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一词的演进脉络及网络新义

2023-04-19 12:27施建平司洪虎徐梦晓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电子游戏词汇

施建平,司洪虎,徐梦晓

(1.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苏州 215104;2.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 215123)

近年来,“攻略”一词因电子游戏的兴起以及千禧年上映的《东京攻略》、2018 年推出的网络电视剧《延禧攻略》爆红而进入大众的视野。有研究者认为,《延禧攻略》在爱奇艺播出前,就在百度贴吧上设置了相关话题,这是典型的“网络营销”——提前“设置话题”和“圈粉”[1]。因此,如果把“攻略”一词归入网络词汇也是合情合理的。在跨文化传播中,语言是影响传播的重要因素[2]。如果把视线拉长,汉字文化圈视野下“攻略”一词的历时演变则是十分漫长的。

一、从汉末到20 世纪70 年代,“攻略”一直都用作动词

(一)“攻略”由“攻城略地”缩略而来,南北朝时逐渐成词,唐宋时成型

“攻略”一词,原指攻打城市,掠夺土地。源自《淮南子·兵略训》:“攻城略地,莫不降下。”该词在汉代一直沿用,如《史记》中有4 例“攻城略地”。

例1《遗章邯书》:“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史记》卷七,褒义)

例2 陛下嫚而侮人,项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史记》卷八,褒义)

例3 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史记》卷五十三,褒义)

例4 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史记》卷五十三,褒义)

《汉书》中也有5 个用例。前四例与《史记》中相同,不再列举。第五例如下:

例5 及后汉兵刘伯升起,皆称将军,攻城略地,既杀甄阜,移书称说。(《汉书》卷九十九,褒义)

《汉语大词典》释“攻城略地”为“攻击掳掠”[3]394。“攻略”作为“攻城略地”的缩略语,在西汉年间未见相关用例。如《后汉书》卷四十三貌似有一例“攻+略”的组合,但并非“攻(城)略(地)”之义:“公孙述亦遣其将李育、田弇助嚣攻略阳,连月不下。”此处“攻略阳”中“略阳”为地名,“攻”在这里单独使用作动词。直到在汉代末年,偶见一例。如《后汉书·天文志》:“扬州六郡逆贼章何等称将军,犯四十九县,大攻略吏民。”

章何,又作章河,为汉末起义军首领,生卒年不详。查《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孝顺皇帝永建七年,公元132 年)“三月,扬州六郡妖贼章河等寇四十九县,杀伤长吏。”胡三省注曰:扬州六郡指九江、丹杨、庐江、会稽、吴郡、豫章。曾旌暴乱发生在汉顺帝阳嘉元年,即公元132 年。

地方史专家周忠庆,结合地方志的记载及历史文物遗迹,对此事的前因后果作了详尽的分析:东汉中期以后,朝政腐败。汉顺帝即位后,宦官曹腾、孙程等人勾结外戚,把持朝政,弄权害民,导致民不聊生,暴乱迭起。浙江宁波慈溪地域的“曾旌暴乱”即为其中之一,他和“攻略吏民”章何遥相呼应,震惊了朝廷。

例6 海贼出身的曾旌以海岛为基地,劫夺财物,壮大声势,聚千余人攻入会稽郡(钱塘江以南的浙北地区,治所在今绍兴地区——笔者注,下同),拘杀句章县(宁波市北部)、鄞县(宁波鄞州区)和鄮县(鄞州区以南的宁波地区,包括舟山群岛)的县长。接着进攻扬州下属的其他郡县,并和“寇四十九县,杀伤长吏”的章河互相声援,震动东南。后被东汉王朝镇压了。[4]

此处的“攻略”充满了战争中大规模屠杀的暴力和血腥,此处的“攻”和“略”为临时的组合,而不是词语。

自从南北朝时期以降,“攻略”成词倾向越来越大。如:

例7 明年,刘渊、石勒攻略并州,多所残灭。(《晋书》卷十三)

例8 是时,王如自号大将军、司雍二州牧,众四五万,攻略郡县,以为己邑。(《宋书》卷三十二)

从“攻略”一词的发展演变来看,“攻略”多见于汉末、南北朝、唐末等乱世或末世时期,该词往往含有“屠城”“烧杀掳掠”等过于暴力和血腥的含义。如:

例9 河间李黑聚众千余,攻略州郡,杀枣强令衞颜儁。长乐太守傅颜讨斩之。(《十六国春秋》卷二)

例10 吴孙权赤乌四年正月,大雪平地深三尺,鸟兽死者太半。是年夏,全琮等四将军攻略淮南襄阳,战死者千余人。(《宋书》卷三十三)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部分史书关于“攻略”的统计数据,其未在《唐书》《元史》《明史》中出现,在《宋史》中也仅见一例,如“金人佯许而攻略自如”。《金史》中也仅有一例:“不听,辄攻略之。”因此,尽管“攻城略地”在唐代时还发展出了其他的一些形式——“略地侵城”,如唐代牛僧孺《守在四夷论》:“夫四夷不守境,不过于略地侵城,是有败无亡也。”但和后起的“攻略”相比,它的发展已进入了颓势。与其同台竞争的“攻略”,从唐宋元明清时期,已取得比较大的优势,比如,在唐代官修史书以外的文献中,也有“攻略”的用例。

例11 或造五逆水火焚浇,攻略坑陷加毒无罪。(《广弘明集》第二十七上)

例12 顷来群盗遍于天下,攻略郡县,未有自谓王侯者焉。(《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例13 庱亭垒,在县东四十七里。本苏峻将管商攻略晋陵,郗道微以此地东据要路,北当武进,故遣督护李闳,筑此拒之。(《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

到了宋代,“攻略”已经非常流行了,虽然在官方的史书中比较罕见,然而在民间及文人的著作中使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如:

例14 及边警急,大臣不知所出,遣使讲解。金人佯许而攻略自如,诸将以和议故,皆闭壁不出。(《宋史·吕好问传》)

例15 遣使图西边形胜,真宗之意欲罢出兵,自固吾圉,非务攻略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二)

例16 此必攻略西蕃而声言入寇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五)

(二)元明清时,“攻略”的动词用法出现分化,同时由域内向域外传播

1“.攻略”主要用作及物动词

例17 后汉太守苏定,以法绳之(指徴侧丈夫诗索——笔者注)。(徴)侧怒,与妹徴贰反,攻略六十五城,自主为王。马援斩之。(《安南志略》卷十五)

例18 张伟,陕西米脂县人。正德五年,由监生来知邯郸县,廉勤公慎,百废俱兴。辛未,蓟盗猖獗攻略城邑。《(嘉靖)广平府志》卷十一)

例19 嘉靖之季,其祸蔓延,攻略诸省,荼毒生灵。(《明经世文编》卷四百)

例20 推论其极与中国交战,欲攻略北京平原,则中国捍卫此地,势力过虚。(《清经世文三编》卷五十)

2“.攻略”有时也作不及物动词使用

例21 晋兴城,在州西南百七十里。……屡为刘曜子虎所攻略。(《读史方舆纪要》卷六十)

例22 其地人民语音与我国同,携之来皆可为我用。攻略时,宜语之曰:尔我之先世,本一国版籍甚明尔,向未之知……(《八旗通志》卷二百九)

3“.攻略”至少在18 世纪就已传播至日本等地

在德川幕府时期的典籍中,就有这样的例句。

例23“我皇大御国乃大地最初形成之国,系世界万国之根本。故能经纬其根本之时,全世界均为其郡县,万国之君长皆为其臣仆。”故应“攻略满洲”,“首取鞑靼,次图朝鲜、支那。”(1792 年,佐藤信渊《宇内混同秘策》)[5]31

甲午战争时期,日籍中也有类似的例子。

例24 当日本攻略海城之际,其大本营决议出兵于山东半岛,因令第六师团长(陆军中将黑木维桢)加入第二军,与联合舰队协力进攻威海卫。[6]91

二、民国至20 世纪70 年代,“攻略”的用法已出现动词向名词转化的倾向

(一)从20 世纪初叶到70 年代,“攻略”的动词用法在中国文献中仍一如既往

例25 远征军攻略滇西日军诸据点的战斗日程表(1944 年5 月8 日至同年8 月中旬)[7]70

例26 陆军第200 师攻略昆仑关战斗详报[8]2686此外,《申报》还有相关的例子,下面试举3 例。

例27 华南攻略(《申报》1939.2.11 第345 号香港版 第2 版)

例28 南昌攻略(《申报》1939.3.23 第378 号香港版 第2 版)

例29 香港攻略(《申报》1942.12.25 第24689 号香港版 第3 版)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史学著作以及缅怀先烈的文献中,也有“攻略”的传统用法。

例30 [匈奴]奴隶主贵族经常攻略燕、赵、秦三国边境,掠夺牲畜、财物和人口。(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二章第一节)

例31(1938 年)夏季,日寇攻略徐州,蚌埠,打通了津浦全线,但对长江南北地区只作了点线占领,广大乡村尚未能控制。[9]211

(二)在20 世纪30 年代以后,“攻略”一词在日籍文献中出现了名词化倾向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当局刊印并发行了大量的军事宣传画报,其中,很多画报中的新闻标题中含有这一词汇,“攻略”在这些地方的用法均体现了名词化的倾向,比如:《无锡城攻略战》的报道(《支那事变画报》第十三辑)、《和县攻略》(《支那事变画报》第二十八辑)等。这种用法在日本一直沿用到现代,直到其网络新义的出现。

从表面上看,“攻略”的词性仍是动词;但从语法上看,它似乎有了逐渐向名词转化的苗头,这为其以后“谋略、策略”的义项做了铺垫。究其原因,“攻略”名词化也有其词汇内部本身的因素。因为“略”早在汉代就有“谋略、智略”之义,如《汉书·司马相如列传》有“观士大夫之勤略”之例,颜师古的注解为:“略,智略也。观士之勤,大夫之略也。”略的名词性及其衍生词“谋略、方略、策略、才略、胆略、概略”等大量名词性的“X 略”名词的产生及其应用,为“攻略”的名词化奠定了语义基础。为了区别起见,笔者将中国古汉语中由“攻城略地”缩略而成的“攻略”标注为“攻略1”。

三、20 世纪80 年代,作为日语词的新“攻略”源于英语的“walk through”

20 世纪80 年代,随着日本电子产业的崛起,西方的电子游戏在日本盛行一时,而相关的电子游戏用语也流行开来。有学者认为,日语新词“攻略”溯源头,应该是英语的“walk through”;换言之,和20 世纪初传入中国的“社会”“博士”“经济”等众多词汇一样“,攻略”也是源自西方的日译汉语新词。不妨把这个网络新词标注为“攻略2”。它在国内外的流行有三个阶段。

(一)20 世纪80 年代,“攻略2”被称为“攻略法”,首先出现于日本

在日籍文献中,20 世纪80 年代已有“攻略2”,不过其初期还称“攻略法”。如原田毅著有《技术英语攻略法》[10]出版。在中国的体育论文中,受国际规则、术语的影响,也用上了“攻略法”一词。

例32 在加拿大卡尔加里举行的第十五届冬季奥运会回转比赛中,绝大多数运动员摒弃了过去使用正手压杆的“攻略法”,普遍采用了“逆手回转”的新技术,这使高山回转滑雪技术又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一新技术是继1982 年第28 届世界高山滑雪锦标赛正式使用塑料弹簧旗杆比赛以来,在高山回转技术上第二次大的改进(第一次是采用正手压杆的“攻略法”通过旗门)。[11]

(二)20 世纪90 年代,“攻略2”从日本传入中国,在电子游戏界小众化传播

然而,20 世纪90 年以后,“攻略法”的用例就很少了。流行的是“攻略”一词的新用法。因此,“攻略2”一词的用法也就在国内的电子游戏界逐渐流行开来了。如《〈倚天屠龙记〉之攻略指南》(1995 年)、《〈新蜀山剑侠〉完全攻略》(1996 年)、《明星志愿攻略辑要》(1996 年),等等。但其使用范围仍然局限于电子游戏行业。

(三)进入21 世纪后,随着影视剧的热播,“攻略2”在中国大行其道

“攻略2”进入大众视野是千禧年之后的事了。2000 年,随着中日合拍的影片《东京攻略》在东亚热映,“攻略”一词在极短时间内成为“热词”,与此同时,它小众化的义项“通关秘籍”也被中国民众所熟知。《新民晚报》为此连发了多篇文章,进行“科普+脑补”。于是“,攻略”马上“跨界”泛化为“指导方法”,广泛融入民众生活之中。其应用场景有“外出旅游”(旅游攻略)、“职场困境”(职场攻略)等。因为外出旅游,特别是长途旅游、野外探险等,往往存在一定的交通及天气等意外风险,需要获得前人的指点,因而需要《云南旅游攻略》《自驾游攻略》《徽杭古道徒步攻略》等。而充满竞争的职场也是如此,“小鲜肉”们也需要“老腊肉”分享职场的“秘籍”,需要“企业职场攻略”“机关事业单位攻略”,等等。

四、结语

目前的流行语“攻略2”源自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同形词汇“攻略1”。日语中的“攻略1”与古汉语的“攻城略地”一脉相承,动词词性,词义为“侵略、攻占”。到了20 世纪,日籍文献中,逐渐有了“××攻略”的用法,为其名词化作了形式上的准备。自从20 世纪80 年代网络兴起后,源自walk through 的攻略,便被赋予了新的词义——电子游戏中“打败对手”的意思,由动词变成了名词。电子游戏中,程序往往将玩家扮演的主角与电脑扮演的敌人对垒,游戏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过关斩将的过程。于是,指导玩家如何击败电脑对手,“冲关”取得最终胜利的方法说明就被称为“攻略(方)法”,并一度简称“攻略法”,后简称为“攻略”。久而久之,“攻略”就成了“通关秘籍”“指导方法”的代名词,并通过电子游戏传入中国,随后,这一词语的使用范围便不再局限于游戏圈子了。

总之,从词汇化的演变路径分析来看,由短语“攻城略地”演化而来的“攻略”,首先表在语义的变化。其表层结构促进了词语的变化,形成了其词汇化的过程。“略”的语义经过历时演变后,词语由并列结构向偏正结构变化,形成新的词语“攻略”。其次,从语言接触的角度来看,隐喻机制促使词类转类,形成词汇化过程。“攻略法”应用场景从“城池”,到“技术英语、体育”,再到“游戏”,在反复使用过程中,因双音节音步需要和词义内部冗合,形成了新的词语“攻略”,并频繁出现在更多领域中,形成了“泛化”。这种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融通形成的词汇,仅仅是词汇发展史上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或许以后,这样的词汇将会涌现更多。

猜你喜欢
电子游戏词汇
数学电子游戏
互联网的未来:电子游戏产业也有元宇宙野心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沉迷电子游戏的小熊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从玩具到电子游戏“乐高”为何能如此“笼络人心” ?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可不可以玩电子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