污染防治细分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在政府财政资金中设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和模式创新,鼓励和支持环保企业建立创新平台,研发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材料,完善产业链供应体系,提高行业竞争力。

4.4 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

建立健全标准信息化管理平台,开展标准化科研,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技术装备的标准体系,研发实用技术和产品,提高节能减排效果。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建立认可制度,优化实施反馈机制,实现标准实施、反馈、提升的良性循环。发展技术服务业,完善水污染治理技术管理政策,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标准互认、标准共建。

5 结语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降碳为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广东省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持续改善水环境,实现秀水长清。

猜你喜欢
污水处理广东省生态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涌浪机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生态
广东省10年将投1187亿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