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防治管理在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2023-04-20 11:50刘秀芳
健康之家 2023年4期
关键词:感染预防控制

刘秀芳

摘要:目的 分析传染防治管理在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码末位数字分为对比组(常规护理管理)与分析组(传染防治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管理质量评分、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滿意度与依从性。结果 分析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概率明显低于对比组,而患者对护理质量、生活质量的评分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则明显比对组更高,组间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 传染防治管理的合理应用可有效预防与控制感染,保障患者安全,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传染防治管理;预防;控制;感染

院内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中因接触致病菌或病原微生物,而发生的感染,多发于住院患者[1]。相关文件与资料指出,院内感染的产生,在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还会对后续治疗造成较大影响,若感染程度较重,死亡率会大幅增加[2]。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与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在改善整体治疗环境的同时,抗生素滥用、术后抗感染治疗不到位与侵入性操作不规范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有所提高,导致院内感染率显著上升[3]。如何预防、控制污染,强化传染病防治工作,已成为现阶段临床工作的重点。相关研究指出,将护理管理手段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为控制传染病的关键与重要环节[4]。但常规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并不明显,院内感染发生率未得到有效控制[5]。为此,临床提出了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即传染防治管理。本研究旨在进一步验证该模式的实际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挂号码末位数字分为对比组与分析组各40例。对比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1~72岁、平均(46.50±0.32)岁,体重47~61 kg、平均(54.00±0.21)kg。分析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2~72岁、平均(47.00±0.29)岁,体重47~62 kg、平均(54.50±0.17)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患者病情较为稳定,无恶化或死亡风险;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已签署研究授权书。排除标准:中途停止治疗、出院或转院的住院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等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比组行常规护理管理

对患者病房进行清洁、消毒与隔离、强化病房巡查、密切监督患者基本情况、严格落实无菌操作、健康宣教等措施。

1.2.2 分析组实施传染防治护理管理

(1)成立传染防治管理小组:为保障管理质量,合理调配医院内的资源。医院应成立传染防治管理小组,在任命研究发起者担任小组组长后,另将感染科专家3名与各科室医师2名纳入小组。组长应依据本院实际情况、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传染防治与管理方案。此外,组长应带领组内成员对既往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回顾,归纳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同探讨与寻找针对性较为突出的意见与对策。

(2)强化人员培训:为使组内成员有效意识到传染防治管理的重要性,强化其岗位意识与责任心,从根本上提高防治工作质量,组长应结合组内成员的实际情况(认知水平、工作经验、学习能力),开展针对性的培训与指导。为有效掌握组内人员的培训成果与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组长应定期进行考核。若其考核成绩较差,同预期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则需再次进行指导,直至考核成绩达标为止。

(3)制定管理标准:为提高传染防治管理工作质量,予以医护人员工作参考,组长应以各科室实际情况为依据,设计与制定符合各科室日常工作的管理标准与方案,并由各科室医师对所有成员进行普及与讲解。为保障管理标准的实时性,提高管理质量,组长应定期对管理方案与标准进行更改与更新。

(4)强化监督管理:为保障传染防治管理质量,强化管理细节,组长应带领组内成员定期对其余科室的日常工作、文书书写与记录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其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与规定开展工作,以便有效提高对传染防治管理的重视程度。若监督过程中发现管理漏洞或问题,需立即予以纠正与指导。

(5)加强用药管理:为保障用药质量,减少抗生素滥用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管理人员应加强用药管理力度,严格遵循相关标准与用药制度。在对患者用药前,应予进行药敏实验与菌种鉴定,以最终实验及鉴定结果为依据,选择最佳的用药方案。此外,在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应严格把控药物用量与频率,降低患者对药物的耐药性。

(6)强化环境管理:由于住院患者大多病情较重,对外界病菌抵抗性较低,若周边环境卫生较差,存在大量的致病菌,将导致感染发生率大幅提升。管理人员应定期对病房、病区与科室进行清洁、消毒、通风与器材介入管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管理质量评分、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与依从性。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

分析组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1。

2.2 两组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分析组患者研究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比组的22.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析组患者护理管理后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分析组患者对所行护理管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高于对比组的7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4。

2.5 两组护理依从性比较

分析组患者护理依从率为97.50%,高于对比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传染防治管理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感染预防与控制策略,可有效提高日常感染防治与管理质量[6]。本研究结果显示,分析组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表明传染防治护理管理的整体质量与常规护理管理相比明显更高,可对各科室日常工作进行详细规划,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及时解决。分析组患者研究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传染防治管理可强化人员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从而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降低感染发生风险。此外,传染防治管理可在日常工作中对各环节与科室进行有效清洁与消毒,从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分析组生活质量显著更高。随着院内感染发生率的下降,患者疾病康复速度明显加快,從而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患者对传染防治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与依从性显著高于对比组。传染防治护理管理的护理范围较为广泛,效果较为突出,在有效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的同时,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从而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与依从性。

综上所述,传染防治护理管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延莉,高志东,张亚楠,等.从密切接触者管理看结核感染预防性治疗与结核病控制策略[J].首都公共卫生,2022,16(1):1-3.

[2] 何丽,白玉霞,林栋羚,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留观病房管理与感染控制措施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20,43(4):391-394.

[3] 桂文进,冯东云,覃文格,等.精神专科医院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流行的综合管理模式探讨[J].精神医学杂志,2020,33(2):95-97.

[4] 郑敏.浅谈消毒供应中心细节管理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关联性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7(3):127-128.

[5] 黄艳茹,吴洪波.基于循环质控理念的风险管理用于防治骨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效果[J].黑龙江医药科学,2020,43(4):168-170.

[6] 王会英,强万敏,汪洋,等.基于ADDIE模型的培训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22,22(6):825-829.

猜你喜欢
感染预防控制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