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

2023-05-10 00:04不知火
中国银幕 2023年5期
关键词:刺秦陈凯歌时代

不知火

陈凯歌 奋勇“刺秦”

封面  诗与远方

自北京电影学院毕业之后,陈凯歌成为了80年代中期国内电影的新生力量之一。比起“第四代”导演,以陈凯歌、张艺谋为首的“第五代”等人更关注土地的原始生命力,寓言式的叙事展现了当时中国电影人的喷薄而出的电影创作热情。电影史专家陈墨曾说:“与张艺谋的大开大阖不同,陈凯歌的影像风格是内敛和含蓄的,东方人的情感表达在陈凯歌的镜下显得贴切和真实,传统人文精神的传承,则贯穿了陈凯歌的作品气质。”如今,更有人评价他:陈凯歌是诗人,一个用镜头写诗的人。而早在1997年第9期《中国银幕》,身着蓝色水洗布衬衫的凯歌导演,以望向远方的写真风尚登上杂志封面,杂志将“诗与远方”提早抛给了这位已经享誉国际的大导,他这样表示:“在这个时代,诗是个失落的东西,我们说诗实际是说诗意,人生的诗意,诗意的人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无诗的时代里继续做诗的诗人。”

走出“风月” 用心“刺秦”

1997年第9期《中国银幕》的封面图片,有幸捕捉到陈凯歌稍显落寞后又重新意气风发的样子。《走出“风月”,用心“刺秦”》也是他完成“小众电影”与“大众电影”相互转变的契机。对于陈凯歌来说,《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在中国被传诵已久,而他希望观众在自己的影片中看到一个平民如何变成英雄,一个帝王又如何变成暴君。“这个故事在我的脑子里准备了8年,我终于说服了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和法国的投资商投拍这个电影。”值得一提的是,陈凯歌在杂志访谈中透露了一件趣事——1996年拍摄基地在河北动工修建,当时凭借《勇敢的心》大火的好莱坞明星梅尔·吉布森曾经到那里探望他,看到外景地宏大的规模不禁感叹这比华纳公司整个片厂还大,“这一下就激起了我的精气神儿,我想用心拍摄《刺秦》,不是用脑用力,而是让我的心和影片产生关联。”

1998年,《刺秦》正式上映,期间历经原定男主角姜文“出走”,多位配角更替,陈凯歌更是迫于压力根据各方意见修改了影片的结构,但还是没有改变影片的境遇,这部耗资八千万人民币的影片在国内的票房仅有200万。于是有人称,《刺秦》是陈凯歌的“滑铁卢”。但陈凯歌本人从不承认“滑铁卢”的说法,他多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刺秦》是一部让他骄傲的作品。多年之后的今天再看这部作品,我们也许能够体会陈凯歌此话的含义——《刺秦》反映的是一个时代下人物的集体命运,而并非一个人的命运。片中人物众多,而且每个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在选角上,陈凯歌也颇费了一番苦心,甚至亲自上阵,出演其中一个重要角色吕不韦。

陈凯歌的变与不变

作为第五代“空间对时间的胜利”这一电影语言形态的奠基者之一,其实早在80年代的《黄土地》和《孩子王》中,其主题对命运困惑的思考和人物理想主义共同交织,便已然构筑了陈凯歌早期作品的深度和广度。而《和你在一起》中刘佩琦和唐韵因提琴结下的如父如子的情感,《边走边唱》中刘仲元和黄磊之间的艺术传承,正是其身上东方气韵的情感展现。随着90年代中国电影大时代的变革,陈凯歌個人和时代命运的相互交织、技艺和人格的血溶于水,最后汇成其生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得华语影片至今唯一一部金棕榈后,陈凯歌犹如一位孤独的王者,他在《少年凯歌》中写道:人所以为人,在于不能绝对地离开集体;文明的演进只是使个体在社会中的排列组合,趋于理想,害怕被逐出人群是人类原始的恐惧。那时,人们无不在翘首以待这位大导的下一部作品,都在期盼着他能否迈上更高的台阶。然而,辛苦筹备三年的影片《风月》,无论从商业还是口碑,都离“更上一层楼”有着不小的差距。在痛定思痛后,于1998年上映的《荆轲刺秦王》中,展示了陈凯歌极其宏大和抽象的主题立意,他以极度戏剧化和象征化的程式,描述了人性被权力欲彻底吞没的全过程。有专家指出陈凯歌已于此电影中,完成了超越时代性的个体寓言诠释——之前,他把个体放置于特定时代去考量权衡,其后,他成功剥离了时代构架,人物的命运反于影像中进一步延展,构成了极具象征意义的光影表述。正如倪震在《陈凯歌的90年代电影论》中所述:“陈凯歌一贯的艺术目标就是在史诗格局中注入文化反思,达到超理性、抽象性的间离感和哲理意味。他的创作活动有一条连贯的主线,这就是透过电影阐述中国文化历史的变迁和沉浮。”声势浩大的《刺秦》无疑就是其中极富野心的代表——多年后,《刺秦》口碑回暖,豆瓣已升至8.2分,或许真正优秀的作品,的确会在被人们真正理解后而绽放光辉。

结语

陈凯歌无疑是一位有很深文学素养和思想深度的“电影诗人”,他善于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其招牌式沉重又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同时,他又擅长剖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展现人的复杂性,针砭不合理的非人道的人性弱点,这在《刺秦》之上有显著的体现。纵观其作品年表,这位国际级大导一直在耕耘不辍,表达着自己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美学追求。2021年,一部《长津湖》,让陈凯歌坐上“中国电影票房”榜首导演的宝座。接下来,他还有关于抗美援朝题材的新作《志愿军:雄兵出击》。陈凯歌将联袂一众大咖戏骨、流量新秀,描摹出在各个战线上保卫祖国的英雄儿女,讲述抗美援朝战争三年的恢弘史诗。

猜你喜欢
刺秦陈凯歌时代
陈凯歌不演假戏
雪地里的45分钟
女儿歌
忠于原文是解读文本的前提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从三个动词看《战国策》用字的准确
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图像探讨
陈凯歌 大师下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