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阐释

2023-04-22 04:00张师平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式政党民主

张师平

(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8)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目标、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作出了科学概括,强调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年10 月16 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第21—27 页。2023 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迎春座谈时强调指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需要全国上下团结奋斗”②《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座谈并共迎新春时强调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 在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上发挥更大作用》,《光明日报》2023 年1 月17 日,第1 版。。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包括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内的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不是旁观者,而应该是亲历者、实践者。新时代新征程,作为一种新的政党政治模式,如何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功效,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聚众智、建诤言、献良策,是一项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在这方面,国内学界从新型政党制度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功能作用①林华山:《多维互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型政党制度的价值功能》,《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 年第6 期。、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②范笑天:《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 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人民政协报》2022 年12 月29 日,第3 版。、新型政党制度塑造的民主与治理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主题③谢小飞、宋伟:《塑造民主与治理复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贡献》,《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3 年第2 期。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这些研究成果对认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基于不同维度、不同侧面,有不同的话语表达和路径阐释,但不管怎样,不能脱离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时空境遇,也不能缺失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分析视角,这正是本文尝试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角度来阐释和论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相关问题的动因所在。

一、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家政党制度的独特要求

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由古代文明转型为现代文明的总趋势、总进程,“作为人类文明演进的标志,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④潘萌、刘际昕:《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年第1 期。。现代化事业不是中国人独有的事业,而是全人类共有的事业,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水平。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起点不同、国情各异,现代化进程和道路也不尽相同。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超大规模国家要全面迈向现代化,更要努力探索一条既符合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共性要求又切合当代中国实际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只有真正找到这样一条道路,才能确保在推进伟大事业过程中方向不偏、道路不改。实现国家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在不懈奋斗、不断探索中成功寻找、拓展和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路。正因如此,中国式现代化生发于近代中国和新中国成立最初三十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以开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变革性实践中得以深化,日益展现出一幅现代化的全新图景。在实践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国家的整个制度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制度体系与之配套,能够有力地支撑起这一伟大事业。也就是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一系列制度作支撑,而“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年,第288 页。“政党制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支柱之一”⑥张庆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日报》2019 年11 月25 日,第6 版。。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又特别强调了对国家政党制度的独特要求。

(一)要求政党制度具备高度的整合功能

近代以来,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整个国家处于一盘散沙的局面。在这种境况下,且不说实现现代化,就连最基本的生存环境都很难维系,“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⑦《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第477 页。。后续中国历史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深刻总结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①《毛泽东选集》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第511 页。。基于此,中国所开展的现代化建设,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②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 年版)》,北京:学习出版社,2023 年,第52 页。。即使中国艰难地开启了现代化历程,也是作为一个后发赶超型的国家,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众所周知,后发型国家实行现代化的赶超性,要有强大的政治权威来发挥一些导向和组织功能,而且面对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大量社会矛盾、社会冲突,也需要通过强大的政治权威来给予协调与保障社会的秩序。否则,社会转型与政治发展进程就会受到阻滞,就会出现所谓的现代化中断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实行的是国家主导的后发赶超式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要求国家制度有强大的整合功能、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这样才能有效引领和推动国家沿着现代化目标坚定前行。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就曾非常鲜明地提出,现代化发展需要强大的社会整合力,“一个处于现代化之中的社会,其政治共同体的建立,应当在‘横向’上能将社会群体加以融合,在‘纵向’上能把社会和经济阶级加以同化”③[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王冠华、刘为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第332 页。。质言之,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整合力,在进行现代化这么艰难的道路上很可能失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求作为核心制度的政党制度具备高度的整合功能,包括在意识形态、政治资源、利益关系等方面形成强有力的整合,以此来不断推进现代化事业。

(二)要求政党制度具备良好的稳定功能

在动乱不堪、冲突不断的旧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④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年10 月16 日)》,第52 页。,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谈不上推进国家发展,更别奢望国家强盛。由此推之,社会稳定理应是推进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按照西方政治学观点,“现代性意味着稳定,而现代化则意味着动荡”⑤[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34 页。,一个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易于滋生动乱,这往往是导致现代化难以成功的非常重要因素。比如,南美洲国家阿根廷,国内生产总值曾经一度跃升至世界第七位,但在追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于已经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没有很好地予以处理,以至于之后阿根廷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的位次越走越低,出现了所谓的“拉美陷阱”现象。所以,虽说现代化终究会带来稳定,但其进程中却极易出现不稳定情况。因此,在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特别强调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就中国发展情况而言,也尤其强调稳定的内外部环境。政局稳定、社会稳定是现代化国家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同样绕不开这道难题,因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⑥《邓小平文选》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第284 页。。进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艰巨任务,必然要求作为国家政治制度支柱的政党制度具备良好的稳定功能,以此确保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长期安定有序。

(三)要求政党制度具备有效的民主功能

一直以来,民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一种价值理念。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矢志不渝追求和践行民本政治,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长期走在世界前列。近代以来,即使处在内忧外患境地,中国人民也未曾放弃对民主的孜孜追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重任。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人民民主”理论,特别强调“没有广大人民的民主,就没有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①转引自李铁映:《论民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年,第126 页。。邓小平也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②《邓小平文选》第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168 页。,顺而言之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说,以人民民主为内核的社会主义民主理应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目标。正因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本质要求之一,并且进一步强调“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年10 月16 日)》,第37 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因此,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观是必然要求,进而凸显了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性。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点,离不开制度的民主化,也离不开民主的制度化,要突出强调制度与民主之间的耦合,因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④《邓小平文选》第2 卷,第333 页。“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⑤《邓小平文选》第2 卷,第146 页。。质言之,没有民主,也就称不上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也可以说是追求民主、实现民主的历史过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作为现代政治文明核心和国家政治制度支柱的政党制度具备行之有效的民主功能,以期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支撑

如前文所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一系列制度作为强有力的支撑,其进程必然会对国家层面的政党制度提出明确的要求。有学者就曾撰文指出,“现代化催生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主导现代化”⑥王韶兴:《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中国社会科学》2019 年第6 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当代中国政党政治模式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伊始就确立起的第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从制度源起角度而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本身就归属于政治现代化范畴,因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归属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发展中,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有效发挥自身优势和功能,能够充分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正日益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的重要制度支撑。

(一)形成有机整合,为中国式现代化积累社会条件

近代以来,为在危机中寻求发展,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开始艰难地探索中国的现代化新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希冀通过政党政治来找寻新路。为此,在政党政治模式的探索上,中国先后经历了一系列实践,诸如民国初年资产阶级多党竞争模式昙花一现,而后国共两党在经历两次合作模式后最终破裂,国民党一党专制模式注定走向破产,唯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深深扎根中国土壤并日益发展壮大。回顾往昔,在关乎当代中国政党政治问题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原因在于之前的政党政治模式都没有能够形成强有力的整合能力,对近代中国一盘散沙的“无组织状态”无能为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前提,又有各民主党派的紧密团结和合作,“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①习近平:《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 年3 月5 日,第1 版。,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这是我们这项政党制度的巨大优势。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紧扣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不断巩固和扩大共识,在其“1+8+1”的制度架构中,中国共产党不仅仅是领导党、执政党,就其性质而言是“两个先锋队”,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本身就广泛代表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加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又从各自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反映各自所联系群众的利益和诉求,这样两项相加、合在一起,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利益代表性无疑是最广泛的。通过最广泛代表各界群众利益,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从而实现对整个社会的有机整合,这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备强有力的整合功能,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累积丰厚社会条件的内在机理。

(二)促进长期稳定,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政治前提

纵观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践,在推进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有完善且稳定的政治体制、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作为坚实保障。一方面,一个社会要长治久安,必须具有良好的政治体制;另一方面,完善的政治体制必须适应一定的国情,必须根植于一定社会深厚的土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②习近平:《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 年3 月5 日,第1 版。。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既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作用,又凸显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广泛参与,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而不是对立、争斗,从而在国家政治体系中避免了因政党之间的竞争和冲突造成的政局不稳,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保持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关于这一点,也可以用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的观点加以印证。亨廷顿认为,在现代化道路探索中,政党的力量至关重要,那些“被认为达到政治高度稳定的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至少拥有一个强大的政党”①[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341 页。。也就是说,一个越强大成熟的政党领导,越有利于政治稳定;一个能够兼容和同化包括新兴社会力量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的政治制度,越有利于政治稳定。这两条,恰恰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设计是相契合的,在规范政党与政党关系、政党与政权关系、政党与社会关系等核心政治关系方面,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无疑越来越展现出强大的优越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政治格局稳定的重要制度保证”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第75 页。。所以,虽然我们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曾经也遇到过相当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但是,我们基本上能确保整个国家大局稳定,并推动国家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坚定前行。

(三)践行人民民主,为中国式现代化供给内生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曾深刻指出,民主若不具备一定的意义则不能存在,“因此,全部问题就在于确定民主的真正意义”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年,第315 页。。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年,第258 页。政党制度作为民主的核心制度之一,在促进真正民主的实现上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⑤习近平:《坚持多党合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人民日报》2018 年3 月5 日,第1 版。,创新了人民民主的实现形式,生动彰显了其制度本身的民主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推进供给了内生动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大限度地畅通各方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借助制度化渠道广泛汇集社情民意,协助中国共产党拓宽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渠道,并及时反映所联系阶层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议政建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增进制度化的民意提取,通过人大、政协等平台广泛汇聚民意,在对民意提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从而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还创新了党外监督形式和载体,使民主监督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邓小平早就指出过,在中国谁有资格犯大错误,只有共产党有资格犯大错误,犯了错误怎么办?有三个办法,就是三个监督,人民的监督、党内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⑥《邓小平文选》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年,第270—271 页。“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 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年,第29 页。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框架内,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挚友和诤友关系,双方互相补台而不是拆台,遇事多协商,坦诚接受监督。通过广泛凝心聚力,大家奔着共同的目标前进,从而形成最大公约数,能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伟力。这从根本上消除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纷争、党派偏私的弊端,展现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促进人民民主方面的独特优越性。

三、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前文既论述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国家层面的政党制度有着明确的独特要求,又阐明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在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优势和独特作用。顺而言之,还需着重阐发在实践中如何通过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提升其制度效能,从而更好地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优势”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年10 月16 日)》,第39 页。。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提出,“希望各民主党派把多党合作所长与中心大局所需结合起来”②《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座谈并共迎新春时强调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履职尽责 在凝心聚力服务大局上发挥更大作用》,《人民日报》2023 年1 月17 日,第1 版。,真正在履职过程中建诤言、献良策,以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要真正保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成功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就要把制度优势切实发挥出来,把制度效能充分彰显出来,而这需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上做到持续发力。

(一)着力推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

毫无疑问,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懈推进的国家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动力机制”③唐亚林、郝文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政党引领国家现代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创新》,《南京社会科学》2023 年第6 期。,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最显著特征。为此,“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保证党的领导”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九九七)》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年,第588 页。,在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更好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要清醒地认识到,矢志不渝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关系到前途命运、得失成败的核心问题。依循制度发展规律,要确保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永续发挥功效,这一制度中的各政党主体就要永葆生机活力,而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要着力推动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现代化。因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架构中的领导党、执政党,毋庸置疑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决定性力量,在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行稳致远方面肩负着崇高使命。所谓政党现代化,它所强调的是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就自身结构、功能、机制等进行自我调适,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⑤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年,第29 页。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应紧密围绕执政能力建设、政治把握力建设、政治领导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强化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现代化建设。具体而言,中国共产党要坚定不移推进可以焕发出党和国家生机与活力的政治体制改革,有效发挥政党政治和政党制度在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建立起能够有效治腐、防腐、拒腐的党内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要坚定不移加强自我革命,真正将人民的监督、党内监督和民主党派监督落到实处。这些方面,既是推进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又在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从而也就在客观上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效能,以期更好地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二)继续建设高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在实践中,要真正展现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强大制度功效,“着力点在发挥好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①中共中央统战部编著:《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解答》,北京:华文出版社,2015 年,第106 页。。这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重大论断,深刻认识和阐明了在坚持和完善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积极作用是重要着力点,也深刻揭示了提高我国多党合作制度效能与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作用之间的内在关联。基于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履行职能”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 年10 月16 日)》,第39 页。。民主党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要坚定不移地做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者、推动者、维护者,要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奋斗姿态推进自身建设和履职尽责,为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展现参政党担当、贡献参政党力量。一是着力提升思想政治建设能力。紧密围绕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主题教育,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教育,以坚定政治信念为目的,坚持开展集体学习和交流研讨,统筹开展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带动广泛自学,系统学习政治理论、制度、历史、方针和政策,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二是扎实推进组织建设。落实参政党组织建设有关文件和座谈会纪要精神,统筹推进领导班子建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组织发展工作。以党派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五种能力”,完善培训活动制度。三是着力加强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是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抓手,要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加强作风建设的文件精神,倡导自觉、勤奋、求真的优良学风,自觉端正学习态度,改进思想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思悟用紧密结合,加强自我教育,以优良学风建设带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转变,以实际行动反对“四风”,进一步塑造新时代参政党良好形象。四是强化制度建设效能。进一步增强制度建设在推动参政党建设方面的保障作用,把制度执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纪律教育,严格纪律执行,健全诫勉和问责机制。

(三)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马克思主义认为,坚持、完善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这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的思维方式。在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政党制度问题时,同样必须秉承这种理性态度,真正将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统一起来。回顾历史不难看出,历经七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正日渐成熟。一方面,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具民主品格,富含中华文化底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鲜明体现,也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能为世界其他国家政党政治、政党制度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始终坚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树立起坚定的制度自信。另一方面,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年,第265 页。,这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坚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为此,我们在坚持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好发展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以坚定的行动推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②《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光明日报》2019 年9 月10 日,第1 版。,这是提升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效能的必然要求。总而言之,新时代新征程,在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要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切实按照我国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的要求,以更大的气魄、更坚实的步伐,持续完善和健全多党合作的制度框架体系,不断推进多党合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使这一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在新的征程上不断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与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的政党制度伟力。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达成的,需要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奋勇向前朝着中国式现代化目标坚定前行。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凝心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需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精髓要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各方协力、共同推进,其中必然对作为基本政治制度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提出明确期待。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不断推进制度实践创新和理论研究,以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持续彰显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巨大威力,为推进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地凝心聚力。

猜你喜欢
中国式政党民主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中国式民主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