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2023-04-22 12:55铜陵市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23年11期
关键词:管理机构开发区园区

●铜陵市委编办

铜陵市探索实施了“管委会+公司”模式,通过以减促增,明确开发区主责主业,以专促能,重塑优化开发区机构设置,以活促效,创新开发区管理模式,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近年来,安徽省铜陵市不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实施了“管委会+公司”模式,以主责主业“去社会化”和开发运营“去行政化”为切入点,重塑开发区管理架构,通过厘清职能、优化机构、放权赋能,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一、以减促增,明确开发区主责主业

积极推行“管委会+公司”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厘清开发区职责边界,促使开发园区集中力量聚焦主责主业,从繁重的社会事务中解放出来,在履职链中找准“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产业升级、服务项目建设”定位,一门心思谋发展。

一是厘清职能边界。由市委编办联合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属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开展社会事务划转,将繁重的社会民生事务转移至属地政府和职能部门。划转后,开发区范围内社会事务全部移交属地管理,共涉及民政、社保、教育等9大类社会事务,同时,厘清了市场监督、市容城管、征地拆违等6大类行政职能履职边界,真正把“开发区就是服务经济发展”的理念一贯到底。明确“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划转原则,撤销了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城管执法大队、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市场监管稽查大队,将39名事业编制充实到属地一线,确保了开发区范围内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质量不变。

二是梳理开发区行政权力事项。根据安徽省省级指导目录,由市县(区)开发园区自主选单,积极向开发园区赋权赋能。截至2023年3月,已将省市县(区)三级16个职能部门135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公共服务等事权赋予开发园区管理机构,以职能部门行政权力的“减”换取开发区管理服务能力的“强”,实现园区企业“小事园区办、大事能代办”的工作目标。

二、以专促能,重塑优化开发区机构设置

“管委会+公司”模式的要义是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引入多主体共同治理,以提升开发区开发运营管理效率。铜陵市按照“瘦身”与“健身”相结合、“既管得住,又用得好”的思路,集中机构编制资源办大事,对开发区管理机构进行重塑,从机构设置层面支撑“管委会+公司”体制机制创新。

一是整合开发区管理机构。对全市各类开发园区管理机构开展全面整合。整合后,省级以上开发区管理机构仅保留5个,其他园区管理机构全部撤并整合,化多为一、一区多园,精减率达28.6%。各园区的主导产业特色更加突出,铜陵经开区重点发展铜基新材料、精细化工,狮子山高新区侧重电气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义安、郊区、枞阳等开发区也明确了各自的发展重点。

二是优化开发区管委会内设机构。按照“管委会负责管理,公司负责运营”的思路,重新制定省级以上开发园区管理机构“三定”规定,明确管委会“政策及规划制定者、政务服务提供者、国资考核及监督者”的定位,突出党建引领、双招双引政策把控、发展及国土空间规划、营商环境塑造、国资监管等重点职能,在不突破机构限额的前提下,“一园一策”由各园区自主设置内设机构。

三是理顺平台公司与管委会关系。指导各开发园区赋予平台公司作为园区开发建设的市场主体职能,承担招商引资、融资开发、项目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服务和土地预储备运营等功能,使“小”管委会和“大”平台公司职能分配泾渭分明,实现“有为管委会”与“有效市场”有机融合。

三、以活促效,创新开发区管理模式

“管委会+公司”体制机制的优势在于“活”,通过管委会和公司双治理主体模式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园区融资、人才、国资保值增值等瓶颈问题,激发开发区的内生动力。

一是机构和公司设置突出“活”。为更好地推行“管委会+公司”体制机制创新,铜陵市鼓励各开发园区实行“1+N”灵活设置模式,一个管委会可根据实际需求在一定限额内自主设置内设机构,搭配“N”个平台公司,“N”既可为一也可为多,根据实际需要开展不同业务,服务于不同需求,以平台公司为中枢,建立“承上启下、多方整合”机制。如铜陵经开区根据项目和企业需求,设置了9个内设机构,并组建了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服务、保税物流等6家专业化运营平台公司,构建了“投、融、建、服”一体化综合运营服务体系,各平台公司围绕各自发展定位,同频共振,共同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其投融资平台大江投资公司成功控股一家主板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百亿元。

二是管理机制突出“优”。强化党建引领机制。在开发区党工委的统一领导下,管委会职能部门和各平台公司符合条件的单独设立党组织,按规定开展组织生活,通过党组织发挥核心领导作用,积极做好“人”的工作,引领业务发展。完善人事薪酬激励机制。打破行政事业、编制内外身份界限,实施无差别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行“双轨运行”机制,“全体起立”,竞聘上岗,档案封存。干部编制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实现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行政关系”向“聘任关系”转变,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环境。建立交叉任职机制。除公司法人外,平台公司与管委会内设机构的人员按照一定比例交叉任职,确保管委会、公司信息串联无阻,业务衔接上互相成就,有效规避失管风险。优化考核监督机制。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考核导向,加强审计监督,进一步完善公司议事规则,规定公司资金及人事权上限,限额以下充分放权,为公司发展创造宽松环境。2022年,义安经开区新成立金桥投公司,成立时间不足1年即已拟定13亿元融资计划,部分项目已获审批通过,113套存量房产盘活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

三是统筹运营突出“效”。积极鼓励平台公司以市场化模式优化要素配置,算好社会效益的“大账”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小账”,充分运用社会资本和专业力量来达成目标,推动资本聚集、技术聚集、人才聚集、信息聚集。如狮子山高新区综合园区资源注入高新投公司,充分发挥平台公司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新设立3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撬动企业投资,借助基金管理公司资源,2022年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类重大项目达50个,同比增长58%,成功引进总投资60亿元的铜官区历史单体最大项目新能源电池用铝塑膜项目;引进省外内资90亿元,同比增长50%;高新投公司资产总额超20亿元,年度营业收入超3亿元。

猜你喜欢
管理机构开发区园区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来了
园区的开放样本
加拿大自然资源管理机构及职能
历代大曲管理机构考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