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精神图谱建构的里程碑
——读《广州大典普及书系——广府名人读本系列》

2023-04-24 14:11梁凤莲
探求 2023年6期
关键词:岭南文化广府编著

□梁凤莲

古代典籍留存到今天,除了及时抢救和保护现有的珍贵文献,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当代人的努力,那就是用当代思维去激活古代典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理解、接受、欣赏,进而发扬光大,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而经典传承的第一步便是理解,普及是无法忽视的桥梁。《广州大典》耗时十年编纂,依经、史、子、集、丛五部分类,汇集了上下两千多年、4064种珍贵的广州古籍文献,编成520册,于2015 年出版。如此浩如烟海的古文典籍,采用影印本印刷,竖排且没有标点符号,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具有相当的阅读难度。

为了让传统文化当代化、经典文献普及化、学术价值最大化,广州大典研究中心在《广州大典》面世后决定组织学者专家从《广州大典》中精选最具代表性、可读性的文献,进行由文献典籍向普及读物的转化,编辑出版了一套集思想性、知识性、通俗性为一体的《广州大典普及书系》。该书系拟分为广府名人读本系列、地方风物读本系列、地方游记读本系列、西学东渐读本系列、小说读本系列、戏曲曲艺读本系列等种类,计划按照一年一辑、十年十辑的节奏出版,通过出版《广州大典普及书系》,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了解岭南文化的精髓,进而认同岭南文化价值,热爱岭南文化。

作为《广州大典》普及书系的开篇,2021 年由广州出版社出版的第一辑“广府名人读本”系列共有七本,不仅先声夺人,遴选对象独具识见,集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同时与此前《岭南文库》推出的《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等普及性读物,前后彼此呼应,宗旨一脉相承,都是本着守护岭南文化的“根”与“魂”而传承接力的。

“广府名人读本系列”选择的七位岭南文化代表人物,均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和非凡的影响力,特别是近代的梁启超、容闳、郑观应,他们引领、推动封建时代的政治、教育和商业革新,为民族复兴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屈大均、陈澧、陈献章、李文田等人在经学、诗词领域标举岭南文化旗帜,弘扬中华道德思想,理应为后世所敬仰。

这套丛书的编撰既有共通之处,又侧重不同、各有中心,更为着力的是千年羊城的文化品质、精神图谱,如何作蔚然大观的整体呈现,从立体的角度和更高的视野,去观照这批广府名人的精神观念、思想高度、文化襟怀、历史使命、治学担当、书写情结等等,后代学人以一个群体的理念聚合前代古人,耸立起一座百年的文化高原,去建构起岭南精神图谱的一座座里程碑,同时,如何作为文化源泉,滋养着依托岭南文化而强大的广州,历久不衰,弥久恒新。书中展陈的七个文化名人的观念格局、识见涵养,作为这座文化高原上的一个个山峰,依然成为今时今日的我们仰视致敬、研读传习的标杆。

“广府名人读本”系列,编撰著述者,均是学有所长、多年沉潜、研究有素的专家学者,每种读本包括导读、代表性作品选编(含注释、翻译、评析、或解题、延伸阅读等)。每位著述者对所研读推荐的对象,都倾注了独具匠心的关注,所得的见解与观感,均自出机杼,铺陈讲究,描述传神,达意晓畅,显然是可以俯高就低,适应广泛阅读的一个普适性较广的文本。

其中,有何天华编著的《岭南文化精神的守望者——屈大均作品选读》。屈大均作为一个有乡土情怀、倾力表达的学者和诗人,他不仅致力于学术梳理、新学传承,还执迷于对广东山川形胜、草木虫鱼的书写,以他的代表作《广东新语》为例,无疑是一本描述岭南风物的百科全书,历来为本土书写者所称颂和推崇。

有李绪柏编著的《晚清“新学风”的倡导者——陈澧作品选读》,作为文化新变的先驱,晚清新风的倡导与引领者陈澧,同时也是有名的学海堂的学长,在音律诗词方面有卓越的贡献,所禀持的无所不知、有所不言的宗旨,成为一代学人的风范。

有黎业明编著的《开启明代学术新风的大儒——陈献章作品选读》,作为岭南大儒的新风标识、思想建构自成体系的陈献章,既开启学术创新之风,亦灵活游走在法度之外,从容渐进。

有王川编著的《大清探花的诗文人生——李文田作品选读》,常识淹通、述作有体的咸丰年间的探花李文田,作为一代文魁,对传统文化的庚续义不容辞,运行在政、学、教三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宾睦新编著的《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作品选读》,容闳是拿来为我所用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作为留美幼童,也是获得美国最高学府耶鲁博士的第一人,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并且是教育新变的先行者和探索者。

有肖玉华、闵定庆编著的《游走在近代政商之间的沉思者——郑观应作品选读》,倡导新变,西学中用的郑观应,呼吁“考究各国政治得失,皆时务切要之言”,富国图强,从世界的高度来思考中国。

有李旭编著的《近代三十年政学潮流的领跑者——梁启超作品选读》,观念变革思想超前,打破禁锢的一代旗手梁启超,一生留下了一千多万字的著述,成就了影响时代和社会的一代伟业:变法维新,成就报刊事业,掌教时务学堂,促进建党立宪,怀揣梦想入阁,倒袁再造共和,点燃民主之火。

此套丛书的新变处,就在于融汇历史进行文化传播,重新去诠释历史,并对文化中的历史重作解读和判断。如是,历史背景必然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依据,否则,我们无从去想像和评估历史中的文化,尤其是这些为文化的千秋伟业不断输送自身才华的文化名人,他们的著述与生平,曾经如何伟大、如何举足轻重、如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套丛书的价值,呈现了岭南文化在近代思想领域的精神高原。

这一群人在明清之际,以及延伸到清末民初的二三百年里,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家国蹇转的殃殇之年,无论时局多么动荡,环境多么莫测,却依然能横空出世,以他们的思想光彩、精神高度、超前观念、如炬目光、丹心热血,照亮了那个乱云飞渡的年代,而彪炳史册,垂范千古,这显然是那段过往的历史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对人文史积累的一次难以复现的赐予了。

从观念、意识、精神、思想、识见、行动、创新与热情等诸多方面,这些名副其实的大家们,无疑用各自的才情与著述,为岭南文化的发展托举起了一座高原,其中的每一个,都堪称为岭南文化中集大成的最具份量的一座高峰,时至今日,依然具有光彩不减当年的影响力和导引力。这些经过漫长时日冲刷和检验过的精神财富,成为了岭南文化源源不断地推陈出新、丰富出彩的滋养和动力之源,也是对中华文化一个不可多得的贡献。

时间的流淌和朝代的更迭,依然没有停止岭南文化自我的生长的积淀,他们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一代人的杰出者,是一代接一代的接力者,而成就了近代岭南文化史的群星璀璨。

以屈大均为例,作为一位扎根岭南、本土书写的一代风标,他不仅承前启后,进行学术梳理、新学倡导,而且创作深入,把经济、思想与文化的领域一一打通,去揭示岭南精神的内核,集大家风范,成就雄奇风彩。

在明清之际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里,面对旷世的劫难,屈大均依然在夹缝中点亮文化的灯火,为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极富地域价值和岭南人文价值的文化遗产,他在《鲁连台》一诗中写道:“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他的人文风骨、创作风范和一往情深的创作品格,不仅在岭南的人文上空星星一般地闪耀着,也影响和推动着后人把这些先辈树立的扎根岭南本土书写的大旗一直擎举下去、传递下去。

华南师范大学专研屈大均的老专家何天杰教授指出,正是有了这一批人,有了屈大均这样的代表,集大家之风范,开岭表之新风,形成了岭南文化的雄奇之风。他特别强调,不仅是雄直,而且更是雄奇,这揭示了岭南文化不可小觑的丰富的内涵和份量。

屈大均在他的百科全书般的扛鼎之作《广东新语》里,有一句豪迈盖世之言:“广东者,吾之乡也。不能述吾之乡,不可以述天下。”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只有讲好自己故乡的故事,才能讲好天下的故事。其中,文化的怀乡,创作的情结,书写的担当,溢于言表,直抒胸臆,感人肺腑,令今人难以望其项背。

重温屈大均的著述,尤其是他的这番话,读之目朗神清,天宽地阔,拳拳之心,矻矻之学人,果然情怀丰沛,千古垂范,让人肃然起敬。《广东新语》就是一个里程碑,一个扎根岭南本土书写的标杆。

诚哉斯言,讲好自己故乡的故事,才能讲好天下的故事。只有这样,身边事,广州情、岭南风、湾区范,才值得好好讲述,好好呈现,好好传播。这同样是这套普及读本丛书呈现给读者的用情与用心。

猜你喜欢
岭南文化广府编著
米小圈笑园
季进编著《另一种声音:海外汉学访谈录》(增订版)书影
岭南文化名家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汕大高教所陈小红教授编著的编著的《潘懋元先生与汕头大学》出版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与岭南文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