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感知带教老师关怀行为的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2023-05-12 19:49李嘉玲陶美伊吴爽陈圆王玲邹黄珏王卫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8期
关键词:护生护理

李嘉玲 陶美伊 吴爽 陈圆 王玲 邹黄珏 王卫红

[ 关键词] 护生;关怀行为;护理;人文关怀能力

[ 中图分类号] R47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3)08-0132-04

人文关怀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关怀模式,它是人类特有的,可以为患者提供安慰[1]。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是内在的修养,外化为创造性地、自觉地服务于患者的实际工作本领与才能,是综合护理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2]。护生作为该行业的后备力量,需不断增强其人文关怀能力,而护生感知带教老师关怀行为的程度对其关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3]。目前国内关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品质的培养、护生对医院关怀氛围的感知等[4],而有关临床带教老师关怀行为对护生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较少,本研究于2021 年8— 9 月对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院)实习护生进行调查,旨在为护理学科的人文关怀教学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 年8— 9 月,抽取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实习时间≥ 1 个月;②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类疾病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纳入一般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教育层次、民族、性格、毕业后是否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等。

1.2.2 中文版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ringability inventory,CAI) 该量表是由美国学者NKONGHO[5] 编制,马芳[6] 在2006 年对其进行了翻译与修订,中文版CAI 的折半信度为0.82,Cronbach’s 系数为0.86。该量表总计37 个条目,包括耐心、认知、勇气3 个维度。采用Likert 7 级评分法,“强烈同意”计7 分,“强烈反对”计1 分,总分为37~259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生关怀能力越强。目前,该量表已被广泛用于评估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7]。

1.2.3 感知临床护理教师关怀行为量表 此量表由王金淑等[8] 编制。量表共32 个条目,包括5 个维度,分别是教学环境营造、师生关系、教师特性、带教感受、教学方法。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1 分为非常不符合,4 分为非常符合,分数越高,表明护生越能感知临床带教老师对自身的关怀。该问卷Cronbach’s a 为0.96。

1.3 调查方法

以问卷星的方式发放,使用统一的指导语,对该研究的有关概念、目的及意义进行解释。问卷采用匿名的填写方式。经医院护理教研室同意,研究者将问卷星二维码发给实习护生。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x± s)表示,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习护生一般人口学特征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60 份,其中13 份填写有明显规律,有效问卷347 份,有效率为96.39%。护生年龄为17 ~ 23 岁,其他资料结果见表1。

2.2 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的得分情况

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的总均分为(158.24±32.82)分,得分率为61.10%,各維度得分见表2。

2.3 实习护生感知带教老师关怀行为得分情况

护生感知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关怀行为的条目均分为(3.18±0.60)分,得分率为79.62%(得分率=(参与者获得的总分数 / 可能获得的总分数)× 100%),其余各维度得分见表3。

2.4 实习护生感知带教老师关怀行为与其人文关怀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实习护生感知带教老师关怀行为与其人文关怀能力的相关系数r=0.341,P < 0.001。其余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见表4。

3 讨论

3.1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

本研究表明,人文关怀能力量表总均分是(158.24±32.82)分,本院护理实习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呈中等偏下水平,得分低于国内相关学者的调查结果[9]。分析原因可能为:①与收集问卷的形式有关。采用问卷星进行调查,使护理实习生的答题环境更加自在,不会受到调查者在场时的影响,相对来说更能反映真实情况。②可能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关,由于部分科室治疗性护理较多,带教老师和实习生每天忙于技术操作等工作,没有较多时间有计划性、专心地对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对护理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与国外常模[10] 相比,本院实习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及各维度较低,可能与国内人文关怀教育发展相对较晚有关。国外较早在学校教学中设置人文关怀课程,并占相当一部分。在健康大背景下,医疗人文关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护理教育者及护理学生也逐步认识到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但在现实教育中,仍存在人文课程设置比例较低,更侧重于护理技能操作的现象[11]。因此,今后高校应加强人文关怀教育,适当增加相关人文课程比例,加强学校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将人文关怀理念和教育融于专业课、理论实操课和临床实习。

3.2 护生感知临床教师关怀行为现状

本研究中感知教师关怀行为量表的总均分是(3.18±0.60)分,在得分范围中处于中上水平,与秦阳等[12] 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其中护生对“教学方法”维度的感知程度最低,与苏建萍等[13] 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由于医院有统一规范的教学纲领,临床教师机械地执行,缺乏因材施教。有研究者研究发现,护生对教师关怀行为的评分的主要作用因素是带教老师本身予以护生的关怀,这可能与教师本身的能力、资历和关怀教育目标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对关爱活动的正面作用,非常明显地贯穿在教育中。McCroskey 学者[14] 的调查表明,老师关注学生会让他们具有主动性,他们理解老师的主动行动是由热情、理解和回应表现出来的。

3.3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感知临床教师关怀行为的相关性

由研究结果可知,护理实习生的感知临床带教老师关怀行为与其人文关怀能力呈正相关。表明感知程度高的护生,其人文关怀能力也相应较高。与秦阳等[12,15] 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教学方法中的隐性教育体现在护理带教老师对护理实习生的关怀等方面[16],若护生感受到外界的人文关怀,便会将自身感知到的关爱外显到对患者的照顾活动中。带教人员不仅仅是医学卫生工作者临床实践学习中技术、技能与知识的主要源泉,也是对护生产有教育作用的角色对象[17]。因此护生在学习活动中,理解带教人员对自己的理解、支持、认可及人性化的支持行动,能够让护生更利于认识并内化人文关爱的内涵。

综上所述,护理教育与引导都是对护生人文关怀素质的重要培养。若要护生成为有关怀意识的人,必须先使其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关怀,在其关怀意识被唤醒后,才能使其产生关爱他人的动机,学会如何更好地去关爱别人。本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该研究采用的是横断面的调查,患者均来自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究结论不能外推,在未来的研究中可扩大抽样范围。

猜你喜欢
护生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护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