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育APP的发展困境与提高策略

2023-04-19 23:51于富业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育者数字化数字

郁 蓓,于富业

(渤海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强调教育数字化,以促进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同时《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也提出要建设教育专网和“互联网+教育”大平台,而教育APP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线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数字教育平台的发展不容乐观,仍存在发展困境。通过阐述数字教育的重要性、分析初中历史教育APP目前存在的发展困境,提出相应的提高对策,以期促进中国数字教育的发展。

一、数字教育的重要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一方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问题,其中数字化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支撑。推动教育数字化进程,有利于推进教育数字平台的成熟化,从而为实现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发挥最大效益。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也是服务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与教育强国目标的关键支撑。二十大报告将科技、人才、教育统筹谋划,三者处于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的联系,而教育在三者之中居于基础性位置,对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支撑作用。国家在发展进程中,需要有不同种类的人才,而技术本身的发展,也在推动着教育改革创新。教育数字化作为一种教育与科技融合的体现,有利于促进教育在顺应科技自身发展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改造和创新,从而为实现科技强国注入力量;而且教育数字化能够促进教育的网络化、个性化,通过大数据分析以满足培养个性化人才的目标,也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物理空间的限制,让学习者“想学即学”,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进而助力人才强国目标的实现。此外,党的二十大又鲜明地强调了推进教育数字化进程的重要性,这是二十大第一次把“推动教育数字化”写进报告中,表明教育数字化已由教育工作任务提升到了党和国家集体意志的高度,也预示着我国将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使得教育获得数字化的整体变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已颁发的教育数字化相关政策共达159件,其中政策文本字数超过51万字,可见党和国家对教育数字化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教育部等六部门于2021年7月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设教育专网和“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底座。推进不同层次教育平台整合发展,打造互联互通、应用完备、协同服务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我国于2021年开始大力推动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基于数字化的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正式上线为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随着数字教育平台的陆续上线,也相应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与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教育强国的目标的实现。

二、初中历史教育APP面临的发展困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持移动设备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因其特有的便捷性与移动性,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手机、平板电脑等手持移动设备的普及更为教育数字化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各软件开发者致力于在教育方向进行研究,研发出各种类型的教育类APP,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一个教育类APP是否能真正发挥其育人作用,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学识是其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通过对目前软件应用市场上历史教育相关的APP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这些软件目前正面临着以下发展困境。

(一)平台存在重出售、轻服务的现象

目前软件应用市场上大部分历史教育类APP属于营利性平台,对目前软件应用市场上的历史教育类APP调查研究后发现,这些历史教育APP普遍存在着“重出售、轻服务”的现象。企业通过出售平台资源以此获取利润,尽管知识付费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缺少合理的定价标准,因此APP平台中出售的课程资源质量与其定价是否相符合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服务社会化的大环境中,用户对实际体验和服务质量的关注与日俱增。首先,部分APP平台所出售的课程资源信息不透明,不标明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并且不提供课程资源的使用参考及评价信息。因此所出售的课程资源是否具有教育价值有待考究。其次,由于数字资源具有易传播的特性,因此部分APP所出售的课程资源不支持退款服务,并且APP平台不提供用户体验渠道的设置,使得用户不能良好地体验人性化的服务。因此APP平台提供者应该考虑提高自身产品资源的透明度、提升服务的人性化,这才有利于平台资源的出售,进而促进平台能够持续运营与稳定发展。

(二)平台资源质量有待提高且未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

教育类APP平台的资源优劣直接影响到教育数字化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受到投入经费、科学技术与研发人才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导致目前历史教育APP中存在低质量的教育资源,不能实际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同时,目前平台资源存在着重复且分散的现状,因此导致了原本有限的经费很难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在对目前软件应用市场上的数款历史教育类APP进行研究后发现:大部分历史教育APP中的教育资源不能有效满足《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目标的要求。首先,这些教育APP中的教育资源只是将每节课中的基本史实进行罗列,但是历史课程应围绕五大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如果只是将基本史实教授于学生,不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则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就更不可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次,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数字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如果数字教育不能很好地落实于课程标准,则不能有效地辅助于学校教育,因此也不能有效地发挥数字教育的最大效益,所以教育APP的教育资源应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与学校教育深度融合。

(三)教育者数字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推进,数字素养成为教师的必备素养。教师数字素养水平的高低间接影响到教育数字化的有效性。当前世界各国及组织正在不断地丰富教师的数字素养内涵与培养路径,我国对教师数字素养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教育部于2022年12月2日发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明确提出教师数字素养框架。该文件中详细列出教师数字素养框架包含的一级维度: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与专业发展,并在每章节中分别规定了一级维度下的二级维度、三级维度,同时对三级维度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行为描述。根据相关研究发现目前数字教育APP存在教师使用率不高的情况,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历史数字教育APP将学生定位为主要使用人群,导致APP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存在困难,另一方面则是我国教师数字素养有待提高。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课堂目前普遍存在教师的数据意识与技能薄弱,数据未能有效应用;教师的实践教学未能将数字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教师应用数字技术创新教学的能力有待加强等问题。再加上教育APP的功能不足、学校硬件设备受限等制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数字技术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四)忽视学习者的使用体验与发展规律

在对历史教育APP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教育APP在用户注册时包含使用者选择应用身份登录这一步骤,使用身份包括教师、家长及学生,小部分APP在登录时会区分使用者性别。但在选择不同身份登录APP后发现:所有进行研究的APP使用界面不会有任何区别。因此,在登录时选择应用身份的这一步骤并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看出,这些APP的研发人员缺乏对使用人群区别对待的意识,忽视年龄针对性。目前教育类APP的主要使用人群还是学生,研发人员应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与互补性,七年级与九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思维、想象与注意力等各个方面具有差异性,差异性引起定制化内容的需求。如果APP平台提供者能注意到学生的发展规律,将发展规律考虑到APP设计中,则有利于学生获得沉浸式的学习体验。由于受到投入经费与科学技术等条件的制约,如何在使用界面体现年龄针对性是研发人员应考虑的一大难题。但如果忽视学习者的使用体验,则很难使学习者获得优质的学习体验,也就提升不了APP的用户黏性,APP自身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三、推动初中历史教育APP发展的对策

(一)推动数字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数字教育APP的研发人员应有意识地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应用于服务使用者。在数字化时代,研发人员应注重用户数据,基于用户使用APP的情况,利用数据分析技术,调整与优化现有服务。数字教育平台应考虑校企合作,搭建校园APP平台,构建一体化的智能校园。通过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教学效率。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不仅肩负教授知识的任务,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而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但在传统教育中因不容易搜集到有关资料或者搜集到的资料不完整,从而使得评估结果缺乏有效性。历史教师利用数字技术批改作业,可以解决手动批改作业的低效问题。而且将学生的作业录入APP软件,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成果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进行针对性辅导。教师还从数据分析过程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特长与不足,进而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教育方式与评价模式等方面的变革,有利于实现教育领域全要素与全流程的治理体系现代化。现在我们正处于数字化信息时代,用户的使用记录都会留下痕迹。若研发人员使用科学技术加以利用,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价值,进而完善平台的服务内容与过程,将能有效地促进历史教育APP的发展。

(二)促进历史教育APP的联动合作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要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两方面的水平,并强调要不断地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整合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衔接与开放,实现从“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构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各个数字教育平台应该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以此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开展平台的协同合作,使教育数字化发挥应有的效益。通过研究发现,数字教育平台各有自身不同的优势。例如,由中央电化教育馆开发的智慧中小学APP平台拥有德育、美育、体育与课程教学等资源板块,其中包括历史课程教学,而且平台资源均可以免费使用;妙懂初中历史APP每节课中的“导图点记”程序则有利于学生梳理知识点框架;全知识APP的“关系谱图”有助于学生理清主要历史人物与其他历史人物的关系,及该历史人物的成就与影响。若以智慧中小学APP为基础,在课程视频资源页面内放置其他APP的跳转窗口,一来有利于学生利用其他APP的功能加深对知识点的消化,二来也能使其他数字教育APP的特色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促进数字教育资源的有效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类APP也应该向非教育类APP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以智慧中小学APP为例,在观看了部分历史课程资源后发现,大部分课程资源在20—25分钟左右。假若学生只想了解本节课中的某一个知识点,需要拖动进度条反复观看。如果研发人员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对进度条设置知识点分段,则有利于学生能快速、精准地获取想了解的知识点。

(三)构建教育者的数字素养

教育数字背景下,数字素养是教育者应具备的工作、学习与生存的基本素养,而教师数字素养的有效构建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者,首先要树立自身的教育数字化运用意识,利用数字教育APP平台自主学习。其次教育者要了解最新的教育应用软件与数字化工具,拓宽数字教育手段获取途径,并尝试将新的数字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中,通过实践从而提高自身数字技术与教学有效整合的能力。最后教育者需要进行教育APP应用的有效挖掘,打破数据解决教学问题的思维定式,分析数据与教学问题、教育现象的关联性,培养使用数据转换思维,拓宽数字教育APP应用于教学的范围。作为平台提供者,需要为教育者提供使用数字技术的便利条件。首先平台提供者应考虑不同地区教育者的数字素养水平具有差异性,进而降低APP的使用门槛,使数字素养水平较低的教育者易于使用教育APP。其次平台提供者应建立教师数字素养水平评估系统与教师反馈渠道。教育者将教学材料(如教学设计、教学视频与教学反思)提交评估系统,经评估后获得数字素养维度水平认证,表明教育者已满足《教师数字素养》水平要求,从而激发教师数字素养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如果教育者可以积极地将信息科技融入教育治理领域,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与虚拟现实等现代化技术以合理的方式引入教育教学,将能有效建构自身的数字素养。

(四)优化学习者的使用体验

各数字教育平台应了解自身APP的主要使用人群,研究用户的特点与定位。俗话说“贪多嚼不烂”,如果在没有深入了解某一受众人群,并做好与其定位相适合的程序设计情况下,就着急扩大自身产品的使用人群范围,反而做不精、做不好。数字教育APP的使用者包括教师、家长与学生。若APP将使用人群定位为教师,应清楚教师肩负教学与研修的任务,教师主要利用平台进行备课与研修等活动,利用平台资源进行自我提升,APP中的资源应倾向于教师研修范围。学生作为数字教育APP的主要使用人群,他们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身心发展规律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与差异性。因此,APP开发人员除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外,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使用习惯与偏好等特点。研发人员应先从整体框架入手,再细化设计,进而促进产品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科学技术服务于用户需求,实现科技、内容与使用者的深度融合,优化其使用体验。

结语

目前,我国移动教育类APP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阻碍初中历史教育APP发展的问题看似纷杂,实则离不开教育者、学习者与平台提供者的三方问题。作为教师,在面对技术浪潮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冲击下,需要自觉树立数字化意识,提高自身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主动探索新的数字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寻找数字教育APP与教学融合的有效路径。APP的研发人员应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在APP设计时注意学习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各平台积极联动与改善APP运营方式等措施,促进APP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教育领域的专业问题,需要交予专业人员进行判断。例如APP研发人员应多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实时了解学校实际课堂教学情况与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进而使APP不断完善,从而最大化地满足学生的使用需要,也有利于教师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

猜你喜欢
教育者数字化数字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成双成对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