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关键突破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类题目

2023-04-18 12:04柯秋菊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金矿石金沙江沉积

柯秋菊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化的过程。地理过程类的综合题是近几年高考常考的题型之一,大部分学生在过程描述类题目中失分严重,暴露出审题不清、逻辑混乱、语言组织不当等诸多问题。其中,地质过程描述类题目难度较大且分值较高,学生掌握较差,甚至对这一类题目产生恐惧。本文以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为例,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整理出这一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以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常见的堆积地貌有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海水堆积地貌、冰川堆积地貌,虽然不同作用力下形成的堆积地貌形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涉及的原理是一致的,即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者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便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根据这一原理,可以把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分解成以下三个关键要点:

若把堆积地貌形成过程拆分成三个关键要点,就抓住了这一类题目的突破点,组织好语言题目便可迎刃而解了。

一、回归教材

本文以常见的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为例,对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类题目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答题思路。新人教版教材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关于冲积扇形成过程的描述: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区进入平原,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下来,形成前状堆积地貌,称为冲积扇。

根据上述堆积地貌形成过程分解,我们把冲(洪)积扇的形成过程分成三个关键要点:其中的作用力为流水;物质来源为洪水期水流从山区挟带的物质(砾石和泥沙);在出山口,地势变得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搬运能力减弱,形成河流堆积地貌——冲(洪)积扇。

教材中关于冲(洪)积扇的形成过程就是典型的对地理过程的描述,此类题目可以借鉴教材中的描述,强化学生对地理过程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引用学生熟悉的教材案例,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对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过程的关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青山位于阴山山脉中部,山地南北两坡不对称,北坡和缓倾向内蒙古高原,南坡以1 000多米的落差直降到黄河河套平原,河流沟谷多。全新世不同时期,南坡发育了众多“叠瓦状”洪积扇(新的扇体叠覆在老的扇体之上)。研究发现,大青山山前断裂带是该地区的主要断裂带,在地壳运动中,大青山山体不断抬升。强烈的地壳运动为洪积扇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地形和物质基础。下图示意不同时期大青山洪积扇分布,下表示意不同时期大青山洪积扇特征与气候和地壳运动的关系。

地质时代洪积扇期次规模区域气候条件地壳运动最大垂直断距强弱全新世晚期Ⅲ期扇较小冷、干2.3米较弱中期Ⅱ期扇较大暖、湿1.5米弱早期Ⅰ期扇大暖、干大于24米强

说明Ⅰ期冲(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思路分析】

【答案】Ⅰ期冲(洪)积扇形成于全新世早期,由于地壳运动剧烈,大青山山体抬升幅度大,河流流速加快,下切侵蚀强烈,(加之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为冲(洪)积扇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碎屑物质;降水集中,多暴雨,夏季河流(洪水)水量较大;河流(洪水)出山口时,地势突然变得平缓,河道变宽,河流流速降低,泥沙、砾石等冲(洪)积物沉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冲(洪)积物经过多次沉积,最终形成Ⅰ期冲(洪)积扇。

二、真题再现

【例2】(2021年全国甲卷,37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思路分析】

【答案】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挟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例3】(2020年全国卷Ⅱ,37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思路分析】此题要求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设问中心词是“地质作用过程”,此为典型的地理过程描述类题目,但与前面一题略有不同,此题还涉及“转变过程”。这一转变过程意味着出露的金矿石与沙金存在差异:一是两者的位置不同,出露的金矿石分布在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沙金为河床沉积物中的金,出现在河床中;二是颗粒大小不一样,出露的金矿石颗粒较大,沙金颗粒较细。因此这一具体的转变过程是: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较大颗粒的金矿石是怎样转变成河床中颗粒较细的沙金的?

【答案】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

【例4】(2022年湖南选考,19题)(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究小组调查发现,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发育着一定厚度的黄土状物质,其下部及附近谷底广布古堰塞湖沉积物(如图)。在冬春季,常见谷风裹挟着尘土从谷底吹向谷坡。即将建成的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下游。

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甲地谷底有部分被淹没,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还是增大?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本题以金沙江谷底沉积物等相关图文信息为背景设置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水电站建设蓄水后对缓坡上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的影响。题目为开放性试题,先要明确地表明观点,然后说明理由。此题虽然不像上述题目一样,直接要求描述某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但实际考查的是水电站建设蓄水后对黄土状物质沉积过程的影响。首先找出黄土状物质沉积的作用力和物质来源。然后分析水电站建设蓄水后对作用力和物质来源的影响即可。

综上分析,白鹤滩水电站蓄水后,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可能减小。原因是:风力裹挟尘土作用会减弱,且黄土状沉积物质来源减少;该地的黄土状物质沉积速率也可能增大,原因是:风力裹挟尘土作用会增强,且黄土状沉积物质来源增加。

【答案】可能减小:水电站蓄水后,淹没区域增加,古堰塞湖沉积物出露减少;大气湿度增加,植被覆盖率增加,抑制起沙。可能增大:水电站蓄水后,谷风势力增强;水位抬升,流速减慢,水库大坝上游附近河段泥沙沉积加强。

三、小结

从上面的例证我们可以看出,破解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类题目,最主要的是抓住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的三个关键要点:找出作用力;弄清物质来源;外力搬运能力减弱,形成堆积地貌。无论题目如何变式,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找到该堆积地貌的作用力和物质来源,及在何种情况下外力搬运作用减弱。抓住了这三个关键要点,解题思路便会更加清晰,再组织好语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猜你喜欢
金矿石金沙江沉积
金矿石样品加工及分析方法优化分析
开挂的“金沙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征稿简则
可见金矿石化验样品加工制备方法及其设备的比较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征稿简则
行走金沙江
载炭泡塑吸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金矿石的金量
化学浴沉积制备防污自洁型PVDF/PMMA共混膜研究
写实与抽象:金沙江岩画考古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