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草使者林冬梅:愿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棵青草

2023-05-18 13:48钟兆云
传记文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菌草

钟兆云

2022 年9 月15 日,作为中国沙尘暴发源地之一的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专家云集,一场向党的二十大献礼的菌草治理黄河成果评价现场活动及咨询会盛大开启,并在云上进行直播。

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党的二十大代表林占熺已经年近八旬,在沙漠里行走得却比年轻人还要意气风发:“我希望在有生之年,在‘母亲河’黄河的两岸筑起菌草生态安全屏障,让黄河变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我希望能够为这个‘中国梦’再干十年、二十年。即便将来我看不到这个伟大梦想彻底实现的那一天,但我相信中华儿女一定能够看到。”

林占熺,被誉为世界菌草技术之父。他的女儿林冬梅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并担任联合国菌草技术项目技术顾问。从2013 年起,他们父女并肩作战,带领菌草团队在黄河边、沙漠旁饮风咽沙,苦战十年,终让沙漠变出一片片绿洲。特别是这次向该河段沙害最严重的区域“阎王鼻子”出手,对于黄河生态治理具有重大而典型的意义。

“今天由我代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团队,作‘菌草防风固沙及阻沙入河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的技术报告……”林冬梅落落大方,汇报情况有条不紊,面对提问对答如流。

成果验收欢声雷动。这时节,世界许多地方的菌草也喜迎丰收季,现场云上直播了中非共和国的菌草种植户们载歌载舞庆丰收的场景。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通过视频称赞:“菌草技术成为中国同世界各国建立崭新友谊和兄弟情谊的纽带。”

2019 年,林冬梅陪同父亲远赴中非,图瓦德拉总统亲自向他们父女颁授“国家感谢勋章”。

在此之前,她陪同父亲走过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2017 年5 月26日走进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菌草技术项目正式启动暨首次研讨会后,父女二人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林冬梅还为此配了段图片说明:“万万没有想到,当年为孝顺父母,义无反顾地从新加坡回到祖国;如今,却与父亲以亲人加战友的名义,一起走进联合国神圣的讲堂。”2019 年4 月18 日,她挽着父亲的胳膊,再次走进联合国总部,一同出席联合国菌草技术高级别磋商会议。第73 届联大主席埃斯皮诺萨在题为《菌草技术使联合国和所有人民息息相关》的致辞中,开门见山地说:“很高兴与这项技术的发明者林占熺教授会见,我们在联合国视您为学术卓越的典范。”接着,她向与会者生动介绍了菌草如何在世界各地对那些最可能落在后面的人——农民、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生活改善产生影响,“说明菌草绝不是无缘无故被称为‘神奇之草’”,继而赞扬中国“为我们树立了‘多边主义在行动中’的榜样”。

林冬梅为父亲,也为自己从事这样的事业而骄傲。她对友人说:“联合国的菌草热,一波接一波,一浪推一浪,我在内心深处更感受到自己每天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我愿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棵青草。”

在追随父亲,携手菌草事业,扛起扶贫减贫、生态保护等责任的同时,林冬梅也向世界展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之美。

“以草代木”:领受乡土科研工作

1983 年,福建农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前身)最年轻的副处长林占熺,作出了两个即使现在看来也不可思议的决定:辞去行政职务搞科研、借款5 万元盖菌草研发实验室。

那时,世界上通行的方法是砍伐木材栽培食用菌,林占熺却尝试着要“以草代木”。当时他和妻子的月工资加起来也才百来元,万一研发搞砸了,拿什么去还这笔足足高出他们月收入500 倍的巨款?林占熺没给自己留退路,说道:“砸锅卖铁,押上一辈子,总能成功!”

当时读小学的林冬梅记得,父亲把其他地方拆下不用的一砖一瓦争取过来,工程队把当地老百姓拆迁的废料也搜集过来,七拼八凑,因陋就简,争分夺秒盖起了实验室。三年后,林冬梅小学都快毕业了,可父亲还是屡试屡败,债台高筑。她和妹妹春梅平时买件新衣服都颇费踌躇,有时就忍不住发起牢骚,觉得当初不该借这么多钱搞科研。林占熺便耐心地对她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爸爸坚信能取得成功。冬梅啊,我们的老家是革命老区,过去那么多人为了老百姓的幸福而拼命,爸爸是党培养的科技工作者,今天不用到战场上拼命,但为了给老百姓增加收入,自己给自己加点压力,拼一拼还是应该的。”小冬梅还听不懂大道理,只知道这钱不是因为家里欠的。母亲让女儿不要这样跟父亲发牢骚,林占熺却宽慰妻子:“孩子还小,童言无忌,以后会明白的。”内心坚定无比的父亲,还乐呵呵地对女儿说:“你就是我的小助手。”

此后,林冬梅还真的从父亲那里领来了第一份“科研任务”:每天傍晚准时守在收音机(后来是黑白电视机)前,等着收听福建省的天气预报,然后把各县市的气温记在小本上,作为父亲研究野草栽培的参考数据。

1986 年10 月的一天,林占熺历尽千辛万难,终于从成千上万种草中试验出了能够培植香菇的菌草,一门全新的技术——菌草技术从此诞生,一家人相拥而泣。

可兴奋之余,林冬梅想到父亲说过,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试点和推广更是举步维艰。万万没想到,父亲的菌草事业备受非议,还牺牲了研究生毕业的六叔林占华的生命。

林占华原本被分配到省农办,却被大哥林占熺拉进了菌草团队,为了让山区百姓尽早掌握菌草技术,脱贫致富,他在一次科研工作中不幸以身殉职。林占熺悲恸过后,为了补上痛失的一臂,就把在中学当校长的五弟林占森给拉来了。明白了菌草计划的意义后,两个侄儿也在六叔坟前发誓继承遗志,跟着大伯前赴后继。

成长在这样的家庭里,林冬梅在中学时代就立志进入父亲的研究领域成为助力,为此弃文从理,高考志愿填报了厦门大学生物系,继而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临出国前,父亲给女儿“约法三章”:一是为国留学,学成回国,为国效力;二是选读理工科和自然科学专业,以获得国外先进的实验室资源;三是重大事项必须及时向家里汇报。她在新加坡学的是化学专业,期望能在菌类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分析上帮助父亲。

不忘使命:冬梅带春归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研究生毕业后,林冬梅也曾尝试过一种不同于父亲的生活,暂时留在了新加坡发展。她能想象父亲那时有多失望,却从未在她面前流露。她也几次试图想把父母接去新加坡生活,却遭父亲拒绝,毫无商量余地。有这样一个父亲,在这样的家庭长大,林冬梅又哪能乐不思蜀?2003 年6 月,她回国转行,可以说是被父亲“逼上梁山”的。

她真正感到心疼父亲,是在父亲飞越千山万水矢志援外之时。新世纪之初,父亲率队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在新加坡转机。短暂相聚中,父亲谈起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对菌草事业的大力支持。正是在习近平同志的牵线搭桥下,菌草技术于2000 年5 月正式引进巴布亚新几内亚,还给他记了一等功。接着省里又特批100 万元建起了全世界第一个菌草科学实验室。父亲无比自豪地说:“这是福建省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为科技人员记一等功呢!”

林冬梅分享着父亲的喜悦,却也吃惊地发现,曾经脚下生风的父亲已经步履蹒跚起来。父亲没告诉她此前遭遇脚部受伤之事,这让她蓦然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惧:父亲老了,长年在艰险之地扶贫援外,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不说,能不遇到意外吗?

望着父亲的背影,林冬梅在泪眼蒙眬中,似乎看到了他这些年背负事业举步维艰的奔波。没有资金,缺乏助手,甚至缺少知音,长路漫漫,情何以堪!后来,她才从母亲那里得知了父亲这些年艰苦卓绝、舍生忘死的诸多细节:两年前父亲到非洲,由于长期的疲劳,加上高原反应,心脏痛了一个多月,还曾停止跳动十几秒,从双脚冷到膝盖,几天不省人事,昏睡中认为这次可能就剩下一个骨灰盒回国了……

父亲真是拼命啊,自己如果只想在国外过舒适优渥的生活,万一生离死别突如其来,该如何面对,如何承受,又如何原谅自己?她瞬间拿定主意,放弃在国外打拼来的一切,回到父亲身边,她坦率地告诉友人:“回国并非因为看到了什么广阔光明的前景,只是觉得父亲太累太艰难了,我也想知道他到底为了什么!”

当然,林冬梅另有怀抱。她想见证中国波澜壮阔史诗般的历史变革,并为此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不负此生。

其实,她早就知道如果父亲把专利卖给高价相求的外国人,或只要让菌草技术发挥其实用性强的特点,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便能发挥天然优势。她和不少亲戚朋友很长时间都不理解父亲何以拒绝商业化道路,而专注于公益性事业的选择。公益,是为大众服务而不求回报。这样的路山重水复,一开始就不平坦。

林冬梅回国后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实际比预想的还要困难:虽然2002 年在省政府支持下福建省菌草科学实验室建立,现在却连员工的基本工资都难以发出,身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之一的父亲,为了技术研发和扶贫推广更是负债累累。

林占熺提醒欲转行的女儿:“你可想好了……”这里除了他和两名助手,多年都没增加编制。

林冬梅有的是“休说女子不如男”的硬气,话一出口,却像水草一样柔软:“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回国帮助您就是我的使命。”

“你可别反悔啊,我没强迫你。”

“但我记得您当年给我的‘约法三章’。”

父女之间坦荡无欺。面对父亲的“钱荒”,林冬梅不由得想到童年的岁月。童言犹在耳畔,谁料竟是命运的伏笔,潜在岁月深处的某处路径,拐了个弯又回到了她身上。

没有编制,就难以招来人才,招来也难以留住;没有运营经费,连员工的基本工资都无法照常发出。更糟糕的是,技术研发和扶贫推广活动已透支了二十多万元!

林冬梅在为饔飧不继的现状倒吸一口凉气后,深知开弓没有回头箭,也深知光有坚定意志和冲天理想不够,得突出重围、对症下药:菌草技术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等重要,要体现生态效益,仅靠科研人员或一两家企业之力无法实现,必须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全社会的认同。

世上事业成败,关键在于人才。谁也不曾料想,开朗大方的林冬梅将一身所学带回了国内,哪怕曾经改弦更张从事教育管理,最终都偏巧用在了父亲的事业上。正值菌草业的寒冬,忽见寒梅带春来,她一来,父亲麾下的军师和大将便都有了,菌草事业从此有了自己的“天团”。

首战告捷:破局纾困,走向国际

林冬梅回国伊始便主动请缨,带着父亲研发的菌草灵芝新技术,到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积善村驻点试验,创建菌草灵芝生产基地,迅速走上了以菌草技术产业化应用为技术研发“造血”之路,并很快就使将乐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菌草灵芝生产基地。

“木兰从军”,首战告捷!一些饱受艾滋病摧残的非洲国家,听说菌草灵芝保健产品能辅助治疗此病,遂派人不远万里来中国福建农林大学。

菌草技术走向世界是林占熺的梦想,也牵动着林冬梅的心,有时她在睡梦中也呢喃:“一定要走出去!”

要破局,得与国际接轨。此前,菌草技术已落户巴布亚新几内亚,但这只是援助,还远远不够,得搭建更大的舞台。

2004 年9 月,林冬梅陪同父亲前往南非驻上海总领事馆,签下菌草技术专利向南非转让的合同,继而来到南非边境的焦济尼镇。他们看上了这里的气候和环境,觉得此处可以作为今后种菌草和旱稻技术推广的一个点。父女俩还到彼得马里茨堡、德班等地看点、选点。林冬梅跟在父亲身边,既做翻译,又帮他重新归纳思路、整理理念。如此虔诚地俯下身来学习,对菌草业从技术到做法便都熟悉了。

一路下来,林冬梅发现南非的单亲母亲们日子过得极为艰难,口袋里空空荡荡,已沦为最贫困的群体。同样身为女性,她为她们感到难过。于是,她便组织她们成立菌草生产合作社,运用自己的教育学知识,不断简化菌草技术流程,尽量让她们真正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在此基础上,她协助父亲创建了“基地+旗舰点+农户”模式,以破解农业技术进村入户难的难题,通过与当地政府部门紧密协作,让成千上万的农民就此告别贫困。

在“以木养菌”已有现成技术的情况下,让世人对菌草技术“现学现卖”,转变此前已然成型的产业链,促进菌草技术的国际化发展,难度可想而知。林冬梅看准时机,2006 年在南非召开了菌草国际论坛,成为菌草撬动世界的大事。她在南非一人担下所有的对外联络工作,并以南非项目为抓手,把自己炼成了一位“女汉子”,奠定了她此后从事援外和国际合作的基础。

此后,南非政府持续加大力度培植这个成功典范,使菌草产业成了南非夸纳省投入最大的农业项目,非洲第一的菌草产业链由此形成。南非祖鲁国国王古德维尔曾两度为“中国草”“幸福草”来华,夸纳省两任省长也专门访问福建,签署了两省结成友好省的协议。南非总统办公室调研后得出结论:“菌草项目是南非影响最大、扶贫效果最好的项目。”

菌草技术声名鹊起。卢旺达政府继南非政府之后,为获得外国技术而首次支付了专利转让费。林冬梅参与谈判并签订协议,一下子让负债多年的菌草研究所卸下了沉重的包袱。

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林冬梅的理念和执行力大放异彩,很快就在产业化方面“点石成金”,让“点草成金”的林占熺耳目一新,如虎添翼。

在这两个成功案例的辐射效应下,菌草技术继而通过国家援助项目落地莱索托等国,最终在非洲大陆落地生根,让世人看到这确实是消除饥饿、增加就业、保护生态的好手段。菌草技术越来越受到党中央重视,成为服务国家对外援助的“外交草”。

林冬梅一到受援国,第一件事就是了解当地政府组织框架、现行农业政策和发展战略,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发展和推广计划。对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她没有守株待兔,而是再接再厉,抓住机遇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相关企业洽谈接触,领着一批又一批合作者推广菌草技术,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知情人都说:“林占熺在挑最难走的路时,女儿及时跟上脚步,成了最有力的倚仗和搀扶。”

让菌草团队欢呼雀跃的是,2012 年,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十八大报告。之后,当年福建省的全球首家菌草科学实验室,发展成为了三个国家级的创研中心和国际菌草技术交流合作培训中心,引领世界菌草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

“国家就是国家,就是要为国家奋斗,我这辈子都不会当‘逃兵’了,我被林老师‘洗脑’了,脱胎换骨了。”林冬梅当年回国加盟父亲的事业,原本打算帮到父亲退休就继续自己的生活,不料父亲对“退休”的理解与法律意义上的退休大相径庭;她更没想到,自己“偏离正轨”后,便也不再设想重回曾经设定的路线,父亲刻在石头上“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 的使命,也成为了她自己的事业。父亲让她脱胎换骨,追寻到了人生的意义。她用言行在吃苦中坚守使命、雕琢脊梁。

“拳拳寸草心,浓浓报国情”

女儿的回国,让林占熺有了最得力的助手,肩头的压力有人分担了,出门在外也有人照料了。女儿的管理水平和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特别是在执着探索菌草技术发展路上所作的努力和尝试,也让一心前行的他没了后顾之忧。就这样,他们带着菌草一起越过低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齐心让菌草事业走进了联合国,走进更多的发展中国家。

2021 年,央视开年大戏《山海情》里,那个在宁夏推广菌草技术的凌一农教授的原型就是林占熺。林冬梅清楚,父亲的奋斗故事远比电视剧情艰难、曲折,也更悲壮。父亲那些年在闽宁镇的种草扶贫足迹,恰如《山海情》主题歌所唱:“东南风吹西北暖,那年你到咱家来,拔掉穷根把花栽,美得哟,沙漠变花海!花儿一唱天下春,花儿一唱幸福来,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边走边唱中,他把奋战在戈壁滩十多年的福建菌草技术扶贫团队带成了中宣部表彰的“时代楷模”群体,并在牛年除夕之夜,作为“时代楷模”代表人物,通过央视春晚向全国人民拜年,林占熺说得多响亮啊:“我的新年愿望,就是希望通过种植菌草、发展菌草新型产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时,在黄河两岸建起千里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向‘母亲河’献礼、向党的生日献礼。”

6 月上旬,林冬梅用轮椅推着再度脚部受伤的父亲参加中宣部举办的“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中外记者见面会。会后,林占熺执意要赶往内蒙古阿拉善盟乌兰布和的菌草防风治沙基地,说:“紧赶慢赶这么多年,建党百年前不赶去看个究竟,哪能安心?”女儿理解父亲,也帮助父亲遂行此愿。

与黄河、与沙漠的决斗,是林占熺这辈子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2014 年,他在阿拉善菌草基地一蹲四个月,从十多种长根系草种中再筛选,并和众人一起研究风沙规律,分析沙土结构,调整种植布局,变换育苗方式。失败了就再尝试,终于在种植季的尾声,菌草先锋一株接一株、一拨接一拨,牢牢扎根在了沙地上。那一天,黄河边、沙漠地这帮“傻子们”破涕为笑,感天动地。这些年,这群“傻子们”种啊种啊,一直看到乌兰布和沙漠南部长出一片绿洲。

2019 年12 月21 日,林冬梅(右一)为前来菌草中心参观的阿联酋气候变化与环境部长萨尼博士介绍菌草技术

回到福州的第二天,林占熺脚缠绷带,又准时出现在省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新闻直播现场,开口就对关心他的观众说:“我没那么娇贵,就是一根草嘛。”6 月20 日是父亲节,林冬梅又用轮椅推着父亲来到校园的菌草种植地,发了一条朋友圈:“有父亲的孩子真快乐!”

有女儿陪同出差,尤其是出远门、国门,林占熺的妻子也放心。女儿对父亲的爱,团队上下看在眼里。林占熺在野外考察或作业时,她像保镖那样不离左右;生活中又像个“全职保姆”,定期为父亲送药、按摩,有时看到父亲皮肤干燥、脸上起皮了,就马上掏出护肤霜,帮父亲涂抹。

生活上,父亲基本上是沉默听劝;工作上,特别是技术方面,父亲一锤定音;遇到问题,父女静下心来衡量利弊,意见一致后就勇往直前。如此“上阵父女兵”,“敢教日月换新天”!

2021 年7 月下旬,刚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林占熺,在女儿的陪护下,再次来到内蒙古阿拉善菌草治沙基地,致力于在保护沙地农作物生长的道路上稳步迈进,让这里的沙地朝着耕地发展。与他们遥相呼应,疫情下的菌草援外项目在世界各地有序推进,菌草团队每一个人,都在为“中国”这两个字增光添彩。

8 月26 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录制“闪亮的名字:2021 年最美教师”发布仪式上,主持人问本年度获评全国“最美教师”的林占熺:“您78 岁还充满活力地带着一群年轻人,在宁夏、内蒙古的沙漠不停地种菌草,图什么呢?”林占熺说了“有志不在年高”,自豪地介绍菌草改变生态、造福人类的几大成果后,中气十足地反问:“您说我能停下来吗?”

林冬梅在菌草治沙基地

掌声中,始终与父亲风雨相随的林冬梅被请上了节目现场。“父亲身体不好,工作起来又非常拼命,都不懂得爱惜自己,所以2003 年我作了个选择……”说到这里,她忽然哽咽,情不自禁地上前拉住了父亲的手。

“她回来帮我……”父亲一语未了,眼眶也已湿润。

如雷的掌声中,林冬梅擦干眼泪说:“其实我非常幸运,作为普通的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我的工作除了常规的科研、教学,还能服务国家援外,为国家的外交事业作一点小小的贡献,我觉得这是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我感谢我的父亲!”

节目播出后,人们深深地被父女二人的美好心灵,以及长年并肩战斗在科研、教学、扶贫、援外第一线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感动了。这个视频被海内外到处转发,有段留言极有代表性:“拳拳寸草心,浓浓报国情。致敬最美教师林占熺和林冬梅,你们把生命根植在种菌草、菌菇的大地上。”了解和喜爱中国文化的非洲学生,还送给长年随父出征的林冬梅“最美花木兰”称号。

一向坚忍的林冬梅,何以在这一天情难自禁地泪洒现场?原来,他们刚抵北京,老家便传来外婆去世的噩耗。父女俩想起这些年为了菌草事业奔波,连家庭都照顾不到,不少亲人病了、走了都无法第一时间在身边,他们在强忍失亲之痛中,不由自主地在镁光灯下抛洒了最美的泪花。

第二天,林占熺参加完津巴布韦农业部和联合国经社部的线上会议后,才匆匆赶回千里之外的闽西连城县。匆匆烧香祭拜后,又立马折回北京,定于9 月2 日在钓鱼台召开的“菌草援外20 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不能没有“菌草之父”。为了这个论坛的筹备和各方协调,林冬梅只能在北京遥祭疼爱她的外婆。父亲唯有安慰她:“自古忠孝难两全。”

这个堪称菌草援外历史性时刻、菌草事业发展里程碑的国际论坛举世瞩目,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发来贺信。作为菌草人兼农业技术援外人,父女俩倍感荣光。聆听国家领导人、联合国秘书长和各国政要的祝贺,回首开启菌草援外新纪元以来,菌草技术从福建走向世界,从南太平洋到非洲,从南亚到拉美,再到联合国舞台的造福之旅,他们百感交集。

10 月初,父女俩又一起来到内蒙古、宁夏的大漠戈壁基地。这次在西北大漠临时起意的参观,效果意想不到的好,特别是看到内蒙古磴口县的黄河滩盐碱地上第一次种下的菌草,就能收割变现,有力地告诉世界,贫瘠的土地里真能长出金苗苗来!

林占熺连夸带赞中,忍不住又一次去看刘拐沙头菌草阻沙固沙治理点。有一处景点,游人络绎不绝,有个陌生的脸孔如数家珍地向他们介绍:“菌草2 米能喂家禽家畜,4米就能喂骆驼……”

林占熺笑得一脸灿烂,知道人家把他们也当成游客了,对女儿说:“南草北种,援出民族共富路。”当时给团队布局时,他就强调:“在黄河岸边的试验,一定要让大家都看到,菌草既能阻沙又能固沙,确实是宝贝;但要让大西北的农民愿意种植,除了生态效益,也得有经济效益。”

父女俩在奔跑中,让中国的声音,连着菌草生长时“扑哧扑哧”的呼吸,灌满世界的耳朵。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歌是这样唱的,胸前挂上“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勋章的林占熺,也是这样对妻子和女儿说的。其实,谁也不会太在乎谁占了多少,但谁都觉得不能辜负。林冬梅感叹望八之年的父亲节奏不一般,在朋友圈为父亲“剪影”:“佩服林老师,出最多的差,加最多的班。我们这些中年人都累得坐下了,他还站着,难怪会被我家老太太称为‘比钢铁还坚硬的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他的精神能级太强大了。”

妻子曾婉劝林占熺:“年龄大了,不要事必躬亲。”他却说:“我多吃点苦,冬梅他们就能轻松点,革命还需后来人,可不能一下子就把我的博士女儿累倒!”妻子嗔怪:“谁跟着你不累呢!女儿从国外回来跟你种草才几年,她班上同学说都不敢认了。农林大的老师们看到她跟你辗转世界各地,还要编《菌草图志》,短短几年头发白了,也心疼得掉眼泪。”林占熺却说:“所以我更应身体力行多做事……这就叫铁汉柔情。”

2021 年11 月19 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提出了“中国援助能以有意义的方式系统地使受援国受益”,特别是《人民日报》借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说的一句话,以“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为大标题作为头版头条,让林占熺、林冬梅父女和菌草团队倍感亲切、激动。

央视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而推出的时政微视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里面有林家父女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南非、卢旺达援外的不少内容。林冬梅看后,忍不住感慨:“这些对菌草团队是莫大的鼓舞,我们只有更加努力,继续前行。一直以来,林老师要求我们:一切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先,我们在国外工作代表的是中国人、中国科技人员的形象。农业技术援外与基建、贸易、工厂不同,短期不容易看到标志性成果,没有集中亮眼的经济数据……我们不去比拼援款多少,比的是更适用的技术,更好地解决百姓的生存、生活和发展需要。”

多年的并肩作战,让父女成为了同事,更成为了战友。林冬梅这样阐释父女战友情:“战友之间有那种可以把命交给对方的全心全意的信任,从事任何其他职业,我与父亲之间都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关系。也没有任何其他职业,既能满足我尽子女孝道,又能投身一项如此有意义的事业。再多的困苦和牺牲,在这些面前都不算什么了。”

几位非洲学生曾问:“菌草爸爸种草的时间比我们的年龄还大呢,功成名就了还不享清福,一辈子奔波,累不累啊?你们家人就不心疼?”

在国际舞台上面对各国政要侃侃而谈的林冬梅,用一口流利的英语笑着回答:“林老师这一生的状态,《西游记》主题歌算是唱明白了,那就是‘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他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更希望把所有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贡献世界,这是他最本质、最朴素的情怀。我这个‘拼命三郎’老爸,以前没少让我们心疼、焦虑,现在习以为常了,而且我们差不多都跟他一起玩命工作,有首歌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位非洲学生曾悄悄拍下他们父女俩考察菌草基地的照片,皆穿红衣服,后背手,一个模样哩!

其实,他们也曾有过冲突。有一次,林冬梅看到父亲年过七旬仍不停奔走、宵衣旰食,多次劝告也不改,少有地生气了:“您再这样下去我就不干了,我回国干活,为的就是让您轻松些,可您这样不爱护自己,还变本加厉,只能恕我不奉陪!”面对女儿的威胁,父亲也重重地撂下话来:“你不干就不干,你不干我照样干!”慌得女儿泪水涟涟,偶尔也和国际人士开玩笑:“林占熺教授有爱、有境界,生活有意义,这一辈子太有价值了,很‘不幸’他是我爹,找上这样的爹,苦了我们一家人!”

林冬梅与父亲林占熺一起奋战在菌草防沙固沙生态治理第一线

回国二十年来,林冬梅与父亲一起,带领团队把菌草打造成为“生金又生绿”的产业。多地群众从他们的菌草扶贫中受益,而在沙漠、水土流失地区及砒砂岩、盐碱地等不同生态类型地区展开的菌草治理和试验示范,一系列成果日新月异,所形成的独特的植物、菌物、动物“三物”循环,与草业、菌业、畜牧业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治理模式,更是让当地世代受益。她与父亲不计得失、不辞辛劳,扛起扶贫减贫和生态治理的事业,在与国内外政府、科研机构、社会各界的洽谈接触中,积累了大量经验,绽放了中国知识女性之美。

“我一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奋斗,用菌草带动经济发展,帮助农民摆脱贫困,并让菌草技术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林冬梅说得很动情,父亲“我将无我”地忠于国家,她尽忠也尽孝,洒一路梅香。女承父业的菌草事业,给了她人生最辽阔和最幸福的回报。

大道不孤。林冬梅意想不到,原来只想教书育人的自己,会通过菌草事业为国争光,肩负起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在世界上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今后的她,还将全身心投入菌草事业,让菌草技术惠及更多国家,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菌草
菌草是什么草
중국이 세계에 준 선물 ‘중국초’
林占熺:让“中国菌草”造福世界
种植与处理菌草的机械现状探析
“巨草”长宝丰,山海情未了
菌草复合饮料配方的研究
巨菌草在新疆奎屯垦区种植应用适应性初探
林占熺:中国菌草背后的『另类』科学家
林占熺:中国菌草背后的“另类”科学家
菌草灵芝栽培技术