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探究

2023-05-09 17:06陈伯玲
考试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初中数学

作者简介:陈伯玲(1976~),女,汉族,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石斋初级中学,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摘 要:在现代“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数学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科学改进教学过程,结合教学需求设计数学作业,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严格检测,并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學工作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使现代素质教育发展需求得到更高的满足。文章首先分析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价值和设计原则,然后综合探究初中数学教师优化设计数学作业的具体策略,确保教师能够更为高效地设计数学作业,使学生学习需求和课程教学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12-0055-05

一、 引言

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双减”政策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需要合理优化作业设计,使作业设计与学生学习需求和身心发展需求有效结合,对其作业数量和作业质量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能够使学生更为充分地理解课程内容,了解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课堂所学情况进行有效巩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现代素质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价值体现

(一)可以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有效检测

一般情况下,初中数学的学习难度较大,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并对其进行有效应用,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充分体现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科学设置课后作业,并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科学反馈,可以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进行科学检验。学生解题情况还可以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有效检验,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安排,对其教学节奏进行科学调整,确保能够对学生学习进行有效指导,使其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可以使其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通常情况下,初中学生已经逐渐形成自学能力,可以对自我进行有效的约束和管理,主动完成课后作业。通过科学开展数学教学,可以强化学生数学思维,此时,为了使学生思维具有更高的灵活性,教师需要科学设置数学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更为系统的认知,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科学设置数学作业,可以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严格把控作业难度,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对其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三)可以保障学生全面发展

通常情况下,对初中学生而言,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具有较大难度,此时,为了实现学生学习体验的有效增强,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思考时间,通过进行作业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对数学的本质进行深入探讨,确保学生能够更为充分地了解相关知识,掌握应用技巧。在课堂上讲解相关例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可以使学生有效巩固课堂知识,对数学知识具有更为充分的认知。

(四)可以实现和谐家校关系的有效形成

对课程教学而言,作业是实现家校联合的重要载体,作业质量对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影响,科学设计数学作业,可以使学校和家庭之间形成良好关系。

三、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原则

(一)趣味性

一般情况下,初中学生具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和繁重的学习任务,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调整。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较强,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此时,枯燥单一的数学作业会对学生学习兴趣造成不利影响,使学生学习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造成恶性循环。此时,如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则需要在作业中进行趣味元素的合理添加,使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具有更高的自觉性,进而保证学生能够高效完成作业。

(二)目的性

在现代教育发展中,“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减负,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需要确保其目的性,结合数学内容设计数学作业,避免学生产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所以教师需要基于目的性原则设计数学作业。首先,需要对其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分析,科学设置课堂教学;其次,需要结合教学重难点设置作业实践,引导学生对其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科学设置作业练习,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课堂内容。

(三)代表性

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有效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其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还需要适度延伸涉及的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数学作业,严格把控作业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

(四)多样性

在现代新课程改革中进行数学教学时,需要强化以人为本,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创造有利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自身活动经验和既有知识进行知识建构。教师在设置数学作业时,需要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探究性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相关问题。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使其作业形式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不仅需要设置概念性习题和复习性作业,同时,还需要设置实践操作、社会调查等多种作业形式,以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层次性

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需要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确保其层次性,使学生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步解决,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确保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

四、 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一)更新设计理念

作业是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的重要方式,可以使其学习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还可以使教师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有效检查,为其改进教学手段提供充分的依据。初中教师在具体设计数学作业时,需要对作业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需要合理更新设计理念,使其设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教师需要结合“双减”理论更新设计理念,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合理内化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此时,教师需要对传统应试观念进行科学改进,树立全面发展、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同时,教师需要紧扣教材习题和教材内容,根据教学要求进行作业难度和作业结构的科学设计,并与学生认知水平有效结合,严格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基本素养,使其创新性和应用性得到有效提升,对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

(二)优化作业时间

在以往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普遍是通过题海战术组织学生展开训练,希望学生在大量习题训练中记忆相关概念,使其数学水平得以提升,然而在具体实施教学工作时,无法有效保障题海战术的教学效果,这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优化设计数学作业时,首先,需要对其作业时间进行合理优化,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在完成大量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自由探索,所以教师需要结合教学时间与学生实际情况,优化作业时间。其次,需要控制作业总量,对学生作业完成时间进行严格把控,为学生完成其他学科作业预留充分的时间,在一周学习之后,可以对周末作业总量进行适当增加,但是依旧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精简,引导学生对其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同时,教师还需要设置练习卷,对学生学习漏洞进行严格检查。而寒暑假时间较长,学生可能会遗忘所学知识,此时,教师需要优化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对其假期时间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制订作业计划,确保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巩固数学知识,避免因时间过长而遗忘相关知识点。

(三)丰富作业类型

首先,需要设置实践作业。通常情况下,数学学科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初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需要强化理论联系实践,确保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增强,使学生在完成书面作业的过程中充分掌握数学知识。通过设置实践性作业,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确保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有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学习空间进行有效拓展,使学生接触更多知识,实现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增强。例如,教师在完成数据分析统计的讲解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建调查小组,为学生设置调查范围和调查主题,要求学生进行数据调查活动,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得出最终结论。通过该种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意义产生更为充分的认知。

其次,需要设置阅读作业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使其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强化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例如,应用题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包含很多知识,如果学生缺乏阅读水平,无法提取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对其解题效率将造成严重影响,所以,教师需要设置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阅读作业,强化学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使其解题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设置操作类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反复实验过程中掌握问题解决途径。例如,教师在进行平移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提升,需要科学设置操作类作业,组织学生开展剪纸游戏,剪出相同的两个图形,并将其放置在直角坐标系内进行平移,同时引导学生对其平移过程进行精确表述。教师通过科学开展各种实践操作活动,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确保能够实现学生空间思维和数学逻辑思维的有效增强。

最后,需要设置探究性作业。通常情况下,数学学科具有明显的抽象性特征,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为了对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进行有效培养,需要对事物共同属性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变化特点和数学關系进行科学概括,确保能够实现学生抽象思维的有效增强,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数感和数学意识。例如,在完成负数乘法教学之后,需要进行探究性作业的科学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使学生在探究中全面了解有理数的相关概念,为了提升其互动合作效果,教师需要优化教学引导,先为学生设置几道难度较低的计算题,引导学生对有理数加减法进行有效巩固,然后进行乘法探究,使学生初步了解负数乘法,掌握具体算法。最后,教师还需要组织学生相互出题,对其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

(四)强化分层设计

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分层作业,尽量规避一刀切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设置作业,在设置基础类习题的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思维发展设置相关习题,使学生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需要进行难度分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分层作业,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作业选择,使其数学作业实现弹性化,使学生数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在设置课后作业时,在为学生设置必做题的同时,还需要设置一定的选做题,确保能够同时照顾到班级中的后进生和优等生,同时,教师还需要进行数学竞赛题目的合理设置,引导学生正确树立学习目标。其次,需要进行数量分层。作业总量过多,会使学生对完成作业丧失兴趣,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糊弄或抄袭的不良行为。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作业量的合理安排,对学生作业完成效果进行有效保障,使其数学成绩大大提升。教师需要对学生整体情况加强关注,对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保能够实现精准辅导和动态评价。在学生完成基础作业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尝试完成具有较高难度的作业,使学生畏难情绪逐渐消除,对其发展思维进行科学培养。

(五)加强小组合作

在现代新课程改革中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对其传统填鸭式教学进行科学转变,对学生能动性进行有效激发。小组合作是现阶段较为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主人翁意识得到有效增强,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的互动合作,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完成学习目标。此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和数学分层对其进行科学分组,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中实现以优带差,同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学习任务,引导各小组进行有效合作。例如,教师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设置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共同探索实现三角形全等的具体条件,组织各小组自主分配探究任务,确保组内成员可以积极发挥个人特长,共同参与小组合作。

(六)改进作业评价

初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不仅需要总结学生学习效果,还需要对学生学习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使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体现评价的价值,所以教师需要对其作业批改方式进行合理更新。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学习水平进行不同批改小组的合理划分,引导学生进行组内批改,确保学生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作业分析自己的不足,使学生对自己作业完成情况具有客观认知,使得教育工作实现查漏补缺。在学生相互批阅结束之后,由教师进行整体评价,此时,教师需要全面整合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集中讲解共性问题,而对学生的个体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批改。通过该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批改,引导学生对其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其次,当学生数学成绩出现较大波动,或在完成数学作业中反复出现类似错误,教师需要进行当面批改,确保能够充分掌握学生出错的具体原因和学习漏洞,使得教学工作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实现因材施教。通过面对面批改,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缩短师生距离,但是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因此,教师需要进行科学应用,确保能够使其应用效果得到充分发挥。最后,教师还需要进行文字批改。在以往批改学生作业时,教师普遍是利用“×”和“√”标注对错,对文字批改的应用缺乏正确认知。作业不仅是学生对其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和复习的重要载体,同时还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在学生每次完成作业之后,教师都需要对其进行批改,如果教师能够在每次批改之后都设置个性化标语,则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使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学习方式进行合理优化。教师可以利用该平台对学生进行有效鼓励,强化学生学习动力。

(七)培养纠错习惯

初中学生普遍好动、冲动,思维发展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日常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粗心或马虎等情况,重复出错。部分学生在出错之后,没有对错题进行反复巩固和深刻反思,使其无法充分掌握基础知识,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不仅需要强化学生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其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夯实学生数学基础。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收集自己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错题,并对其进行重新练习与深刻反思,确保能够实现学生良好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置错题本,整理自己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错误习题,使学生对自身学习情况具有充分认知,对自身学习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例如,教师在完成习题讲解之后,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问题解决过程,同时,引导学生将其与自己的解题方式进行科学对比和自我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错题整理时,还需要对其错误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在修正错误的过程中明确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使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进而确保能够使其学习焦点得到充分突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錯误问题的整理,使其对自身学习的薄弱点具有充分认知,在完成问题解决之后进行反思和思考,使学生更为充分地理解相关知识点,明确学习焦点。

(八)注重家校共育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家访、微信、打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交流,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家长充分了解作业要求,强化家校配合,对学生完成作业进行有效督促,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其次,教师还需要和班主任进行有效配合,对主题班会课进行合理应用,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如何高效完成作业,引导班级优等生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学习经验。随后,教师还需要定期展评班级优秀作业,引导其他同学进行观摩借鉴,实现良好学习氛围的合理营造,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使其在完成作业方面具有更大的激情。再次,教师还需要明确完成作业的注意事项和具体流程,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科学指导,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严格基于“双减”政策要求,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置数学检测题,引导学生当堂检测,对其作业效果进行严格验证,同时,利用检测结果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对其作业过程进行深刻反思,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总结和改进,使作业功能得到更为充分的凸显。最后,教师需要更新评价标准,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等级划分,科学设置评价标语,指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及时肯定学生作业中的进步,并为其提出对应建议,使学生对自身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具有充分认知,能够主动参与学习。

五、 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要合理更新设计理念,对其作业时间进行合理优化,为学生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教师还需要丰富作业类型,并在作业设计中进行科学分层,强化学生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习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提升教学效果。最后,教师还需要科学改进作业评价,对学生进行良好纠错习惯的科学培养,强化家校共育,对其作业设计进行合理优化,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巩固,使学生对相关知识产生更为充分的认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鸿汉.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22(14):27-29.

[2]尹丽娟.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1(7):83-84.

[3]汤丹.基于“双减”政策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探究[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2(6):34-35.

[4]吴崑.“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创新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2(13):7-9.

[5]徐艺璇.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优化设计与实施研究[J].数学之友,2022,36(12):56-58,61.

[6]王雨,孟凤娟,郭春东.“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路探讨[J].科技风,2022(27):40-42.

[7]刘玉婷,倪军.双减背景下基于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J].数学之友,2022,36(5):54-56.

[8]和淑华.“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及批改策略研究[J].爱情婚姻家庭,2022(25):61-63.

[9]杨宇.“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路探讨[J].世纪之星—初中版,2022(7):7-9.

[10]叶秀芳.“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优化路径[J].福建教育,2022(5):40-41.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初中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关于优化小学语文作业的教学探讨
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策略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