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睡眠模式的改变及护理

2023-04-20 04:38朱新丽
健康之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产后新生儿产妇

朱新丽

人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睡眠状态,拥有高质量睡眠对维护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对临床各类疾病患者而言,良好的睡眠可以促进身体尽早康复。

相关研究发现,临床约有69%的产妇存在睡眠质量低下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晚间连续睡眠时间较短;(2)入睡期间多次觉醒;(3)白间有困意;(4)睡眠习惯颠倒。这不仅会使得产妇出现记忆力下降、疲劳,以及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还会对人际交往、新生儿喂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产妇睡眠的干预。本文将对导致产妇睡眠模式改变的原因及睡眠护理措施进行阐述。

产妇睡眠模式改变的原因

研究发现,导致大多数产妇睡眠改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素水平。众所周知,胎儿娩出后,产妇机体内激素水平会迅速降低。医学研究发现,孕期孕激素及其代谢物具备较好的镇静及抗焦虑作用。分娩后激素水平的降低,会使得产妇既往睡眠规律被打乱,进而出现睡眠紊乱的情况。另外,作为人体内一种内源性的催眠物质,褪黑素在调节睡眠-觉醒节律和诱导生理性睡眠方面有着显著作用,能显著提升睡眠质量。在正常情况下,褪黑素浓度水平呈昼低夜高规律变化(即在白间降至低点、在晚间升至峰值)。而产妇分娩后,褪黑素浓度水平变化却呈昼高夜低的变化,使得睡眠规律被打乱,睡眠质量大大降低。

(2)看护新生儿。这是导致产妇睡眠模式改变的最常见原因。诸多实践和研究表明,产妇的睡眠规律直接受新生儿喂养的影响。特别是在产后2 d内,产妇需要在夜间频繁哺乳醒来的新生儿,尤其对一些初产妇而言,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学习新生儿喂养、护理等技巧,导致睡眠质量更差。

(3)家庭因素。出院后,产妇睡眠质量受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如灯光、室内温度、噪音、床铺等)较为突出,像夜间同床亲属的鼾声、起床开门时的声音等,都会对产妇睡眠造成影响。

(4)生理因素。经阴道分娩侧切或剖宫产分娩刀口等引起的会阴部水肿、疼痛等,会对产妇产后睡眠质量造成影响。另外,分娩后,若产妇存在抑郁情绪,会出现夜间连续睡眠时间短、多次觉醒等,而睡眠不足又会加重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5)社会心理因素。亲属关怀力度、家庭经济状况、对新生儿性别的满意程度等,都会对产妇的心理造成压力,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6)不良生活习惯。若产妇睡前观看恐怖、惊悚影视剧,谈论令人兴奋的话题等,尤其是睡前使用电子产品,其发出的短波蓝光会影响褪黑素分泌,这都会对睡眠产生影响。

产妇睡眠护理干预措施

(1)与新生儿同步、同床休息,按需喂养。有学者经深入研究发现,产妇若能和新生儿同步、同床休息,且按需予以纯母乳喂养,可以很好改善睡眠质量。分析原因,认为上述措施可以减少时间的浪费,同时母乳喂养又能够促进产妇机体内泌乳素的分泌,在喂养时产生嗜睡感,能一定程度延长睡眠时间,提升睡眠质量。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在与新生儿同步、同床休息时,应注意做好安全防护,预防相关意外事件的發生。

(2)强化健康宣教。分娩前,护理人员可就睡眠相关内容向产妇展开健康宣教,让其了解产后自身睡眠模式的改变,正确认识睡眠障碍的危害。健康宣教期间,可引入真实案例。告知产妇每日入睡前避免进食辛辣、重油等刺激性食物,不观看恐怖、惊悚的影视剧和做剧烈运动,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也可让家属予以局部按摩,以便能更好地进入睡眠状态。在结束分娩后,尽早指导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的要点与技能,如正确抚触新生儿、寻找舒适的喂养姿势,促进母婴关系的发展。嘱咐家属多关心产妇,主动分担新生儿的看护工作,避免产妇过度劳累,帮助产妇完成角色转换。护理人员应了解产妇的兴趣爱好,可通过一定的话题勾起产妇愉快的记忆,以构建良好护患关系;予以产妇正向引导,鼓励其主动倾诉自身想法;结合产妇反馈的内容,进行耐心解答,并纠正错误认知。通过以上方法,以改善产妇不良情绪,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保证睡眠质量。另外,尽早指导产妇展开产后康复锻炼,既可以促进身材的恢复,还能够强化自信心,为良好的睡眠奠定基础。

(3)优化家庭环境。当产妇出院回家后,应做好家庭环境管理;控制好亲属探视人数和探视时间;尽可能在白间展开相关家庭护理,夜间打开地灯,关闭大灯;若产妇存在较为严重的睡眠障碍,可在专业医师建议下予以产妇镇静药物。另外,家中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合理调节房间温度与湿度,及时更换床单被褥。

(4)护理人员应加强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确保其能正确、全面掌握自我护理,尤其要强化伤口护理,包括大便后伤口的清洗、睡眠时健侧卧位、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时更换卫生巾;注意合理应用子宫收缩药物;尽可能精简和集中各种护理;指导产妇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夜间哺乳次数,提升睡眠质量。

(5)睡前避免使用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等)。产妇睡前使用手机或电脑,不仅蓝光刺激会导致机体内褪黑素分泌被抑制、生物钟被打乱,还会受电子产品中相关内容和文案影响,产生负性情绪,这都会影响睡眠质量。建议睡前通过阅读书籍或饮用一杯热牛奶的方式促进睡眠。

(6)制定新生儿照护计划。与家庭成员沟通,合理安排新生儿哺乳时间,同时家庭成员要进行分工,避免新生儿看护集中于产妇一人身上,从而缓解产妇的压力和疲劳,改善睡眠质量。

总而言之,大多数产妇均存在睡眠模式改变的问题,希望临床医务人员及广大产妇家属都能够加以重视。在护理干预期间,要加强对产妇情绪、心理的关注,做好健康宣教,确保产妇及家属充分掌握相关睡眠护理知识,从而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促进产后康复。

猜你喜欢
产后新生儿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