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红色资源于医学英语的课程思政探索
——以护理英语为例

2023-04-22 13:54李婉瑄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英语

李婉瑄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基础学院, 广东 广州 510540)

在国家颁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开启了“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的新时代,逐步从“大有可为”向“大有作为”迈进。同时代下,老龄化加剧和过去三年疫情影响,社会及民众对医护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医护人才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医疗卫生事业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息息相关,培养高素质的医护人才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关注。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位逐年攀升,医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和就业渠道逐渐趋向国际化,然而,高职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虽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护理英语类课程,但教师始终倾向用普通英语的授课方式讲授护理英语课程,忽视了学生对生硬难懂的专业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导致教学成效甚微。因此,高职护理英语教学亟需革新和蜕变。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1]。2017年,中央出台《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意见》,将“课程思政”列为国家战略部署[10]。2020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全国大力推广“课程思政”[12]。在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学中,如何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搭建护理英语特色思政平台,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医护人才呢?

1 融入红色资源的护理英语课程探索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红色资源是指党领导下全国人民在艰苦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凝结的伟大革命精神和承载,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创新动力和民族灵魂[1]。承载着壮士英雄们革新信念和事迹的红色资源,饱含着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意志。红色资源除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外,更可作为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各科目的教学中[4]。在护理英语的教学中,挖掘与医学相关的红色资源,融入教学内容中,既可丰富教学资源,也可将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让红色资源以多种形式在课堂教育中传播,从根源上为职业教育增值赋能,增强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红色资源的时代感,促进红色资源的影响[5]。

医学院校的护理英语教学,其实际意义在于培养具备多语言能力的医护专业人才,从专业教育角度加强人才教育与国际化发展同行,实现高校人才教育的全面化推进。红色资源与医护英语课程协同整合,有利于增强红色文化国际化输出,对未来更好地延续红色文化,有强劲的推动作用[2]。另外,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充分体现了我国主流文化的发展特点,是营造高校良好文化氛围的精神引领[3]。因此,红色文化浸入医护英语课程,是推动高校红色文化国际传播,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之举,也是护理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举措。

2 护理英语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现状微探

2.1 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共计19道题,其中单选14题,多选5题。问题主要包含:(1)学生的政治面貌、所在年级和专业类别等基本情况;(2)学生对红色文化了解和感兴趣程度;(3)现有学校活动、教材和护理英语课堂等对红色文化的渗透和传播力度;(4)学习英语的目的以及用英语传播红色文化的意愿;(5)哪些措施能高效激励学生用英语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等。教师访谈和教研以护理英语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元素为主题,发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探索未来如何让红色文化贯穿于护理英语课程,从而达到“课程思政”的阶段性目标。

2.2 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问卷采用匿名形式,涉及我院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学生,通过各班英语科代表将问卷链接转发班级群,邀请并督促同学参加调查。学生的总体参与度很高,因为是学生邀请的调查,同学们都能无所顾忌地表达真实情感,达到问卷调查的目的。本次共收集1 824份有效问卷,样本量符合调查要求。

2.3 调查结果和讨论

2.3.1 学生的政治面貌、所在年级和专业类别等基本情况 参与调查的学生中72%是团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因我院大学二年级学生多数参与医院实习活动,此次调查中,95%是大一学生,正在学习护理英语等相关英语课程,备考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大学四、六级考试和医护英语考试,英语学习的兴趣高和目的性强。97%的学生专业类别集中在医药卫生类,调查对象较有针对性和特指性。

2.3.2 学生对红色文化了解和感兴趣程度 83%的学生表示对红色文化有少许了解,只有13%的学生非常了解红色文化,3%的学生承认完全不了解红色文化。这都表明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未能注重和开发红色资源,严重浪费其优良的德育功能。尤其“00”后大学生大多衣食无忧,从小受红色文化的熏陶机会较少。校园内缺乏红色文化课程、红色教育专题讲座和校园“红色广播”,未能创设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环境与氛围,红色文化建设意识不强。调查显示,63%的学生表示对红色文化的兴趣一般,34%的学生非常感兴趣,2%的学生完全不感兴趣。

2.3.3 现有学校活动、教材和护理英语课堂等对红色文化的渗透和传播力度 从调查结果中可得到证实,85%的学生指出英语教材中只有少量红色文化的内容;63%的学生称教师在课堂上偶尔介绍红色文化,20%的学生认为几乎没有老师介绍过红色文化;多数同学了解红色文化的渠道来源于思政课堂和主题班会(86%)、阅读书籍和报刊(64%)、互联网影视作品(71%)和新媒体技术(抖音、B站、微信、微博等)(78%)。高校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缺少深度,未能整合利用庞大的红色文化资源库,虽有通过思政课堂、主题班会和实地参观游览等形式进行红色教育,但学生的感知浮于表面,无法理解其深层根源。

2.3.4 学习英语的目的以及用英语传播红色文化的意愿 高校作为文化创造和传播的前沿阵地,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的首要责任。调查显示,虽有54%和53%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通过四六级考试和了解西方国家文化,但83%以上的学生支持用英语传播国家的优秀文化是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80%的学生赞成学好英语有利于传承红色文化,77%以上的学生愿意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84%的学生指出老师在英语课堂讲授红色文化,会影响自己的人生价值观。82%的学生对积累红色文化英语词汇,用另一种语言深化学习中国优秀文化素养抱有浓厚的兴趣。68%的学生同意英语课堂学习红色文化能培养医德以及医者的人文精神。这种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就是文化自信的最佳表现。泱泱中华,历史悠久,博大文明。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能滋养和浸润学生的品质,提升他们在与国际友人交流中的底气和自信。正因为有了这种坚定深沉的自信。中华民族得以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光辉灿烂的文化,能以博大的胸襟接纳外来文化,以沉着的姿态修正外来文化。

2.3.5 哪些措施能有效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 根据调查结果所示,80%以上的学生热衷参加学校开展的红色文化校园活动;72%和73%的学生对用英语讲红色故事和参观红色文化遗址感兴趣,51%的学生乐意编排红色文化英语舞台剧。由此可见,高校要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校园活动和课堂的始终,明确新时代主流意识的发展方向,切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构建独特的校园红色文化品牌和传播平台。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短视频因其短小精悍、内容多样、创作成本低、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也成为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媒介。56%的学生希望通过制作短视频传播红色文化,能有效契合大学生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开拓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和路径、增强红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促进红色文化的繁荣发展,以更广、更深、更宽的途径探寻红色文化的价值。

在教师日常教研和访谈中得知,教师大力赞成在护理英语课堂中渗透红色文化,但由于英语教师普遍缺乏系统科学的思政理论教育背景和红色文化积累,在红色文化的传输讲授过程中显得力不从心,蜻蜓点水,对学生的熏陶和浸染有限。部分老师认为教学计划制约了课堂可用于拓展红色文化的时间,意在努力探索如何将护理英语课程内容与红色文化进一步融合,来提升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积极性。

3 融红色资源的护理英语课堂教学案例设计

在党史学习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历来是红色文化的践行者和积极倡导者。1927年,学院前身端拿护校教师王德馨和毕业生韩日修护士不顾安危,护送当时正在广州生产的邓颖超同志平安撤离风云突变、波涛汹涌的广州城,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荣耀的一页。

在护理英语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融合母校的“红色故事”,引导学生重温革命先贤爱党爱国、济世救人的伟大精神,而且要积极挖掘“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帮助学生了解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追寻广东红色记忆[6]。

3.1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一

教师在介绍护理英语第一单元Hospital[13]1(医院)各科室名称,以及了解医务人员各项工作任务时,可结合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医院“小井红军医院”相关短视频[9]。1927年9月底,毛泽东在进行“三湾改编”时,考虑到许多士兵急需就医,加上疟疾流行,临时决定在第一团成立仅有4名医务人员的卫生队。随着部队不断壮大,伤病员数量急剧增加,相继成立了茅坪医疗所和大井医疗所,但大部分伤病员住在百姓家中,给当地居民增添了诸多不便。由于医疗条件简陋,毛主席发动官兵捐款,决定创建一所正式的医院。视频中,这所医院是一栋完全由木头架起来的两层楼房,共32间房间,10名医生,可同时容纳300多名伤病员。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医院里,人手、药材和器械严重缺乏,连最起码的麻醉和消毒用具都没有,伤员在治疗过程中忍受极大的痛苦。1929年1月,由于敌我力量悬殊,130多名重伤病员和医护人员落入敌手,惨遭屠杀。教师结合短视频等其他新媒体手段,符合青年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的红色基因在丰富多样的形式下被激活。

3.2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二

护理英语第五单元“Accident and Emergency”[13]45(事故与急救)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利用课堂展示时间分享广东第一女党员高恬波的革命故事。她成长于广东省惠阳县一个医生家庭,自幼乖巧伶俐,喜习医术。为了同群众沟通,努力学习各地方言,尊重地方风俗,迅速熟练掌握客家话、潮州话和海南话。乡邻们对这位懂医术,能接生又和善的高恬波喜爱甚佳,称她为“活观音”。1926年,在配合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城的战役中,高恬波身先士卒,率领救护队冒着炮火冲到前沿阵地抢救伤员。一次,她正在抢救一位不省人事的伤员,自己不幸左腿中弹,鲜血直流,晕倒在地。当她苏醒过来后,快速地包扎好伤口,又一步一步顽强地把伤员背下火线,她也因此被士兵们称赞为救护队的“女将军”。扣人心弦的急救革命故事分享不仅滋养了青年学生的初心,而且在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的过程中,青年学生对危重情形下如何采取急救基本步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成为中国卫生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3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三

在讲授护理英语第七单元“Peri-operative Care”[13]70(围产期护理)时,学生自导自演教师王德馨和毕业生韩日修护送邓颖超同志撤离广州的红色情景剧。1926年底,周恩来同志被调至上海,邓颖超怀孕即将临产被迫暂留广州。邓颖超在广州西关保生医院待产期间,由王德馨主治和韩日修护士护理。虽然孩子因难产夭折,但在当时广州发生革命政变的背景下,王德馨和韩日修本着对病者的同情和反动当局大屠杀的愤慨,达成秘密护送邓颖超的共识,并为她准备了必要的药品。欣赏完这一情景剧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问题一:术前需如何安抚病人?问题二:如何完成术后移交和准备术后基本药品清单。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并小组探讨,然后各组派代表用英语分享讨论结果。这种教学设计既能让学生在自导自演中重温革命先贤爱党爱国、济世救人的伟大精神,在提问和讨论环节中又能以专业的视角帮助病人,夯实专业技能,打牢知识地基,铸造新时代卫生事业接班人[7]。

站在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将红色资源融入护理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锻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4 结 语

综上所述,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的沉淀和传承,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信仰、先进思想、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丰富的红色资源不仅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更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价值[8]。问卷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挖掘红色资源,尊重和重视红色资源的传承,而传统的医学英语教学中,西方的价值观对学生的文化自信有一定的冲击,从而缺乏忽视了本国的文化教育。大学生专业素质强的前提是政治思想方向正确,教师在传承知识和铸造学生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本文以护理英语为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将英语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既发挥老师的引领作用,又不忘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推动红色资源融入高校专业英语类课程的思政教学,让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在新时代,旨在培养一批刚健自信、胸怀天下、担当有为,忠心拥护党的领导,奋力走在时代前列的新青年。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英语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