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冲

2023-05-10 18:55小盗
中国银幕 2023年5期
关键词:陈冲战争片小花

小盗

陈冲 “小花”依旧笑春风

封面  清新绽放

1980年1期是《中国银幕》停刊14年后,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复刊的第一期,更具影响力。封面人物选择了青年演员陈冲,但见她穿着红色的开衫毛衣搭配白衬衣,右手扶着头顶的草帽,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望向远方的双眸和青春的脸庞上写满纯真和憧憬,恰似中国银幕上一朵清新绽放、让人过目难忘的“小花”。

《小花》突破传统战争片

18岁的陈冲不会想到,这一年,她跟唐国强、刘晓庆联合主演的《小花》会对她的人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拍摄于1979年的《小花》改编自小说《桐柏英雄》,张铮导演虽然有过跟随汤晓丹导演制作《铁道游击队》的经历,但她更倾向于换个思路拍不一样的战争片,想通过妹妹找哥哥的曲折过程反映深厚的兄妹情,将人物命运而非战略思想当成影片的主要内容。没想到,这个在当时看来非常大胆的想法居然得到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陈荒煤、北影厂元老谢铁骊等人的支持。因此,该片一改往日战争题材电影大场面、大制作、大英雄的常规做法,将战争化作叙事背景,用感人的兄妹亲情作为故事核心,一部“有人情味的革命战争片”便应运而生。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章柏青曾这样评价《小花》:该片在艺术上的显著特点就是敢于写人的情感,敢于以情感人,具有抒情诗般的清新风格,这就使其大不同于以往战争题材的影片。

影片强调色彩的表现力、用蒙太奇剪辑增强了悬念感,这种新颖的电影手法,对于当时的战争片来说无疑是一大突破,也让不走寻常路的《小花》永远镌刻在中国电影史的长河中。同时,李谷一演唱的主题曲《妹妹找哥泪花流》红遍大江南北,不少60后观众听到这个旋律,依然能回忆起小花在解放军的队伍中焦急地尋找哥哥的模样,那失望的神情、湿润的眼眶,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

报晓中国电影春天的一朵“小花”

银幕上,穿越战争硝烟,失散的亲人们终于重逢,银幕下,大受欢迎的《小花》自然让三位朝气蓬勃的面孔走进观众心中,特别是饰演主人公小花的陈冲,她把小花的坚强、善良、勇敢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一张讨喜且带着婴儿肥的圆脸、纯真的笑容、干净的眼神、健康的体魄都让观众眼前一亮,恰逢改革开放初期,观众对于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审美带有时代的印记,陈冲的出现正如“报晓中国电影春天的一朵‘小花”,而这正是影片在影评家钟惦斐建议下,从生涩、不便于传播的曾用名《觅》改为《小花》的寓意,流露出天真、纯朴、稚气底色的小花和赋予其楚楚动人、出水芙蓉之美的陈冲一起飞入寻常百姓家。时至今日,“小花”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一个年代、一代人集体的银幕记忆。

1980年1期《中国银幕》曾刊登金镝撰写的文章《影坛上的一朵小花》,彼时的陈冲刚满18岁,这已不是她第一次登上大银幕。早在她16岁时,就在著名导演谢晋的《青春》中饰演哑妹。不论是初登银幕的哑妹还是让她大放异彩的小花,都像是银幕上的一股清流,以情动人的战争片通过对颠沛流离的人物个体命运的关注,拉近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陈冲借角色之名让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上大银幕,沁人心脾。

在《小花》开机前,作者金镝和陈冲的一次闲谈中,陈冲表示对于表演来说,最需要的就是“真”,因此,虽然她的成长环境是大上海,而片中的小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但凭借陈冲的勤奋和她充满强烈热情的观察力,让她得以短时间内冲破自己和角色之间的阻碍,在银幕上呈现一个生动、淳朴的农村姑娘形象。不可否认,她对表演的悟性自然也是让小花绽放于银幕并赢得肯定的关键。

陈冲曾在《今日影评·表演者言》中表示:“这么多年后,小花还能被人们记得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一个演员一辈子能够演《小花》这样一部电影挺幸运的。”《小花》对于陈冲的影响当然是深远的,不但让她成功斩获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最佳女主角,也让她作为一朵银幕上翩翩飞舞的小花,迎来银幕之路的飞跃。同时,这朵清新绽放的小花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迎风飞舞的姿态,也正象征着走出历史的烟尘后,80年代中国银幕上青春与热血齐飞、欢笑共泪水一色的多彩记忆。

结语

在中国银幕上绽放了40余年后,陈冲依然是凭实力让人信服的演员,拂去清纯的模样,换上岁月的重装,坚定不移地行走在光影的快车道。从中国到好莱坞再回到中国,从演员到导演再回到演员,看似是兜兜转转回到起点,实则是螺旋上升的进阶。如今,人生走过一甲子的陈冲仍旧活跃在银幕一线,当我们回顾《中国银幕》时,她依然在灿烂绽放。

猜你喜欢
陈冲战争片小花
HYBRID REGULARIZED CONE-BEAM RECONSTRUCTION FOR AXIALLY SYMMETRIC OBJECT TOMOGRAPHY*
每一朵小花都应该尽情绽放
小花
月夜曲
陈冲 腹有诗书气自华
无名的小花
战争的女性书写
浅析技术革新对战争题材电影叙事策略的影响
美式英雄主义的颂歌——简析《美国狙击手》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the code for automatic generating of multi-temperature continuous-energy neutron cross section libr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