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黄河文化翻译策略研究
——以“2022 河南春晚”双语字幕为例

2023-04-20 03:16李琨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双语河南黄河

■李琨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焦作 454000)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1]。讲好“黄河故事”,不仅有助于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还能让世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而翻译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成为了黄河文化“走出去”时代重大使命的关键途径之一。2021 年河南春晚因唐宫夜宴等节目出圈,在海内外播放量过亿,为了更好的推广黄河文化、中华文化,2022 年河南春晚在节目推陈出新的同时增加了双语字幕,本文以“2022 河南春晚”双语字幕为例,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探究翻译对黄河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与促进作用。

一、黄河文化内涵与功能翻译理论

黄河文化是一种以人文精神为基础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连续性和继承性。无论是早期多元文化还是流传至今的黄河精神,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研究和弘扬的重要文化遗产。

(一)黄河文化的文化内涵

黄河流域是中国早期文化形态的发源地之一,它经历了旧石器时期到新石器时期的多个文化阶段,形成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农山文化、仰韶文化等多元并立、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发展。这些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黄河文化完整的文化体系[2]。黄河文化的内涵丰富,深远博大,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历史、风俗习惯和道德规范等多元内容,即文化概念中所包含的思想模式、情感模式和行为模式。保护与传承好黄河文化既延续了中华文化,也促进了黄河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共生共融。

(二)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1984 年,以德语出版了Katharina Reiss 和Hans Vermeer 的《通译理论基础》和Justa Holz-Manttari 的《翻译行动:理论与方法》。这些为后来被称为功能主义的翻译方法设定了翻译的导向,这些方法将翻译视为“由跨文化传播专家(翻译者)开展的交际行动,扮演文本制作者的角色,并旨在实现某种交际目的”。功能主义方法通常认为,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功能决定了翻译方法[3]。功能翻译理论将源文本视为目标文本的模型,强调目标文化中译文的作用,并将此作为翻译的主要决定因素。这种方法被认为具有前瞻性,因为它关注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预期作用,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翻译。

翻译学者莱斯在与弗米尔合著的翻译学专著《普通翻译理论原理》中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应用三原则,即翻译要有语言连贯、忠实原著中心思想和遵循翻译追求文化交流、思想启迪、精神共鸣的目的[4]。功能翻译理论强调译文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并不是追求与原文的完全对等或完美。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翻译的目的和功能,采取适当的翻译原则、策略和方法[5]。与传统的翻译等值理论相比,功能翻译理论打破了语言语境对双语翻译的束缚,为译者提供了更宽广的翻译视角。该理论更加凸显了翻译的功能性,促使不同语言与多元文化之间相互交融,实现了真正的沟通。因此,译者能够从原文的限制中解放出来,根据不同类型的翻译文本的功能和作用,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功能翻译理论可以帮助译者更好地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语言特点,从而在翻译过程中更加准确地传达节目的文化内涵和意图。此外,该理论还强调翻译的交际性和跨文化性,这有助于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考虑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实现翻译的目标。功能翻译理论对于黄河文化节目的翻译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能够为翻译者提供更加科学、实用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文化背景。

二、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河南春晚双语翻译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2022 年河南春晚的双语翻译针对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根据其文本类型和译文功能确定翻译标准,选择合适的功能翻译策略。同时,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以更好地传递节目中蕴含的黄河人文精神和黄河文化价值观,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一)运用补偿策略深挖黄河文化内涵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的“功能+忠实”标准,在2022年河南春晚的文艺作品翻译环节中,译者力求在忠实原文、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表达效果。在文艺作品英文翻译的过程中,深挖黄河文化蕴含的深厚内涵,通过运用补偿策略,以解释性的翻译手法传递文艺作品中的核心价值。这种翻译方式不仅准确传达了原作品的意思,而且让拥有不同文化的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为海内外观众带来一场高质量的文化盛宴,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理解。

补偿手段还可分为显性补偿(explicit compensation)与隐性补偿(implicit compensation)。前者指明确的注释(包括脚注、尾注、换位注、文内注以及译本前言、附录等),体现译者的异化翻译倾向[6];后者指译者充分调动各种译入语手段,对原文加以调整(包括增益、释义、具体化,归化等手段),以求达到读者反应对等,反映出译者总体上的归化翻译策略[7]。

以2022 年河南春晚歌舞节目“天下安康”的歌词翻译为例,该歌舞节目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地说唱形式展现传承千年的中医文化。歌曲的双语翻译也充分体现了黄河文化外宣翻译中选用补偿策略。例如,将歌曲中提及唐代中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翻译为“Doctor Sun Simiao far from Yaozhou”,作品的英文翻译没有简单将人名音译出来,而是增加了人物的职业和出生地的补偿翻译,又如“Digging deep into Dengzhou where doctor Zhongjing Zhang has been recorded in historical materials”这一句解释性翻译了医圣张仲景出生于河南邓州,介绍了他在中医上的医学成就,已被载入中国医学史,整首歌曲的歌词翻译中用了大量的复合句、从句,准确、详细地向海内外的观众介绍了中医文化史中河南的医学名人和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二)选用异化策略保持黄河文化特色

翻译家赵元任曾指出,翻译实质上是文化翻译[8]。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和纽带,翻译在文化沟通交流中,促进不同文化的趋同和融合。2022 年河南春晚新增的双语翻译的宗旨在于传播黄河文化、中华文化,让世界更好地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为了在翻译过程中保留黄河文化的独特韵味,译者尽可能的保留原语言的风貌,选用异化的翻译策略。在适当的情况下,采用音译、直译等方法展现黄河文化的特色,让读者在字里行间领略到黄河文化的魅力。

翻译中的异化策略是指刻意打破目的语的行文规范而保留原文的某些异域特色的翻译策略[9]。例如,在2022 年河南春晚文艺作品名的翻译拥有极具浓郁的黄河文化特色和中华文化内涵, 如“黄河泥娃”“虎年狂想曲”“国色天香”“天下安康”分别翻译为“Children Growing up by the Yellow River”“Tiger Rhapsody”“Exquisite Beauty and Heavenly Fragrance”“Health to the World”。译者选择异化策略保留黄河文化特色,同时又把中华文化中世界大同、和谐安定的文化内涵翻译出来。异化翻译既彰显了黄河文化,又引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三)把握翻译策略再现黄河文化韵味

方言作为特色文化展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极具地方特色,是黄河流域的特色名片。2022 年河南春晚的小品节目中运用了大量的河南话台词,河南方言的翻译体现了译者对黄河文化翻译文体和翻译策略的把握。河南话的运用,既能引起海内外中原情感共鸣,又能体现原汁原味的黄河流域的方言文化特色。作为文艺作品翻译者,应选用多样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式准确表达河南方言的表述含义,又要凸显河南方言的文化特色。例如,小品“大象奇遇记”英译为“An Amazing Adventure of Elephant”,作品创意地演绎出“守象人”与大象们的奇妙故事,同时,向海内外的观众推广了河南话、河南美食、豫剧、中华武术等文化内容,巧妙地进行了极具地方特色的黄河文化输出。该节目的双语字幕翻译运用了补偿翻译“Yuzhou in ancient time”介绍了河南的简称“豫”字的由来;介绍了河南特色美食烩面“Braised Noodles,is a pasta with meat,vegetables,dishes,soup and rice”,中华武术“Chinese Martial Arts”。小品中使用豫剧《花木兰》唱腔改编新的台词,如“守象人讲话理太偏,谁说大象不能回河南...”“守象人咱都坐下,咱俩说说知心话文...”其英文翻译“No sense you are making...in your words!”“Nobody says no to an elephant,returning to Henan?”“Let us be seated.let's open our mind...”其中的双语字幕翻译选用了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和策略较好的再现河南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同时译文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体现了河南方言的语体色彩,译者多采用倒装句、并列句、简单句、复合句等多样的句式,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中河南方言的口语体风格,让海内外观众欣赏到极具河南特色的黄河文化作品。

三、黄河文化对外宣传建议

(一)科学运用翻译理论方法

广大翻译工作者需熟练掌握多元翻译理论及方法,并科学、合理地运用这些理论及方法,以满足文艺作品翻译的需求。在选择翻译理论及策略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对中国文化,特别是黄河文化等特定文化艺术表现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翻译。黄河文化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突出黄河文化的内涵和地方特色,同时传递其地域美学意义。为确保翻译既准确体现每部文艺作品的文化内涵,又能推动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成功进行,翻译工作者应科学地运用多元翻译理论及方法。

(二)培养黄河文化翻译人才

目前,河南省各高校的外语教育仍以英语为主流。为培养更多具备多语种、跨文化能力的翻译人才,河南省高校在翻译人才培养方案中应采取更为多元化的举措。例如,增加更多语言专业选修课、中原文化课、黄河文化鉴赏课等课程,实现以语言为翻译手段、以文化为交流内容的交互式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方式,高校能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并提升国际语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各高校还应依托国家汉办、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项目,选派优秀教师和学子到海外国家进行汉语教学和留学研修。通过这种方式优秀教师和学生,在了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的同时开展黄河文化交流活动,搭建起与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三)扩展黄河文化外宣路径

通过利用多种传播渠道和信息手段,积极推广黄河文化,以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新媒体时代,通过创新和变革黄河文化的传播方式和海外宣传路径,更好地向世界展示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首先,可以通过多元化、多渠道的传播方法推广黄河文化。我们可以借助海内外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Tiktok、YouTube 等融媒体对黄河文化进行深度推介。通过利用新媒体实时便捷的传播优势,使用“互联网+黄河文化”的模式,拉近与海内外观众的距离,拓展黄河文化的受众范围。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举办黄河文化作品展播和直播互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黄河文化。其次,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展示黄河文化。海外观众可以通过数字技术欣赏黄河文化数字动画、数字电影,AR/VR 实景互动等,体验数字技术给黄河文化带来的云端新体验。这种现代化的展示方式将进一步增强黄河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通过加强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出黄河文化深度游、黄河文化博物馆、黄河文化国际研讨会等文化活动,在文化活动中突出鲜明的黄河文化特色。这些活动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黄河文化的内涵底蕴。

综上所述,通过多元化的翻译手段和途径展现黄河文化的内涵底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采用新媒体时代的创新技术手段和多元化的推广方式,更好地向世界展示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双语河南黄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