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低频电刺激联合基础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动态肌电图、凝血功能及机体功能的影响

2023-04-20 03:38任建军黄杰
健康之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凝血功能

任建军 黄杰

摘要:目的 分析低频电刺激联合基础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动态肌电图、凝血功能及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低频电刺激。比较两组临床康复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动态肌电图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机体功能恢复情况、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频电刺激联合基础康复治疗可以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低频电刺激;基础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动态肌电图;凝血功能;机体功能

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高发的脑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壮年群体发病率也有所上升。脑卒中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其中以偏瘫为常见后遗症之一[1]。脑卒中偏瘫后的患者需要长期卧床,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且发生多种并发症的风险亦会明显增加[2]。基于此,本研究围绕低频电刺激联合基础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动态肌电图、凝血功能及机体功能的影响进行论述。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作为观察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4.26±7.48)岁。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55.12±7.31)岁。两组间资料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中的诊断标准且后遗症偏瘫[3];(2)各项临床资料完整;(3)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器官功能障碍;(2)精神障碍、认知不全;(3)依从性差者;(4)拒绝参与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实施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同时开展基础康复治疗。(1)体位摆放:协助患者取健侧位,每1 h帮助翻身1次;翻身时,注意保护患者关节,使其外展角可以维持在50°。(2)被动训练:对患者的头部、上肢、肌腱部位进行相应按摩,每次按摩时间15 min,2次/d,而后结合患者情况,不断增加次数[4]。(3)患侧锻炼:帮助患者进行坐位、站位等训练,指导家属搀扶患者进行训练,时间由每次1分钟逐渐增加,具体以患者耐受程度为准。(4)主动训练:引导患者进行阻力训练,先活动手指,待肌力有所恢复后,再开展关节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1次/d,每次15~30 min,每周5次[5]。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低频电刺激治疗。将电极贴于患者的下肢小腿踝背伸肌肌腹以及上肢前臂伸腕肌肌腹部分,并实施电刺激。刺激强度在0~60 mA,频率为25~150 Hz,脉宽300 μs,每刺激5 s,间断5 s,持续时间15 min,并逐渐延长时间,每日进行1次治疗。两组均持续6周。

1.3 观察指标

(1)动态肌电图指标:肱二头肌、腓肠肌协同收缩率及腓总神经、腓肠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2)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3)采用日常活动能力(ADL)量表、动功能评定(FMA)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使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AS)评分调查患者肌张力。(4)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生存质量,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好[6]。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肌电图指标

观察组肱二头肌同收缩率、腓肠肌协同收缩率、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肠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

观察组APTT、PT、D-D、FIB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ADL、FMA、M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4。

3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見的后遗症,主要是因为人体的脑动脉系统发生病变后,大脑皮质受损,以致中枢神经下达指令减少或受阻,造成患者神经系统对肢体肌肉的控制出现减弱的情况。

现代医学指出,人的脑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机能出现异常后,机体可以进行适应性改变,表现出生理的可塑性增强[7]。因此,临床可通过一定的干预手段,推动患者机体功能出现改变。基础康复治疗是临床常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手段,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其关键内容便是对患者实施运动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神经可塑性主要依赖于神经元功能状态,通过系统的运动能改变运动神经的可塑性,同时亦能调节与记忆学习可塑性有关的蛋白表达。此外,脑卒中患者神经结构的重塑,相较于神经功能的重塑时间更久,而在脑卒中发生后神经元对运动训练有极高的敏感性,所以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能促进梗死部位运动皮层、远隔区域的重塑,使患侧行为功能有所恢复。基础康复治疗运用后还能提升患者肌张力,加快肢体血液循环,进一步改善肢体功能。

低频电刺激是临床常用的物理干预手段,原理是通过脉冲对患者大脑的皮质进行刺激,发生静息膜电位改变,提升运动神经兴奋性。阳极刺激能使神经元兴奋性提升,阴极刺激则能使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两者交织则能进一步促进神经反射,促进患者脑部神经元重塑。低频电刺激能使患者脑部的血液循环加强,并能有效调节皮质抑制回路,推动两侧脑半球平衡,促进疾病恢复。有研究显示[8],低频电刺激有利于脑部结构、功能的改善,使脑血管的构筑得到改变。

动态肌电图是评估患者临床康复情况的重要指标。脑卒中偏瘫患者因神经受到压迫,致使神经传导功能遭到破坏,进而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受病变因素影响,患者神经元无法激活,还会造成退行性改变,使机体功能受限。实施低频电刺激联合基础康复治疗后,患者动态肌电图指标有明显改善,提示该干预方法能促进运动神经电信号传导,改善患者肢体功能。ADL、FMA、MAS评分是评价脑卒中患者预后恢复的重要指标,采取基础康复治疗配合低频电刺激干预的方法,患者上述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说明能促进肢体功能与肌张力的恢复[9]。此外,在实施低频电刺激联合基础康复治疗后,患者的凝血功能也会有一定改善,这可能是因为运用电刺激方法后,能促进患者静脉回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肌肉萎缩的情况,强化了上肢肌群功能的恢复,使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所恢复。生存质量是衡量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临床通过系统了解患者生存现状,对干预方案进行调整,进而满足患者临床恢复的需要。在实施低频电刺激联合基础康复治疗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有显著提升[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动态肌电图指标、机体功能恢复情况、生存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中,通过运用低频电刺激联合基础康复治疗的方法,可以促进康复,这与以往报道的结果相近[11]。

综上所述,低频电刺激联合基础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宝.低频电刺激联合基础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22,22(20):1732-1734.

[2] 洪盈盈,薛开禄,李浅峰,于力争,薛超.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26):175-178.

[3] 彭斌,吴波.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4] 东妍,韩亚杰.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19):2707-2710.

[5] 李剑兰.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效果[J].系统医学,2021,6(21):113-116.

[6] 曾华武.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3):158-161.

[7] 陈维斌,郑寒冰,李莹.不同康复治疗方案对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國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3):225-227.

[8] 高蓓瑶,江山,谢欲晓.脑卒中后运动功能代偿和神经可塑性机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8):1015-1020.

[9] 叶宝叶.低频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偏身感觉障碍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1):14-15.

[10] 邸妍.双侧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5):246-248.

[11] 余乐华,毕美仙,邵娟,武爱梅.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肢体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PSQI总分、凝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8):1951-1955.

猜你喜欢
脑卒中偏瘫凝血功能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中医药对于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囊泡分泌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在改善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姿位摆放依从性中的应用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
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