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P椎间融合器在跳跃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2023-05-05 02:20王海波李欣陈德纯黄波郑华伟许文根卢一生
颈腰痛杂志 2023年2期
关键词:椎间隙前路椎间

王海波,李欣,陈德纯,黄波,郑华伟,许文根,卢一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骨科,浙江杭州 310007)

跳跃型颈椎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连续的颈椎节段因椎体后缘骨赘或椎间盘突出等病理因素使颈脊髓多处受压,从而产生脊髓功能障碍的颈椎病[1,2]。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在传统手术中,需用钢板将责任节段的上下椎体进行固定,对邻近节段造成医源性损伤,易造成术后吞咽困难、邻近节段退变等并发症的出现[3,4]。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rofile interbody fusion device,Zero-P)用于常规颈椎病的治疗已较为成熟,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5,6]。目前,对于Zero-P在跳跃型颈椎病中的应用,相关报道较少。作者采用Zero-P治疗跳跃型颈椎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本科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结合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的跳跃型颈椎病患者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45~72岁,平均(59.71±8.49)岁。所有患者均为两个节段跳跃型颈椎病,共涉及42个椎间隙,其中涉及C3-4、C5-6节段12例(占57.1%),C3-4、C6-7节段3例(14.3%),C4-5、C6-7节段6例(28.6%)。所有病例的症状、体征与影像学检查均符合跳跃型颈椎病的诊断。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全身麻醉,仰卧位,颈部后仰,术区常规消毒铺巾。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显露椎前间隙,作颈前纵或横切口。逐层显露至椎前间隙后,C臂机透视确定手术节段无误。三关节咬骨钳咬除责任间隙及椎体前缘骨赘,撑开椎间隙,依次使用尖刀、刮匙和髓核钳彻底去除椎间盘组织,用枪钳咬除椎间隙后缘增生骨赘,显露后纵韧带。小心咬除后纵韧带及椎体后缘骨赘,至硬膜囊清晰可见。试模确定好椎间隙大小后,选取填塞自体碎骨粒的合适型号的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处理好的椎间隙,松开椎体撑开器,螺钉将Zero-P椎间融合器斜行固定在上下椎体上。相同步骤处理另一责任椎间隙。C臂机再次透视确定Zero-P椎间融合器大小及位置均合适后,术区彻底止血并冲洗,放置引流后,逐层关闭切口并包扎。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典型病例(A-B:术前颈椎正侧位X线片;C-D:颈椎MRI及CT矢状位示C3-4、C6-7椎间盘突出;E-F:MRI横截面示C3-4、C6-7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G-H:术后X线片示内固定位置良好)

1.3 评价指标

采用 JOA评分(17分法)、疼痛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及疼痛进行评价;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价;采用C2-7Cobb角评价颈椎生理曲度改善情况。记录邻椎病、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血肿、神经损伤、内植物移位、螺钉断裂等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观察手术节段融合情况。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例患者手术时间60~122 min,平均(93.57±18.85)min;出血量22~120 mL,平均(66.67±22.71)mL。所有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3.19±6.87)个月。21例患者中,1例(4.76%)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予雾化吸入治疗,3 d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邻椎病、血肿、脊髓损伤、内植物移位、螺钉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

表1可见,与术前相比,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及C2-7Cobb角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21例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各观察指标评价结果

3 讨论

跳跃型颈椎病因颈脊髓多处受压,常导致四肢麻木无力、感觉功能障碍等严重神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7]。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ACDF。研究发现,在跳跃型颈椎病手术中,钢板的置入需显露较大的手术范围,从而增加了神经血管等组织损伤的风险,易造成非责任节段的医源性损伤[8]。另外,前路钢板的置入也容易损伤食管或喉部神经,导致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9]。

针对跳跃型颈椎病手术的特点及传统术式的不足,本研究采用Zero-P椎间融合器治疗跳跃型颈椎病。Zero-P椎间融合器是一种新型的颈椎融合系统,集支撑、固定、融合为一体,既能实现责任节段的有效固定融合,又能减少对非责任节段的干扰和牺牲,其在临床中也已获得了较多应用。Zero-P隐藏于椎体前缘以内,不会突出于椎体,该设计可显著降低颈前路术后吞咽困难和相邻节段变性的潜在风险。此外,该融合器也可增加手术节段的即时稳定性[10]。Scholz等[11]通过对24具尸体研究认为,Zero-P椎间融合器对颈椎生物力学的稳定性与钢板联合Cage固定相似。

本研究中,患者末次随访时JOA评分、VAS评分和NDI指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颈椎Cobb角也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表明Zero-P应用于跳跃型颈椎病的ACDF手术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与影像学结果。本研究中,仅1例(4.76%)患者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予以雾化吸入后症状缓解。既往文献报道常规颈前路术后的吞咽困难发生率可达70%[12,13],与之相比,本研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作者分析认为,Zero-P采用颈前零切迹的设计理念,在保留前路直接减压优点的同时,实现置入物与螺钉固定的一体化,使内置物不突出于椎体前缘,从而有效避免了传统手术中钢板对椎前软组织的影响及对邻近节段的影响,降低了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文献报道Zero-P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ACDF组[14]。

相邻节段退变是也是颈前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多节段颈椎病中。Hilibrand等[15]通过10年的随访研究发现,超过25%的颈前路手术患者出现邻椎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约2/3需再次手术治疗。本研究中,邻椎病发生率为0,远低于常规ACDF手术[16],考虑原因可能为:①Zero-P避免了前路钢板的使用,邻近节段退变风险相应降低。 ②Zero-P仅置入于责任间隙,保留了非责任间隙,降低了对颈椎正常生物力学及邻近椎间隙的干扰。

根据本研究结果,笔者认为,Zero-P在跳跃型颈椎病行ACDF手术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①可避免钛板对非责任间隙的固定,保留其活动度;②降低术后吞咽困难及邻椎病的发生率;③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然而,Zero-P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在部分患者中,C3-4和C6-7植入物的螺钉难以最佳角度插入[17]。

综上所述,颈前路减压结合Zero-P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跳跃型颈椎病的疗效满意,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择方案。但由于本研究临床病例数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对其远期疗效尚需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椎间隙前路椎间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莫愁前路无知己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逐梦记·马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