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视域下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优化研究

2023-04-19 20:35徐正威刘卫红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留学生一带一路服务

徐正威, 孙 玮, 刘卫红

(1.中原工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2.中原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7;3.中原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7)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大力实施,我国来华留学生规模迅速扩大。据教育部统计,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院校约有23所,来华留学生数量在1200人左右,而到2018年国内接收来华留学生的院校突破千所,来华留学规模超过49万人。其中,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人数持续攀升,从2013年的14万人增长到2018年26万人,年均增长率为12.8%,其人数在全球来华留学生总数中占比也由2013年的40%增至2018年的53%。随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多重因素的冲击下来华留学生数量也受到一定影响,但中国仍是全球主要和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2023年10月,在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以这次高峰论坛为标志,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阶段(以下简称“新阶段”)已经开启。本文以来华留学生一线管理工作者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新阶段来华留学事业所面临机遇和挑战,结合日常管理服务中凸显的问题和短板对优化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模式和促进实现“规范管理、提质增效”的目标提出相应建议,进而为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撑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索。

1 新阶段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转型升级的意义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大力推进“留学中国”品牌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1]。2023年7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复信南京审计大学留学生,再次体现了总书记对新时代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视和关心。来华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合作关系、提高我国的全球影响力,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民间交流的使者,来华留学生是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生力军。

早在2018年,中国就已经跃居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留学目的地国,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积极推进高校来华留学管理服务的转型升级,深耕“留学中国”品牌建设,不仅具有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也具有提升高校自身国际化办学水平和推进来华留学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意义,还有发挥大国影响、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形象、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意义。

1.1 有利于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

来华留学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和对外形象的窗口。但当前国际教育占主导地位的部分国家仍然具有很强的“霸权思维”,国际化“文化霸权”仍然存在[2]。当今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比以往更容易“上热搜”、被围观,但我们手中的麦克风还不够多,音量还不够响,舞台上还有不少“麦霸”,关于中国的噪音、杂音还不少。然而,国际环境越是严峻、局势越是复杂,就越凸显人文交流的价值和重要性。来华留学生群体作为中外友好交往的桥梁和促进民心相通的纽带,为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文化和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撑。因此,把握“新阶段”的时代契机,实现高等院校来学留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培养出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进而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华求学,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我国从留学大国到留学强国的转变。

1.2 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传播软实力

人文交流是我国对外交往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3],来华留学工作则是发挥大国影响、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形象、推动世界认同的奠基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等,这为加强中华文化文明的国际传播指明了方向。尽管西方国家在科技、设施等方面相对领先,但部分东亚国家或地区反而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教育体系——儒家文化圈。当前,我国来华留学生群体基本处在18-40岁年龄段,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可塑性,较易认同新思维和新话语[4]。因此,在新阶段通过提升留学生的管理模式,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将会培养新一代知华友华爱华人士,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供青春使者。

1.3 有利于提升学生全球胜任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时代,全球人才流动、全球人才竞争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既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需要大量既熟悉国外环境又对中国有一定了解的国际化人才。来华留学生群体不仅对中国文化、社会较为了解,又谙熟母国语言与文化,是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急需的人才。因此,在新阶段通过探索来华留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抓好第一课堂的课程教学,组织好第二课堂的课外活动,探索第三课堂的创新[5],通过专业化管理服务团队从多维度全方面培养学生视角思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与价值观,提升他们未来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全球胜任力,将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1.4 有利于推动青年命运共同体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并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列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青年发展论坛中指出,留学生们应与中国青年加强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发展长久友谊,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青年最能代表未来,青年如何看待、思考和应对全球性挑战,将决定未来世界的面貌。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展示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进入新阶段,通过探索优化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模式,通过“共情”传播凝集留学生的认同与共识,对发挥好该群体作为中外文化沟通、文明互鉴的桥梁作用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意义。

2 新阶段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升级的挑战

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衰退等因素影响,以及疫情防控期间部分西方国家将病毒“政治化”、“污名化”,此前对部分境外留学生的认知和认同造成了潜在的负面影响,给我国来华留学事业带来了新的困难和挑战,同时以往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短板,已无法满足精细化管理服务的要求。目前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模式主要分为3大类。一是学校的招生部门统一负责国内外学生的招生和录取工作,教务处、研究生处和专业学院统一负责国内外学生的培养管理。学生处统一负责国内外学生的学籍、奖学金、思想教育、学生活动、紧急事件处理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学校国际处下设留学生管理办公室,负责国际学生的海外招生、录取及留学生日常服务与管理工作,并与教务处、各学院等部门协调处理留学生事务。三是学校设立国际学院,统一负责国际学生的招生、录取、教学培养、日常管理等事宜。国际学院不承担具体教学任务,但需要协调各专业学院安排师资完成留学生教学工作。以上模式各有利弊,在管理中发挥着不同作用。

以河南12所招收来华留学研究生的高校为例,在管理服务方面,基本实行的是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模式。一般设立国际学院负责留学研究生的日常管理服务,教学由研究生处牵头,相关专业学院及其导师具体负责;涉外政策指导、信息报送等一般由学校国际处或者外办负责;宿舍与饮食服务由后勤服务公司提供,安全问题由保卫处负责。这种组织架构看似清晰合理,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管理留学生的主体众多,难免产生具体责权不明和分工不清问题,加上普遍缺乏统一有力的组织协调,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协调沟通量大、成本高,容易造成简单问题复杂化、复杂问题棘手化,导致管理效率和水平不甚理想。所以,此模式下多个管理主体之间的协调沟通机制有待完善,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有待提升,中外学生趋同化融合管理与服务有待加强,留学生社团与二课活动体系化建设有待强化。

本文还通过“留学生对学校管理服务的感受性和期望度,以及对参与学校社团及课外活动的认可度和需求性”两个角度,在两个地区两所高校的留学生中做了调查问卷。在影响来华留学生选择中国大学留学的主要因素排序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学校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排在第二位的就是学校服务管理水平,超过了“城市、校园环境与设施”因素和“学校声誉与知名度”因素的影响,可见学校的管理服务水平对留学生在选择学校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管理服务的可靠性”和“管理服务的反应性”两部分调查问卷中,“感知的服务质量”的认可度和非常认可度比较高,但整体上均低于服务质量期望值,说明两所高校对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服务水平还存在提升的空间。

3 新阶段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升级的举措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挑战,高校须结合实际情况与学生规模,以问题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根本,加强顶层设计和管理团队建设,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吸引优质生源,在深化和细化“趋同化管理”的同时注重留学生的文化差异和合理诉求,引导留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进而推动新时期、新形势下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转型升级,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来华留学教育品牌。

3.1 加强顶层设计,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

新阶段高校应从顶层设计出发,结合自身校情学情和三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明确部门分工,强化责任意识和协调配合,打造一支相对稳定、爱岗敬业、熟悉外事、精于管理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做好留学生管理干部的职业规划和考核考评,并定期开展语言、政策、法规等方面培训,不断完善日常管理服务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能力,为留学生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3.2 吸引优质生源,探索招生新模式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指出,“要做强‘留学中国’品牌,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44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新阶段高校应该把握时代机遇,在招生模式、渠道及宣传策略方面创新思维,构建来华留学生招生管理的新体系。一是拓宽招生模式,优化生源质量,比如探索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拓宽来华留学生“政产学”培养,加深产教融合,积累稳定的优质生源。二是优化招生流程,严把“入口关”,开展包括语言能力、专业知识、中国概况等的线上面试,积极推进各学院开展留学生入学考试。三是加强招生宣传,提高学校吸引力。结合自身的学科、地域优势,通过各类平台推介学校的特色项目,进一步发挥在校生和国内外校友的宣传力量。

3.3 深化细化“趋同管理”,促进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2019 年 7 月,教育部国际合作和交流司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将进一步“推进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6]。首先,要深化细化趋同管理。趋同化并不意味着等同化,不是无视差异性的简单统一与趋化,更不是在教育管理的实际工作中 “一刀切”,而是既要实现对中外学生的一视同仁,又要关切留学生的“合理诉求”,应对原有的教育管理制度做一个整体提升,使双方在教育教学上能够共同学习交流,在文化交流过程当中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和相互吸收[7]。因此,要从培养国际化人才的角度因校制宜,创新管理协同机制,加强学生国情校情和法律纪律的教育,在教学、管理和服务享有的权利、责任、义务和校内资源方面一视同仁之外,同时也要正视他们在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提高留学生对学校管理服务质量的感知度。此外,还要丰富留学生第二课堂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具有导向性、目的性和趣味性的第二课堂活动,[8]提升留学生参与汉语角、创新创业比赛、文体竞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的深度和广度,促进中外学生的“双向趋同”,真正实现中外学生的共享共融;最后,加强思想引领。作为高校人才培养重要组成部分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存在重教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当前国际形势复杂,我们要做好应对国际舆论斗争的准备,因此在留学生群体中加强引领,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理解和认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例如,通过实地走访、参观、调研当地的农村、社区和企业,使留学生亲身感知中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客观真实地传递中国形象,增强留学生主动融入,自我趋同的动力。

3.4 引导自我管理,优化管理服务体系

新阶段,针对来华留学人数的不断增多,要以来华留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服务”为原则,努力激发他们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要大力引导和扶持留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建设,在促进管理模式的提升发挥[9]。一方面,作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留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可以定期收集大家所反映的学习、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困难和诉求,通过骨干学生及时与留管人员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既拉近了管理服务对象与管理者之间的距离,也增进了彼此的信任,提高了管理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留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可以协助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推行和实施,消除学生因文化教育背景差异而存在对政策理解上的偏差或者错位。还可以通过和中国学生的校内组织如学生会、社团的交流,促进中外学生互学互鉴,真正实现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作为管理体系的补充和辅助,留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建立将对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提质增效发挥重要作用。

4 结语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阶段,探索优化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服务模式是贯彻落实“规范管理、提质增效、内涵发展”教育理念的举措,将有利于扩大来华留学规模,吸引更多国际学生留学中国,培养一大批知华、友华、爱华人士,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建设人力资源。

猜你喜欢
留学生一带一路服务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