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视角下中缅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研究

2023-04-24 20:06寸亚玲李冬颖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文化交流两国边境

寸亚玲,李冬颖,王 铄

(云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

1 中缅两国跨境民族简介

跨境民族是当前国家交往中的重要因素,因为其共同的情感认同、风俗和习俗往往能在国与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中发挥出关键性的作用[1].中国和缅甸是关系密切的友好邻邦,是中国当前和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中缅两国长期保持友好关系,而两国跨境民族间的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在两国长期友好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缅跨境民族主要有傣族、哈尼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景颇族等.这些跨境民族具有“史源久、地缘近、文源深、血缘同、语缘通、神源合、商源广”的特点,他们之间语言相通,习俗相似,世代通婚,毗邻而居,亲如一家.在这些跨境民族生活的区域,很多民族只是在国家的政治地缘上划分开来,但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上都存在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因此,中国和缅甸的跨境少数民族之间的传统体育文化交流有更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缅两国就有交流往来,在当时的古籍中还出现了有关当地物产和当地社会状况的记述,并且两国贸易往来也十分频繁,这便是中缅两国交往的早期雏形,此后两国相互之间的交流交往不断深入、领域不断扩大.由此可见,中缅两国交流交往由来已久,中缅关系友好符合双方利益,两国在双边区域、国际框架下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但多数局限在地方政府和民间层面[2],在此背景下两国跨境民族之间体育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凸显.

2 中缅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积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已成为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中缅两国以民族节日为活动平台进行民族间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其他形式也不断出现,包括国家积极组织的两国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以国内高校为代表进行的跨境民族间的传统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丰富多彩的交流形式,对中缅两国友好互助关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从2001年至今,中缅政府每年都要联合举办一次中缅胞波节,节日的主题是“和平、发展、吉祥、共欢”,在胞波节中除了有大型中缅文艺演出、泼水狂欢、中缅牛车彩绘、民族服饰评选等活动,还会举办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如抵棍、扭棒、藤球、赛象脚鼓、民族武术、拳术、棍术、刀术、竹筏竞赛、民族焰火、水灯祝福等,以及代表中缅两国共同的民间艺术.中缅胞波节举办规模在逐渐扩大,内涵不断丰富,影响力也在日益提升,边境民族节日不仅是边境民族的盛会,也是促进中缅友谊、双方经济发展和边境和平稳定的重要平台.除胞波节外,每逢民族节日还会举办相关的体育比赛,如中缅篮球赛、足球赛和藤球赛,以及展示各民族拳术、棍术和刀术的展演和比赛等.云南德宏陇川县与缅甸山水相连,这片土地上的景颇族在缅甸也有分布,并且每年在陇川举办目瑙纵歌时会邀请缅甸的景颇族,甚至是远在美国的景颇族兄弟姐妹一起狂欢,在此期间不仅会有大型的歌舞表演还有很多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展示和表演.2016年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首次领导人会议提出澜湄大学生友好运动会项目,虽然这次体育交流主要是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现代体育项目,但在开幕式上由云南民族大学带来了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展示.由此可知,我国与缅甸的体育交流不仅涉及内容广,而且体育交流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这种现代体育和传统体育的和谐共生,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许多国家之间不同程度地停止了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中缅两国跨境民族间的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也暂时停止,如今如何有序恢复这种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需要我们去探索更多的路径和形式,以此促进中缅两国体育文化交流的健康发展.

3 中缅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的当代价值

体育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生存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正因为他是最为简单的身体活动,所以更能让人们产生共鸣.在中缅跨境民族的节日文化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充当重要的角色,呈“无节不体育”状况,彼此间跨境交流主要是体育交流.不管是中缅胞波节中的体育交流还是其他边境节日活动中的体育文化交流,都逐渐由民间自发组织转向政府为主导的活动,并且组织规模上不断扩大,参与人数上不断增加,其影响广泛而深远,通过总结影响主要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3.1 国家层面

3.1.1 促进我国边境稳定发展,强化中缅两国睦邻友好关系

中缅边界线全长2 186公里,治理好国家边境,对保障国家安全和稳定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边疆的治理方式上,军事、政治与文化认同相比较,文化认同较其二者更为长久、有效.这是因为许多跨境民族生活在中缅边境,对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民族认同可以上升为一种国家认同.甚至在很多的民族边境地区允许通婚或是跨境民族之间的“串门走亲”,在此环境下中缅边境民族之间的感情日益深厚,为中缅两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现实条件.而在文化交流活动中,中缅边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则是两国人民最乐于接受的形式,是开展最为活跃的文化活动.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仅只是竞技体育项目,更多的是源于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在边境线上的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已成为增强边境人民之间相互信赖,和平共处的方式或途径之一.人们在平等、公正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奋勇向上、心情舒畅,对于体育活动来说都需要有相关的规则和秩序,在人们开展这些活动时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这种公平公正的体育交流活动没有民族的问题、没有项目的贵贱之分,没有国家大小、强弱的限制,所有参加的民族都是平等公平的,这种公平,有秩序的环境是构建边境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

通过跨境民族体育文化交流,能够有效增强我国与缅甸之间的友好关系,并在文化传播及国际交流中相互帮助[3].通过积极发挥跨境民族对于增进中缅两国关系的纽带效应,利用中缅跨境民族在历史同源、文化相近、习俗相近等层面的优势,以跨境而居的族群文化交流为切入点,对于加强中缅文化交流合作具有重要作用[4].

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家与国家关系变得复杂而又密切,在国际社会中没有孤立的个体,各个国家间充满了利益合作、矛盾冲突.但各国都要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合作,所以在增进合作前各国以外交谈判、首脑会晤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解.对于中国也同样有通过体育获得外交成功的案例,所以对于有着特殊地理位置和跨境民族这一群体的云南中缅边境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作为国家之间增进互信、改善国际关系的媒介,可为我国推行以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服务,传递中华民族和平开放的博大胸襟,为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1.2 增强“边疆文化软实力”

各民族之间文化是相通的,虽然可能隶属于不同的国家,但是这种文化之间的关联以及联系是难以隔断的.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跨境民族群体被认为是崇拜同一祖先、接受同一神灵恩泽、荣辱与共、在利益和义务上基本一致的共同体,这些族群的认同感是促进同族人们团结合作的核心力量.由于跨境民族对于国界的概念比较淡薄,在中缅边境上就出现过“一井两国”“一寨两国”“一秋荡两国”的奇观.即使两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存在禁令,也不能完全阻止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这说明族群认同是实际交流的强大力量,是人们合作的心理动力来源.跨境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愿望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同一民族内部交流,是跨境民族之间最基本、最根本的交流形式,特别是现代国家的边界以政治边界的形式划分后,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式进行交流的需求特别强烈.中缅跨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不仅仅是族群认同的结果,更多是人们文化交流的需求,所以民族体育文化交流不仅是民族认同的具体体现还是各国人民文化交流互通的新渠道,满足了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诉求.

在当前社会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于地区人民会产生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影响.而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较多,使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特色鲜明,形成了文化资源的宝库.从现代民族国家的性质与影响力的角度上说,边疆地区作为一国领土的边缘地带,已不仅仅属于与国家主权完整、军事装备相关的“硬边疆”的概念范畴,他同时也是相邻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互动频繁的地域和重要场所,常被视为展现国家软实力的“窗口”,所以积极开展中缅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对提升我国“边疆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价值.

3.1.3 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

体育可以超越国界,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在中缅边境许多民族跨境而居,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联系,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周边各国和平稳定.正常的经济型、社会型、文化型流动有助于深化中缅民间友好关系,维护和提升国家大局,是基础设施互联、民心相通、共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核心[5].

当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仍然不稳定,同时中国与西南边境邻国的冲突和摩擦不断,中国周边的安全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充满挑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利用其国家影响力来确保自身的和平与安全,同时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中国“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和平思想可以借此传达给周边国家,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向外辐射.加强中缅两国人民的文化认同,同时发挥中缅边境的前沿和窗口重要作用,加强与缅甸的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增强睦邻友好关系,能够不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中缅边境各民族共同富裕和边疆繁荣稳定[6],扩大中国西南边境的和平缓冲区,进而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更好地保障国家安全.

3.2 社会层面

3.2.1 为边境新农村建设开辟了新途径

近些年中缅边境民族组织开展了跨国的篮球、足球、藤球、羽毛球、乒乓球、高尔夫球等比赛.每年在瑞丽还会举办群众游泳、龙舟竞赛等,在姐相还组织新农村篮球运动会,各种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开展丰富了边境文化和娱乐生活.随着农村体育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娱乐休闲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改善社会氛围,促进群众身体健康、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同时,通过在民族节日活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竞赛,可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蓬勃开展,推动全民健身,提高边境人民身体素质,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从而提高群众健康水平,让更多的民众感受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正能量,增进民族团结.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脉络延伸,是打破中缅边境各民族及乡村间“阻隔”的有效利器,充分发挥了其“文化+体育”的利剑作用.在积极传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时,有效整合了中缅跨境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形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中缅边境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和经验,拓宽了中缅边境地区新农村的发展路径,为中缅边境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建设增添了新动力.

3.2.2 促进中缅两地经济发展

在以政府主导为推动力的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跨境民族的往来便天然地融入这一浪潮,并且其规模和深度得以扩大与强化[7].到2019年,中缅胞波狂欢节举办了18次,加强了两国人民的友谊,扩大了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加快了中国的瑞丽、碗叮、姐告和缅甸木姐、南坎等地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和谐边境地区的建设.例如,2016年2月2日在中国德宏举办的景颇族国际目瑙纵歌节,其中一系列民族活动不仅仅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而且发展了旅游文化事业,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随着绿色健康理念的日益普及,在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尤其是边境地区,迫切需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缅边境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理、民族文化和人文资源,开发该地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边境地区旅游,从而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体育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具活力的体育产业门类之一, 对于国民经济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地政府和旅游局利用傣族和德昂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和中缅胞波狂欢节来发展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孔雀拳、棍术、刀术、抵棍、扭棒、蔑弹弓、射弩箭、爬杆、荡秋千、丢包、牛车赛、竹筏赛、大象拔河等,他们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元素.让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同时丰富了节日活动内容,让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这种形式为更多人参与民族传统体育开辟了道路.边境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交流将成为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文化融合与互利的平台,对于拓宽两个国家的经济交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中缅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间的交流互动,进一步将云南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借鉴中缅跨境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为云南省建设和谐共融、民族团结与安定和谐的边疆提供经验模式.通过加强中缅跨境民族间的文化沟通交流,有助于实现云南边境稳定、睦邻友好、民族团结、区域发展、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交流打下诚信合作、互惠共赢的基础,不断扩展在其他相关的经济共同合作领域,推动西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两国经济发展,提高中缅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巩固两国合作伙伴关系,进而促进两国共同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交流两国边境
中尼边境守护营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边境扬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