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2023-04-23 07:17杜庆巧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读书笔者教师

杜庆巧

摘 要:本文针对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鲜明生动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提高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六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必须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从“我要读”转变为“我爱读”,从“我爱读”转变为“我会读”。并就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阅读 能力 培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6.005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这句名言把读书对人性情的影响力、对人的心灵塑造和人的才智的培养表述得形象深刻。对于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都正处在形成时期的六年级学生而言,阅读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阅读的最终目的是“怡情、博采,长才”。阅读必须从孩子抓起,必须依靠每一位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去践行。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六年级学生的阅读素养呢?笔者认为,通过帮助学生实现“三个转变”,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丰富阅读素养。即由“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从“我要读”转变为“我爱读”,从“我爱读”转变为“我会读”。

一、从“要我读”到“我要读”

从作用的角度看,“要我读”和“我要读”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前者指学生被要求阅读,而后者是学生主动去阅读。从前者到后者的转变,体现的是学生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最终形成能动性行为。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阅读的途径与形式虽然日新月异,但阅读本身却不可或缺。当下,人们愈发倾向于获取电影、电视所带来的感官刺激,忘记了思考与想象,久而久之,便沦为了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但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才是思维活动的主动者,有权利在丰富多彩的文字海洋中自由翱翔,感受阅读对心灵与思想的洗涤。语言文字具有无穷的魅力,不仅可以为阅读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为读者与作者搭建沟通的桥梁,倾听语言文字中作者的侃侃而谈,还能够使读者的思想穿越时空,与遥隔千载的古人进行一场精彩的对话。这是阅读赋予我们的宝贵权利。

阅读的魅力不止于此。作为一个有思想、有热血的人,素质是我们身体中最为核心、关键的东西,而要想塑造自身健康端正的审美观、道德观与人生观,必须要通过反复大量的阅读。古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书中的语言文字滋润着人的思想与情感,使人得以自知、自制,做到反省自我、改善自我,如此,人才能够成长为真正的人,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于学生而言,看待阅读的价值可以从自身出发,即为学习、为写作而阅读。众所周知,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因此可以说,写作的前提与根本在于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即使是从写作这一细微的角度而言,也证实了阅读的重要价值。因此对于阅读,我们要持之以恒。只要多读书、勤思考、勤练笔,定能练就生花的妙笔。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读书自觉性一般比较低。为了督促他们去读书,笔者采取“强行入轨”的办法。具体的做法是:每个月指定学生读完一本书。规定每个星期的阅读进度,每个星期上好一节阅读指导课。针对这个星期的阅读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总结和评比。同时,笔者还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密切联系学生家长,寻求他们的帮助,动员他们参加亲子阅读,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对于阅读指导课,笔者的上法是:提前一周把上课内容告诉学生,让学生通过网络、工具书等了解相关知识。通过学习小组互相帮助,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同时要把读书中的疑惑记下来,带到阅读课上来解决。课堂上笔者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提倡互帮互助。在学生互动后,笔者针对学生的疑难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阅读课的效果。上课结束后,笔者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把学生表现情况记入学生阅读成绩档案,结果用于班级评优评先。

阅读指导课应该注意形式的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常用的课型有以下几种:

1.推荐式。顾名思义,即为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阅读书目,供学生选择。推荐方式多种多样,从书目的种类而言,书刊、篇目以及部分较为简单的内容都值得推荐与阅读;从推荐的方式而言,师生之间可以灵活自由地推荐书目,两者都具有独特的阅读价值;又或者选择统一式与分散式推荐相结合的方式。

2.复述式。复述式课型以学生的语言表达活动为中心,在做法上可以大体分为两种:其一,当全体学生完成一篇文章或一本兒童读物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其二,当每个学生个体独立完成其读物后,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转换故事内容,并将其讲述出来。

3.叙述式。相较于复述,叙述式课型要求学生具备完整复述故事的能力,即口头表述自己所读书籍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从而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

4.交流式。交流式课型为学生的自由表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时,其表达与交流的欲望也会随之增强。因此,为了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交流需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交流阅读感想与体会,使其在浓郁的阅读氛围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所读书目的内容进行更加专业化、综合化的评论,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能力,使其读有所得。

5.欣赏式。欣赏式课型以教师活动为主要形式,指教师发挥自身引导能力,通过运用各类教学工具与现代化教育手段,将书籍文章中的内容多样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独特的角度出发欣赏作品魅力。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阅读量得以提高,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另一方面,学生能够从自身出发感受不同形式下的文学内涵,逐渐形成一定的审美标准,有助于学生自主选择书目进行阅读,强化其自主阅读意识。不同学生有不同的阅读基础和不同的阅读感知方式,因此所得信息的质和量就必然不尽相同。阅读到什么程度,教师进行指导时应根据学生灵活决定,使阅读活动更贴合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笔者发现我们班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高了,课堂更活跃了,学生的阅读素养也有明显提高。更让笔者欣喜的是,班级班风也变好了许多,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文明礼貌用语越来越常见,可以说这是知书达理最好的验证。

二、从“我要读”到“我爱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我要读”转变为“我爱读”,指的是从“我要读”的愿望、决心,提高到“我爱读”的境界。

首先,我们要教学生学会质疑。相对于“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质疑而主动“提出问题”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帮助学生由被动化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无论是斟字酌句的浅层次阅读,还是思考作品内容、质疑思想感情的深层次阅读,“提出问题”于学生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阅读突破口,要想深入展开阅读,学生必须要坚定自身立场,以多疑、善问的方式对待阅读。

其次,我们要秉持鼓励、激励式教学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教学,使他们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明,阅读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引导与启发学生的领路人,而非主导者,因此教师不能以自身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探索,而应让学生感受由浅入深进行阅读实践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强化其阅读体验,使其读有所悟、学有所思。语文课注重的是情感体验、感悟。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搭建体验、感悟的平台,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交流所得。

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读书、爱读书。笔者采取以下办法:

(一)利用资源,营造阅读环境

事实上,阅读体验的优良不仅在于学生自身的阅读水平与感悟能力,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资源、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开展阅读,学生的阅读专注力会更高,阅读体悟会更深。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外界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并定期选择适宜的书籍进行替换与扩充,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建立健全班级图书借阅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质,维持借阅秩序。此外,读书标语的增设也是创建良好阅读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教师可以将各类有关于阅读的标语打印并张贴在班级的墙面上,时刻提醒学生读书的重要性。相较于直观可感的阅读硬环境,软环境更注重于营造阅读的氛围感,为学生带来美好的阅读氛围体验。例如,师生之间便可以构建起阅读软环境,教师不仅能够传道授业解惑,还可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阅读过程中与学生共同交流讨论。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多加关注,努力融入学生群体,以激励、表扬的态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营造出师生和谐阅读与交流的书香氛围。

(二)放眼课外,拓展阅读视野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可见,课本中的文本虽然具有一定的经典性、教育性,但并非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师生应充分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宽视野,形成更高水平的阅读能力。因此,笔者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以丰富的课外知识点缀课内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文学知识,从而悟出阅读方法,学会高效率阅读。比如: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笔者就向学生介绍鲁迅的生平事迹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勉励学生阅读有关鲁迅的其他文章,鲁迅名言,以及世界十大文豪还有谁,他们的代表作品等等;鼓励学生将所了解的知识制成卡片,张贴在教室并写明材料提供人。学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笔者就向学生介绍地球面临的危机、地球上资源破坏状况,鼓励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数据,进而号召学生编写环保标语。

(三)多搞活动,巩固阅读成果

阅读虽然以学生为主体,但仍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与启发,只有如此,学生才能精确把握阅读的大方向,更高效地完成阅读活动。因此,笔者在班级开展“同读一本书”“讲故事”“读书汇报会”“展评优秀的读书笔记”“手抄报”“知识竞赛”“精彩诗篇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其本质在于引导学生以另一种形式呈现阅读成果,而教师可以借此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对其做出必要的点拨。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处于高度自觉状态,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书海中,像饥饿的人扑向面包一般,广泛涉猎,不断进步。

三、从“我爱读”到“我会读”

当代学生可读的作品太多了,这就需要从“我爱读”出发。通过阅读实践达到“我会读”的境界。我们要学会制订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的思路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笔者多次明确向学生指出“教师指明目标,教给方法,培养习惯,比多上一节阅读课重要;学生明确目标,掌握方法,养成习惯,比多读一本书重要”。我们制定学生阅读计划,要符合自己所读年级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学生阅读计划的内容包括准备阅读的书目、可利用的时间、自我检查方式三部分。学生刚开始执行阅读计划时,可请教师或家长督促落实。

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要注意两点:

(一)掌握速读技巧

1.明确阅读目的任务,调节阅读行为

阅读时可以根据文体特点,筛选重要信息,确定阅读重点。如议论文,可抓住论点、论据、论证来读,记叙文抓住“六要素”来读,小说要抓住人物、情节、环境来读。还可以根据所需,跳跃性阅读。比如,你只想了解文章大意,那么,你就可以只读题目、小标题,或各段的重点句;如果你只想解答根据文章提出的某个问题,那么,你首先要看题,然后快速浏览文章。

2.整体感知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词

教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关键词阅读是用来提升阅读速度的最古老的方法。這个技巧包括让你的眼睛快速扫过文章内容,尽可能多地抓住关键词,忽略不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很自然地做到这个。为了完善这个技巧,尝试找一本你最喜欢的书,然后一行一行地扫描关键词,你将会发现这个练习会比你想象的简单。

(二)学会积累式阅读

要坚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的原则,通过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我们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

任何习惯的形成都必须经过持久的训练。所以,我们要在阅读中反复实践,逐步做到习惯成自然,并探索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实现阅读过程的“三个转变”。尽可能多读书,拓宽阅读的视野,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掌握会读书的本领,会为我们终身读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是一种积累又是一种创造,它对我们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以写促读,不断提高阅读效果

自古至今,阅读与写作都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而作为学生必备的文学技能,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可以达成共同促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因此,教师要精准把握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此,学生不仅能维持写作的兴趣,还能够从活动中获取大量的素材。例如,在阅读《三毛流浪记》时,笔者以开展游戏的形式替代了传统的阅读教学,学生们在游戏面前兴趣高涨。但为了更好地把控课堂秩序,笔者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游戏规则,以此作为约束。游戏的大致规则为,每位学生都要上台为三毛头像画上眼睛,并时刻留意自己的心理活动,而台下的同学要细心地观察不同眼睛的绘画特点,并尝试将游戏过程记录下来。游戏开始后,学生表现出极其强烈的参与欲望,而笔者在一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促使游戏氛围逐步升温。在笔者不断地“添油加醋”下,学生纷纷展开联想。游戏结束后,笔者布置他们写《读三毛流浪记有感》。一个星期以后学生交读后感。结果笔者惊奇地发现,他们写得出奇的好,就连那些平时最怕写作文的后进生,也写得很好。

猜你喜欢
读书笔者教师
最美教师
老师,别走……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教师如何说课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