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求美人将我攀折

2023-05-08 12:24鱼饮溪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瓜洲盲从汉武帝

鱼饮溪

被人否定是件很常见的事。

这个世界,不仅弱者会遭遇否定,强者也会。只不过弱者面对否定时有生气,也有委屈,更多的是自卑、是伤心;而强者面对否定时往往表现为愤怒。

据《史记·汲郑列传》记载,有次汉武帝招揽文学之士和儒生,说朕想怎么怎么样(上曰吾欲云云)。这时候,大臣汲黯听不下去了,当着群臣的面指责汉武帝:“陛下心里欲望很多,却只在表面上施行仁义,还想效法唐尧、虞舜的政绩,又如何能够做到呢(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汉武帝沉默了一会儿后勃然大怒,气得脸色都变了,然后宣布罢朝(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皇帝在面对大臣的否定时也会有情绪,遑论我们普通人。

既然否定无法避免,那就正视它。就我自身而言,我发现,当我不再盲从权威的时候,身边人对我的否定就变得可有可无了。那一刻,心若挂钩之鱼忽得解脱。毕竟权威我都不盲从了,难道会盲从身边人对我的否定?

对学生时代的我们来讲,权威莫过于课本,莫过于参考答案了。

以语文课本为例,书上很多知识其实都是从众多不确定性中选择其中的一种加以确定下来的。于是,这些被确定下来的知识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有点像初中历史课本上说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然而,就连我举的这个例子,也是不准确的。因为汉武帝崇儒不彻底,“内多欲而外施仁义”,统治也是“王霸杂用”。后来汉宣帝更是声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所以百家没有被完全罢黜,除了董仲舒的新儒学外,各种思想仍然活跃在大汉帝国的舞台上。因此,我们也不要盲从历史课本。

咱们再回到语文课本上来。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大家耳熟能详,但鲜有人知其诗文集的三个版本《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王荆文公诗》都写作“春风自绿江南岸”,就连他自己引用自己的诗时都作后者——《与宝觉宿龙華院三绝句》中,王安石自注云 :“旧有诗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自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当时也有学者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做了一番考证,确定“又绿”应为“自绿”,但是学者的意见没有受到教材编写者的重视,所以我们学到的版本一直都是“春风又绿江南岸”。

那么“又绿”是怎么来的呢?南宋洪迈著有一部笔记《容斋随笔》,里面作“春风又绿江南岸”。钱锺书先生在编著《宋诗选注》时选了《泊船瓜洲》,其依据就是《容斋随笔》。由于《宋诗选注》名声在外,于是一来二去,“春风又绿江南岸”就被大家广泛接受了。

吴小如先生曾经比较过“自绿”与“又绿”的区别,说“又绿”仅仅表现了时光易逝,“显得意境稍浅而用笔亦不免平直”;而“自绿”表现的则是本该有情的春风,却偏偏那么无情,自顾自地吹绿江南的岸草,“不管诗人思归不得的惆怅情怀”。可见“自”比“又”好那么一些。

尽管考试的时候还得写“又绿”,但是,如果你心里知道这句诗是有争议的,考试不过是选取了其中一个争议作为定本以免我们陷入无所适从的局面,你会有一种“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感觉。

当你有了这种感觉,再回过头来看周围人对你的否定,你就会发现自己是处在二楼的状态,而否定你的人在一楼,他们的口水自然不会沾染你分毫。

当你知道得越多,当你越接近知识的原貌,你就越能掌握判断的权利。掌握判断权能使我们变得自信,进而使我们内心强大。判断权是一种建立在丰富信息基础上的权利,有了判断权就相当于有了一匹属于自己的马。从此,我们的头脑就不再单纯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更多时候我们会把自己的马牵出来赛一赛。无论输赢,对马来说都是一次成长。

自从有了自己的马之后,我就能从容不迫地应对身边人的否定了。譬如家庭聚会,亲戚喜欢在席间指责我一番,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口吻否定我的作为。换作以前,我会觉得沮丧。可现在我会将亲戚的话判断一番,然后得出一个结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待在自己的小天地,早已深陷信息茧房,提出的批评在我身上是站不住脚的。既然如此,我就没什么好沮丧的了。

其实,我也知道身边人对我的一些否定有助于我适应俗世的规则,只是,草木有本心,又何求美人将我攀折呢?

猜你喜欢
瓜洲盲从汉武帝
盲从
新新人类
瓜洲天生是个渡口,天生留不住人
从《泊船瓜洲》中“间”字的读音说开去
回不去的瓜洲
哲理思辨
东方朔智答汉武帝
哲理思辨
树为何名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