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及创新路径探析

2023-04-19 08:10吴腾飞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劳动院校时代

吴腾飞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现代服务学院,安徽 合肥 233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五育并举”视角下高职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是支持“五育并举”育人的基本要求,是促进高职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更是培养高素质“能工巧匠”的重要举措。新时代高职院校开设劳动教育需要体现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相结合,突出综合育人理念,强调教育效果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因此,不断深入剖析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不断摸索如何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已然成为新征程背景下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 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以塑造劳动观念、传递劳动知识、传授劳动技能、端正劳动态度和培养劳动习惯等主要内容,旨在提升受教育者的劳动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德育活动。将劳动过程中凝练出来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的劳动素养传给劳动者。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德艺技能并举,只有培养出高素质合格人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1 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需要

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五育融合”的教育体系被提上日程[5]。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劳动教育与思想改造就开始充分融合,而在新时代,社会对劳动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科技的推动下,新一代青年人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技能和杰出的劳动素质,才能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因此必须开展高职院校特色劳动教育,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正确的劳动纪律、劳动观念,提高他们的技术素养,使其能够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 劳动教育能够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新时代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把工匠精神作为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核要义,以劳动教育铸就工匠精神,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需要的“大国工匠”的梦之队。[3]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中心任务是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一方面,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在培养学生实干精神方面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用实干劳动托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抱负,为国家的实干兴邦储备人才资源。另一方面,新时代劳动教育应在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树立用劳动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志向,为国家迈上砥砺奋进的新征程积蓄力量[4]。

1.3 劳动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基本实践途径

当前,社会经济在高速发展,原有的经济结构也在快速转型,社会对现代职业人的需求趋于多元化。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肩负培育新形势下所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主战场”,具体培养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劳动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路径。劳动教育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完善学校教学系统,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优化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体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还能形成特色办学。

2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要抓紧对劳动教育的部署和实施,是全面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保障。但目前还存在价值观不被重视、劳动教育体系不健全、教学内容没有创新等问题,需要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色加大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深入加大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建立健全教学反馈机制。

2.1 重技能培养,轻价值观塑造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6]在十九大之后我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转变。这一主要矛盾的转变给劳动教育的价值观念也带来了重大转变,十九大之前,我国的劳动教育观念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忽视劳动教育,到十九大之后强调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再到强调劳动教育对于人才培养及素质教育的价值,劳动教育更多的是为提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水平,从而提升其在工作中的竞争力。理解新中国劳动教育观念的演变与发展,也就是理解人们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看法,探寻劳动教育概念的发展过程,再现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关于劳动教育及其活动的看法,有助于厘清并深化当下对劳动教育的价值和意义的再认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以及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中的地位和价值[7]。随着社会发展,劳动教育的目的也在改变,以前是为了谋生,现在变成了一项技能。但是当前劳动教育的形式并未随之改变,高职院校缺乏对劳动教育本质内涵的思考,不愿意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劳动教育依然侧重于技能的培养,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价值观塑造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不应只教授学生专业技能,更应该帮助学生在劳动中形成认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刻牢记劳动人民最光荣的理念。当前劳动价值观并未被普遍接受,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未达到理想目标,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也并不紧密。

2.2 高职院校缺乏劳动教育的专业化建设

高职院校缺乏劳动教育的专业化建设,劳动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区域产业特色,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足,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单一。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依旧侧重于专业知识,在劳动教育方面缺乏系统、科学、全面的知识结构、完善的教学大纲以及科学的教学目标。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仍然以理论知识教育为主,缺乏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劳动意识、价值观念等的培养,未能有效塑造学生的劳动创造能力[8]。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不健全,存在评价指标不完善、评价标准不科学、内容不完整等问题。一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只能依靠辅导员或非专业的讲师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劳动教育场所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实际劳动时间较少,劳动教育效率较低,整体教学效果不佳。

3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机制建立,需要加大对劳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围绕价值观塑造、课程体系、协同体系和评价体系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新模式和新方法,是实施劳动教育最有效的路径。

3.1 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重视价值观塑造

高职院校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因此要重视劳动教育、要全面有效地落实劳动教育,要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善劳动,积极参与劳动,劳动教育要知行合一,理念认知要先于现实才能推动实践的不断发展,通过劳动教育立德树人。首先在思想上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加强引导,学习贯彻劳模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帮助其树立真诚劳动和艰苦奋斗的创造性劳动思维;其次结合主题团日、党员活动日社会实践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参与劳动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拼搏,善于进取的精神,从而让学生传承与创新工匠精神,激发创业意识;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激发青年学生投身各种形式的劳动工作,走科技强国之路,培养更多德艺双修的高技能青年人才,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大力宣传劳动教育,弘扬新时期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宣传典型模范人物和故事,开展劳模进校园,评选劳动标兵,树立劳动教育的标杆人物和典范事迹,从而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新价值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3.2 健全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优化课程设计,创新课程内容,丰富课程形式,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以及配套的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培养技术人才的途径和方法。课程教育是育人的主战场,理论课程只是技能人才培养的“练兵场”,实践课程才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材的主通道。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论证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入劳动教育课时,落实劳动教育形式,丰富劳动教育方法,积极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在理论课程方面,开发“劳动+”课程体系,不断创新教学,从而达到高效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在实践课程教学中,加强劳动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培养大国工匠。在思政课程中嵌入劳动教育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劳动价值观,让劳动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开展,要协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补充、“校内”与“校外”相兼容,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劳动教育中来。首先,高职院校需要丰富教育课程资源,结合学校特色,有针对性地开设劳动教育课程。其次,教育课程需要以目标为导向,明确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始终坚持生产与服务相结合的理念,以任务为核心,设计培养课程。最后,还需要结合线上、线下,在校内校外等不同场所,采用讲座、实践、竞赛等不同形式打造全方位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3.3 完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协同体系

高职院校需要开发劳动教育场地,健全劳动教育设施,努力打造现代化网络教育平台。首先,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借助网络劳动教育平台,从而突破时空限制,为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和劳动宣传,同时开展各种专题的网络问答和专题讲座,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其次,高职院校需要打造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尊重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尊重校园里每一寸劳动成果,营造尊重劳动的校园风气,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提供劳动教育所需的环境和设备设施,并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力提升学生亲自动手劳动的能力,并让他们认真体会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最后,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政府、科研院所等不同的社会主体进行合作,与这些机构开展深入可持续的合作模式,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利用双方的资源为学生的劳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探索新的劳动教育场地和劳动教育模式。在新时代,我们给予不同行业劳动者充分的政策和制度保障能够赋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凝聚起民众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动能[9]。

3.4 完善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新时代的高职院校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建立和完善现有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构建全面且公平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尊重劳动、劳动价值观的基本方针,构建蕴含劳动精神、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全方位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形成全过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平时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对劳动教育的过程进行定量考评,对劳动教育的结果进行定性考评,注重劳动教育“质”和“量”的匹配,特别是侧重于劳动教育的质量评价,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数量评价,注重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发展。构建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考核学生在课程方面的表现,量化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利用多种形式考核劳动教育效果,通过问卷、知识竞赛、企业访谈等来评估劳动教育效果。其次,需要构建“有深度”的评价体系,在日常劳动教育活动中进行相互评价,对劳动教育进行全程监管,全过程跟踪,全流程考核,老师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给予反馈,将劳动教育的真实过程记录在档案之中,并对其给予重视和肯定,不仅要注重劳动教育的结果,更要注重对劳动教育全过程的评价,注重劳动教育的实效,培养对国家社会有用之才。最后,需要创新劳动教育评价,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手段构建智能化的评价系统,实时采集学生数据,对学生进行画像,实现学生劳动教育过程的全程智能监测和智能分析,从而为精准教育提供基础。

随着社会高质量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从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劳动教育的育人手段、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等方面整体规划,积极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新格局[10]。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结合社会变迁,立足劳动观念的转变,打造新媒体时代劳动教育新形式,新业态,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根基。

猜你喜欢
劳动院校时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