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校本表达
——以吉林师大辽源分院为例

2023-04-19 21:29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10期
关键词:辽源育人思政

谭 颖 辉

(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 吉林 辽源 136200)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类思想文化在高职高专院校汇聚碰撞,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思潮重新泛起,否定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了历史进步人物,在价值观上信仰“个人主义”等等。这说明了高职高专的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在认识层面,还是在实际操作层面,都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了解吉林师大辽源分院课程思政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课题组成员设计了两份问卷,即“吉林师大辽源分院课程思政调查学生卷”和“吉林师大辽源分院课程思政调查教师卷”。本次调查问卷学生2135人,教师30人(专业课教师15人,基础课教师15人),有效率100%。

(一)课程思政学生问卷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比较了解课程思政教学,35%了解一般,10%非常了解,15%不了解。60.5%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学中,15%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18.5%的学生不确定,6%的学生认为不是很有必要。我们看到,有一些国家主人翁意识淡化、民族文化认同感缺失、公民人格修养缺失的大学生,仍然需要补上理想信念的精神之钙,仍然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坚守道德法治的最后一公里;也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政治思想内容兴趣不高,存在重知识、轻品德的现象。原因固然很多,但也不得不承认,高职高专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还存在一定的软肋。

(二)课程思政教师问卷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本院任课教师年龄一般在26—55岁之间,其中63.5%的教师认为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非常重要,21%认为比较重要,15.5%认为一般。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有24%的教师经常融入课程思政环节,58%的教师有时融入,18%偶尔融入。所以有的专业课教师只传授知识和技能,缺乏对学生的三观引领,认为思政是思政理论课老师的事,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大部分老师的思政教学方式传统单一,教学设计上缺乏师范特色的思政元素,重理论灌输,轻启发思考。如何有力且有效地加强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意识形态的教育方向,就成为一项重大且紧迫的任务。

二、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实践路径

(一)立足办学定位,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建设“三全育人”体系是职业院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

1.全员育人

作为培养未来小学和幼师的摇篮,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是一所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其党委书记、院长对课程思政建设十分重视,他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先导,上讲台,讲党课,传大势,亮真剑,立足学校在本省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全体任课教师对教材选定、课程标准的制定积极参与,多次修订,思政理论课教师发挥引领作用,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各个专业的建设中去,多维度、多领域的活动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展开,同频共振,共同育人。

2.全过程育人

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培德重教,坚守师范特色,体现出自身作为思政教育主体的应有价值。首先新学年之初就抓好关键环节,上好新生入学第一堂大思政课,帮助新生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扣好大学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强化实习、见习阶段在上岗前的职业素养培养。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开展主题班会、毕业汇报演出等活动,引导师范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实现自我教育,使立德树人引领职前、贯穿职后。

3.全方位育人

学院不断加强“内涵式”建设、增强各方面的育人能力。首先通过把课堂知识应用到实际实践场景,促进实践育人模式,大力宣传学院特色文化,坚定师生文化自信,弘扬科学精神传承匠心文明,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以此构建以课程、文化、实践、网络为主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其次通过开办春蕾职业技术教育助学项目培训班、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级)培训班、专升本培训班和大学生创业培训班,以及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构建课程思政的生态系统,健全学校、社会、家庭多方育人的联动机制。

(二)确立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职责使命,学院着力培养一支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技能适用、人文科学素养厚重、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才队伍,以培养教育责任型、技能实战型、学习研究型、能胜任小学、幼儿园岗位的“三型”教师为目标,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

1.现行人才培养计划存在的问题

学院虽然制定了学生培养计划,但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结构不合理、德育课程不完善、教育实践课程比重不大等。因此反思和科学规划当前培养计划,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设计特点,把课程思政理论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架构。

2.以OBE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计划

既要坚持就业与升学双轨制,强化专业技能,又要以学生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不断提高的OBE理念,均衡文理比例、突出学院特色,修订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小学教育的专业培养定位是面向农村和辽源域内小学,主要胜任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的全科教师,兼顾其他各学科教学,基本是2+x培养模式,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英语教师主要来源于语文教育专业、英语教育专业。由于我们学院是面向全省招生,我们既要考虑为我市培养合格师资,同时也要考虑为全省培养合格人才。《小学、学前、语文、英语教育专业培养计划》本着至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至下而上的问题导向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修订。并构建了四位一体的课程结构,即通识课、教师教育课、学科专业课和实践课。同时以学分制为引领,所有任课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编写的原则、范围、程序、内容及规范认真修订和完善了所教课程的教学大纲,学院成立由教授组成的专家组对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简介逐一进行审核,为专业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3.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做好课程思政的统筹设计

学院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配备,针对职业教育、思政工作和学生成长规律,制定更具科学性的师德教育方案。实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坚持以人育人、以人管人、以人服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素质教育和专业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四有”教师,真正做到育人、育师一体化,通过开展思政教育和职业规划引领,使学科德育渗透与教学有机结合。

(三)建强主力军,打造三类思政课堂

1.聚力第一课堂主战场,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

作为一所高师院校,课程思政要打破专业壁垒,在五项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之中,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团队合作,创新创业,敬业忠诚; 厚德博学、为人师表为代表的校园文化;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为代表的现代职业文化。构建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并结合课程,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价值元素,将专业课中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分解,思政育人凝练的元素在思政教师的指导下发掘出来,再将所有凝练的知识点罗列出的思政育人的元素,通过讨论和分析,将重复的或者与课程联系度不强的去掉,最后明确本课程中的所有思政育人元素,把适当的思政元素放在合适的情境上。如学生们按照各学科教师要求,进行讲历史小故事、时政新闻播报、地理山川河流介绍、中英文演讲、红歌演唱等训练,通过多年的课前三分钟培训,增强思政教育效果,真正让思政走进课堂。把区域文化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辽源矿工墓遗址陈列馆、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就是身边的典型的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课程范例。各专业充分发挥案例教学优势,结合专业故事把学生兴趣引出来 让课堂思政活起来。总之课程思政在第一课堂要融入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内容既要守纪律又要广融合,既要适度够用又要润物无声。

2.树立第二课堂风向标,形成课程思政多样态

青春校园、多彩人生,一些学生在面对众多社会诱惑时会产生激烈的思想碰撞,而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和有效补充,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起到春风化雨、春意盎然的效果。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结合第一课堂教学安排,整体设计了共青团第二课堂工程体系。通过开展“讲述红色故事,勇担时代使命”演讲比赛;“忆峥嵘岁月学党史”主题演讲暨党课活动;“巾帼建功标兵进校园”活动;学生技能竞赛活动“职业引领、才艺筑梦”;开展警示教育,对师德师风方面的典型进行宣传;“我和我的祖国”喜迎国庆校园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补互促,互动互融。并对认真参与第二课堂实践的同学给予学分,这样优秀的文化在学院内得到了有效传承和滋养,活动育人、实践育人能力逐渐显现出来,对学生的品德、身心、人文素养、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优化第三课堂教学资源,建设课程思政新阵地

如今,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诉求的渠道太多,他们喜欢说网话、办网事、过网日,那么,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完全可以顺应其潮流,主动抢占网络育人新阵地,借助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智慧职教等平台,通过”互联网+思想政治”,发挥多方面的育人功能。辽师学生通过网络投票选出自己的校园偶像,他们有的是老师,也可以是身边的同学,让他们走进“辽师演播厅”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思想和故事。每一期“辽师演播厅”的话题都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在同学纠结、困惑的时候从这些故事中汲取能量。“辽师之声”平台也人气爆棚,有心理老师答疑解惑,敲开心扉,更有伙伴鼎力相助,通过构建辽师大学生成长社群,树立科学的主流价值观,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理念,形成积极踏实的事业观。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在真正有思想、有头脑的成长中,学会辨别、学会思考,学会传授知识,在价值引领中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构建起自己的信仰体系,达到教育目的,实现教育价值。

第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虽然学生反馈总体较好,但也存在思政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甚至出现了同一故事、同一案例多位教师重复引用,“示范模式”助推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所以要在课程思政上做好顶层设计,不断激发高职高专教师的内功,做到准确、适度地把思想政治“盐”化,课程思政元素既不能浅尝辄止,无法发挥引领价值的作用,又不能在授课时间上过多地占用政治方面的内容,影响专业课知识的传递,要拿捏好“火候”才能推动优质的思想政治建设。

第三,在职业院校的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不能为了思政脱离课程内容,每门课程都要有思政,但未必每节课有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参研思政课题提炼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成果、新经验、新模式,以此带动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对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深化和拓展,既是职业院校育人的新路径,又是职业院校课思政建设的校本表达。期待课程思政能与思政课程真正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合力,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辽源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辽源鴜鹭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开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辽源市优势主导产业分析
吉林辽源地区土温室建造技术
江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