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善治”思想初探

2023-04-17 13:24江苏太仓215000
边缘法学论坛 2023年2期
关键词:统治者管仲治国

吴 琪 (江苏 太仓 215000)

[内容提要]

善治是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共同愿景。管仲作为古代善治的鼻祖,其丰富的治理思想和务实的治理实践开启了传统善治思想的萌芽,系统梳理《管子》一书中的善治思想,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善治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管仲思想 善治体现 时代价值

管仲是古代著名思想家,也是春秋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法家先驱”。管仲通过富国强兵,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国民的富足,在客观上达到了善治。管仲以其具有时代意义的变法改革为善治注入了鲜活的实践,今天在推进现代善治过程中,有必要捡拾起这些“中国元素”的“古代智慧”。管仲以其理论和实践开启了善治思想的萌芽,值得深入思考和总结。

一、《管子》善治的思想指南

《管子》关于社会善治的思想散见于各处,通过体系化梳理,可以从立善念、行善事体现出来。

(一)立善念:民体以为国

善治的前提要树立善治的价值理念。《管子》在多处将“民本思想”上升到国家存亡治乱的高度。他认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霸言》),“齐国百姓,公之本也”(《霸形》)。民众是一个国家的基本主体,一个国家之所以是一个国家,根本原因就在于有民众这个基本主体。《管子》中“民本思想”,强调“国之根本在于民”。治理一个国家的重要任务就是摆正民众与统治者的关系。

(二)行善事:善治有保障

“无善事而有善治者,自古及今未尝有也。”(《枢言》)善治必须是力行善事,这符合管仲务实的改革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富兵强:富上而足下

富国强兵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使诸侯畏其威,不敢犯也”(《形势解》),为国内政权稳定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出于对内稳定统治、对外争霸称雄的目的,管仲通过富国强兵、注重选贤任能加强奖惩、注重农业发展不夺农时、鼓励商商贸来往调剂有无的政策行善事。他遵从经济规律,少用行政命令,发挥货币作用,达到了“圣王之至事”的目标——“富上而足下”。这是管子对治国理念的重大创新。

2、藏富于民:仓廪实衣食足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牧民》)。管仲认为,治国必须让百姓富裕起来,“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治国》)从历史经验来看“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治国》),因此,在国家治理中必须让“士农工商”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否则“一夫不耕,民或为之饥;一女不织,民或为之寒”(《轻种甲》)。这种藏富于民的思想,是智慧的治国方略,促使国家强盛。藏富于民可使社会安定,民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

大泽山葡萄是平度市大泽山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上百年栽培史。该地区的葡萄风味独特、品质优良、穗大粒饱、色泽鲜艳、皮薄肉嫩、口味宜人。2017年,大泽山葡萄种植面积高达3.5万亩,其中玫瑰香葡萄种植面积最大。

3、伸张四维:知礼节知荣辱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管仲在考虑满足民众物质生活的同时,更注重维护春秋时代的社会价值观,通过德治净化社会环境。他认为“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牧民·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牧民·国颂》)。为人需要品德,从政需要官德,而治国需要的就是每个人都内化于心、外现于行的价值观和良好社会品行。

二、《管子》善治的行为实践

管仲曾论述到,“善治其民,度量其力,审其技能,故立功而民不困伤。”(《形势解》)《管子》关于社会善治的行为也有许多方面,通过系统性归纳,可以从施善政、依善法得到反映。

(一)施善政:与民为一体

1、顺民心纳善言

“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牧民》)《管子》认为,人性是趋利避害的,从满足民众的需求角度进行治理,为他们排忧解难,满足他们对生活的基本需要,统治者就能够得到安宁。

察民心顺民意,关键在于纳善言。“先王之在天下也,民比之神明之德。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君臣上》)贤明的统治者是善于听取人民意见的,而且需要多方收集百姓的意见,全面地、综合地听取,就可以使统治者更好地制定政策。因此,英明的统治者能够顺从人心,行事从民众关心的地方着手。这就是王善于与民众一体的表现。

2、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权修》),因为“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权修》)管仲认为国家不能与民夺利,避免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冲突,应当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通过休养生息政策,善托业于民。统治者必须量入为出,统治者横征暴敛,超过了人民的承受能力,就会在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二)依善法:任法而不任智

1、为政必立善法

依善法首先是立善法。管仲认为“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法法》)简而言之,善法的标准有三:一是效法自然符合实情,合理安排举措有力。二是法顺民心因循人性,民乐其政加以调控。三是因时而变适时而修,适合时宜行之有效。正如梁启超所说:“故管子之言法治主义,以得良法为究竟者也。”

2、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

“有善法而不能守,则善治无所保障。”(《任法》)在管仲的思想里,百姓守法是不言而喻的,而君主带头守法则应该尤为关注,因为“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七臣七主》)因为法具有稳定性,个人好恶容易打破社会治理的安定性。“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法法》),管仲多次强调君主治理依靠法律,带头守法,不搞法外之法,“法者,天下之至道也,圣君之实用也。今天下则不然,皆有善法而不能守也。”(《任法》)由此,批评当时统治者有善法而不能守,致使天下乖张。

三、《管子》善治思想的时代价值

严格意义上说,管仲的善治思想属于萌芽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站在更高的历史站位和更人性的价值观来看,《管子》仍给我们许多我们启发。

(一)善治理念要以人民为中心

如果说《管子》中的善治思想以君主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集团最大化的话,那么现代意义上善治则不局限于好政府,而着眼于整个社会治理的最大化。客观地评价,《管子》中的民本思想肯定了人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制约君王肆意作为的作用,维护了封建君主统治。

但是这种民本思想与现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思想有较大差距,与“人民至上理念”更不在一个层面。现代“善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治理,始终践行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正如学者所言,“我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本质是实现中国式善治,根本在于实现人民的主体性,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二)善治主体应由人民共治共享

《管子》中善治的主体是国家,治理的对象是百姓,善治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统治。现代意义上的善治是由人民共治共享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善治是在国家主导下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通过民主协商公众参与实现。社会善治的目的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善治过程要关注群众期待

《管子》强调善治关注群众的感受,满足民众的心理需求。所谓以民为本,就是“居于其所乐,事之于所利”。(《禁藏》)善治的目的不仅是要帮群众办好事,而且要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的心理期待超越了物质层次的温饱小康标准,是在满足人民群众对富裕物质生活追求的同时,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注重精神层面诉求的真切回应,从而是新时代民生目标的升华。

(四)善治方法要更加倚重良法

管子的“法治”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下依靠法律的治理,本质上仍是一种人治手段,但管子倡导善治需要制定善法,立法要考虑人性、尊重社会规律并且适时修改,体现了科学立法的精神,而国家在制定法律时需要多吸纳民意,体现了民主立法的程序价值。善治本身是良法之治,其实质就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把法治真正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猜你喜欢
统治者管仲治国
Calibration of quantitative rescattering model for simulating vortex 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 driven by Laguerre-Gaussian beam with nonzero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从几枚官印看辽统治者如何以佛教来巩固他们的统治
管仲买鹿
论蒙元统治者对“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汉朝统治者的哲学观对汉代服饰的影响
略论古齐国的治国之道
点点和小e / 管仲之器小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