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文化国际传播路径分析
——以长沙铜官窑为例

2023-05-10 04:34李一诺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410081
收藏与投资 2023年4期
关键词:黑石官窑陶瓷

李一诺(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工作十分重视,作了多次重要讲话。陶瓷文化是陶瓷的“生命”,是对外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中国陶瓷文化通过外交、商业贸易等途径走向世界,瓷器“China”成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时的一张名片。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如今的“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陶瓷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沙铜官窑瓷器,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见证,是“黑石号”沉船打捞过程中发现数量最多的中国出口瓷器,在唐代陶瓷外销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见证,长沙铜官窑陶瓷文化在现代陶瓷文化国际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陶瓷文化国际传播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国际传播,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大国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交流的重要途径。

(一)中国陶瓷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机遇

中国陶瓷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和广泛的海外文化市场,因此中国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在新时代中国对外宣传建设中面临着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

当今,中国面临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国际传播内容的丰富度前所未有、舞台广阔前所未有、发展前景前所未有,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机遇大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中国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策利好和战略机遇,拥有光明的前景。

(二)中国陶瓷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

1.文化差异的存在

陈晓萍[2]在《跨文化管理》一书中将文化从广义上定义为“由人类创造的,经过历史检验后沉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文化并不是个体创造的,而是不同的群体在历史中不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由于是不同群体创造的,所以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会存在不同。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文化之所以会有差异,是因为他们受到的教育不同,有着不同的社会环境。

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反应,这种不同反应会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有可能会推动文化传播,也可能在某一方面阻碍文化的传播。因为文化差异不是单一性的,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都存在着不同,所以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差异也具有多样性。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以“自谦”“谦虚”为主要的价值观;而追溯西方传统文化,多是“自我主义”,即以自我为中心,以强者为榜样。在这样的情形下,西方人可能不能理解中国人在交际中总是相互谦让,并且以集体利益为主的价值观取向。由此可见,中外之间文化差异的存在,会让部分西方人不能理解中国的传统陶瓷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

2.产品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企业在市场需求面前存在采用工业化、流水线的手段大批量生产陶瓷,而忽视对陶瓷文化本身蕴含的文化底蕴的挖掘和沉淀,以至陶瓷产品存在缺乏文化创意、缺失文化气息的现象[2]。这不利于中国陶瓷文化“走出去”,也不利于在世界舞台讲好中国陶瓷文化故事。陶瓷的“生命”是陶瓷文化,因此,在中国陶瓷文化国际传播过程中,应该紧紧抓住并挖掘陶瓷文化内涵,否则会缺乏中国陶瓷文化国际传播的源头活水。

3.国际传播力度不足

中国陶瓷文化国际传播尽管存在光明的前景,但是其自身的国际传播方式较为匮乏,多是传统的展览和教育交流,缺乏创新。当今,我国正处于融媒体时代,媒体之间致力于建立一种和谐、互补、互信的新型媒体关系。打造“融媒体”,就是要摆正新老媒体的关系,通过分析新老媒体的利弊,以优势互补、扬优去劣,达到“1+1>2”的效果。甚少有媒体通过媒体融合的形式向世界推广中国陶瓷文化,多采用单一的宣传方式,出现了单一有限的媒体资源与中国陶瓷文化国际传播受众广泛的需求之间的矛盾。

二、中国陶瓷文化国际传播概况

当代,我国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教育交流、艺术交流、倡议互动和大众传播等[3]。通过人才交换、陶瓷艺术展览会等途径实现中国陶瓷文化走出去和对世界各国陶瓷文化的借鉴、吸收。同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全球陶瓷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陶瓷文化凭借自身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土壤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在全球陶瓷文化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陶瓷文化在古代最主要的国际传播方式便是通过陆海两条“丝绸之路”外销。现在的“一带一路”倡议的路线和古代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基本重合。千百年以来,在“一带一路”上,瓷器一直都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图1 唐 青釉诗文碗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藏

图3 黑石号沉船场景复原 长沙铜官窑博物馆

唐代时期的瓷器外销贸易领域内,长沙铜官窑和越窑、邢窑、定窑、巩义窑占据绝大部分市场,而其中又以长沙铜官窑的外销产量最为庞大,沉船“黑石号”就是最好的证明。历经一千二百多年的沧桑变迁,长沙铜官窑原先繁荣的窑场早已没落,仅凭千疮百孔的窑址废墟,少量完整器型和各地出土的残件碎片难以窥视长沙窑在唐时盛况全貌。尽管物是人非,铜官窑的陶瓷文化仍在继续流传,走向世界各地。

(一)铜官窑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概况

1.铜官窑陶瓷文化传播现状

“一带一路”带领中国陶瓷文化再次走向世界。“一带一路”的全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的通商渠道。如今,“一带一路”被重新提及,并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长远、重大国家倡议。“一带一路”也成为当今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中国陶瓷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重要机遇。

长沙铜官窑,又称石渚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也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在唐代,为了不断满足陶瓷的外销需求,铜官窑的陶瓷在中唐以后迅速崛起。由于铜官窑地处相对较内陆的长沙,其外销路线是从长沙出发沿湘江经洞庭到汉口,再沿长江而下,到扬州、宁波,出海后往北到日本和朝鲜,往南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再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地区的伊朗和伊拉克,从阿拉伯半岛,穿过红海到达埃及,铜官窑陶瓷文化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得以向世界传播。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讲到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黑石号”船只中所载的大部分产品为铜官窑生产的瓷器。随着“黑石号”船只打捞出的文物在新加坡、美国、中国展出,铜官窑陶瓷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得到传播。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黑石号”船只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见证,其承载的铜官窑陶瓷文化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再次走向世界。

2.以“黑石号”为铜官窑陶瓷文化国际传播的文化符号

1998年,“黑石号”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被发现,该沉船是一艘典型的阿拉伯双桅椰棕纤维缝合船。其中,出水的各类瓷器有67 000多件,包含57 500件长沙窑的瓷器,占出水瓷器数量的86%[4]。沉船由印尼政府授权商业公司进行打捞。新加坡圣淘沙公司于2005年筹资3200万美元重金购得了这批文物。购得的所有文物目前均为新加坡政府拥有[5]。新加坡拍得“黑石号”沉船的文物后,计划在世界巡回展出,由于一些原因,于2017年才在美国展出。目前,这批文物已在新加坡、美国纽约、中国上海进行展出。铜官窑陶瓷文化也随着“黑石号”文物的展出在世界各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

在铜官窑陶瓷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黑石号”沉船充分扮演了“文化符号”的角色,人们看到“黑石号”便能想到来自中国的陶瓷文化,想到来自铜官窑的陶瓷文化。世界也通过“黑石号”开始了解来自唐代中国的铜官窑陶瓷,了解源自中国内陆城市长沙却能乘坐“黑石号”船只远销阿拉伯地区的铜官窑陶瓷文化。

(二)铜官窑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困境

1.铜官窑在对外宣传活动处于被动地位。

由于各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社会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正在不断努力以主动的态度构建我国跨文化的外宣形象,但是铜官窑在当前对外宣传活动中仍处于被动地位。铜官窑在对外宣传活动中由于他国受众在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和文化理解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使得铜官窑陶瓷文化在对外宣传方面存在隔阂,难以向世界介绍铜官窑陶瓷文化。

2.研究铜官窑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人才不足

有学者提出,文化对外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让受众理解并接受所传播的文化,优秀的翻译人才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6]。铜官窑陶瓷文化究其根本属于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研究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人本就不多,研究中国传统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人才更为短缺,更不必说研究铜官窑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人才。因此,由于铜官窑陶瓷文化对外传播人才欠缺,铜官窑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效果自然欠佳。

同时,由于铜官窑考古遗址公园属于公益性质单位,单位内部要想确定推广方案需要经过层层审批,经领导同意才能实施,流程较为烦琐。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员工的自主创意与积极性降低。人才不能在其位谋其职,不能发挥价值,自然使得铜官窑陶瓷文化对外传播受阻。

三、中国陶瓷文化对外传播路径

尽管依托对外开放政策和全球化背景下更加开放包容的大文化环境,近年来铜官窑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发展呈现回暖之势,但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通过协商克服文化差异

协商是为取得一致意见而共同商议。跨文化沟通指的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7]。中国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需面对不同文化和不同语境的国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传播中国陶瓷文化应该以跨文化沟通和协商为基础。

1.协商求同

跨文化新闻传播强调通过“协商”去构建自身形象。“协商”就是要既考虑“以我为主”,即“我们需要报道什么”,又要“有的放矢”,即考虑“人家需要什么样的新闻”,协商的结果就是去寻找二者的结合部[9]。由于中外文化存在差异性,因此协商求同的意义便在于考虑我们需要报道什么有关铜官窑陶瓷文化的内容的同时考虑其他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有关铜官窑陶瓷文化的报道。前文探讨过,“黑石号”是铜官窑陶瓷文化国际传播的文化符号,因此,“黑石号”便可以作为铜官窑陶瓷文化国际传播的切入点和沟通点,通过协商的过程寻求文化的共同之处。

2.换位思考

单波提出,“要想进入他者的面子协商,只有去弄懂他者的面子,也就是说,要想在西方新闻话语里构建自我形象,还必须懂得西方式的面子协商方式”[10]。

爱德华·霍尔提出了沟通的语境这个概念。该语境是指两个人在进行有效沟通之前所需要了解和共享的背景知识,所需要具备的共同点。在沟通时依靠这些共享的背景知识来传递信息,沟通的语境就比较高;反之,语境较低[10]。中国属于高语境文化,美国属于低语境文化,中国人在沟通中的最高境界是“意会”,而美国人在沟通中则喜欢“言传”。在对外传播中国陶瓷文化时,处于高语境文化的我们应当换位思考,通过协商减少文化差异带给跨文化传播的影响。

(二)深耕陶瓷文化内涵

中国陶瓷文化孕育于中国悠久的制瓷历史,在中国陶瓷文化国际传播活动中,对陶瓷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有利于优化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内容,以文化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从目前铜官窑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来看,对于陶瓷文化内涵的传播和体现较少,流水线式的文化产品生产并不能满足受众真正意义上的精神需求,深耕陶瓷文化内涵是有必要的。

1.深度挖掘铜官窑陶瓷文化对外宣传的元素

铜官窑陶瓷文化具有兼容并蓄、敢为人先的特点,铜官窑陶瓷文化的辉煌离不开唐代的历史背景,它的断层式衰落也离不开唐代历史的演变[12]。铜官窑陶瓷文化内容鲜明地体现了铜官窑的历史特色、民俗特色和地域特色。而铜官窑陶瓷文化元素则是铜官窑陶瓷文化的集合体和代表,是具有辨识度的。将铜官窑陶瓷文化元素与当今时代特色结合并对外传播有利于继续发展铜官窑陶瓷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深度挖掘铜官窑陶瓷文化内涵。

2.打造有铜官窑陶瓷特色的文化IP

打造独特的文化IP是铜官窑旅游景区成功的关键,也是打造长沙城市形象独特的记忆点。铜官窑古镇文化IP有二:其一为铜官窑瓷文化历史;其二为陶瓷,铜官窑古镇的文化IP应紧密围绕陶瓷文化来打造。深度挖掘铜官窑中的陶瓷文化IP,使其成为铜官窑的代表,使铜官窑陶瓷文化IP成为铜官窑的记忆点。

同时,也应塑造铜官窑陶瓷文化的IP形象,使铜官窑陶瓷文化跃然纸上,化作一个符号,并将其广泛传播。

(三)建设有时代特色的陶瓷文化外宣体系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强大文化基因。这些优秀的文化基因,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结出硕果、大放异彩,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又一次精彩绽放。建设有时代特色的陶瓷文化外宣体系正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中国陶瓷文化走向世界的良好契机。以铜官窑为例,如何建设好有时代特色的铜官窑陶瓷文化外宣体系,要做好以下两点。

1.讲好有铜官窑特色的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故事可以成为传播文化的有效方式,好的故事更是可以减少受传者的抵触心理,并助力双方交流、增进感情。出色的故事是一个展现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途径,也是一个国家生动刻画其形象的有效方法[13]。如何将铜官窑陶瓷文化传播到国外,应该采用故事形式,将有关铜官窑陶瓷文化的内容汇编成故事,将故事传向世界,使铜官窑陶瓷文化故事走进千家万户。

若要讲好需要跨文化传播的铜官窑陶瓷文化故事,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文化差异面前隐藏自己的主观立场,用客观、详细的方式来讲述完整的故事,用世界大众喜爱的方式讲好有铜官窑特色的中国故事,做对外传播铜官窑陶瓷文化的使者。

2.主动推动铜官窑陶瓷文化故事对外传播

前文提到,铜官窑在对外宣传活动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使得铜官窑陶瓷文化在对外宣传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解决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铜官窑积极推动对外传播工作,在融媒体时代利用好各种平台以及各种手段,摆正新老媒体之间的关系,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铜官窑在对外宣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达到“1+1>2”的效果。同时,可成立服务铜官窑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专业部门,利用各式各样的激励手段调动部门内有关人员的积极性,提升铜官窑陶瓷文化故事在对外传播中占据的地位。

3.推动铜官窑陶瓷文化对外传播人才培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湖南省高校资源非常丰富,铜官窑应该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培养潜在的铜官窑陶瓷文化对外传播专门人才。同时,铜官窑还应积极制定人才政策,留住人才、利用人才推动铜官窑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如今,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国际传播手段和技术也更加便利。尽管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诸如铜官窑陶瓷文化等中国陶瓷文化的国际传播仍存在很大的阻碍,但是随着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国际环境愈发包容,中国陶瓷文化不断优化,我们相信,通过深挖文化内涵、克服文化差异、建设文化外宣体系等手段,铜官窑陶瓷文化等中国陶瓷文化必将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黑石官窑陶瓷
坐佛
铜官窑陶瓷
西夏官窑瓷器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此“官窑”非彼官窑
再广1mm !Irix 11mm 黑石版本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官窑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