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艾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效果观察

2023-05-11 13:38谢海涛邵辛欣韩芹芹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9期
关键词:月经周期偏头痛艾灸

谢海涛 邵辛欣 张 斌 韩芹芹

解放军63600部队医院康复医学与理疗科,甘肃省兰州市 732750

月经性偏头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原发性偏头痛之一,且因头痛发作与患者的月经周期存在一定联系,故得名“月经性偏头痛”。在临床将其分为单纯性月经性偏头痛和月经相关性偏头痛。研究表明[1],患者在头痛发作前并无相关征兆,往往于经期以及经期前后表现出头痛异常,且相较于其他类型头痛,该种类型的疼痛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长。加之月经性偏头痛常于月经周期中,反复发作,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是临床上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常用药物之一,但长期服用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疲惫、嗜睡、肌肉酸痛等症状。因此,找寻副作用小、效果明显的治疗方案对治疗月经性偏头痛具有重要意义。针刺与艾灸是中医上用于缓解疼痛的重要治疗手段,具有副作用小、操作简单、机体损伤小等优点,故考虑将其应用于治疗月经性偏头痛。为进一步明确针刺联合艾灸对月经性偏头痛的治疗效果,特开展该项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月经性偏头痛患者71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1)西医诊断参照《国际头痛分类(第三版)》[2]中制定的月经性偏头痛诊断标准。(2)中医症型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血瘀气滞型经行头痛,主症:经期前或经期头痛异常,如针刺;次症:经血色泽暗紫伴结块,小腹疼痛拒按,胸闷难舒,舌暗,边、尖可见瘀点,脉细涩亦可表弦涩。主症必备,次症符合2项或以上即可。(3)年龄18~45岁;(4)月经周期规律;(5)病程≥4个月经周期;(6)入组治疗前2个月内未接受其他镇痛治疗;(7)明确表达可以严格遵照医嘱进行治疗。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颅脑外伤或手术史;(2)哺乳期、妊娠期或近6个月内有妊娠意愿的女性;(3)合并严重恶性疾病、器官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或有明显出血性倾向的患者;(4)因颈椎病、脑血管疾病等所导致的继发性头痛患者;(5)月经周期以外时间偏头痛发作次数≥6次;(6)经影像学检查颅脑存在结构性异变的患者;(7)对实验药物有强烈不良反应的患者。剔除标准:(1)未完成治疗的患者;(2)实验期间怀孕的患者;(3)随访期间失联的患者。本组患者71例,中途脱落11例,两组完成实验患者均为3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31.50±8.81)岁;孕产史:有17例,无13例;平均病程(6.73±1.84)月;平均月经周期(26.57±3.99)d。对照组平均年龄(32.17±8.47)岁;孕产史:有16例,无14例;平均病程(5.93±1.74)月;平均月经周期(27.50±4.39)d。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妊娠情况、月经周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于月经前1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规格:5mg×20s)治疗,1粒/次,2次/d,1个月经周期服用10d。如若出现嗜睡、精神萎靡等不良反应即刻停止,情况严重,立即就医。(2)观察组:①针刺:行针参照《针灸学》[4]中的操作方法,月经前7d开始治疗。选用40mm×0.25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马鞍山邦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平柄型)取患侧颌厌、率谷、悬颅穴行透刺,取气后施以提插泻法;于太阳行捻转泻法,时间为1min,转速为120次/min;后取双侧子宫、合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阿是穴行针,深度20~30mm,得气后行清气之法,并留针30min。行针期间,严密监控患者变化,如不适即可停止施针。治疗第1周,隔日行针1次,治疗3次;月经周隔2d治疗1次,治疗2次;另其他时间,每2周治疗1次,共需治疗4个月经周期。②艾灸:于行经前7d,进行熏艾。取艾条(南阳市宛北艾绒厂,规格:22g±1g)点燃,微弱火星状,艾火垂直对准风池、率谷穴,距离为20~60mm,施以悬灸,时间约为15min,每2d治疗1次,月经来潮期停止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注意患者皮肤表面颜色变化,随时询问患者感受,避免出现烫伤。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头痛综合评分进行效果评估:包括月经周期内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继发症状以及发作时间4个维度。每个维度按程度不同进行评分。头痛发作次数:无发作,记为0分;发作次数≤2次,记为2分;若发作次数为3~4次,记为4分;另将发作>4 次,记为6分。头痛程度:无发作,记为0分;头痛发作时可以正常工作未受影响,记为2分;发作时对工作造成严重影响,记为4分;另将发作时必须卧床休息,记为6分。继发症状:恶心、畏光、呕吐、畏声,如若患者表现出一项,则记为1分;累及出现2项,记为2分,另记为3分。发作时间:未有发作,记为0分;发作时间<12h,记为2分;发作时间12~48h,记为4分,发作时间超过48h,记为6分。将经过治疗后,患者月经性偏头痛以及其继发症状完全消失,且治疗结束后下个月经周期头痛未发作视为痊愈;将治疗前后头痛分值下降幅度≥50%为显效;分值下降幅度20%~49%为有效;分值下降幅度<20%为无效。(2)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6]:于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痛难以忍受,分数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严重。(3)头痛影响测试问卷(HIT-6)[7]:该量表包含6个方面问题,每个问题对应5个回答,每个回答分值不等,量表总分为36~78分,分数越低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VAS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2.3 HIT-6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HIT-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IT-6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HIT-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对于月经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无明确解释,怀疑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的撤退性改变有关。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之一。在王清清等[8]人的研究中使用盐酸氟桂利嗪对人工致偏头痛大鼠进行治疗,记录大鼠的代谢组学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盐酸氟桂利嗪可改善偏头痛大鼠的代谢,促进致痛炎症因子的排出,同时还可以纠正大鼠体内的异常能量代谢,减少因线粒体功能障碍而引起疼痛阈值的改变。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盐酸氟桂利嗪即刻镇痛效果明显,但始终无法从根本上治愈患者疾病,且该药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考虑另寻他法以弥补药物治疗诸多不足。针刺与艾灸是中医上用来缓解疼痛的外用性治疗方式,且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针刺列为月经性偏头痛治疗方式之一。但目前将艾灸治疗月经性偏头痛的研究较少,治疗效果尚不明确,故行此研究,明确针刺结合艾灸对月经性偏头痛的临床效果。

在中医学范畴内,月经性偏头痛指经行头痛,患者常表现为小腹疼痛异常、经血暗紫结块、舌尖可见穴点、脉沉弦或涩而有力。分析原因,情志郁结、旁触肝气,故使其疏泄难行,失其条达之意;另经期来潮,血脉亏损,而气足有余,两相冲之,更生疏泄之困,故穴血内停、久之结块;此外,寒热邪毒、侵袭内体、而冲气鼎盛、故致血瘀上呈、阻滞脑络、使其不通、不通则致痛,故生经行头痛。因此行调肝、活血、运气之法加以治疗。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HIT-6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刺结合艾灸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头痛发作次数,缓解头痛程度减少继发性症状、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分析原因,针刺颌厌,可泻经期上呈之气,气弱则瘀血无所致,故可解脑部血气瘀滞之症,弱其疼痛之感;另取穴“率谷、悬颅”,皆有除湿降浊、疏泄热气之效,故行之可缓热气上呈之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冲气过甚造成的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取“太阳穴”行捻泻之法。直接刺激患者颅脑、加快血循,冲散血瘀气滞之症。另外辅以针刺子宫,可调冲壬瘀堵、顺行血气、散血瘀之块,解脉络阻滞之态;另配以“合谷、太冲、三阴交、足三里”等行气活血之穴。所谓“合谷”乃“汇合山谷”之意,是大肠经气血汇聚之所,可调大肠经脉气血运行,可促血脉运行之健,通经止痛,宣通气血,除瘀堵之征,故可缓病症之苦。“太冲”为足厥阴经腧原穴,属阴,主其血运,有疏理肝气,平肝降逆之用,复肝疏泄之能,条达之意,健气运之畅,故可解血瘀之征,缓疼痛之度。所谓三阴交,即足太阴、少阴、厥阴经汇聚之所,与足三阴经关系密切,足三阴经又可作用于冲脉、壬脉,冲壬之脉皆起源于胞宫,针刺三阴经,可调胞宫气血运行之畅,解冲壬之阻滞,少生经血郁结之块,故有解继发症状之意。

此外,针刺穴位可以诱发患者的特异性机制,增强患者楔前叶与额中回、尾状核的连接功能,兴奋基底节区,进而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其疼痛持续的时间。额中回是调节疼痛感知的重要部位,针刺可以增强额中回的调节功能,进而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感知程度。故行针刺之法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以及继发性症状的出现。本文观察组还辅用艾灸,可明确抑制降钙素受体的表达,减少神经炎症因子,缓解神经性疼痛;与此同时,艾灸还可缓解5-羟色胺的波动,缓解因5-羟色胺水平异常波动带来的疼痛;另外相较于针刺,艾灸具有一定的温热效应,可加剧局部血液循环,提高致痛因子的代谢,进而缓解疼痛。

虽然本研究明确了针刺结合艾灸对月经性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但是未对两种治疗的即刻镇痛效果进行讨论,而西药普遍存在良好的即刻镇痛效果,故在日后可研究中西结合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针刺结合艾灸可有效降低月经性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次数,缓解头痛程度、减少继发性症状、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月经周期偏头痛艾灸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