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

2023-05-10 00:04伯曼曼
中国银幕 2023年5期
关键词:张艺谋武侠英雄

伯曼曼

《英雄》引领中国大片20年

封面

看天下谁是《英雄》

2002年,早在《英雄》上映前两个月,《中国银幕》杂志已经敏锐嗅到这部顶配武侠巨制背后的时代意义,以别出心裁的“英雄点将录”形式大篇幅报道,全面深度解读影片,揭秘备受瞩目的大片幕后制作故事,并且大胆选择“配角”章子怡的剧照作为封面人物。中国电影工业化和商业化20年的缩影,就这样在章子怡抛撒风中的坚韧眼神中酝酿起来了。她的钢丝舞不仅助力《英雄》国外票房,也成为中国大片的“标志性形象”,引领中国大片20年。

开创商业大片新范式

谁也不会否认,真正让中国电影进入新纪元,走入“大”时代的,非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莫属。华丽璀璨的明星阵容,美轮美奂的视觉奇观,艺术和商业平衡结合的中国武侠类型片等等,《英雄》的诸多创举都有着丰富的启示意义,对影史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影本身。

张艺谋曾这样阐述自己拍《英雄》时对于重塑新武侠电影的野心,“在西方观众看来,武侠主要打得美,打得矫健,而我希望还能看到武侠当中的一种道义,希望能开创一个武侠片的境界出来。”事实证明,他做到了。清华教授尹鸿评价《英雄》既有中国的长河落日、独孤求败、胸怀天下的传统意识,也有悲天悯人、情爱至美、我行我素的现代精神,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第一部商业大片。《英雄》讲述一位无名刺客本可以成功刺秦,最终选择不杀,其背后的英雄侠义与悲壮极具东方意蕴,激发了观众心中的侠客梦。同时,《英雄》在叙事手法、人物塑造上另辟蹊径,采用《罗生门》式的倒插叙,打破传统武侠电影的叙事模式,充满了革新意义。

更令人惊喜的是,张艺谋给故事分段“起标题”的方式,是赋予不同的颜色。斯皮尔伯格曾留下一则著名“影评”:“我不懂中文,但通过色彩,我看懂了《英雄》。”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在《英雄》中将色彩美学发挥到了极致,色彩不仅仅成为渲染电影情绪、人物心情的元素,更是直接成为电影情节推动和故事逻辑构成的,和演员同等重要的“角色”。色彩是张艺谋的标签,也成为《英雄》的独特之处。影片中,中国武侠电影的形、意、神达到一致,影片所开创的视听奇观、华语大明星组合、海内外跨界艺术家制作团队的建构,奠定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式武侠大片乃至商业大片的某种“范式”。

《英雄》开创的“古装大片”热几乎席卷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除了张艺谋自己在《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大片上不断将大片之“大”推向新高度,21世纪初期的大导演们纷纷加入古装商业大片阵营,陈凯歌拍了《无极》,冯小刚拍了《夜宴》。就连中国香港导演同样也不例外,徐克的《七剑》、周星驰的《功夫》、唐季礼的《神话》、于仁泰的《霍元甲》、张之亮的《墨攻》、陈可辛的《投名状》、吴宇森的《赤壁》等一大批古装、动作、武侠大片纷至沓来。几乎每一个有影响力的中国导演,都制造过《英雄》“范式”古装商业大片。

“启蒙”中国大片

内地2.5亿票房、全球14亿票房、在国内碾压《指环王》《蜘蛛侠》等好莱坞大片、登顶华语电影票房冠军、占据当年国内总票房的四分之一……与《英雄》有关的奇迹数字,全方位打开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想象空间。

用制片人张伟平的话来说,“《英雄》出现之前,我们的艺术家们,包括电影投资人,都没有看到中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没有看到一部国产片上映会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在此之前,中国电影经历了最惨淡的1990年代,盗版的DVD和录像厅大行其道,大量电影院被迫关停至2002年全国影院仅有1000多家。《英雄》的横空出世,让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成为全民参与的极为时髦的娱乐文化活动。曾有央视的调查报道称,观看电影《英雄》的观众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已经多年没进过电影院了。

如张伟平所言,《英雄》让诸多电影公司意识到,电影需要营销。从公布选角吊足观众胃口,到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首映礼,再到在电视上打出影片广告,广泛的媒体讨论和曝光等等,《英雄》的营销模式是开创性的。片方还首次开展了电影与其附属产品的组合设计与开发,比如关于电影的纪录片《缘起》的电视系列片版权,同名漫画、小说 、邮票等衍生品的开发等等,都开启了电影产业先河。

从《英雄》中万箭齐发的那一幕震撼观众的那一刻开始,中国电影在视听体验极致化的追求正式启动。随之配套成就的,就是中国电影工业的不断精进与完备。2002年,除了中影华龙和上影数码两家公司,中国电影的特效行业几乎一片空白。如今,国内从业人员从那些年“引进来”的海外团队身上不断汲取专业技能与营养,《刺杀小说家》依靠100%的国内团队创造出波诡云谲的小说异世界;《独行月球》中独孤月和金刚鼠环月计划是国内第一次使用游戏引擎来代替传统的渲染,大幅提高了整体的制作速度和数量,各种不同类型的电影都在视效奇观中不断升级观众的感官享受。同时,在《英雄》的启迪下,大导演们纷纷进入大片模式,在当时以拍大片之名,拍一座电影建一座城或开发一个影视基地的案例比比皆是,从陈凯歌为《无极》搭建的“魔宫”,到吴宇森执导《赤壁》建一座三国城等等,IP、地产、实景娱乐等中国电影衍生出的产业由此发展。

《英雄》对于中国商业电影的意义是“启蒙”式的,它真正让电影的运作成为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电影工业或文化产业。影片是新千年后唯一一部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国产电影,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国产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票房纪录保持者。作为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的一块里程碑,《英雄》既引领了中国大片20年,也见证、经历和影响了中国大片20年。

结语

自《英雄》开启的中国大片20年,是中国电影市场飞速发展的20年,中国电影人集体发力,在“神仙打架”中推动着中国电影前进。经过20年的市场和观众检验,国产大片在拍摄、制作和营销等方面,已经积累出了自己的經验,并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为不断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张艺谋武侠英雄
英雄犬
武侠风
嘿!这才是武侠
武侠影后郑佩佩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武侠教室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重走英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