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八年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效果调查

2023-05-04 02:42李明夏姜忆南许岭翎张晓彤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3年5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医学生量表

杨 惊,李明夏,姜忆南,许岭翎,柳 涛,张晓彤*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1.急诊科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2.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3.心理医学科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4.内分泌科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内分泌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抑郁症(depression)和焦虑症(anxiety)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悲伤、缺乏兴趣、绝望,甚至有自杀的念头。斯德哥尔摩(Stockholm)医科大学的学生(12.9%)与匹配的对照组相比一般人群(7.8%)更容易患抑郁症[1],医学生相比其他学生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更高[2]。本研究旨在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医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可能加重或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原因。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22年2月~3月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读的3~8年级的八年制医学生发放问卷。

1.2 方法

结合多种量表组成问卷系统性评估医学生心理状态。设置了控制问题(这个是控制问题。请选“几乎总是 (91%~100%)以排除无效问卷。”通过微信(WeChat)发放问卷星(www.wjx.cn)调查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法,两周后截止并回收问卷。

调查问卷的组成:

1)年级,性别。

2)自我的身体以及心理健康评价。

3)包括饮酒、吸烟状态

4)CES-D抑郁量表的10项版本(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10,CES-D-10),10个问题,分别赋值0~3分,总分0~30分,>20分提示可能存在抑郁,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3];Beck焦虑量表的10项版本(Beck Anxiety Inventory-10,BAI-10),分为10道问题,分别赋值0~3分,总分0~30分,BAI-10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4];情绪调节困难量表简化版(Difficulties in Emotion Regulation Scale,DERS-SF),18个项目,0~4分,总分0~72分,分数越高表示情绪调节困难越困难[5];生活满意度量表(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SWLS),分为5个条目,分别赋值0~6分,总分0~3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6]。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回收266份问卷,排除18份无效问卷,有效率93.2%。参与研究的3年级处于基础医学阶段前期(开始学习解剖、组织胚胎学等),和4年级学生处于基础医学阶段前期(正在学习病理学、药理学等), 5年级学生处于临床理论阶段前期(刚完成临床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影像学等,开始学习神经病学、妇产科学等),6年级学生处于临床见习期(分为3组在三类科室轮转,大外科,大内科及妇产科、儿科、神经内科,已完成其中两组),7、8年级学生处于临床实习期(分组同见习阶段,正处于第一或二组)(表1)。饮酒方面,约160名(64.5%)学生从不饮酒,各年级之间未表现出差异,但男生饮酒比例显著高于女生(P<0.05)。吸烟方面,基本所有人从不吸烟(99.2%)(表2)。

表1 学生的基本情况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students[n(%)]

表2 学生吸烟和饮酒状况Table 2 Smoking and drinking status of students[n(%)]

2.2 自我健康评价

当自我评价健康状况时,有85名(34.3%)、2名(0.8%)学生认为身体健康情况“一般”或者“差”。心理健康方面,有82名(33.1%)、 16名(6.5%)学生自我评估心理健康情况“一般”或者“差”。学生对自我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不同性别、年级对自身身体、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不存在显著差异(表3,4)。

表3 学生自我健康评价(性别分组)Table 3 Student self-health assessment(gender grouping)[n(%)]

2.3 量表得分

对于CES-D-10、BAI-10和DERS-SF量表,不同性别、年级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表5,6),但对于SWLS量表,各年级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组间两两比较发现差异源于6年级(2015级)和7年级(2014级)与其他年级之间(表7)。6、7年级的得分显著低于3、5、8年级,提示6、7年级生活满意度较低。对于其他量表,虽然差异不显著,但也可看出6、7年级有得分较高的趋势。

表5 量表得分(性别分组)Table 5 Scale score(gender grouping)

表6 量表得分(年级分组)Table 6 Scale score(grade grouping)

表7 SWLS量表得分年级组间比较Table 7 Scale score of SWLS comparison between grades and groups

2.4 心理干预和心理学知识了解比例

第二学年下学期设置了医学心理学,第七学年下学期设置了精神病学,3~5年级为综合课学习阶段(82/129 基本不了解心理学相关内容,47/129 有部分了解),6~8年级为见实习阶段(8/119对心理学知识非常了解,111/129有部分了解),两组对心理学了解程度有显著差异(P<0.01)。

对见实习组(6~8年级)采取以下心理干预措施:1)对相关诱因进行干预,例如学习困难,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定期举办讲座,组织师生共同学习加强师生沟通,成立学习指导小组,同时配备心理咨询师。2)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定期评估,对高危人群进行持续监测,对已出现疾病表现者及时转诊。

3 讨论

医学教育是压力最大和最具挑战性的教育项目之一,由于工作量大,时间投入和临床环境压力大,导致抑郁、焦虑和压力等心理困扰的风险增加[7]。医学生的压力非常普遍,医学生的学业压力与较差的生活质量、较高的抑郁和焦虑症发生率有关[5]。

图1 针对各年级学生心理状况的量表波动趋势Fig 1 Score trends for each grade in each scale

在248名学生中,仅有2人认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差,但却有16人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差。这说明相对于学生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问题值得医学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不同年级的学生量表得分存在一定的趋势,具体而言,6、7年级的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其他年级,有抑郁、焦虑、情绪调节困难的倾向但并无显著差异。6、7年级正是处于各方矛盾最为突出的阶段: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难以结合、科研要求日益增高、职业前途未定……种种矛盾导致了该阶段学生将承受最大的心理压力,处于不良的心理状态。这与国外先前的研究类似,医学生的焦虑水平在实习前期显著升高,随着实习进入后期而进行性下降[8]。更为特殊的是,本届的6、7年级学生刚好在COVID-19疫情时进入临床见习、实习,与低年级学生相比,还直面着COVID-19疫情为其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有研究表明,COVID-19疫情期间医务人员的各项心理压力测评得分均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9]。而本研究通过积极心理干预有效的缓解了不良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虽然6、7年级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其他年级,但焦虑和情绪调节并未显著恶化。8年级学生已经完成了临床实习和招聘,即使同样处于实习期,其适应力也高于刚开始临床阶段的学生,加之积极心理干预,8年级的生活的满意度和情绪评分均显著高于6、7年级。

根据本研究结果,八年制医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的学生最为显著,结论与两年前研究类似[10]。北京协和医学院多年来保留了见习期“一对一病历导师”和“小组带教”的教学模式,自从5年级学生们开始与自己的课题研究导师密切联系,教师们除对学生们进行病例书写、临床思维培训和毕业课题设计培训外,也会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本研究团队通过加强师生心理支持一定程度改善了医学院心理疏导支持机制,对见实习期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所改善。今后拟根据学生所处培养阶段定制个性化的支持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支持,例如对于见实习学生:1)可以联合心理医学科开展心理支持工作,保留咨询时间段,及时反馈心理问题;2)将巴林特小组(Balint groups)工作从医护推广至医学生中,改善学生处理医患关系时的心理状态[11];3)给予学生更全面细致的职业发展指导,包括临床、科研和就业指导等,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建立信心,应对职业道路上的迷茫。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医学生量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