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集料组合对C40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能的影响研究

2023-05-09 07:23刘贞鹏杨宇
西部交通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玄武岩耐久性

刘贞鹏 杨宇

摘要:为提升C40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同时丰富路面建设材料来源,文章对砂岩碎石+天然砂(A)、砂岩碎石+砂岩机制砂(B)、玄武岩碎石+天然砂(C)三种集料组合下水泥混凝土进行了耐久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从抗水渗、抗氯离子渗透、抗碳化、抗冻、抗硫酸盐侵蚀和早期抗裂性试验结果来讲,均表现为A>C>B;三种集料组合下,抗水渗透性均>P30,抗氯离子渗透性均满足100年的设计使用需求,A组的抗碳化能力满足T-Ⅴ等级,B组和C组的抗碳化能力满足T-Ⅳ等级;在材料允许情况下,应优先使用天然砂作为细集料,选用砂岩碎石作为粗集料,当天然砂不足时,也可采用砂岩机制砂作为细集料,配制的C40水泥混凝土也同样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砂巖;玄武岩;机制砂;天然砂;集料;耐久性

中图分类号:U416.03 A 16 47 2

0 引言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应用较为成熟的路面形式,在山区公路建设中较为常见,在当前基础设施建设中,原材料的采集、运输与使用问题日益突出,如果采用外运砂石骨料的方法,成本过高,因而一般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1-2]。砂岩和玄武岩在我国各地区都有广泛分布,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当地的建材资源成为当前工程建设的一大重点[3-4]。本文对砂岩碎石+天然砂、砂岩碎石+砂岩机制砂、玄武岩碎石+天然砂三种集料组合下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对比试验,探讨如何利用集料组合来提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可为水泥混凝土道路建设提供借鉴。

1 试验概况

1.1 原材料

水泥: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平均密度为3.2 g/cm3,比表面积为360 m2/kg,标准稠度用水量为27%,初凝和终凝时间分别为145 min和295 min,28 d抗折和28 d抗压强度分别为6.9 MPa和44 MPa。

粗集料:包括砂岩碎石(粒径为4.75~19 mm)和玄武岩碎石(粒径为4.75~25 mm)两种。砂岩碎石的表观密度为2 650 kg/m3,堆积密度1 610 kg/cm3,压碎值为13%,针片状含量为4.8%,平均吸水率1%,坚固性1%,含泥量0.3%;玄武岩碎石的表观密度为2 850 kg/m3,堆积密度为1 580 kg/cm3,压碎值为14.3%,针片状含量为6%,平均吸水率1%,坚固性1.7%,含泥量0.4%。

细集料:包括天然砂和砂岩机制砂两种,细度模数分别为2.8和2.86,表观密度分别为2 670 kg/cm3和2 645 kg/cm3,自然堆积密度分别为1 511 kg/cm3和1 480 kg/cm3,孔隙率分别为34.3%和36.7%,含泥量分别为1.6%和2.2%,坚固性分别为4%和3%。

减水剂:采用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1%掺量下的减水率为30.5%,泌水率为34%,含气量3%,掺量宜控制在0.8%~1.4%。

水:实验室自来水。

1.2 配合比

水泥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40,通过初步配合比和基准配合比设计,最终得到实验室配合比设计情况。试验共设计三种不同粗细集料组成的水泥混凝土,分别为砂岩碎石+天然砂(编号为A)、砂岩碎石+砂岩机制砂(编号为B)、玄武岩碎石+天然砂(编号为C),水胶比均为0.4。不同集料C4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情况见表1。

1.3 试验内容和方法

对三种不同集料水泥混凝土分别进行抗水渗试验、抗氯离子渗透试验、抗碳化试验、抗冻试验、抗硫酸盐侵蚀试验和早期抗裂性试验。抗水渗试验采用逐级加压法,测量渗水高度;抗氯离子渗透试验采用电通量法,在60 V电压下测试混凝土试件在6 h内通过的电通量;抗碳化试验采用碳化试验箱对水泥混凝土碳化不同的时间,并利用酚酞溶液来测试碳化深度;抗冻试验采用快速冻融试验法,温度为-20 ℃~20 ℃,每次冻融循环时间为8 h;抗硫酸盐侵蚀试验采用全自动混凝土抗硫酸盐干湿循环试验机,硫酸盐的浓度为5%;早期抗裂性试验温度为20 ℃±2 ℃,湿度60%±5%,24 h后测试裂缝数量、长度和宽度。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抗水渗

不同集料配合比下水泥混凝土的抗水渗试验结果见图1。当逐渐加压到3.2 MPa后,所有试件两端并未出现渗水现象,表明三组水泥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均>P30,而工程要求的水泥混凝土抗渗等级>P12即可,因此不再继续加压,停止试验。试验结束后,测量A、B、C三组试件的平均渗水高度分别为7 mm、14 mm和11 mm,因此抗水渗能力A>C>B。这是因为天然砂相比机制砂具有更好的填充作用,因而A、C组的密实度高于B组,同时玄武岩的平均碎石粒径要大于砂岩的平均碎石粒径,集料粒径越大的区域水胶比也越大,导致界面过渡区孔隙率也相对偏大,结构相对较疏松,故而A组的密实度大于C组,从而表现出A>C>B的抗水渗性能。

2.2 抗氯离子渗透

不同集料组合对C40水泥混凝土路面耐久性能的影响研究/刘贞鹏,杨 宇

不同集料配合比下水泥混凝土(56 d龄期)的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A组的平均电通量最小,仅为775 C,其次为C组,为1 072 C,平均电通量最大的为B组,达到1 134 C,因此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排序为:A>C>B,与抗水渗试验结果一致,密实度越高,水泥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越好。对于C40水泥混凝土,100年设计使用年限下要求电通量<1 200 C,60年设计使用年限下<1 500 C,30年设计使用年限下<2 000 C,A、B、C三组水泥混凝土均满足设计使用100年的要求。

2.3 抗碳化

不同集料配合比下水泥混凝土抗碳化试验结果见表2。三组配合比水泥混凝土在碳化3 d、7 d和14 d后,均没有出现碳化损伤,当碳化时间达到28 d后,A组仍然没有出现碳化损伤,而B组和C组的碳化深度分别为2 mm和1 mm,表明抗碳化能力排序也为A>C>B。这是因为水泥混凝土的结构越致密,阻止CO2进入试件内部的能力越强。根据《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 193-2009)对抗碳化等级的划分,A组满足T-Ⅴ抗碳化等级,B组和C组满足T-Ⅳ抗碳化等级,利用砂岩碎石和天然砂可配制出抗碳化性能优良的水泥混凝土。

2.4 抗冻

不同集料配合比下水泥混凝土抗冻试验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在经过350次冻融循环后,A的质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分别为2.17%和16.8%,B组的质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分别为1.96%和21.7%,C组的质量损失率和强度损失率分别为2.52%和18.7%。质量损失率排序为C>A>B,强度损失率排序为B>C>A,由于质量损失率均未>55%,因此以强度损失率来评价抗冻性,即为A>C>B。三组集料配合比下均具有较好的抗渗性能,故试件不易达到饱和状态,不易产生冰冻破坏,同时砂岩碎石粒徑小,而且天然砂填充性好,故孔结构连通性较少,可缓解水在水泥石中迁移产生的压力破坏。

2.5 抗硫酸盐侵蚀

不同集料配合比下水泥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试验结果见后页图4。由图4可知:在5%浓度硫酸盐溶液干湿循环作用下,90次过后的水泥混凝土耐蚀系数均>90%,A、B、C三组的耐蚀系数分别为93.3%、90.4%和82.1%;当经历120次干湿循环后,耐蚀系数分别降至85.6%、80.4%和82.4%,抗硫酸盐侵蚀能力排序为A>C>B。这是由于天然砂相比机制砂填充效果更好,水泥混凝土的密实度更高,抗渗性更好,使得硫酸根离子进入试件的难度增加,减少了与混凝土中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概率,而使用机制砂的水泥混凝土在硫酸根离子反复作用下(经化学反应生成盐结晶,产生体积膨胀应力,对混凝土造成膨胀损伤),表面浆体出现了剥落和剥离现象,一部分渗透通道贯通,因而后期耐腐蚀系数下降幅度较快。

2.6 早期抗裂

不同集料配合比下水泥混凝土早期抗裂试验结果见表3。从表3可知:A组的平均开裂面积最小,仅为12 mm2/条,其次为B组,为14 mm2/条,C组的平均开裂面积最大,达到19 mm2/条,A、B、C三组的单位面积裂缝数分别为13.2条/m2,15.9条/m2和10.2条/m2。从单位面积的总开裂面积来看,B组的单位面积总开裂面积最大,为223 mm2/m2;其次为C组,单位面积总开裂面积为194 mm2/m2;最小的为A组,单位面积总开裂面积仅为158 mm2/m2;故早期抗裂性排序仍然为:A>C>B。砂岩质地坚硬,抗拉强度较高,砂岩碎石表面构造相对更为粗糙,有利于和水泥浆体形成更强的粘结力,同时天然砂配制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宽度更小,因而更不易产生裂缝。

3 结语

对比分析了砂岩碎石+天然砂(A)、砂岩碎石+砂岩机制砂(B)、玄武岩碎石+天然砂(C)三种集料组合下水泥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得出如下结论:

(1)采用砂岩碎石+天然砂集料组合的水泥混凝土耐久性最好,其次为玄武岩碎石+天然砂集料组合,最差的为砂岩碎石+砂岩机制砂集料组合,即表现为:A>C>B。

(2)三种集料组合下,抗水渗透性均>P30,抗氯离子渗透性均满足100年的设计使用需求,A组的抗碳化能力满足T-Ⅴ等级,B组和C组的抗碳化能力满足T-Ⅳ等级。

(3)本文仅对砂岩和玄武岩集料进行了探讨,也仅采用最常用的C40水泥混凝土开展了相关试验,关于其他材质强度等级和集料的研究将在今后做进一步补充。

参考文献

[1]弥海晨,王 琪,薛 辉,等.隧道内水泥混凝土路面微铣刨后摩擦系数衰减规律研究[J].中外公路,2022,42(1):73-78.

[2]韦子娥.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J].西部交通科技,2021(9):14-15,29.

[3]张彩霞.水泥稳定碎石用砂岩集料敏感性指标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2,45(1):52-54.

[4]魏 宁,李仲玉,刘汉云飞.寒冷地区水泥稳定多孔玄武岩碎石路面基层收缩性能研究[J].交通世界,2022(Z2):6-9.

收稿日期:2023-09-26

猜你喜欢
水泥混凝土玄武岩耐久性
玄武岩纤维可用于海水淡化领域
压力容器产品铭牌使用耐久性的思考
火山作用对板块构造环境的判别方法
2019年全球连续玄武岩纤维市场产值将达1.047亿美元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外加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分析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防裂断措施
大双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
瞬变电磁法在玄武岩下找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