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的三个维度

2023-04-24 14:11郑焕钊
探求 2023年6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双创价值

□郑焕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1](P203)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其逻辑是让岭南文化“活起来”,对当代社会产生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一般意义上往往指向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事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繁荣等层面,这是一种文化的“机构定义”[2](P15-16),是从文化的狭义层面来定义。这种定义固然具有机构实施的便利性,具有“为了管理、制定政策、计划、筹措资金和贸易的目的”[2](P16),但这种对文化的运作、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却存在着对文化的狭隘理解。文化的活化只有融入到日常生活,适应当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才能真正获得创造与创新。因此,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需要超越这种“机构定义”,立足于文化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生活方式的视野来开展。

一、价值维度:以还原性阐释推动岭南文化与当代文化价值的融合

文化价值内涵的改造,从根本上需要进行价值系统的整体阐释,以从中真正地把握这一文化价值形成的历史过程,理解岭南文化的发展演变。文化的价值生成与融通,也同样需要在一个系统性中、在一种立体性的动态中才能得以理解与完成。孤立、抽象的意义阐释,实际上是对文化的时空抽离,也就难以使文化重新回到生活土壤之中。岭南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首先需要立足对岭南文化的系统性阐释,在这一历史动态过程中,把握岭南文化的体系、在中华文化中的位置、岭南文化的历史源流与当代发展等层面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内涵。

“文化系统的还原性重建”与“文化的当代创新”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在这里,“还原”并非指自然科学中将整体进行元素化约的还原方法论,而是一种历史时空复杂性与整体性的回归。因而“还原性重建”恰恰是打破对岭南文化的固有的基于特定理论阐释的认识论局限,而是在一种更为复杂的历史与地理时空整体性脉络中,彰显其更为丰富的价值层面,“还原”性重建是进行批判性创造与创新的基础,“还原”性阐释更是文化活化的必经过程,能够使不同文化元素重新在一个文明的系统中得以展现其结构与关系,“还原”性阐释才能在一个整体文化形态中寻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融通路径。

正如学者李宗桂教授所言,从文化价值观的层面看,岭南文化包括古代优秀传统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和当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岭南文化价值与当代价值耦合,既需要充分对岭南文化从古至今发展的历史与文化逻辑进行整体性与贯通性的阐释,从中寻绎岭南文化的价值生成的逻辑,使其与当代社会发展的文化逻辑进行“视界融合”,形成耦合效应,包括对岭南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务实性的价值基于历史时空—行为主体—价值观念的重建与承传,也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还原性阐释与整体性重构。

比如对古代岭南文化价值的系统性重建,就需要包括考古学、文献学在内的基础学科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岭南考古的新发现,就将岭南文化的源头再向前推进,颠覆了固有认为岭南文化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从而将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的界定,认识到岭南文化与岭北文化如何在互动中促成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4][5]这种研究,可以说极大地推进了岭南文化体系的重构、重新定位了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位置,不仅能够更新人们对岭南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的认识以及文化互动创新的历史过程中的认识,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演变发展以及中华文化的价值意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和完善”[1](P203)。

又如对近现代岭南文化的重建,我们不仅要发现岭南文化是中国近代革命文化的发源地,更需要花大力气对岭南革命文化的时空勾连及其与中国红色革命整体性进行重建。比如河源龙川等地的“红色交通线”,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如何实现了革命种子与力量的转移与保存,又如何通过“红色交通线”勾连了港澳与中国内地的革命脉络。而这种重建,可以极大地丰富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近代走向世界的认识维度,进而增强革命“枢纽站”的新认识。再如,近期学者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广东历史档案的重新挖掘与阐释,重新认识改革开放早期港台流行文化如何通过广东进入内地,影响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思想文化的进程。[6]这就对广东当代文化价值的阐发提供了新的层面。

这种对岭南文化价值的还原性阐释与系统性重建,不仅是对岭南历史文化资源所进行的整体性保护和继承的基础性工作,更是重建岭南文化精神价值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耦合效应的关键性工作。这是因为,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不仅在于对历史文物遗产的物质性保护、修复、记录与呈现,更包含着对其历史时空、发展脉络与价值逻辑的整体性、系统性的阐释与重建,后者是历史性与文化性、物质性与精神性实现统一的路径。而岭南文化价值的当代融合,从根本上就需要以对岭南文化精神的生命与个性的鲜活呈现为关键,我们只有在特定历史时空中,具体历史人物或群体的行为反应与价值选择中才能真正体验和感受特定文化价值的深刻意义。

因此,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需要以岭南文化系统性还原阐释与重建为基础,以当代社会价值需求为导向,推动岭南文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耦合,使岭南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实践维度:以生活方式塑造为中心实现与当代生活的融合

从功能上,文化或许可以作为一种精神价值启示着不同年代的人们,使其从中获得启迪与智慧。但从文化存在的形态上看,文化并非一种孤立的、抽象的观念存在,而总是与其物质与实践的现实载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总是作为特定民族与社会的整体的生活方式被表征。英国文化理论界雷蒙·威廉斯将文化视为“一整个生活方式”[7](P403),正是基于对文化的存在的整体性的理解——特定的社会结构影响着人们的心灵结构,并进而形成特定的文化。从这一层面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区别,可以说从根本上在于整体性的生活方式的变迁所带来的感知方式与心灵结构的改变。

文化总是存在于人类的精神生活与日常实践之中,脱离开人类生活的文化是“死”的文化。而文化的实践方式,从根本上要求我们改变那种“小文化”观和自律的文化观,需要从根本上将传统文化视为一种“整个生活方式”,立足于衣食住行的生活基本层面,从更为系统互动的生活整体观的层面上推动传统文化的生活融入。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创造,也就意味着需要使其能够真正地融入到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中,通过生活方式的实践,进入到当下人们的感知方式与心灵结构之中。从这一意义上,从传统岭南文化、近现代岭南文化到当代岭南文化,我们可以看到其以包容、开放、务实的价值姿态,不断地融入到新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中,焕发出岭南文化在不同时期的活力,同时也在重塑着不同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日常文化,无论是开平碉楼、广州骑楼,还是早茶文化和宵夜饮食,都是岭南文化适应时代生活方式变迁,引领生活消费时尚的具体见证。

对于岭南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我们需要让更多的岭南传统文化适应当下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融入到当下人们衣食住行的物质实践与精神生活之中。在当下以创意产业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以体验经济主导人们日常消费的语境下,文化市场及其消费时尚成为塑造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方向标,这就意味着,从实践维度推动岭南文化与当代生活的融合,需要解决好岭南文化在当下的产业融入与市场融入的问题,需要借助以创意产业为驱动力的文化消费时尚,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品牌化的运营和消费潮流的创造来实现。

首先需要从文化生产的层面上,以创意经济驱动岭南文化资源的产品开发与价值发现。我们不能局限于狭义的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而是要从“创意”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作为生产要素与资本的层面来理解“创意”在文化“双创”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点子”,一种“想法”,而是文化与社会、经济、技术相互跨界融合的驱动力,形成了“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创意社会”[8]逐步发展的发展逻辑,展现了创意的文化创新、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到社会治理的功能。以创意经济为驱动力,进行岭南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就需要立足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与日常实践,一方面从生活方式的整体层面对岭南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性整理和挖掘,使岭南文化资源涵盖广阔的衣食住行和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去寻找岭南地域世代居民的生活实践与意义表达的方式,形成岭南文化资源数据库;另一方面则要立足“日用”的物质领域与精神意义层面的广阔空间,将岭南文化作为创意,从内容表达、符号设计、产品研发和体验打造等不同层次上,推进岭南文化的创造与创新。

其次是岭南文化品牌的建设、提升与活化。文化的品牌化,是通过对文化企业、文化项目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元素的科学提炼、品牌形象的系统构建与文化产品的精准营销等方式,以构建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与差异化形象,形成强大的无形资产和创意资本,从而提高文化企业、项目、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影响力。通过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拉动来构建文化品牌,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落实到岭南文化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传统岭南文化品牌的创新性发展亟待加强,尤其是大批岭南老字号如何在当下新的创意经济中发挥其长期积累的品牌效应,充分利用其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与声誉,进行创意性转化与生活方式的融合;其二,如何对当今岭南文化的新品牌进行标识与彰显,比如奥飞动漫、咏声动漫、华强科技等文化科技企业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文化内容与文化产品,如何发挥其龙头优势,通过岭南文化品牌化的重大项目的扶持,以实现岭南文化新品牌的构建。

再次是岭南文化消费场景的打造与营销。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文化、旅游、商业的融合成为当下文化消费与生活方式的引领方式。尤其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增加,借助互联网的网红打卡与流量传播的方式,年轻群体掀起“国潮”消费热潮,为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实施岭南文化“双创”过程,要充分借助国潮消费的潮流,让优秀的岭南文化以生活方式塑造的形式进入到年轻人喜爱的消费场景中。近年来,广州打造了一批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消费场景,比如永庆坊、北京路步行街、沙湾古镇、黄埔古港、小洲村等特色文化街区与村落,比如正佳广场的永正街等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商旅综合体,以及充满岭南地方特色的博物馆等,但从总体上看,岭南文化消费场景的品牌化、传播度和影响力仍然不足,亟待从岭南文化生态的整体构建与消费生活的引领的层面上,增强岭南文化消费场景的沉浸感与活力。

三、传播维度:以数字化发展战略促进岭南文化与数字文明的融合

在传播维度上,以数字化发展为战略,促进岭南文化的技术化转化与数字化传播,推进岭南文化与当代以“技术—文化—创意”为整体的文化形态的融合。

从国家层面上,文化数字化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2022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更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将“数字文化战略”和“重大文化发展战略”作为重要的文化发展抓手。实际上,文化数字化发展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成为即将到来的人类数字文化时代的最重要的发展特征。立足于人类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的历史进程,包括岭南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的数字化发展,就不仅仅涉及到文化记忆的整理与记录、文化面貌的重建与呈现、文化体验的互动与生成,更从根本上关涉到数字技术及其主导的文化发展逻辑与社会经济的运行逻辑,涉及到网络原住民及其未来世代被数字技术及其文化形态所塑造的情感心理结构。

从根本上,数字技术对文化发展逻辑的影响,就在于数字技术以其强大的媒介融合与文化融合的双重驱动,将有形的物质文化与无形的精神文化重构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通过将物质文化进行数字化转化,以及精神文化的数字化重建,数字技术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时空再造”与“世界重现”,同时,通过物质身体自我与虚拟身体自我的数字化连通与技术性区隔,数字技术释放了人类主体性文化的多重向度。在这一意义上,人类文明与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将不仅可以获得立体性重建与现象学还原,还进一步成为未来文明中的重要生产要素与数据资产。

在数字媒介及其文化影响下,数字文化的逻辑同时构成数字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与精神密码:一方面,电子游戏中的运行机制成为社会生产组织机制的新模板,事实上,像美团这样的企业就运用游戏玩家通关机制的设计逻辑来进行员工绩效机制的设计,呈现出企业运作的“游戏化”。此外,包括教育过程的“游戏化”在内的不同社会机构的运作,都展现出数字文化逻辑的深层次影响。另一方面,诚如媒介环境学所展示的那样,“媒介即信息”,数字文化已然成为一种深层次改变人们感知能力与情感心理结构的重要机制。

实施岭南文化的“双创”工程,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事业的长远行动的重要构成。因而需要从未来的向度出发,立足于数字文明时代的文化发展逻辑、社会经济运行逻辑与未来世代的情感心理结构,使岭南文化与数字文明时代的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近年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政策的推动下,岭南传统文化的数字化已经呈现出较为自觉的探索。比如岭南非遗文化在抖音等短视频上进行的数字化传播,以适应年轻世代的时尚风格与互动传播的方式进行岭南非遗文化的展示与传播,实现了其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的极大创造,促进了包括粤剧、粤绣、粤语在内的岭南非遗文化在年轻网民中的影响力。[9]又如动画电影《醒狮少年》将岭南醒狮文化与动画电影结合,通过故事化讲述的方式所进行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表达,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岭南醒狮文化的传播度和影响力,更以醒狮少年的故事性情境的整体构建重建了岭南文化的时空载体。再如《白蛇传·情》将中国古典的白蛇传传奇故事,以粤剧艺术的表演形态,通过后期前置的拍摄技术进行数字仿真情境的唯美重建,推动了粤剧文化在内容题材、艺术表达与传播方式的多向度跨界,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值得指出的是,实施岭南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广东拥有强大的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以其“开风气之先”的开拓精神,成为全国网络文艺最早的发源地和网络文学作家的重要孵化地。2002年6月起点文化传播公司在阳江成立,影响中国网络文学进程的“起点中文网”正式运营,并探索中国网络文学的阅读消费制度(付费阅读、会员制度)和文化出海(“起点国际”)。在它的影响下,广东成了网络文学的热土。著名网络作家如当年明月、南派三叔、天下霸唱、慕容雪村、李可等,都从广东起步。后续网络文学新生力量也不断出现,多年来,广东网络作家数量和企业数量基本位居全国第一。

其二,凭借着庞大的产业规模、强大的集群效益和文化科技的融合优势,广东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数字文化生产强省,尤其在网络游戏、电竞产业、数字动漫、数字音乐等方面,广东不仅有腾讯、网易、三七互娱、奥飞等头部游戏动漫企业,欢聚集团(YY)、虎牙、网易CC 直播等一批电竞直播龙头企业,酷狗音乐、荔枝FM等数字音乐龙头企业,更拥有完整的研发、运营、直播等产业链条优势。无论是从业规模还是产值规模,都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广东集中了全国37.7%的游戏产业人员,31.6%的全国电竞从业人数,以及全国规模最大的原创音乐人。经济规模上,2020 年广东电竞产业收入达1197.6 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75.56%;2021 年广东网络游戏以2300 多亿的产值占据全国总产值近8 成[10];而在数字音乐方面,单广州一市的产值就占全国的1/4。除此之外,广东游戏企业对国内游戏企业的投资占比为41.8%[10],借助资本的介入对全国游戏产业产生重要影响。毫无疑问,广东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数字文化生产的产业中心,数字文化也已经成为广东影响全国乃至全球的力量新秀。

其三,凭借着外向型的经济优势,广东成为中国数字文化海外输出的重要基地。依托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首批为天河区,第二批为番禺区),广东加快推进互联网、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的融合发展,加大高质量数字内容产品供给,推动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电子竞技、数字音乐等数字内容的创作生产,通过打造境外出海平台和生态系统实施文化产品的本土化,推动网络文艺的“出海”。据相关数据显示,广东网络游戏产业规模占全球的18.5%[11],2021年广东省网络游戏出口规模达到389.2亿元,同比增长22.6%,占全国游戏出海总规模的33.9%左右。[12]

但我们也要看到,广东数字文化的优势更多呈现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其文化优势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因而,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推动岭南文化数字化发展,要进一步将广东数字文化的产业优势转化为文化优势,通过实施岭南文化数字化发展战略,充分进行岭南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整理与提炼,利用数字文化经济的内容生产的IP 化跨媒介模式,包括电子游戏、电竞赛事和元宇宙等前沿数字文化产业的新技术新形态,打造岭南数字文化的“故事宇宙”和“虚拟场景”,前瞻性地促进岭南文化在数字文明时代的新的内容形态、产品形态、产业形态与消费形态的探索与引领。

四、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需要坚持的三种文化发展观

结合价值、实践和传播三个维度,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需要坚持如下三种文化发展观:

(一)坚持“大文化”的整体观

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首先要突破岭南文化的“小文化”视野,坚持岭南文化与岭南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观,建立一种“大文化”的整体观。从知识认知和学术研究的层面上,文化需要进行分类与细分,但文化的传承与活化,只有将其重新置于文化与社会的整体中才能获得其生命的根源与土壤,因而需要重建文化的历史整体观。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突破管理层面上的“小文化”(将文化视为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遗产)的“机构定义”,重新建立文化的系统观和整体观:一方面,在学术层面上还原、重建岭南文化的历史整体视野,在一种整体、动态的历史过程中理解岭南文化生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价值形成的历史机制;另一方面,又要在实践层面上进行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的保护、传承与转化,在一种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与日常实践的整体层面上,寻找岭南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路径。

(二)坚持“活文化”的传承观

要摆脱岭南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割裂的二元论,坚持岭南文化的历史与当下动态发展的一体观,建立一种“活文化”的传承观。无论是作为整体的中华文化还是部分的岭南文化,它们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就在于其内蕴在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日常行为和价值认同的深层之处,在于其在今天仍然能够生生不息地得到传承与发展。因此,实施岭南文化的“双创”工程,并不能预设岭南文化传统与当代割裂的两元观——不能将岭南传统文化视为与当下文化割裂的“博物馆化”的存在,更不能将岭南文化视为只是一种经由学者阐发的文化记忆——而是要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的动态发展的一体性中,去深入地发现和研究那些仍然存活于当下的岭南传统文化,去寻找那些在当下已成功实现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岭南传统文化,更要善于在当下新生繁荣的文化中去发现岭南文化的当代发展。从而,既是要通过更为系统性的保护与传承,更加品牌化的提升与活化,使其生命力从隐形状态获得彰显,使其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成为一种文化自觉,从而真正产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价值心态;而且要在岭南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历史中,寻找岭南文化的生命力的根源,寻绎岭南文化融入当下生活与文化的经由历史验证的经验,更好地在新的历史语境与文化形态中,探索岭南文化与当代文化融合的路径。

(三)坚持对岭南文化价值批判性继承与时代性创新相融合的文化发展观

坚持岭南文化的“大文化”整体观和“活文化”的传承观,并不意味着对岭南文化进行无区别、无反思的创新创造,而仍要坚持对岭南文化价值的批判性传承与时代性创新相融合的文化发展观。尽管文化的发展受制于特定的历史时空,但着眼于人类的当代境界、社会文化的未来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文明新形态的建设,包括岭南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同样需要进行批判性反思与传承。比如岭南文化的务实精神既是岭南文化讲求实干、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品质的精神根基,也是岭南文化注重世俗生活,注重平民价值与日常烟火的重要的价值根源,但过于务实的价值向度,也导致岭南文化往往缺乏对超越性价值的追求,在精神层面上缺乏对理想主义的探索,在思想文化和艺术文学中,就导致那种深度的人类性思考的不足以及思想精深的人文艺术的缺位。因此,既要坚持务实精神的一面,但同时岭南文化如何培育基于务实而又超越务实的新岭南文化精神,就成为岭南“双创”工程中需要去发展的内容。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双创价值
岭南文化名家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一粒米的价值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给”的价值
双新双创
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与岭南文化的教育
基于岭南文化的生态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