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体力学参数对抗滑桩变形特性的影响研究

2023-05-09 13:13蒋远芳
西部交通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边坡支护抗滑桩数值模拟

蒋远芳

摘要:为研究岩土体力学参数对抗滑桩变形的影响,文章基于数值模拟,讨论了岩土抗剪强度参数、弹性模量及泊松比对抗滑桩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好,桩的水平位移随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在桩的深度为6 m时,水平位移达到最大值24.1 mm,计算值为25.3 mm,相对误差为4.7%;土体的弹性模量对桩水平位移的影响最显著,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对其的影响基本相同,而泊松比对桩水平位移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实际工程中,对于软土地区,为有效控制桩的水平变形,可采用旋喷和搅拌方式对桩体周围土体进行加固。

关键词:抗滑桩;土体参数;变形特征;数值模拟;边坡支护

中图分类号:U417.1 A 32 102 2

0 引言

滑坡是全球性范围内广泛发育的一种地质灾害,由于其规模大、分布广泛和危害性大,容易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目前滑坡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抗滑桩的受力性能及治理效果方面。侯超群等[1]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了影响抗滑桩加固效应的敏感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土体抗剪强度参数时,边坡倾角、地震作用、抗滑桩对边坡安全系数有较大影响。平诗语等[2]基于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系统地研究了滑坡模式对抗滑桩加固桩位与嵌固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推移式滑坡在边坡中后部设置抗滑桩最优,牵引式滑坡在边坡的前部设置抗滑桩最优。程盛[3]基于某高速公路路基边坡治理中矩形截面抗滑桩的实际应用。系统地分析了矩形桩的受力性能,以及水钻法成孔工艺和钢筋孔内绑扎工艺,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刁海珠[4]基于FLAC 3D数值模拟,研究了抗滑桩加固参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边坡稳定性会随着桩长的增加而提高。何文野等[5]基于FLAC 3D数值模拟研究了抗滑桩参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桩间距和桩截面尺寸是影响边坡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而桩长度对其的影响较小。李永奎[6]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桩截面尺寸对岩堆三排桩力学特性影响,结果表明,三排桩中第二排桩的锚固长度应大于第一排和第三排的锚固长度。金兆鑫[7]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型式的抗滑桩治理效果,结果表明,实际工程中,矩形桩和圆形桩的受力特性基本一致,但矩形桩的施工难度和经济性要优于圆形桩。

本文依托公路工程抗滑桩支护边坡实际工程。开展Midas-GTS数值模拟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岩土体力学

参数对抗滑桩变形特性的影响,讨论了岩土的抗剪强度参数、弹性模量及泊松比对抗滑桩变形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借鉴。

1 工程概况及数值模型

1.1 工程概况

某公路路堤边坡,边坡的高度为20 m,顶宽为12.5 m,底宽35 m,坡度约为20°。为了保证公路的安全运营,拟对上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采用钢筋混凝土抗滑桩及坡面网格梁进行支护。抗滑桩的长度统一取为14 m,桩间距为6 m,截面尺寸为1.5 m×2 m。根据现场钻孔资料显示,岩层由上至下分别为:

(1)坡积土。灰色-灰褐色,成分主要是黏性土,含有大量的碎块石和混凝土碎块,松散,欠密实。平均厚度为2.3 m。

(2)粉质黏土。褐色、青色等。可塑。主要成分为黏土。平均厚度为9 m。

(3)强风化泥岩。黄灰色。风化严重,岩芯取样为碎屑状,遇水容易崩解。平均厚度为5 m。

1.2 数值模型

基于Midas-GTS软件进行建模与分析。建立边坡数值模型如图1所示。另外,为了减少应力波在边界处反射造成的影响,模型整体尺寸比桩的尺寸大得多。模型的边界条件为:左右两侧约束水平位移,底部为约束竖向位移,顶面为自由面。网格尺寸为0.5 m。抗滑桩和支撑采用梁单元进行模拟,土体采用四边形单元模拟。土体材料采用摩尔-库仑本构模型。计算中不考虑地下水以及孔隙水压力的影响。抗滑桩材料假定为各向同性,采用弹性本构模型模拟。岩土体的计算参數如表1所示。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2.1 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对比

采用数值模拟计算了桩体位移随桩深度的变形规律(图2),结果表明桩的水平位移随深度先增大后减小。在桩身<6 m时,桩的水平位移随桩长基本呈线性增大;当桩长>6 m时,桩的水平位移随桩长基本呈线性减小。在桩的深度为6 m时,水平位移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25.3 mm。总体来看,桩的最大水平位移满足规范的安全性要求。这证明采用抗滑桩进行支护是有效的。

2.2 土体弹性模量的影响

为了研究土体弹性模量对抗滑桩变形的影响,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计算了弹性模量为原始值的0.8倍和1.2倍时,桩的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图3)。结果表明,桩的水平变形随土体的弹性模量增大而减小,即土体越软,桩变形越大。此外,三种弹性模量下,桩最大的水平位移发生在5 m深度处,抗滑桩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36.2 mm、22.5 mm和15.3 mm。此外,当土体的弹性模量由0.8倍增大至1.0倍时,桩的水平位移增大效应比土体弹模由1.0倍增大至1.2倍时要小,证明桩的水平位移对土体刚度减小的影响更明显。

2.3 土体内摩擦角的影响

为了研究土体内摩擦角对抗滑桩变形的影响,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计算了内摩擦角为原始值的0.8倍和1.2倍时,桩的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图4)。结果表明,桩的水平变形随土体的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减小,即土体抗剪强度越高,桩变形越小。此外,3种内摩擦角下,桩最大的水平位移发生在5 m深度处,抗滑桩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31.8 mm、23.2 mm和18.1 mm。主要原因是,5 m深度处桩的水平约束作用最弱。当土体的内摩擦角由0.8倍增大至1.0倍时。桩的水平位移增大效应比土体内摩擦角由1.0倍增大至1.2倍时要大,证明桩的水平位移对土体内摩擦角减小的影响更明显。

2.4 土体粘聚力的影响

为了研究土体粘聚力对抗滑桩变形的影响,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计算了粘聚力为原始值的0.8倍和1.2倍时,桩的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后页图5)。结果表明,桩的水平变形随土体的粘聚力增大而减小,即土体抗剪强度越高,桩变形越小。此外,3种粘聚力下,桩最大的水平位移发生在5 m深度处,最大位移分别为28 mm、24 mm和20 mm。当土体的粘聚力由0.8倍增大至1.0倍时,桩的水平位移增大效应比土体粘聚力由1.0倍增大至1.2倍时要大,证明桩的水平位移对土体粘聚力减小的影响更明显。

2.5 土体泊松比的影响

为了研究土体泊松比变化对抗滑桩变形的影响,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计算了泊松比为原始值的0.8倍和1.2倍时,桩的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图6)。结果表明,桩的水平变形随土体的泊松比增大而减小,即土体越软,抗滑桩的变形越大。此外,3种泊松比下,桩最大的水平位移发生在5 m深度处,最大位移分别为24.5 mm、23.1 mm和22.5 mm。总体来看,与土体的其他参数对抗滑桩变形的影响相比,泊松比变化对桩水平变形的影响较小,各泊松比数值下,桩的变形值基本相同。

3 结语

本文依托某公路边坡防护工程,开展Midas-GTS数值模拟计算,系统地研究了岩土体力学参数对抗滑桩变形特性影响,讨论了岩土的抗剪强度、弹性模量及泊松比对抗滑桩变形的影响,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1)桩的水平位移随深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在桩的深度为6 m时,水平位移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25.3 mm。综合来看,抗滑桩的加固效果是显著的。

(2)土体的弹性模量对抗滑桩水平位移的影响最显著。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的影响基本相同,而泊松比对桩水平位移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

(3)根据分析,实际工程中,为了有效控制抗滑桩的变形,应适当增加土体强度。尤其是对于软土地区,为了有效控制抗滑桩的水平变形,可采用旋喷和搅拌等方式对桩体周围土体进行加固。

参考文献

[1]侯超群,丁 莹,孙志彬,等.抗滑桩加固边坡三维稳定因素的敏感性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5(8):1 092-1 099.

[2]平诗语,夏元友,陈 晨,等.不同演化模式滑坡抗滑桩加固桩位与嵌固深度的影响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22,44(7):67-74.

[3]程 盛.边坡矩形截面抗滑桩的施工技术与应用研究[J].公路,2018,63(9):76-79.

[4]刁海珠.抗滑桩加固参数對边坡稳定性影响的数值计算[J].安徽建筑,2022,29(5):144-145.

[5]何文野,范荣全,唐 杨,等.抗滑桩参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J].人民长江,2020,51(S1):191-195.

[6]李永奎.桩截面尺寸对岩堆三排桩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J].路基工程,2020(2):87-92.

[7]金兆鑫.不同型式抗滑桩治理某多滑带滑坡的加固效果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19-22.

收稿日期:2023-09-06

猜你喜欢
边坡支护抗滑桩数值模拟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双排抗滑桩承台的优化设计研究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边坡支护技术探讨
浅谈深基坑工程施工监理的质量控制
跨音速飞行中机翼水汽凝结的数值模拟研究
双螺杆膨胀机的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一种基于液压缓冲的减震管卡设计与性能分析
引水隧洞施工技术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