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某水泥用灰岩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023-05-06 14:25龚志勇施建明涂秉峰
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上亚盆统微晶

龚志勇,施建明,涂秉峰

(1.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湖北总队,湖北 武汉 430030;2.湖北非金属地质公司,湖北 武汉 430030;3.武汉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30)

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核心位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战略枢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是我国企业开展国际矿业投资合作的重要目标国之一[1-6]。为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当地石灰岩资源,生产高品质的水泥,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对哈萨克斯坦某石灰岩矿床开展了地质勘查工作,查明了该石灰岩矿床的规模、产状、品位、质量,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并分析了找矿前景,为矿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地质依据,对本区域及周边的水泥用灰岩矿的找矿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1 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构造总体为一开阔向斜构造,向斜轴线大致为北西-南东向,总体向北西倾伏(图1)。向斜核部由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下亚组(D3-C1s)组成,两翼由泥盆系地层组成,北东翼地层倾向南西,倾角变化较大,近核部为8°~20°,往翼部变陡,为40°~75°,南西翼地层倾向北东,倾角亦有一定变化,近核部为5°~20°,往翼部变陡,为30°~70°。向斜两翼均发育规模不等的次级褶皱。

图1 区域地质简图

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北西南东向、北北西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四组,以北西南东向最为发育,以正断层为主,大部分延伸小于2km,少数延伸大于5km。

矿区西北部外围分布有一条规模较大的逆断层(F1),延伸约10km,总体呈往北西突出的弧形,南段为北北西向,往北逐渐转为南北向直至东西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F1 断层倾向东—南,倾角小于50°,其西(北)盘为上泥盆统中亚组(D3ht)及上泥盆统下亚组(D3krm)地层,其东(南)盘为上泥盆统上亚组(rfD3kr)地层。

矿区及外围20km 范围内未见岩浆岩分布。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上泥盆统上亚组、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下亚组和第四系(Q3ap)(图2)。由老至新叙述如下:

图2 矿区地质简图

(1)上泥盆统上亚组。

浅灰色、深灰色微晶砂砾状内碎屑灰岩,顶部为白色、亮灰色、灰色厚层微晶生物粒屑灰岩。生物化石以藻类为主,少量海百合和皱纹珊瑚,生物构架的空间主要由碳酸盐成分充填。未见底,厚度大于200m。为水泥用灰岩含矿层位。

(2)上泥盆统—下石炭统下亚组。

矿区内主要分布其下部地层,岩性为灰白色、深灰色厚层不等粒灰岩,夹少量角砾状灰岩。厚度不全,为0 ~30m。

(3)第四系(Q3ap)。

零散分布于沟谷洼地中,为冲积洪积层,砾石、细砾、石质土。厚度0 ~2m。

2.2 构造

矿区处于向斜南西翼近核部,构造简单,总体为层状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南北向,倾向东偏北,倾角5°~20°,产状平缓稳定,未见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层)特征

矿体(层)赋存于上泥盆统上亚组地层中,为浅海相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层状矿床。矿体形态简单,呈缓倾斜单斜层状产出。矿体(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总体呈近南北走向,倾向80°~90°,倾角5°~15°。

矿体分布于矿区中部,地势北高南低。矿体(层)南北延伸长度大于2000m,沿走向至界外,矿体(层)厚度大且稳定,钻孔(ZK63)控制最大深度74.08m,矿体控制平均厚度48.06m。矿体(层)工程控制厚度见表1。

表1 上泥盆统上亚组矿层工程控制厚度一览表

3.2 矿石质量

(1)矿石主要化学成分。

经取样分析,上泥盆统上亚组矿层单样CaO 最高55.39%,最低51.86%,平均54.32%,变化系数0.13%;MgO 最高2.54%,最低0.24%,平均0.65%,变化系数0.64%。矿层平均化学成分CaO 54.32%,MgO 0.63%,SiO21.75%、Al2O30.19%、Fe2O30.10%、K2O+Na2O 0.186% 、SO30.031%、P2O50.008%、Cl-0.017%、Loss 42.84%。主要组分沿走向、倾向变化情况见图3、图4。

从图3 和图4 可看出,上泥盆统上亚组矿层中CaO、MgO、Al2O3沿走向及倾向变化甚微;但SiO2沿走向呈从南北略高中间低趋势,沿倾向由西往东略增高趋势;反之Fe2O3则呈从南往北略降低趋势,沿倾向变化甚微;K2O+Na2O 沿倾向变化甚微,但沿走向呈北部远高于南部。总体看,矿石质量优良,满足水泥用灰岩原料的质量要求。

图3 主要组分沿走向变化曲线图

图4 主要组分沿倾向(以6 勘查线为例)变化曲线图

(2)其他有益有害组分。

选取矿区中钻孔样对矿层有代表性样品进行多元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Mn3O4平均 0.031%,TiO2平均 0.0027%,微量元素含量极低,对矿石质量及今后水泥生产均无不良影响。

3.3 矿石类型

根据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等特征,将矿石自然类型划分为微晶生物粒屑灰岩(图5)和微晶砂砾状内碎屑灰岩(图6)两类,其特征简述如下。

图5 微晶生物粒屑灰岩

图6 微晶砂砾状内碎屑灰岩

微晶生物粒屑灰岩:灰白色、灰色,微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分布于矿体(层)中上部。主要矿物成分:微晶方解石,含量约55%,零散均匀分布,粒径0.02 ~0.1mm;石英细粉砂,含量约3%,半自形晶或不规则粒状,零星分布,或沿缝合线分布,大多分布在核形石内部及边缘,粒径0.05 ~0.3mm;藻团粒生屑,含量约20%左右,圆粒状,零散分布,粒径0.05 ~0.2mm;核形石生屑,含量约22%左右,由单个或几个组合分布,核形石内部及边缘可见石英分布,粒径1 ~2mm。

微晶砂砾状内碎屑灰岩:浅灰色、深灰色,微晶结构,块状构造,厚层状构造。主要分布于矿体(层)下部。主要矿物成分:泥晶灰岩粒屑,含量50%~80%,次圆状,零散分布,粒屑大小1 ~4mm;泥—微晶方解石(胶结物),含量19%~50%,零散均匀分布,晶粒间紧密镶嵌,粒径大小约0.02 ~0.1mm;生物碎屑,含量5%~20%。海百合、藻类碎片,长径1 ~1.5mm,珊瑚碎片,长径2mm;石英及铁质微量。

4 矿床成因和找矿前景分析

4.1 成因探讨

本矿床属于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基底平坦,海水较早中期浅,水动力条件弱,生物化石以藻类为主,少量海百合和皱纹珊瑚,生物构架的空间主要由碳酸盐成分充填,并有少部分陆源碎屑混入。该地区是卡拉托山脉古生代褶皱构造的西北端,西部、西南部和南部进入山麓平原,然后进入R.R.冲积平原。分布在Minbulak 向斜内的沉积物是碳酸盐平台大陆架泻湖的典型沉积物,另外,在Minbulak向斜中发育的系列岩石以波纹状纹理、叠晶状纹理和斜晶状纹理为主,表明沉积区水浅,是扎里夫浅滩的沉积物,位于从大陆架泻湖到碳酸盐平台边缘珊瑚礁的过渡地带。

4.2 找矿前景分析

本矿床受层位控制十分明显,为典型的层控层状矿床。矿体(层)赋存于上泥盆统法门阶(rfD3kr)地层中,为一套浅海相生物沉积碳酸盐岩沉积层状矿床。

通过矿区外围的调查,含矿层位上泥盆统上亚组分布广泛,分布面积达20km2,而矿区面积0.7km2,只占一小部分,其余部分也是分布的同一层位,具有相同的矿石类型、岩石化学特征,找矿潜力较好,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在交通方便以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的地段,可寻找到大型水泥用石灰岩矿床。

5 结论

(1)本矿床受层位控制十分明显,为典型的层控层状矿床。矿体(层)赋存于上泥盆统法门阶地层中,为一套浅海相生物沉积碳酸盐岩沉积层状矿床。本矿床矿石质量良好。有益组分CaO 平均54.32%,MgO 平均0.65%,其他成分的化学指标均符合水泥用灰岩Ⅰ级品的要求[7-11]。

(2)通过矿区外围的调查[12-13],含矿层位上泥盆统上亚组分布广泛,分布面积达20km2,可寻找到大型水泥用灰岩矿床。

(3)该矿床的勘查及开发利用,为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光明之路”对接,为哈萨克斯坦实现“2050 战略”和“百步走”计划提供有力支撑,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际产能合作水平[14-16]。

猜你喜欢
上亚盆统微晶
锂铝硅微晶玻璃不混溶及其析晶探讨
桂中坳陷中泥盆统罗富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特征及意义
滇东北地区中泥盆统缩头山组石英砂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四川省康定市二郎东石膏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新疆乌恰县吉根一带锰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Li2O加入量对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结合剂性能的影响
搭上亚投行的“末班车”等
水热法制备NaSm(MoO4)2-x(WO4)x固溶体微晶及其发光性能
济阳坳陷古近系二级层序界面厘定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超压成因及增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