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2023-05-06 00:45陆龙存许廷生梁秀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司汀纯音听阈

陆龙存,许廷生,梁秀兰

突发性耳聋(SD)是一种突发性疾病,指患者在短时间内出现听力下降,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病毒感染、循环系统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1]。SD起病突然且多为单侧发病,临床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病情进展较快,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还会使患者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不利于其身心健康[2]。目前,临床对于SD多采用对症治疗,如予以血管扩张剂、类固醇、抗病毒、高压氧治疗等,以增强神经营养供给、改善血液循环。银杏叶提取物是一种中成药制剂,可有效促进内耳血液循环,发挥扩张血管的作用[3]。倍他司汀是治疗SD的常用药物之一,可对脑部和内耳的血管进行扩张,因此对内耳性眩晕和耳鸣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4]。现观察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SD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百色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62例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倍他司汀组和常规组,各31例。倍他司汀组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9~67(49.98±4.31)岁;病程0.5~3.5(2.07±0.18)d。常规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31~66(49.02±4.34)岁;病程0.5~3.0(2.02±0.19)d。2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5]中的SD诊断标准;(2)单侧发病;(3)首次发病;(4)年龄≥18岁;(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神经系统损伤者;(2)合并心、肝、肾、肺等脏器功能障碍者;(3)蜗后病变、中耳病变者;(4)合并内分泌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者;(5)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入组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如地塞米松和维生素B1等,在此基础上,常规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台湾济生医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 ml与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1次/d。倍他司汀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混合静脉滴注,1次/d。2组均治疗10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血清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于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0(IL-10)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应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2)听力功能检查:于治疗前及治疗10 d后采用纯音测听仪检测患者听力水平,采用“升5降10法”测试患耳纯音气导听阈,频率为250~8 000 Hz,纯音听阈>25 dB则提示听力异常。(3)不良反应:统计2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热、恶心、头晕、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5]判定疗效,即显效:患者在听力损失频率下听力恢复≥30 dB或恢复至正常水平,耳鸣、耳闷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者在听力损失频率下听力恢复15~<30 dB,且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患者在听力损失频率下听力恢复<15 dB,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疗效比较 倍他司汀组中显效17例(54.84%)、有效13例(41.94%)、无效1例(3.23%),总有效率为96.77%;常规组中显效10例(32.26%)、有效15例(48.39%)、无效6例(19.35%),总有效率为80.65%。倍他司汀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χ2=4.026,P=0.045)。

2.2 血清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hs-CRP、TNF-α、IL-10水平及PV、HSV、L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血清hs-CRP、TNF-α水平及PV、HSV、LSV低于治疗前,血清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且倍他司汀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常规组(P<0.01),见表1。

表1 常规组与倍他司汀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2.3 听阈比较 治疗前,2组不同频率纯音气导听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2组500、1 000、2 000 Hz下纯音气导听阈低于治疗前,且倍他司汀组低于常规组(P<0.01),见表2。

表2 常规组与倍他司汀组治疗前后纯音气导听阈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倍他司汀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头晕各2例,发热1例,总发生率为16.13%(5/31);常规组出现恶心、发热、便秘各1例,总发生率为9.68%(3/3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705)。

3 讨 论

SD具有突发性,患者在72 h内出现明显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阈检测表现为3个频率下降各超过30 dB或连续2个频率均下降20 dB以上,多数为单耳发病,除存在听力损伤外,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鸣、耳闷胀,或伴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6]。目前SD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多认为是由于耳蜗血管闭塞造成内耳出现缺氧缺血、炎性反应、氧化应激、钾和钙失调等所致,精神压力过大、情绪紧张或波动较大、过度劳累和长期作息不规律等均可诱发SD,如患者内耳代谢紊乱,内耳神经动作电位与微音电位异常,从而导致听力受损[7]。

hs-CRP为常见的炎性因子,机体发生炎症时,hs-CRP水平迅速升高;TNF-α则属于促炎因子,其水平上升可造成炎性反应加重。IL-10是典型的抗炎因子,其在机体中呈高表达时可抑制炎性反应,拮抗炎性递质,从而减轻炎症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倍他司汀组治疗10 d后血清IL-10水平较常规组更高,血清hs-CRP、TNF-α水平较常规组更低,提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对SD患者的炎性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倍他司汀是典型的组胺类药物,可以使得内耳处的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松弛,加速局部微循环,促进细胞外液吸收,提升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局部新陈代谢加快,从而缓解炎性反应[8]。银杏叶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银杏叶黄酮等有效物质可激活超氧化物歧化酶,加快氧自由基清除,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血管内皮炎性损伤,保护细胞组织,进而达到抗炎、促进听力恢复的效果[9]。当机体大量释放炎性递质时,可导致血管内皮组织损伤,血管张力增大,进而导致内耳微循环障碍,而PV、HSV、LSV升高则提示血液处于黏稠状态,会增加循环阻力,导致血液循环障碍,易导致血栓形成,组织难以得到有效灌注,出现局部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导致器官功能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倍他司汀组治疗10 d后PV、HSV、LSV低于常规组,提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可有效改善SD患者的内耳血液循环。倍他司汀可通过选择性作用于H1受体,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从而扩张血管,并促进血红蛋白释放氧,增加内耳部分血管微循环的血流量,减轻由于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内耳神经细胞缺血、缺氧[10]。银杏叶提取物可刺激前列环素释放,促进内皮舒张因子升高,舒张血管平滑肌,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内耳及周围组织的血流量。此外,银杏叶提取物还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栓形成,改善机体血液流变学。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倍他司汀组治疗10 d后500、1 000、2 000 Hz下纯音气导听阈低于常规组,提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有利于SD患者恢复听力。倍他司汀可促进血液循环,强化前庭器官代偿,使得内耳环境恢复稳定,减轻耳鸣等临床症状。银杏叶提取物可改善ABR听力阈值偏移,且对于内耳蜗电位和毛细胞的完整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内耳供氧和供血充足,有利于受损的神经组织获得有效修复,从而促进听力功能恢复。两种药物联用可从多个环节改善内耳血流量,加强内耳功能代偿,消除迷路动脉的水肿,进而改善患者耳闷、耳鸣、头晕等症状,还可促进内耳功能尽快恢复,减轻听力损伤。此外,倍他司汀组总有效率较常规组高,但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提示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倍他司汀治疗SD的疗效较好,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具有较高安全性。但本研究因纳入样本量少、观察时间短等而导致结论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今后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和完善结论。

综上所述,银杏叶提取物与倍他司汀联合治疗SD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内耳组织血液灌注,促进听力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司汀纯音听阈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褪黑素对尼莫司汀抑制胶质瘤U118细胞增殖的增敏效应研究
内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ABR、40Hz-AERP和ASSR与主观纯音听阈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民用飞机噪声适航审定中伪纯音影响的去除方法
短声听性脑干反应结合单频刺激听性稳态反应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力评估中的应用*
健听青年短纯音ABR测试结果分析
短纯音及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成年人纯音听阈的评估△
测定盐酸倍他司汀原料及制剂中盐酸倍他司汀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盐酸倍他司汀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