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蜂秋季管理要点

2023-04-23 16:46熊成
中国蜂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巢内群势巢脾

熊成│文

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兴城 125100

辽宁地区进入秋季后,外界气温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加大,蜜粉源开始缺乏,蜂王产卵力和蜂群群势呈下降趋势,蜂群繁殖受到限制。同时,由于中蜂饲养的方式大多是定地饲养,这也增加了蜂群秋繁的饲养难度。秋繁后蜂群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蜂群的安全越冬,所以蜂群的秋季管理就至关重要。要依据外界蜜源条件、气候的变化,合理调整蜂巢,辅以适当的人工饲喂与温度调节,调动蜂王的产卵积极性,保持中蜂旺盛的哺育情绪,同时预防蜂群病敌害的发生,培育出健壮的适龄越冬蜂,为蜂群安全越冬奠定基础,也为来年的养蜂生产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适时培育新王,更换老王

要充分利用夏季最后一个大蜜源,通过人工育王培育新王。辽宁地区一般应在7 月末8 月初培育出一批优质蜂王,此时气温适宜,外界蜜粉源也较为丰富,有利于蜂王的婚飞和交配。中蜂秋繁时,蜂群繁殖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蜂王的质量,蜂王质量好,蜂群繁殖速度就快。新蜂王产卵力强,产卵集中成片,群势增长快。新蜂王分泌的蜂王信息素也强,能维持强群,并能有效的控制分蜂。及时更换老、劣蜂王对秋繁非常有利,老王度夏后产卵积极性下降,卵圈缩小,甚至停产。初秋育出的蜂王正值生理青春期,产卵积极性高,卵圈大,非常有利于越冬蜂的培育。需更换的老王也可与新王组成双王群,在巢箱内分区饲养。新王产卵力强,放在大区,4 张巢脾繁殖。老王产卵力弱,放在小区,2 张巢脾繁殖。双王群能迅速培育出大量适龄越冬蜂,使蜂群群势快速增强。越冬期来临前视情况淘汰老王,或再拆分成两个群势相当的蜂群。双王群易出现工蜂偏集现象,要不定期调换蜂箱两侧子脾和卵虫脾,这样就能避免工蜂偏集在蜂箱一侧。

二、培育适龄越冬蜂

要适时开展秋繁工作,培育出大量优质的适龄越冬蜂,确保蜂群安全越冬。适龄越冬蜂是指越冬前培育出房的,经过箱外飞行排泄,但未参与巢内哺育、酿蜜、巢外采集等工作直接进入越冬期的青幼年蜂。由于越冬蜂未参与蜂群的生产活动,各项生理机能保持健康状态,越冬死亡率低,在度过漫长的冬季后仍保持强大的哺育力,能迅速参与蜂群春繁活动,使蜂群快速发展壮大。大量健康的适龄越冬蜂不仅保证蜂群安全越冬,还能确保蜂群春繁速度。辽宁地区中蜂秋繁时间应在立秋前后,历经50 多天时间,到9 月下旬结束,秋繁结束后要采取措施促使蜂王停产。秋繁后期没有限制蜂王产卵,会造成出房后的幼蜂未经过爽飞排泄直接进入越冬期,整个越冬期蜜蜂是无法正常排泄的,越冬蜂后肠积粪过多,越冬期躁动不安,蜂团易松散,既不利于蜂群保温,也导致饲料消耗过大,越冬蜂寿命大幅缩短。在确定断子时间后,中蜂可以大量饲喂比例为2∶1 的糖浆,通过蜜压脾,不断压缩蜂王产卵的空间,最后蜂王因无处产卵,而被迫停产。当外界气温已经下降,可以通过开大巢门,扩大脾间距至15mm,撤去覆布等措施,来降低巢温,促使蜂王停产。

三、适时奖励饲喂

奖励饲喂是繁殖强群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措施。中蜂怕饿,在巢内缺乏饲料的情况下,工蜂会减少对蜂王的饲喂,迫使蜂王降低产卵量,直到停产。严重缺蜜时,工蜂为了保存自身,会弃巢飞逃,寻找新的生存空间。秋季,外界蜜粉源逐渐缺少,要尽早进行奖励饲喂,保证巢内有充足的蜜粉。蜜粉足,工蜂哺育积极性高,蜂王产卵量也会提高。实践证明,适当的奖励饲喂能使蜂群繁殖率提高20%以上。巢内饲料不足会严重影响适龄越冬蜂的质量。秋繁初期,蜂群奖励饲喂可用低浓度的糖浆,糖水的浓度在35%~50%之间,坚持每天晚间饲喂,当天饲喂量以当晚蜂群吃完为度,避免因一次饲喂过多而引起盗蜂。蜂群饲喂量要依据巢内贮蜜情况而定,要经常保持巢脾上封盖贮蜜能达到全脾的1/4,只要巢内不缺粉,蜂群便会积极繁殖。要避免无限制的大量饲喂,造成巢内蜜压脾,从而影响蜂王的正常产卵。在确保不发生盗蜂的情况下,秋繁时最好在糖水中加入适量蜂蜜,这样能刺激蜂群加快繁殖效率,提高培育越冬蜂的质量。

四、合并弱群,均衡群势

蜂群度过炎热夏季后,蜂王产卵力降低,蜂群整体群势下降。中蜂秋繁前要及时调整巢脾,将蜂巢中多余的巢脾撤出,蜂脾关系调整到蜂略多于脾或蜂脾相称,这样能保证在快速繁殖时,蜂群有足够的护脾能力。蜂群长期处于蜂少于脾的状态下,子脾易受到病虫危害。新脾则要等到新蜂出房且群势增强后才能添加,保证巢内蜂多于脾。在培育越冬蜂前,要均衡全场群势。对于弱小蜂群,应适时进行群势强弱互补,抽调强群的老蛹脾对弱群进行补强,同时弱群中的卵虫脾调入强群哺育。此期要尽量平衡蜂群群势在4 足框以上,形成繁殖越冬蜂的基础群势。对于极度衰弱的小群,没有力量补充强壮,要及时进行合并,要避免只顾及蜂群数而忽视了群势,造成弱群无法正常越冬的状况。秋繁中后期,随着外界温度的下降,巢内要保证蜂多于脾,使蜂巢内温度保持恒定,蜂群能维持较大子脾圈,确保子脾的健康发育。

五、补喂越冬饲料

越冬饲料的优劣与饲料的多少直接影响到蜂群的越冬安全。辽宁地区一般在8 月初要对蜂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将深色巢脾布置在蜂巢两侧,中间放适宜蜂王产卵的浅色巢脾,蜂脾相称或脾略多于蜂,调整后开始奖励性补喂。根据蜂王的日产卵量确定补喂量,秋繁初、中期蜂王产卵旺盛时,补喂量少些,防止蜜压子圈。随着外界温度的降低,蜂王产卵量的日趋下降,至9 月中旬,要逐渐加大饲喂量,当蜜脾封盖面积达70%~80%或以上时,撤出后集中贮存于强群继箱内。在9 月下旬,蜂群断子后调整越冬蜂巢时,把蜜脾调入蜂巢内,要保证1脾蜂有2~2.5kg 的饲料蜜。对群内饲料达不到标准的越冬蜂群,需要再次进行补喂。这样利用非越冬蜂完成越冬饲料的采集搬运、酿造、封盖等工作,越冬蜂出房后因没有参加储备越冬饲料的劳动而保存了体力,延长了寿命。越冬饲料的补喂应在十一前结束,太晚易造成饲喂糖浆来不及浓缩和转化,糖浆中水分含量过大,越冬饲料易发酵变质,造成越冬蜂在越冬期大肚下痢,从而导致蜂群越冬失败。有条件的蜂场也可以利用本地最后一个大蜜源,贮备一定数量的封盖大蜜脾,在秋繁结束后可直接用贮备蜜脾作为越冬饲料。越冬后期蜂群出现饲料不足时也需要利用蜜脾进行补充。

六、防止盗蜂和病虫害的发生

秋季外界蜜粉源缺乏,也是盗蜂多发的季节。中蜂嗅觉灵敏,在饲料缺乏时更容易起盗。由于秋繁期较短,一旦蜂场发生盗蜂,如无有效的补救措施,常会引发全场互盗,不但蜂群损失严重,还易造成蜂群飞逃直至全场垮掉。要重视蜂群秋繁盗蜂的预防工作,做好常规的防盗措施。不要让蜂箱有缝隙,日常检查蜂群时间尽量缩短。蜂群补喂饲料在晚间进行,不要把蜜糖滴漏于箱底和箱外。保持蜂巢内不缺蜜,尤其是在外界没有流蜜的情况下,要及时补喂蜂群,让蜂群始终处于温饱环境中。秋季饲养中蜂,中蜂场地要远离意蜂蜂场。

秋季中蜂易受巢虫的危害,特别是弱小蜂群更易受到危害。防止巢虫危害,在管理上饲养强群,合并弱群,紧缩巢脾,使蜂多于脾,适当奖饲蜂群,及时清洁巢箱。每年要对蜂箱进行一次消毒处理,用5%石灰水浸泡蜂箱或用98%的冰乙酸熏蒸蜂箱,也可用酒精喷灯喷烤蜂箱,这些都能杀死蜡螟的卵和幼虫。如发现巢虫危害蜂群可用硫磺熏杀,将被危害巢脾抽出,放入空箱内用硫磺熏蒸3 分钟,巢虫爬出后,抖落箱底进行捕杀。蜂群秋繁时,蜂箱放置在离地面30cm 的蜂箱支架上,蟾蜍就难危害蜜蜂了。在辽宁东部山区,胡蜂是中蜂秋繁的主要敌害,在秋繁时经常巡视蜂巢门口,发现有胡蜂要进行捕杀,或在蜂场周围设制诱捕装置捕杀胡蜂。秋季蛛蛛对蜜蜂的危害也不容忽视,蜂箱周围树枝上的蛛蛛网要经常清理。只有做好病敌害的预防措施,才能保障中蜂群势的快速增长。

秋季蜂群的管理工作是全年中蜂饲养的重中之重。秋季繁殖的越冬蜂体质强壮,群势大,加上巢内充分足的越冬饲料,蜂群就能安全越冬。翌年蜂群春繁基础群势好,才能为夺取养蜂高产提供有力的保障。秋繁只有抓好每个环节的管理,才能为来年打下坚实的生产基础。

猜你喜欢
巢内群势巢脾
打滑
浅议群势均衡
谈中蜂咬脾应对措施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蜜蜂养殖:蜜脾的调温原理
蜂群生态优势的常态化(1+1养蜂法)
黑龙江地区蜂群春繁群势的确定
PLA(可降解塑料聚乳酸)新式巢脾试验简报
巢脾夹
保蜂越冬五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